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三)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三)

 

  破见品第十二

  现在讲的是“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上一品是“正明”,已经完成了对三时空的真实性之瑜伽的引导。那么接下来讲的第十二品,引导的是摄持无我见之甚深瑜伽。

  后八品学的是胜义空性,胜义空性是内道不可思议的般若法的心要。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的正行,或者说心要、核心,就是诸法无我空性见解摄持下的甚深瑜伽修行。学这一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空性法门的殊胜性,不在我执、我见摄持下修法。

  戊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分二:一、闻器之差别;二、所说法之差别。

  圣天菩萨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修习这深奥的无我见,从而破除邪见。首先开示闻器的标准,让大家对治掉与此相反的缺陷,成为合格的法器;其次开示所说之无我正见的特色以及与非法的区别,使大家明辨是非,破除邪见。

  己一、闻器之差别分三:一、说法器之胜用;二、说非器之过患;三、结成如是区分之义。

  庚一、说法器之胜用

  设问:三界导师世尊对无我空性之义作了广说,本论也已经对无我空性作了清晰的阐述,那么哪些人是适合听闻这些法的人呢?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

  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

  (唐译:

  禀和希胜慧,是法器应知,

  异此有师资,无因获胜利。)

  难词释义

  质直:正直之心。

  求义:对正理,即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

  颂文直解

  能安住于不贪自方、不憎他方的质直,并且具有拣择善说与恶说的智慧,再加上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这样的人,即被称为是闻法之器。对这样的闻法之器讲经说法,则闻法者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见为过失,而且闻法者也只会生起功德,不会生起过失。

  (唐译:要具足三德,才能名为法器,即:一、禀性柔和,无有偏党,恒自审察,不贪己见;二、常希胜解,求法无厌,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也就是不固步自封;三、生性聪慧,能了知善言的功德、恶言的过失。如果缺乏如上三德,甚至具有相反的过失,即使有善知识帮助,也不可能获得开悟等的殊胜利益。)

  释义

  本颂前两句,讲述了作为一名合格闻法者应符合的三个标准,后两句讲了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利益。

  所谓的闻法之器,就是合格的闻法者。一个合格的闻法者,要具备这样三种素质:质直、智慧、希求法义。

  质直,就是以事实为标准、以真理为标准,不会因为是他人说的,心里就排斥,也不会因为是自己人说的,就进行包庇。这就是佛说的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所以质直心,就是远离了自方的贪与对他方的憎,是一种很调柔的心态。凡夫的我执强盛,面对任何的事物,都喜欢分别出一个自、他来,这种习气,同样也会出现在学法的时候。但是,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它会把圆融无碍的、归依处的法宝,部分分别为自方,部分分别为他方,然后对这自方贪,对他方憎,而把部分的法宝排除在外。这样就不但会导致破归依处,造下谤法的重罪,而且还直接关闭了解脱的大门。这个毛病很容易犯,后果又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要重点进行对治。因此,圣天菩萨把质直心放在第一位,作为学法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学修多年,已经在为大家讲法的法师、辅导的道友,还是刚进佛门的初学者,都要引起警惕,要一直审察自己,不要让自己在这上面上了当。

  智慧,此处是指能分辨出善说与恶说,知道哪些话是合理的,哪些话不合理,哪些法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哪些法对众生没有利益,哪些法是正法,应该护持、弘扬,哪些法是障碍闻思修的。也就是要有思考、判断的能力。安住于质直的人,再加上智慧,就能够接受一切的善说,而不会被邪说蒙蔽。

  希求法义,法即是善说,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也就是有强烈的兴趣。质直、智慧的人,再加上他有希求法义的心,那么一旦遇到大乘的善知识,开讲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的法宝,就必然会如饥似渴地修学。

  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就是合格的佛弟子,是修学佛法的法器;不具备这三种素质,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则不是法器,不可能马上从珍贵的佛法中获得利益。

  那么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在闻法上会有什么利益呢?接下来圣天菩萨说:“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说者德”,即讲法者的功德。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列出了讲法者的这些功德,即:质直、所讲法义正确无误、所用语句清晰明确、善知闻法者根性,有出离心。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器,他会特别尊重佛法,和为他讲授佛法的法师。他不会见不到法师所具有的功德,更不会因为自己被狭隘、无知、懈怠等等恶习蒙蔽,反而将法师的种种功德视为过失。另外,他也不可能造下谤法、舍法等的过失,不会与道友闹矛盾,不会去造其他恶业。总之,他只会生起功德,而不会生起过失。

  给众生带来根本利益的,唯有讲法者和佛法,所以对法师和佛法不恭敬,造的罪是最严重的,相反来说,缘法师和佛法所造的功德,也是最圆满的。所以仁达瓦上师和嘉曹杰大师,就在偈颂所说的三个条件上,又加了对法师与法的恭敬这两个条件,符合这五个条件,才是合格的法器。

  但是非法器者,也就是不符合这三种闻法标准的人,不但发现不了自己的缺陷,反而会误认为清净的佛法,和讲法的法师,具有缺点。譬如当年的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亲近了导师释迦牟尼佛很长时间,他们以分别心观察,以为佛无非是多了一些光之类而已,其他吃、穿、走路等和他们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佛没有更多的成就,认为佛说法也是在求世间名闻利养。他们就是因为心胸狭窄等的缺陷,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见不到佛的功德,最后堕入到恶趣。这对非法器自己来说,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此,接下来圣天菩萨分别来讲述缺乏这三种素质的过患,以引起修行者的警惕。

  庚二、说非器之过患分三:一、不住质直之过患;二、不具智慧之过患;三、不具希求之过患。

  辛一、不住质直之过患分二:一、正义;二、余义。

  壬一、正义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难词释义

  有:三有,即苦谛。

  有因:三有之因,即集谛。

  净:杂染已清净,即灭谛。

  净方便:清净杂染之方便,即道谛。

  牟尼:导师释迦牟尼佛。

  颂文直解

  世尊宣说了四谛的圣道,即:有漏果之三有——苦谛,三有之方便(因)——集谛,苦、集寂灭(净)——灭谛,体为八圣道之寂灭方便(净方便)——道谛。但是无质直心的世间人,自己不了知四谛的甚深义,非但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反而执世尊所说并非如实。

  释义

  本颂前两句归纳性地介绍了世尊的善说,后两句对无质直心的人,反而将此善说执为过失,进行了批驳。

  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归纳在苦、集、灭、道这四谛法中。住于质直心的人,如法地学习了佛法后,就会越来越认同三有轮回为苦的苦谛,并且认同苦的来源是自己的业与烦恼的集谛。这样他的问题认识到了,原因也清楚了,就会向往灭除了苦与集的灭谛,并且会奉行戒定慧的道谛。但是没有质直心的人,一开始由于佛法与他所奉行的宗教,或者所受的教育,或者所奉行的传统等,并不一致,就会盲目地进行排斥,甚至毫无理由地进行诋毁,这样他就与佛法失之交臂,失去了难得的解脱机会。

  其实无论众生信仰什么,心里都希望能够消除痛苦,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世尊所说的四谛,其目的正是要让众生实现离苦得乐的心愿。这就像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大地,而心不质直的人,就像盲人一样,不但不见太阳的光芒,而且还固执地认为没有太阳,没有光明。要知道这并不是太阳的过失,而是目盲者自己的过失。

  外道们这样说:如来所讲的法中,为后世获得安乐的法,我们都能接受,但是说为了获得解脱、成佛,就需要持有一切法都不存在的见解,这是很难接受的。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颂文直解

  数论师等邪宗,都共许必须舍弃诸有,也就是舍弃一切杂染之事,才能证得涅槃。而导师佛宣说了通过我和我所执等一切法空的方式,破三有的一切,那些宗派对此因何而不欢喜呢?这仅仅只是,因不住质直的过患之力,而把佛法见为过失而已。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与内道相通之处,后两句以此指出内道的殊胜之处。

  除了顺世派等的少数外道,大多数外道也都希望舍弃杂染的轮回,证得清净的涅槃。这一点内外道是相通的,所以说“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但是对于什么是诸有,什么是涅槃,外道与内道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真正空掉诸有,无法证得涅槃。而内道核心的修法,是一切法空,是真正的空,能够破掉一切诸有,帮助外道证得涅槃,因此外道应该满心欢喜,信受奉行才对。

  但是由于没有质直心的外道,对他们自宗的无益涅槃的执著很深,而对于有益的真空涅槃反倒嫌憎、诽谤。这就好比一个逆子,对于母亲的慈训,不知敬重,反生怨恨,这是非常不应理的事。所以他们应该放下对自宗的贪执,具有质直之心,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道。

  壬二、余义

  那么,既然外道也同样认为要舍弃诸有,才能获证涅槃,那他们与内道的区别在哪里呢?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弃舍,

  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

  (唐译:

  不知舍证因,无由能舍证,

  是故牟尼说,清凉余定无。)

  难词释义

  余:指内道之余,即外道。

  颂文直解

  外道仅有舍弃三有的意乐,但是却不知道舍弃的方便,所以他们不可能真正舍弃。是故佛说:外道决定不可能证得涅槃。

  (唐译:外道虽有舍弃生死与求证涅槃的意乐,但是因为嫌憎、背离真空,耽著妄有,导致不善知舍与证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成功。是故佛说:四沙门果,我法中有,余法定无。)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不能证得涅槃的原因,后两句引佛语证明。

  要舍弃杂染的轮回,证得清净的涅槃,必须要依靠真正的空观,也就是观一切法为空。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便。但是真正的空观,不见于一切外道的邪论之中,只有佛法中才有。外道们只有归依了三宝,奉持真正的空观,才能获得解脱。如果执著己见,诽谤空观,那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解脱。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说我蕴实有,世间数论师,胜论裸形前,试问离有无。故应知佛法,不死真甘露,离有无甚深,是不共正法。”应该问那些执著我与蕴实有的内道中的傲慢声闻与外道,以及数论派、胜论派、裸形派,他们到底是否远离了有与无。他们必然无法给出清晰的回答。故只有佛法,才能给众生带来不死的甘露,因为佛法极其深,远离了一切的有与无,是与所有外道都不共同的正法。

  外道因为没有质直心,所以对内道三宝不会产生信心。那么现在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有质直心,就会开始闻思修佛法,所以质直心很重要。

  上面讲了不具质直心的过患,接下来讲不具备智慧的过患。

  辛二、不具智慧之过患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难词释义

  深事:隐蔽难测之事。

  颂文直解

  若对于佛所说的四谛甚深义等,极为隐蔽的所量,有人不具备观慧,未能如实了达,而生起疑惑,就应该首先对无相空生起信解,即对隐蔽的四谛义等,生起决定的信心。

  释义

  导师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很多是超越众生现量所见的。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对佛所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极乐净土、四谛等等的法义,抱有将信将疑的心态。那么如何能证明佛所说的,必定是真实不虚的呢?本颂提供了一个非常妥当的办法,那就是对佛所说的最最深奥的法,也就是无相的真空,进行比量推理。经过比量推理后,必然能去除对诸法自性的执著,确立无相空的正见。因为佛对最深的胜义无相空都作了正确的宣说,那么对于比这浅显的世俗法,也必定做了正确的宣说。就像一位壮士,能举起一百公斤的物体,那么他必然也能轻易地举起八十、六十公斤的物体。

  但是外道又这样想,如果佛所说某一部分是真实的,就能类推出其他的内容也都真实,那么他们这些宗派也就同样可以这样做。前面也说了,要舍诸有,才能涅槃,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派都认可的,于是外道就说,可见他们自己也有正确的地方,因此可以推出他们的所有法都是正确的。对此圣天菩萨说:

  观现尚有妄,知后定为虚,

  诸依彼法行,被诳终无已。

  难词释义

  妄、虚:此处都是颠倒、错误的意思。

  现:指现起、表面的事物。

  后:指隐蔽的事物。

  颂文直解

  这并不相同。外道观察表面、粗大的事物,尚且有颠倒之处,由此可知他们对隐蔽难知之义,必定愚蒙无知。那些缺乏智慧,而依外道法而修行的人,将被欺骗,而流落在无尽的轮回之中。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所说为颠倒法,后两句指出对此缺乏分辨的智慧,而盲目跟从,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佛所说的一切法可信,是因为佛所说的最深奥的胜义无相空真实可信。但是外道则完全不同,他们首先在最粗浅的现世法上,就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因此恰恰说明了,他们所说的内容越深奥,错误也就越多。就像一个连满月的月亮都看不清楚的人,就更不可能看清楚星星了。比如色法是现量见的,但是数论外道说色法上具有苦乐舍的自性,这就违背了众生的现量感受,与比量推理。连这样明显的事实,都已经混淆,那么对于他们关于胜义谛中有神我与自性的教义,就更不能相信了。

  那些想要解脱,但是又缺乏拣择智慧的人,如果接受了外道的法义,那么他们就会被各种错误的见解蒙蔽。即使精进修行,也会在邪路、歧路上用功,而根本没有出离轮回的机会。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要具有辨别的智慧,认清只有内道才能真正帮助他解脱,这样幡然醒悟后,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