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十四页:

疏【今云自性,且指佛性而言也。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是我自己,非属他故。此之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亦名本觉,亦名真知,亦名真识,亦名真如,种种无尽,统而言之,即当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也。今明不可思议者,惟此心耳,更无余物有此不思议体与心同也。】

演【且指佛性而言者。】

这一段,义理实在是无有穷尽。这些都是从前面「不可思议」而来的,尤其是大师将「不可思议」说为至理极名,他都是从本经上说的,本经的经题,它原来的题目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演【自性实通二种。】

佛性与法性都是自性。

演【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

这四句应当把它背熟,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这么一桩事情,《心经》也是讲的这回事情。能把这四句的真义贯通,你的境界就不一样,境界就转了。转境界就叫消业障。我们这个佛号,如果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那就消业障了;如果这个佛号转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业障。为什么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这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不会个中的妙理。你要果然会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业障,这是一点不假的,那真是无量的功德。

演【今云尔者,但以此经重一心念佛求愿往生。】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部《弥陀经》,这个法门,它特别注重在『一心念佛』,这四个字决定不能够马虎过去。我们平常天天念佛,为什么佛号转不了境界,消不了业障?没有用「一心」,所以佛号不得力。如果你一心念,这个佛号当然就得力。所谓「一心」,最简单的说法,一句佛号之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一心念。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乱想,不但不能消业障,念念都在造业。念着佛还打妄想,还胡思乱想,这个业可造大了。所以要晓得,一心念佛。为什么念佛?『求愿往生』。没有第二个想头,一心一意就是想求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苦,这个世界可怕。

贪恋这个世界是愚痴!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造的。譬如,你造了这栋大楼,整栋大楼都是你的,你却偏爱一个小房间,认为这个小房间是自己的,别的地方都不要。《华严》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变现的,娑婆世界也是自心变现的,华藏世界还是自心变现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变的这个身体,有清净的部分,有污秽的地方,清净的地方他不要,他很爱污秽的地方,这个人不是愚痴吗?只要有所偏,就是毛病。

偏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执着在一边,这个事情不是麻烦吗?你这个边见不能够破除,换句话说,最起码的见惑都不能断,你还谈什么?见惑断了,要不求生西方净土,不能超越生死轮回,还得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你这一转世,你的功夫没有不退转的,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何况你才有那么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功夫,算什么!一投胎,前生的统统忘得干干净净,能不能继续再努力?那要看你的缘分,不一定能。所以要晓得,娑婆世界是一个险道,非常危险的道路,在这里面你真正遇到善友、善知识,你自己能觉悟,这个地方用功修行速度很快,成就也高。你要是遇不到,不能依教奉行,还是成天打妄想,愈迷愈深,愈堕愈苦!这是一定要觉悟。

他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是《弥陀经》修学的中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释迦牟尼佛说《弥陀经》就是为这个,六方诸佛赞叹也是赞叹这个。我们如果不懂「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两句话,含糊看过去,十方诸佛的赞叹,释迦牟尼佛的说经,对你都叫白说了。虽然跟你说了,你没得到;你把这两句得到,整部经就得到了。

演【乃借彼佛境显我自心故。】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是藉阿弥陀佛的境界把我们自己真心显露出来。我们真心现在在迷,阿弥陀佛就好比是晨钟,声声把我们的迷关敲破,把我们的真心给敲醒,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这六字洪名不可思议!莲池大师前面讲的。六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清楚,皈依无量觉,你念的时候要记住,声声都是唤醒自己皈依无量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迷而不觉,迷心是染着的,觉心是清净的。迷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念头,就是烦恼,分别、执着、妄想无量无边,这个心是迷心;觉心里面没这些,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什么时候觉悟?心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外面境界样样明了,不但眼前这个境界明了,过去的明了,将来的明了,这就是神通现前。没有不明了的,一看就清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不生,这是觉悟的相。我们自己反省,我们有没有觉悟?还有妄念,有妄念就是不觉,不觉就用念佛这个方法唤醒你觉悟。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是第一,最直截了当唤醒你的觉心。这是说明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因此这个地方所讲的自性:

演【且指有情佛性。】

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跟我们解释『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

演【性而曰自,自有二义:一、自然之自,二、自己之自。】

『自』怎么讲法?「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自然』的意思,自然就不是造作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自己』,不是别人。自性具足这两个意思,两个意思它都圆满。

演【法尔如然非作得者。】

「法尔如然」,就是自然的意思;「非作得者」,不是造作的。

演【妙性天然,不因修得,迷时无失,悟时无得,有物浑成,本自如如故。此自然之自也。】

这几句话要说一说,不说恐怕这意思看不出来。『性』是真的,决定不是虚妄的。它是自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拿佛法名词来说,十法界依报正报一切诸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山河及大地,什么东西造的?就是它造的,它真正是造物主。说上帝是造物主,假的,因为上帝也是它造的。谁造上帝?我们晓得,自性造上帝。所以上帝并不是真正造物主,真正造物主就是「自性」。所以它叫『妙』,妙就是它能造。它没有相,它能够现一切相,这个妙!大经里面讲「唯心所现」。「性」也叫做心,也叫做识,是一桩事情。我们一般讲本性,这个性是从体上讲,讲心、识是从作用上讲,体用是一不是二。性能现,识能变。唯心所现,现相,相里面有些变化,那是识在那里变。诸位要晓得,相,这里面是一味平等的。蕅益大师说得好,「境无好丑」,境是境界,就是外面的相。五根:眼耳鼻舌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相,色法。色法里面没有好丑,完全是平等的,确确实实是平等的。好丑没有标准,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标准从哪里来的?标准是从你那个识变,识里头生的,心不生,心里头没有一法,不立一法,识里面它就建立了种种标准。每个人建立的标准不一样,换句话说,每个人审美的观念不一样,每个人喜爱的对象不相同;一个人一个标准,就变成没有标准了。

所以大师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觉悟的人他去什么?去识心,能变的那个识心,他去这个心,他不去外头境界。于是,他得到的是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得自在了。愚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环境、理想的环境,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改变他心理,找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为什么?还不尽理想。理想的环境到哪里去找?心地里面去找,外面境界找不到!在外面境界上找一个理想环境,那可找惨了。无量劫以来,你都在找,找到现在你还没找到。往后再找无量劫,你还是找不到,永远不可能找到,这个要晓得。所以聪明人,心平等了,境就平等;心善了,境界都善。心是恶的,看外面境界都是恶的;心是善的,看外面境界都是善的。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

『妙性天然,不因修得』。这个性妙不妙?太妙了,它能变现这一切现象;而且这个变现是天然的,不因修得。「天然」是讲这个妙性,性是本有的,佛学名词叫「法尔如是」,此地讲法尔如然,「然」就是「是」的意思。法尔如是、法尔如然,这在经上常常看到。「法尔如然」,既然是自然的意思,为什么不写个自然?或者写个天然,我们一看就懂,搞个「法尔」,反而把我们搞迷惑了。古德翻经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上讲自然,自然的对面是因缘,总是落在两边。为了使我们不落在两边,所以起了这个名称「法尔如然」。希望我们听了不落在两边,有这么深的意思在里头。

《楞严经》说得好:「非因缘非自然,法尔如是」。两边都不落,不得已称之为「妙性」,它不是修得的,它是本有的。我们现在诸位有没有?有,完全显露在面前;虽然显露,你自己不觉得,这无可奈何。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佛看你是佛,你跟他没两样,菩萨看你是菩萨,你跟他没有不相同的地方;而是自己迷,这个没法子。怎么叫自己迷?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自己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是自己迷。佛菩萨为什么不迷?佛菩萨一个念头都没有。释迦牟尼佛天天说法,说了四十九年,一个字没说,你们相信吗?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你迷。迷了就不相信,你要是觉悟了,你相信,确实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真的。几时把这个事实真相一下子看出来,你就觉悟了。

『迷时无失,悟时无得』。我们现在迷,这个天然的妙性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一天到晚起作用,起迷惑颠倒的作用。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大大的不相同,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痛苦,苦海无边!这个不一样。既然迷时不失,所以觉悟了也无所得。《心经》到最后给我们说,「无智亦无得」。智是能证之智,得是所得之果。无智亦无得,为什么?本性既然是天然的,没有得失,这个里头只有迷悟没有得失。迷是它,悟还是它,你要是在这个地方参透,才晓得迷悟不二,你真正入这个境界了。你要是认定迷悟是二法,有迷、有悟,又搞成边见。这是佛法的难处,很不容易悟入就在这个地方。总而言之,你不堕在有就堕在无,你总是堕在一边。什么时候能把两边打掉,禅家所谓「坐断两头」,禅家讲坐禅,坐禅的功夫得力,这两头都断掉,就入了。两边坐断,就入不二法门,才有个入处。所谓入处,就是悟处,禅家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老是落在两头上,不行!你是不得其门而入。

『有物浑成,本自如如』,这是古人所说的两句话。「有物」就是它有个东西,什么东西说不出来,因为它没有名、没有形、没有相,你怎么能说得出来?它确实有,它不是没有。这个「物」就是指天然妙性。「本自如如」,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意思就是「自然之自」,法尔如然。第二个意思:

演【是我自己非属他者。】

这一条也非常重要。自性具足这两个意思,不是说只有一个意思,你把这两个意思又认作是两端,那又糟糕了。这两个意思都是自性,自性本身就具足这两个意思,一即二,二即一。说这个意思是特别对付那些错误概念的人所说的。

演【以外道,或计自然,或计因缘,或计虚空,或计天与,不一而足。】

『计』是计度分别。计度分别是佛学常用术语,「计」是计较,我们今天讲计算,心里头计较,「度」是度量。分别一切法,在那里计较,在那里度量,在那里胡思乱想,这个一切法是不是『自然』而有的?或是『因缘』所生的?佛法讲因缘。佛为什么讲因缘?要知道,佛讲因缘是一种善巧方便,对付自然的。印度当年外道多半主张这是自然而有的,一切万法是自然生成的。佛讲因缘生法,说这个是破他自然的那种执着。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他有一种自然的执着,佛用因缘破他的执着。执着破了之后,这个工具也不能要了,因缘生法是破自然的一个工具。你把那个破掉之后又执着因缘生法,又变成了外道,这叫「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执着万法自然而有的是印度一般的外道。我们把它破除,这些人又执着因缘生法,这又变成佛门里头的外道,心外求法。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面极力来挽救,说「八不」,希望来匡正我们的知见,把因缘道理发明得淋漓透彻,「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是说出一切法的真实相,也就是《楞严经》讲的「非因缘,非自然」。

佛所说的一切法,句句都不可以执着。所以马鸣菩萨教你「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听才有受用,才有悟处,听了之后才能够解悟;如果在解悟里头立刻就能转境界,那就是证悟。如果说是讲席里头听经不叫做修行,这是绝大的错误!你们看《楞严经》,摩登伽女是个凡夫,她听了一半居然就证三果,不修行能证果吗?诸位要晓得,一听就理解,理解就解悟,解了之后境界马上就转变,证悟!转变境界叫修行。如果把这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执着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那就是说食数宝,那个没用处!真正能做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听经能开悟、能证果,听经能成无上菩提。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上正等正觉怎么成就的?到处去听这些善友们给他说法,他一听就转境界。他那个法门是渐修法门,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我们现在《华严》讲到二十二卷,六地菩萨,善财童子现在是六地菩萨了。我们这些听经的人有没有跟进?他是六地,我现在几地?要能跟进!一部《华严经》念完,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这个考试才得满分。一部《华严》听完,自己能证到圆教初住,才算是及格。念佛人,《华严经》听完之后,念佛功夫到理一心不乱算是及格。如何能够跟得上进度,这里面是真正有乐,这个法味、法喜是说不出的,没法子形容的。佛法里头要是没有这么乐,谁会去学它?学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佛号常常忘掉,临终时候一念错了,又去搞轮

净土法门法语:五蕴皆空

净土法门:我们起心动念、身体状况,佛一清二楚,比我们自

净土法门:为什么境界现前还是转不过来?

净土法门:如果学佛了,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你就完全错了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念佛人藏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福报享尽了,灾难就现前

净土法门:皈依重实质不重形式,阴间重德不重财

印光大师:观音菩萨与地球众生有极大因缘

印光大师:观音菩萨与地球众生有极大因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