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六)

  第五十一则法眼舡陆

  示众云。世法里悟却多少人。佛法里迷却多少人。忽然打成一片。还著得迷悟也无。

  【举】法眼问觉上座。舡来陆来(大似有两般)。觉云。舡来(深谈实相善说法要)。眼云。舡在甚么处(恐怕不实)。觉云。舡在河里(果然有下落)。觉退后。眼却问傍僧云。尔道适来这僧。具眼不具眼(可惜许)。

  师云。黄龙晦堂问。黄鲁直正窘迫次。一人至。堂问。谁遣汝来。人云。大林叶秀才。问。有书否。人云。有。又问。书何在。人即引手背。抽衣领举书。呈堂。堂云。学道到此人田地方可。黄有愧色。法眼问觉上座。舡来陆来。觉云。舡来。眼云。舡在甚么处。这里一百个。九十九个。呈机显示。是他稳实平贴底人。那里与尔干戈相待。是他道舡在河里。磁州老师道。恰似沙地里放个八脚鏊子。更无些子不稳当处。觉退后眼却问傍僧云。尔道。适来这僧。具眼不具眼。只这一问大晒淆讹。若道具眼。有甚奇特玄妙。若道不具眼。见甚么破绽。试教天童定当看。

  水不洗水(绝点澄清)。金不博金(炼做一块)。昧毛色而得马(不得相取)。靡丝弦而乐琴(非可声求)。结绳画卦有许事(法出奸生)。丧尽真淳盘古心(弄巧成拙)。

  师云。水不洗水。金不博金。佛不求佛。法不说法。此谈其神骏。略其玄黄。得琴趣者。忘其弦徽。淮南子秦穆公。使伯乐举九方堙求马。三月而返曰。得马在沙丘。牡而黄。及马至则牝而骊。公谓伯乐。子所求马者。毛色牡牝。不知败矣。伯乐太息曰。以至于此乎。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也。果千里马。晋陶潜字渊明。不解琴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易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万松道。盘古初分天地。已成对待。结绳画卦。转丧真淳。释迦未出世。祖师不西来。还有真谛俗谛世法佛法么。舒州海会齐举禅师。得法之后。尝到琅玡觉处。觉问。上座近离甚么处。举曰。浙江。觉曰。舡来陆来。举曰。舡来。觉曰。舡在甚么处。举曰。河里。觉曰。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举曰。杜撰长老如麻似粟。便下去。万松道。行说好话。洞山初和尚问僧。甚处来。僧曰。汝州。山曰。此去多少。僧曰。七百。山曰。踏破几緉草鞋。僧曰。三緉。山曰。甚处得钱买。僧曰。打笠子。山曰。参堂去。僧应喏。万松道。便是手眼通身看尔不破。且道。这僧眼在甚么处。眉毛下。

  第五十二则曹山法身

  示众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若到比不得类难齐处。如何说向他。

  【举】曹山问德尚座。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官不容针)。应物现形如水中月(私通车马)。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叉手近前云喏)。德云。如驴觑井(落花有意随流水)。山云。道即大晒道只道得八成(欲穷千里目)。德云。和尚又如何(更上一层楼)。山云。如井觑驴(流水无心送落花)。

  师云。抚州宜黄曹山本寂禅师。或名耽章。必是赐名谥号。初离洞山。入曹溪。礼祖塔。回吉州之吉水。众向山名。遂请开法。师拟曹溪。凡随所居立曹为号。洞山之宗至师最隆。故有曹洞之称焉。山问德上座。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此四句赞佛。本出古本金光明经。既如虚空。如何应物。觉范赞提婆尊者道。应缘而现。不落思惟。是故钵水以针投之。德云。如驴觑井。此岂情识计校可及。非久经淘炼具衲僧巴鼻。不许到这田地。若是小作无向上关[木+戾]子。满口许他也。山云。道即大晒道。只道得八成。如秤称斗量来相似。德云。和尚又如何。这一拶词穷理尽。敢道出他驴觑井一句不得。是他款款地。只与倒过。可谓触类而长之。此所以称曹洞宗派之源也。天童爱此两转语。翻覆一时颂出。颂云。

  驴觑井(五更侵早起)。井觑驴(更有夜行人)。智容无外(天下衲僧跳不出)。净涵有余(万象莫能逃影质)。肘后谁分印(天眼龙睛不可窥)。家中不蓄书(真文不醋)。机丝不挂梭头事(花又不损)。文彩纵横意自殊(蜜又得成)。

  师云。般若无知。靡所不知。故净涵有余也。晋元帝永昌元年。王敦镇武昌。举兵犯阙。刀协劝帝。尽诛王氏。王导帅群从。诣台待罪。周顗将入朝。导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汝。顗不顾。及入极论导忠诚。申救甚至。及出导尚在门。又呼之不应。乃曰。今年杀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寻又上表。明导无罪。导不知甚恨之。敦兵既至。乃问导。周顗可得生否。导不应。敦乃杀顗。导后料中书。见顗救已表。流涕曰。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丛林又有肘后符。春秋后语。赵简子告诸子曰。吾藏肘后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山上。求无所得。唯襄子母恤还曰。恤已得之符矣。他人皆不可分。简子请奏之。母恤曰。从常山上下临代可取也。简子曰。母恤贤矣。立为太子。云岩示众云。有个人家儿子。问著无有道不得底。洞山出云。他屋里有多少书籍。岩云。一字也无。洞山云。得恁么多知。岩云。日夜不曾眠。洞山又云。问一段事得也无。岩云。道得即不道。肘后谁分印。深密自得之道。他人皆不可分也。家中不蓄书。得恁多知。生而知之上。学而知之次也。这驴觑井。井觑驴。还许分割领览分也无。还许学解传布也无。夹山云。闻中生解。意下丹青。目下即美。久蕴成病。青山与白云。从来不相到。机丝不挂梭头事。文彩纵横意自殊。嘉祥一路智者知疏。瑞草无根贤者不贵。天童末后全用夹山一联。以明此话不落思惟。文彩自备。且道。具何三昧。便得如斯。只个无巴鼻。诸般没奈何。

  第五十三则黄檗[口+童]糟

  示众云。临机不见佛。大悟不存师。定乾坤剑没人情。擒虎兕机忘圣解。且道。是甚么人作略。

  【举】黄檗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口+童]酒糟汉(黄檗门下)。与么行脚何处有今日(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眼高四海)。时有僧出云。只如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黄檗兼身在)。檗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且救得一半)。

  师云。此话就简。若全举当曰。一日上堂云。汝等诸人欲何所求。仍以棒趁之。众不散。师乃曰。汝等诸人尽是[口+童]酒糟汉。唐时爱骂人。[口+童]酒糟汉。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上问。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典。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古人糟粕矣。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扁曰。臣也以臣事观之。臣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于其间。臣不能喻臣之子。子亦不能受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者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矣。又云。恁么行脚取笑他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只图热闹也。山僧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个汉。便顶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可中总似汝等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称行脚。亦须著些精神好。还知道大唐国里无禅师么。黄檗以来。岩头罗山爱行此令。近代佛日。北来庆寿顗公。至死无可意者。宁绝嗣无人。香山俊和尚叔祖儿孙。亦行此令。不知者唤作点胸。可中要个不愤底出来承头。果有一僧出云。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甚道无禅师。檗曰。不道无禅。只是无师。沩山问仰山云。作么生。仰云。鹅王择乳。素非鸭类。沩云。此实难辨。五祖戒出僧语。谢和尚说得道理好。万松道。生言孰语冷唇淡舌。石门聪云。黄檗垂示不妨奇特。才被布衲挨拶。失却一只眼。万松道。换了那僧两只眼。承天宗云。五祖戒眼照四天下。万松道。也只是一只眼。要见黄檗。犹未可。万松道。果然。若要扶竖正法眼藏。须是黄檗宗师。万松道。锦上更添花。翠岩真云。诸方商搉便道。黄檗坐却这僧。万松道。不知扶起这僧。又道。黄檗被这僧上来。直得分析不下。万松道。缁素转分明。何谓也。翠岩辄生拟议。雾豹泽毛。未尝下食。庭禽养勇。终待惊人。万松道。后五日看。檗又云。阇梨不见。马大师下有八十余人。坐道场个个阿辘辘地。得大师正眼者。止三两人。唯归宗最较些子。夫出家须知从上来事分。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木+戾]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略举至此。要见此话始末。其后尚有百十余言。此是最初。出世示人之语。故诸方盛行。雪窦颂。佛果评唱。最详。尚阙本录上堂正意。天童颂出。极尽善尽美。颂云。

  岐分丝染太劳劳(知事少时烦恼少)。叶缀花联败祖曹(议人多处是非多)。妙握司南造化柄(一朝权在手)。水云器具在甄陶(看取令行时)。屏割繁碎(大象不游兔径)。剪除氄毛(大悟不拘小节)星衡藻鉴(纤毫不昧)。玉尺金刀(度量深明)。黄檗老察秋毫(谩他一星不得)。坐断春风不放高(预备不虞)。

  师云。列子说符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子追之。杨子曰。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既返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墨子梁惠王时。有道之人。出行见素丝染从余色。悲之曰。人湛然同于圣体。为居恶俗。染之成累。岐分丝染太唠唠。敕交切闹唠唠也。或作劳亦可。叶缀花联者。达磨初祖颂云。吾本来此土。说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花五叶。便是岐分丝染也。若大唐国里无禅师。达摩也无出头分。宗镜录司南之车。本示迷者。照胆之镜。为鉴邪人。古今注。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作大雾。迷于四方。帝在车以指指南而示。士卒擒蚩尤而斩之。遂号指南车。甄陶。陈留风俗记。舜陶甄河滨。其后为氏。今姓甄。音真也。此玄炉陶乎群象。智海总乎万流也。屏割繁碎。剪除氄毛。去岐分之差路。剪缀叶之旁枝。斗为衡星。以运平四时也。藻鉴文明之鉴也。秤所以定轻重。鉴可以辨妍媸。玉尺。拾遗记。禹游龙门。八神探玉简。以授之。长尺二寸可以度量天地。金刀。古有金错刀钱金刃书。此颂黄檗品第诸方。秤尺在手。更兼聪闻蚁斗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坐断春风不放高也。大圣安彝和尚竹笋诗。便好临根下斤斧。免教节外更生枝。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三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四

  侍者离知录

  后学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四则云岩大悲

  示众云。八面棂栊。十方通畅。一切处放光动地。一切时妙用神通。且道。如何发现。

  【举】云岩问道吾。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么(尔恁么问图个甚么)。吾云。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一上神通不同小小)。岩云。我会也(且莫诈明头)。吾云。汝作么生会(果然放不过)。岩云。遍身是手眼(无空缺处)。吾云。道即大晒道即得八成(某甲舌头短)。岩云。师兄作么生(理长即就)。吾云。通身是手眼(无隔碍处)。

  师云。李翱问鹅湖。大悲用千手眼作么。湖云。今上用公作么。昔有无目山人。货卜。雨过泥。途著鲜白鞋入市。人问。山人失明。如何泥不污鞋。山人举拄杖云。拄杖头上有眼。以山人为证。夜间摸枕子。手上有眼。吃饭时舌上有眼。听语识人耳中有眼。苏子瞻与聋人说话。写字而已。复笑云。我与彼皆异人也。我以手为口。彼以眼为耳。佛说六根互用。信乎不疑。无尽居士潞州紫岩大悲殿记。举大悲经楞严经。最为详细。尝见一说。大悲昔为妙善公主。乃天人为宣律师说。然三十二应。百亿化身。亦随见不同。各据其说也。天觉曰。千手者示引迷接物之多也。千眼者示放光照暗之广也。苟无众生无尘劳。则一指不存。而况千万臂乎。一瞬不具。而况千万目乎。遍身通身。何必不必。似有浅深。实无损益。云居示众曰。老僧二十年前住三峰庵时。兴化来曰。权借一问以为影草时如何。老僧当时机思迟钝道不得。为伊致得个问头。奇特不敢辜他。当时伊曰。想庵主答这话不得。不如礼拜了退。而今思量当时不消道个何必。万松道。若教容易得。后有化主到兴化处。化问。山中和尚住三峰庵时。老僧曾问伊话只对不得。而今道得也未。化主举前话了。化曰。云居二十年只道得个何必。兴化即不然。争如道个不必。万松道。斗兔角之短长。三圣云。云居二十年道得。犹较他兴化半月程。万松道。竞空花之浓淡。僧问觉范。如诸老宿所示有同异否。范云。佛令讷钝比丘诵苕帚。一日大悟得大辩才。于此当见先德为物之心。天童分上又作么生。颂云。

  一窍虚通(竖穷三际)。八面棂栊(横遍十方)。无象无私春入律(应时纳祐)。不留不碍月行空(任运落前溪)。清净宝目功德臂(顾前盻后拈东掇西)。遍身何似通身是(分疏不下)。现前手眼显全机(贼脏已露)。大用纵横何忌讳(无可不可)。

  师云。天童道。由一窍虚通。便得八面棂栊也。且如柳塘花坞暖日和风。春在何处。作何形段。然能应物乘时不留不碍。如月当天任运而转。知。通身遍身。背手摸枕底是甚么人。傀儡棚中。必有抽牵线索者。楞严说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八万四千姥陀罗臂。八万四千烁迦罗首。兴化堕马折臂颂云。大悲菩萨有千手。大丈夫儿谁不有。且道。那个是通身底手眼。师以手擘眼云。猫。

  第五十五则雪峰饭头

  示众云。冰寒于水。青出于蓝。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养子不及父。家门一世衰。且道。夺父之机者是甚么人。

  【举】雪峰在德山作饭头(少不努力)。一日饭迟。德山托钵至法堂(老不歇心)。峰云。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么处去(教得孩儿会骂娘)。山便归方丈(尽在不言中)。峰举似岩头(家返宅乱)。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山闻令侍者唤岩头问。汝不肯老僧那(泼油救火)。岩遂启其意(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山乃休去(果然不会)。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随风倒柁)。岩抚掌笑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家丑外扬)。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鼻孔为甚在我手里)。

  师云。雪峰低头归庵。德山便归方丈。最好参详。岩头密启其意。尔且道。道甚么。德山又休去。可谓。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山至来日上堂。果与寻常不同。也是将错就错。头下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切忌。盖覆将来虽然如是。也只得三年。德山果三年迁逝。天觉颂。钟鼓声沈捧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万松道。知尔被底穿。曾共同床卧。明招代德山云。咄咄。没处去。没处去。万松道。鼻孔在他人手里。雪窦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元来只具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争得明日与作日不同。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半遮半掩漏逗。也不知。大沩哲云。岩头大似高山石裂。直得百里走兽潜踪。若非德山度量深明。争得昨日与今日不同。万松道。无齿大虫。爪距尚在。鲁祖凡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云。我寻常向他道。空劫已前承当。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个半个。他恁么。驴年去。若识得南泉。便见岩头。更与天童把臂共行。颂云。

  末后句会也无(这里不得会不会打折腰)。德山父子太含胡。(外明不知里暗)。座中亦有江南客(勿谓秦无人)。莫向人前唱鹧鸪(休得也)。

  师云。末后句如此。难明峻硬若德山。颖俊如岩头。至今分雪不出。不见道。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郑谷诗。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天童用后两句。不劳再举底意也。举著后如何。师下座便归方丈。

  第五十六则密师白兔

  示众云。宁可永劫沉沦。不求诸圣解脱。提婆达多。无间狱中受三禅乐。郁头蓝弗。有顶天上堕飞狸身。且道。利害在甚么处。

  【举】密师伯与洞山行次。见白兔子面前走过。密云。俊哉(争奈荒草里走)。山云。作么生(怪你迟也)。密云。如白衣拜相(自地升空易)。山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几乎放过)。密云。尔又作么生(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山云。积代簪缨。暂时落薄(从空放下难)。

  师举。洞山与潭州神山僧密禅师过水。山问。过水事作么生。密云。不湿脚。山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密曰。汝又作么生。山云。脚不湿。教中有性修二门。洞上名借功明位。大抵因修而悟。从凡入圣。白衣庶民直拜冢宰。若先悟后修。从圣入凡。积代簪缨本来尊贵。虽飘零万状。骨骼犹存。所以道。贫子喻中明此道。献珠偈里显张罗。汝等诸人。要见二尊宿见处么。看取天童一状领过。颂云。

  抗力霜雪(贫则独善一身)。平步云霄(达则兼济天下)。下惠出国(苦瓠连根苦)。相如过桥(甜瓜彻蒂甜)。萧曹谋略能成汉(葵花向日)。巢许身心欲避尧(柳絮随风)。宠辱若惊深自信(悟须实悟参须实参)。真情参迹混渔樵(未免灵龟曳尾)。

  师云。蓬蒿贪雨露。松柏耐风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随缘不变之旨。簪缨落薄之谈。有力大人堪任此事也。平步云霄。一超直入如来地。已是太迟也。殊不知。积代簪缨本来富贵。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也。司马相如字犬子。少丧父母。九岁与人牧猪。闻蔺相如为卿相。改名相如。弃猪就学。猪主杖之。先生问知贤。留门外草庵。十年无书与读。遣去。过升仙桥。题柱曰。若不乘驷马车。不过此桥。后造得子虚赋。将军杨得意。夜宿殿中。诵此赋。帝曰。朕恨不与此人同时。将军奏曰。见在蜀地。帝命往召。同乘驷马车过桥。封侍中。萧何曹参。成汉高祖帝业。巢父许由。避尧洗耳饮牛。老子云。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以上四双八事。皆一句密老。一句洞山。妙哉圭峰举喻。譬如皇族沦落微贱。习以性成。后遇荐拔。虽复本位。三端六艺。要重更改习学力用方全。虽然天童分上犹落阶级。不见道。宠辱若惊深自信。真情参迹混渔樵。

  第五十七则严阳一物

  示众云。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若非骑牛觅牛。便是以楔去楔。如何免得此过。

  【举】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犹是分外)。州云。放下著(贴体衣衫会须脱却)。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人不知已过牛不知力大)。州云。恁么则担取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洪州武宁县新兴严阳尊者。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此与僧问报慈。情生智隔。相变体殊。情未生时如何。慈云隔。暮故底。道情也未生隔个甚么。此与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孟八郎汉大同。州云放不下则担取去者。言下大悟。佛果法语举。黄龙颂云。一物不将来。两肩担不起(果云。明眼人难谩)。言下忽知非(退步堕深坑)。心中无限喜(如贫得宝)。毒恶既忘怀(无始宿业尽时清净)。蛇虎为知己(异类等解)。寥寥千百年。清风犹未已(谁不景仰)。师所居常一蛇一虎手中与食。故如得果人。尊者称之。赵州古佛与尊者。不测圣凡底人。出一言发一问。千古之下。与人为龟镜。天童见近日师僧粗心转盛。所以打草惊蛇。颂云。

  不防细行输先手(黑白未分前犹是正中偏)。自觉心粗愧撞头(虎口里下子)。局破腰间斧柯烂(且道如今甚么时节)。洗清凡骨共仙游(头轻眼明)。

  师云。王介甫老。持棋隐语云。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唯其不敢先。是以无所争。唯其无所争。是故入于不死不生。棋乃争先法。赢则赢个先手。输则输个头撞。赵州于尔未下子以前。早先见数著。严阳只管横飞直逴。剩占几路。不知斧柯已烂也。王氏神仙传。晋隆安时。信安县王质。采薪至眩室坡。见石室四童子奕棋。与质物。如枣子。含之不饥。棋终斧柯烂于腰间。衣袂随风。抵暮还家。已数十年矣。赵州放下著。担取去两转语。抽筋拔髓。换骨洗肠。便与赵州。把手共行。步虚轻举也。有底道。清闲真道本。无事小神仙。虽然莫将无事为无事。往往事从无事生。

  第五十八则刚经轻贱

  示众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返同魔说。因不收。果不入。底人。还受业报也无。

  【举】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我作粪中虫)。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老僧最先入)。以今世人轻贱故(丛林驴骡蹴踏龙象)。先世罪业则为消灭(甚么处去也)。

  师云。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圭峰科此经。为转罪成佛。此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梁昭明太子。科判此经。为能净业障分。傅大士颂。先身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此正是依经解义也。后面四句便有衲僧气息。道。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何虑不圆成。前四句功德力。后四句观行力。六祖口诀云。佛言。持经之人。合得一切人恭敬供养。为多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持此经。常被人轻贱。不得敬养。自以持经故。不起我人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有犯不校。常修般若波罗蜜。历劫重罪悉皆消灭。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能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既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此理事二解皆约观行也。僧问云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此意如何。居云。动则应堕恶道。静则为人轻贱。崇寿稠云。心外有法。应堕恶道。守住自己。为人轻贱。万松道。两个老汉俗气也不除。且道。天童分上又作么生。颂云。

  缀缀功过(唯除顿觉人)。胶胶因果(并法不随顺)。镜外狂奔演若多(脚下烟生)。杖头击著破灶堕(百杂碎)灶堕破(灵从何生圣从何至)来相贺(伏惟堕[忏-千+罗])。却道。从前辜负我(何不早道)。

  师云。功即持经。过即先业。既立妄因。必招妄果。楞严云。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此迷真执妄也。般若观照真也。功过因果妄也。真智现前。妄业消灭。阿耨菩提皎然本具。此正教意。衲僧分上如何。嵩岳破灶堕和尚。山坞有庙。殿安一灶。烹宰祭祀不辍。堕领侍者入庙。以杖敲灶三下咄云。此灶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堕破落。安国师号为破灶堕。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云。我本庙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非吾强言。神再拜而没。土瓦合成。圣从何来。无我人相。般若智也。以真智为妄业。从来辜负。今日相贺。烹宰物命极多全无福利。禅老敲三拄杖便得生天。咄。鬼怕恶人难展掌。贼凭赃物易承头。

  第五十九则青林死蛇

  示众云。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无国土。何处逢渠。在在处处。且道。是甚么物。得恁么奇特。

  【举】僧问青林。学人径往时如何(举步即迂回)。林云。死蛇当大路。劝子莫当头(惯曾著毒)。僧云。当头时如何(许尔大胆)。林云。丧子命根(果然)。僧云。不当头时如何(怎只由尔)。林云。亦无回避处(筑著磕著)。僧云。正恁么时如何(且莫著忙)。林云。却失也(虽是死蛇解弄也活)。僧云。未审向甚么处去也(不信搜怀)。林云。草深无觅处(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僧云。和尚也须堤防始得(回来也)。林拊掌云。一等是个毒气(将谓侯白更有侯黑)。

  筠州洞山第三世。师虔禅师。初从夹山来参悟本。本问。近离何处。林云。武陵。本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间。林云。胡地冬抽笋。本曰。别甑炊香饭。供养于此人。师乃出去。本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去在。林在洞山栽松。有刘翁者。从师求颂。师示之曰。尖尖三尺余。郁郁覆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老松。翁呈悟本。本曰。贺翁之喜。此人第三世洞山也。林辞悟本。之山南府青锉山。住庵经十载。忽忆悟本遗言。乃曰。当利群蒙。岂拘于小节哉。遂至随州。缘会众请。住土门小青林兰若。故号青林。尝曰。汝等诸人。直须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方可保任。若不如是。非吾子息。僧问。学人径往时如何。这僧大悲阁下要去中都。更夸知处直捷要路。殊不知。直下便是早太迂回也。林以死蛇当大路拒之。这僧不顾危亡道。当头者如何。已著毒了也。有底道。何不棒喝行令。林又何曾放过。道。丧子命根。这僧稍觉痛痒。待觅出身之路道。不当头者如何。林云。亦无回避处。只这青林也免不得。这僧筋舒力尽道。正恁么时。左右无可奈何。如何即是。林曰。却失也。活人手段。于斯乃见能遣能呼。有擒有纵分。付尔身上取摘不下。与尔拈却便有下落。僧云。未审向甚么处去也。林云。草深无觅处。不道无。只是不可见。这僧也怪。道和尚也堤防始得。青林将一条死蛇。招拨这僧。末后却著腰缠脚。遂拊掌一下云。一等是个毒气。万松道。熏天炙地。无尽灯云。青林枢机急峻。非独一时之光。亦旷世为标式耳。万松道。恼乱春风卒未休。更看。天童吹花摆柳。颂云。

  三老暗转柁(夜壑藏舟)。孤舟夜回头(澄源著桌)。芦花两岸雪(自他玄契)。烟水一江秋(上下冥通)。风力扶帆行不桌(随流得妙)。笛声唤月下沧洲(任运落前溪)。

  师云。丹霞淳禅师颂。长江澄彻印蟾华。满目清光未是家。借问渔舟何处去。夜深依旧宿芦花。二老同颂澄源湛水尚桌孤舟。丹霞用雪窦颂玄沙和尚云。本是钓鱼舡上客。偶除须发著袈裟。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万松道。将谓别有。古今诗话云。川峡呼梢翁篙手。为长年三老。杜诗云。蜀盐吴麻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此事如人行舡相似。不著两岸。不住中流。丹霞夜宿芦花。天童信风横管。且道。转柁回舟时作么生。夜深不向芦湾宿。迥出中间与两头。

  第六十则铁磨牸牛

  示众云。鼻孔昂藏。各具丈夫相。脚跟牢实。肯学老婆禅。透得无巴鼻机关。始见正作家手段。且道。谁是其人。

  【举】刘铁磨到沩山(相见已了)。山云。老牸牛汝来也(撩蜂剔蝎)。磨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气毒烟火然)。山放身卧(半路抽身)。磨便出去(一拨便转)。

  师云。沩山自称水牯牛。以铁磨为牸牛。安名赏号作家相见也。他虽是尼。久参沩山。去山十里卓庵。一日参子湖。湖问。莫是刘铁磨否。磨云。不敢。湖云。左转右转。磨云。和尚莫颠倒。湖便打。看他与沩山。放则双放。收便双收。佛果谓之隔身句。意通而语隔。要知意句俱到么。更看天童脱体颂出。颂云。

  百战功成老太平(安家乐业)。优柔谁肯苦争衡(饶人不是痴)。玉鞭金马闲终日(虽有如无)。明月清风富一生(受用不尽)。

  师云。小僧多说佛。老将不论兵。山前麦未辨青黄。庐陵米不知价利。更论佛法谁曾梦见。东汉陈蕃传曰。蕃能树立风声。抗论昏俗。而驱驰险隘之中。与刑人腐夫争衡。二人相见不树立风声。不驱驰险隘。优游平易。老成圆熟。天童赏赞不尽何也。得处自然忘计较。用时全不费工夫。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