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为什么要把上师放首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对每个人来讲,修行必须依靠一种特殊的加持,如果不讲究这些,佛教完全是理论的话,那就成了一种学术研究。虽然世人认为这种治学精神很有意义,但真正的佛教,既要讲理性,也要讲感性。假如不懂道理全凭信心,就像某些偏僻地方的迷信一样,相续中不一定产生稳固的定解;若全靠分别念推测而不讲信心加持,则已经失去了佛教徒的身份。因此,理性和感性这两者,在修行中都不可缺少。


现在很多人希望通过密宗、禅宗的修行认识心的本性,这首先需要上师的加持。有偈颂云:“从功德上讲,上师与佛没有差别;但从恩德上而言,上师超过了一切诸佛。”往昔有不计其数的诸佛转法轮度化众生,然我们未曾得以调化,而今上师依靠善巧方便的慈悲摄受,在我们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并使之逐渐成熟,只要有信心,即生成就已稳操胜券。故从恩德上讲,不管藏传佛教还是其他传承,上师的确超过了一切,甚至超过了本尊。


这一点,在印度佛教历史上也能得以证明。以前马尔巴罗扎通过祈祷,见到上师那若巴,同时也现见了喜金刚本尊坛城。当时马尔巴罗扎选择向本尊顶礼,而没有在上师面前求悉地。以这种缘起,他的解脱成就因此而拖延,没有获得即生成佛,尽管他的法脉绵绵相传,但他的子系传承却从此间断。


藏传佛教的历史也是这样。曼达热哇祈求莲花生大师时,现前了普巴金刚(金刚橛)的坛城,他选择在本尊面前求悉地,而没有向上师求取。以此缘起,莲花生大师的意传加持,直接赐予空行母益西措嘉,曼达热哇并没有得到。


从这些文字记载来看,修本尊与修上师比起来,上师的加持更为殊胜。也可以说,我们的成就与上师的加持是离不开的,任何一个开悟、任何一种境界,完全依靠上师而获得。


另外,成就的印证也离不开上师。汉传佛教的永嘉禅师,原名玄觉,后以祖籍永嘉得名。他年轻时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过一些佛法,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要,后来研读《无垢称经》(即《维摩诘经》),明白了心地法门,证悟了心的本性。有一次,六祖大师的弟子玄策禅师来访,和他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谈的道理与过去祖师所说相合,以为他是自己本宗的人,于是问:“你的师父是谁?在哪里得的法?”他说:“我以前学过很多法门,但真正的开悟,是依靠自己读诵《维摩诘经》。”玄策禅师又问:“你是哪一位上师印证的?”“我没有上师印证。”玄策禅师说:“佛陀在世时,应由佛陀来印证;佛陀涅槃之后,若没有师父给你印证,这都叫做天然外道(顺世外道),不是佛教。”永嘉禅师一听,马上说:“那请你给我印证。”玄策禅师回答:“我不够资格,你最好到六祖那里去。”于是永嘉禅师前往曹溪求取印证,并终获六祖认可,留下了“一宿觉”的千古美谈。这段经历在《坛经》中有记载,以前宣化上人在美国三藩市宣讲时,也讲得比较详细。


有些人认为:“在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中,皈依上师放在首位,上师的地位比佛还高,这是藏传佛教的独特做法。”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凡是学禅宗的人都知道永嘉禅师,从他的公案也可以看出,证悟必须依靠上师来印证。所以上师的地位到底如何?由此也可见一斑。


汉传佛教中还有一个故事:过去有个老太太,她很想用功,于是请寺里的方丈开示她。但过去的方丈不是随便可以见的,要先禀告客堂,客堂转告侍者,侍者再去报告方丈,过了一道一道的关之后,才可以拜见。当时方丈的法务比较繁忙,侍者转告老太太的话之后,方丈说了句:“随缘而去!”那个老太太听后,觉得方丈给她传了很殊胜的法,就一天到晚“随缘而去”,把这当作念念不忘的课诵。(这与藏传佛教中“贫妇依狗牙成佛”的故事比较像。)结果她的外孙掉到河里了,人家跟她讲,她也“随缘而去”;自己的房子着火了,她也“随缘而去”。后来通过上师的加持,她开悟了。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现在的本焕老和尚,在禅堂里有时候也讲这个公案。


所以,密宗的上师相应法,上师与弟子之间的耳传、表示传等,应该说与汉传佛教的禅宗相同。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如果显宗非要次第经过五道十地才能成就,那六祖依靠五祖的加持及表示而顿悟,恐怕也无法自圆其说。故而,大家不要认为“上师超过一切”是藏传佛教的独门修法,藏传佛教只不过是文字和仪轨不同而已,宗旨上与汉传佛教无丝毫差别。


大家平时在修行中,一定要祈祷自己的上师。学什么宗派都没关系,最主要的是有信心,这种信心则依靠上师而产生,若对上师没有信心,开悟、证悟非常困难。前辈高僧大德也说过:“诸佛菩萨相当于阳光,我们的相续好比绒草,绒草放在阳光下,假如没有取火镜,永远不可能烧起来。而一旦有了取火镜,绒草便会熊熊燃烧。同样的道理,要想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阳光,必须依赖于上师的取火镜,否则,获得成就十分困难。”因此,上师的加持及对上师的信心,是证悟心性最关键的一环。


经论中也说:“通达胜义俱生智慧,必须依靠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具证上师的加持,除此三者之外,若欲寻觅其他方法,则是一种愚者之举。”所以,若想证悟胜义空性,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尽量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多积累善根资粮,不断祈祷上师的加持。


在祈祷上师的时候,应视上师与真佛无二无别。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定解,什么时候你就有了证悟的机会。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假上师,把他们看作与佛无别,恐怕是不现实的。但真正的具相上师与佛等同,这在显密经论中都可以成立。比如,显宗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承认上师是佛陀的化身,《大鼓经》中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临近涅槃时,阿难等有缘弟子泣不成声,此时佛陀安慰道:“你们不要痛哭伤心,我将来会化现为善知识,以此方式来度化你们。”《殊胜等持经》(《殊胜等持经》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直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顶宝龙王请问经》(《顶宝龙王请问经》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等经典中,也说上师就是佛陀的化身。从了义的角度而言,上师所证悟的明空无二的法界本体,正是十方诸佛的法身。因此,不管从了义、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与佛的色身和法身无二无别。

 
 
 
前五篇文章

唯识学的缘起——郑隆平

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彭兰闵

浅论僧团中的说戒仪制——乘一

佛教的戒律与现实生活之关系——李音祚

《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王孺童

 

后五篇文章

唯识书目略举(上)

略论近代中国禅佛教——何建明

王安石的禅魂

敦煌本《坛经》的前世今生

举步上路,当发善念--开车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