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不除妄想不求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谓绝学,就是没有什么好学的;无为,则是没有什么好做的。没有要学的东西,没有要做的事,这就是闲道人。闲,是空闲,但并不是懒,闲道人与懒道人是不一样的。懒道人是住在庙里样样事都不想做,一天到晚就是在打坐,只想追求开悟,追求自己证个什么果。闲道人则是心中无事,心中没有要学什么、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但是,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以释迦牟尼佛为例,他从成道之后一直忙到涅槃为止,他是闲道人而不是懒道人。

  我自己有个经验,在二十多岁时,修行相当精进,心中有许多的打算及计划,也存著许多的疑问,打算著要怎么修?未来我又会怎么样?头脑里有一箩筐的问题。当遇到我的师父灵源老和尚时,我认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就请教他老人家给我开示,帮助我修行能修得更好。结果他老人家只是听著,一个问题问他的时候,他就问:「还有吗?」我就再问第二问题、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我想最后他一定会整体回答这些问题。那时候,头脑里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老是在想着:「我将来会怎么样?会怎么样?……」老和尚就是这么听著、听著,我已经忘记问了多少问题,也没有想到他是否还记得这些问题,一个接著一个的问下去,最后老和尚在床铺上拍了一下说:「放下著!睡觉吧!」这一拍把我吓了一跳,当我听到「放下」时,很奇怪,所有的杂念、妄想、疑问全都不见了,想要问的问题也不需要问了。这个例子是告诉诸位,「放下著」这三个字对我受用太大了,实在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这句话。要做一个没有什么好学的,没有什么要做的修行闲道人;心中不要存有那么多的东西,只要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有人认为打坐、听经、看经、念经、拜佛,这就是修行;而工作、开车、煮饭、买菜,都是在干扰修行,甚至有人会说:「宁动千江水,勿扰道人心,我正在修行,请不要干扰我,你一干扰我,让我的心也动了。」这种人是修不成的,到最后一定修成了外道。没有办法将自我放下,是不可能见性、不可能开悟,因为太自私了。

  六祖惠能在黄梅五祖弘忍座下时,他的修行就是砍柴、桩米。象冈道场最近有几位菩萨,打了上一次的话头十之后,就留下参加这一次的默照禅十,在此期间,就在这里当志愿者。我问其中一位菩萨:「你在这里参加二十天的禅修,其它时间都在工作,你合算吗?」他回答说:「我非常的意外,虽然整天都在工作,但是并不觉得我是在工作。这个心,好像跟环境里所有的工作打成一片了。」他整天都在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杂工,心中却无事,工作就是工作,而且住得很快乐,这是不是等于「绝学无为闲道人」?诸位要是愿意住下来,也会这个样子的。

  接下来第二句是:「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妄想这样东西本来是没有的,只有在心中产生烦恼时,才叫做妄想。所谓烦恼,是心念跟自我的贪、瞋、痴、慢、疑相应,如果只有心念,而没有自我在其中,这个念头不会有问题;因为自私,老是在乎著自己的得与失、好与坏,结果变成了妄念,这就是烦恼。

  什么是「真」?许多人希望在打坐时开悟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见到佛性。而现在,因为有烦恼,所以这个「我」是假的,开悟之后,似乎就可以见到真的「我」了,有这样的想法是外道。

  事实上,没有佛性、开悟,以及本来面目这些东西,请诸位不要去追求,否则就被自我的追求心困住、绑住,被烦恼所困扰。追求心就是自我的自私心,如果无法放下,是不可能开悟的。其实,不追求开悟,它反而就在你的面前,一追求它就不见了。不追求,不拒绝,没有要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在这种状况下,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在默照──很清楚,但是不受影响。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当佛住世时,他经常会有依赖心,认为佛很喜欢他,总有一天佛会帮助他开悟、得解脱。但是直到佛涅槃为止,他还没有开悟解脱,于是他想:「佛法已经传给了大师兄摩诃迦叶,大师兄应该可以助我开悟。」但是摩诃迦叶也不睬他,不但不帮忙,还将他赶了出去。此时阿难就想:「佛已经不在世,大师兄也不管我,算了,我什么也不求了,自己修行吧!」于是找了一个地方准备坐下去好好修行。由于期待心、依赖心都没有了,正要坐下去还没坐好的当下,便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不除妄想不求真」,没有准备要做什么时,它反而就在你的面前。因此,随时随地不管妄想是什么,回到方法才是最要紧的。(圣严法师)

 
 
 
前五篇文章

禅师们的胆量

开悟的人为什么会哭

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净慧老和尚

打坐前摄住意念的方法

给修禅者的建议

 

后五篇文章

如何才能“境随心转”

如何逢凶化吉

获得富贵的四种修行法

打坐注意事项

十恶的果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