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己五 得戒清净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净。无量无边有情,显有情数目之多。使此无量无边之有情,皆于我药师佛法中,修行梵行。梵、译为净,超出五欲之清净行,乃为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者,即使行者得具足戒。不缺、显不缺漏,大智度论明不缺、不穿、不漏等十事;并设喻云:凡夫持戒至于佛地,如渡海浮囊,中盛空气,无少缺漏,方渡彼岸。囊即喻戒,戒行无缺,方至佛地;若稍缺漏,如浮囊有孔,即便沉没,故戒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传戒者须如法传授,受戒者须如实修行,方能具足,无所缺漏。

  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即持身口七支等戒。摄善法戒,即持善法戒。平常戒律中说有“止作持犯”;止持,即止一切恶行,所谓诸恶莫作;若经佛制止之事,皆不得作,若作即犯,此即摄律仪戒。作持、即作一切善法,所谓众善奉行;凡经佛教授之事,如六度万行,皆须工作,若不工作,即是违犯,此即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即诸菩萨广行四摄,饶益众生;若不作饶益众生之事,即是犯戒。此中摄律仪,摄善法,通诸声闻;而菩萨戒则以饶益有情为主,余二为助伴。聚为类聚,每戒之中,各有类聚,如律仪戒之五篇、七聚等。梵网兼律仪戒,而瑜伽则即以七众律仪戒为律仪,专明摄善、利生。若本已受持三聚戒,设一时迷昧而有毁犯,若闻药师佛名,还得清净,不堕恶趣。恶趣者,即地狱、饿鬼、畜生、三途恶道;或加阿修罗为四恶趣。因犯戒故,须堕三途,但闻药师佛名,由其本誓愿力加被,犯戒有情,还复清净。因犯戒如衣被染污,即不清净,由佛力故,如洗净之。但唯有佛果功德加被,若无本因誓愿之力,则加被即非真切,如日光泛照万物;若佛果加被,复有本誓愿力,则如收光镜将日光摄集增强。吾人今皆已受戒,若有误毁者,闻此药师名号后,宜发露忏悔,誓不更犯,亦得解脱,不堕恶趣。后灭罪文,广说其事。此上三愿,皆依慧定戒发,亦使一切有情依之得慧定戒者也。

  药师法会愿云:“第五尊行世尊本愿,精严戒律,调伏身心,使一切人民身口意业,咸归清净;世尊第五本愿,如实成就”。

 
 
 
前五篇文章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九)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八)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七)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六)

 

后五篇文章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二)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三)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四)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五)

《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十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