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六

 

  ——“十地”史话

  菩萨经过一大阿僧袛的漫长修行,靠着对佛法的无比信解,经历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阶位,积满了福慧两种资粮,也就是为修行之路筹备了足够的盘缠之后,就开始快马加鞭加紧用功修行,经过加行位的,暖、顶、忍、世第一四位加行,终于断除执着于我法实有的分别我执,亲自见到佛陀宣说的人我空和法我空的实性,远离凡夫的颠倒执着,进入欢喜地。从而开始了菩萨十地的修行之旅。

  菩萨在十地中的修行之旅中都看到了什么风景,做了哪些活动,得到了哪利益,遇到了什么障碍,菩萨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修行克服这些困难一步步的更美的胜境进发的呢?这就是《华严经•十地品》里面给我们描述的这一瑰丽、奇妙的旅程。

  现在我们先不对十地的具体内涵和《华严经•十地品》的内容做细致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先从历史和文本的角度来认识一下“十地”。

  一.有关十地的经纶译本

  如果从整个华严经的内容和构架来看十地部分只是整个华严经三十九品中的一品,也是整个华严修行次第中的一个阶段。但是作为经典的一部分的《十地品》部分,其本身就是经,既不是论,也不是律。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就有将关于菩萨修行十地内容单独翻译为经的,也有将其内容做作为经中一品加以翻译的。

  作为经进行单独翻译的有:

  前秦鹫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十住经》,西晋兰法护翻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唐代尸罗达摩翻译的《佛说十地经》。

  《十地》就做为某一部经的单独一品的有:

  东晋佛陀拔陀翻译的《六十华严》中的《十地品》,唐代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华严》中的《十地品》,唐玄奘大师翻译的《结深密经》中的《地波罗密多品》,三国吴支谦居士翻译的《菩萨本业经》中的《十地品》;北凉昙无谶翻译的《菩萨地持经》中的《菩萨地持毕竟方便处地品》。

  《十地》作为某一部经的一部分内容的经有:

  前秦竺佛念翻译的《菩萨璎珞本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对《十地》做系统全面的解释的专论有:

  世亲菩萨造的专门解释《十地经》的《十地经论》,月称论师以中观见解释十地的《入中论》。

  对十地加以详细严密论述的有:

  无著菩萨造的《摄大乘论》中的《彼修差别品》,弥勒菩萨造的《现观庄严论》的《一切相智品》;

  比较简要地论述的有:

  无著菩萨造的《显扬圣教论》的《摄事品》的一部分,窥基大师造的《成唯识论》之卷九的一部分。

  有十地的内容相关或有所涉及的有:

  龙树菩萨造的《十住毗婆沙论》中讲到十地中的第一地和第二地。

  弥勒菩萨造的《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之菩萨地的关于十三住和七地的内容。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卷五十关于十地行法的内容。

  可以看出就就经论的成立、翻译、内容的一致性和流通而言,可以将独立,完整,系统的阐述的十地的各种异译的经本称为《十地经》。

  二.《十地经》与世亲菩萨的历史公案

  关于《十地经》的公案在佛教史上流传甚久。讲的是瑜伽行的两位大祖师无著和世亲两位菩萨本是亲兄弟,但是由于两人出家的佛教部派不同,所以所宗的经论和法义不同,所以所持的宗见大相径庭。具体而言:无著菩萨最先于小乘化地部出家,但因为是大乘根性,思维小乘空义不能得入而欲自杀,东毗提诃一位宾头罗尊者专程前来为他讲说小乘空观,无著菩萨初闻随即悟入。但仍对此不满,后修大乘止观九年得见弥勒菩萨,至兜率内院直接听受弥勒菩萨讲大乘空观,思维悟入,得以通达。从而破执有和忱空等不究竟思想,开瑜伽行派之始。而世亲菩萨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因天性聪慧,很快便通达了一切有部的所有法义,尚觉其义不究竟,故作《俱舍论》以破之。因为世亲菩萨宗小乘法义,故批评大乘,以为大乘非佛说。无著菩萨因此十分痛心,希望能够引导弟弟回小向大,归宗大乘。于是特别示现病象,并托人告诉世亲菩萨说自己病重,不久就可能要往生。于是世亲菩萨赶忙感到啊逾陀国探望兄长,一天晚上听到无著菩萨的弟子在窗外诵读《十地经》,经文的大乘义理他闻所未闻,不禁欢喜雀跃,喜极而泣,并为自己以前批判大乘而追悔不已。于是想自杀以谢罪,无著菩萨便劝他说:“因为你用你的舌头毁谤大乘,自杀也无法谢罪。还不如用你的舌头来宣讲大乘法义来偿还罪业呢?”世亲菩萨自此转奉大乘,著述造论,宗无著菩萨的瑜伽行的思想,为此宗的经论等造了许多解释性的论疏,被称为“千部论主”,大宏瑜伽行派之法义。《十地经》在引导世亲菩萨转信大乘的过称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是世亲菩萨入大乘之门的启蒙经典。为解释《十地经》世亲菩萨而专门造了《十地经纶》,以瑜伽行派的观点详细解释菩萨在十地修行的境,行,果。此论对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发展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十地经》文比较难解,据说鸠摩罗什大师在翻译《十住经》(即《十地经》)时,疑难犹豫一个多月未能动笔,后来他的师父佛陀耶舍来到长安以后,两人共同讨论才明确了辞句义理。世亲菩萨所造的《十地经论》作为释论不仅使经文的义理得以纲举目张,而且从经文中发掘出许多新义为后来中国的地论宗和唯识宗发展的张本。

  三.《十地经论》与地论宗

  《十地经论》在北魏有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奉宣武帝之命在洛阳各自翻译此论,但是三人翻译的内容出入很大,所以宣武帝又特命慧光法师将之合译为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十地经论》其实是依慧光法师得以流布的。《十地经论》翻译出来之后,传学甚胜,逐渐形成了在南北朝时期影响甚大的地论宗。地论宗在经上宗《华严经》为上,同时依《涅槃经》的佛性学说和《楞伽经》的如来藏学说而建立其佛性之学,义理上宗《十地经论》主要包含八识、无明、三身、三聚净戒、因分果分及总、别、因、异、成、坏六相等内容。

  地论宗内部因其师承思想的不同而分别为南北两派。《十地经论》在一开始翻译之时就因为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两家思想不同而翻译出现很大的差别,两家思想的差异经过其各自弟子的传习后来便形成了南北两派。所谓南道、北道,是以相州(即当时所谓邺都,今河南省安阳县)为中心,分作南北二道。北道一派,称北地道论师,宗菩提流支的思想,以他的弟子道宠法师为开山之祖。南道一派,称南地道论师,宗勒那摩提的思想,以他的慧光法师为开山祖师。

  南北两派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阿赖耶识是染是净的认识和判教的不同。《十地经》第六地现前地中在讲到十二缘起支的流转门和还灭门的时候讲到一句“三界所有,皆是一心。”《十地经纶》将这一心视为含藏所有万法种子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但是对于此阿赖耶识是真是妄的争论就构成了两派的主要区别:

  北道派认为第八阿赖耶识完全是妄识,没有任何清净,若成佛之时,必须要舍去阿赖耶识。众生的根本意识即阿赖耶识为诸法生起的依持,一切法从阿赖耶识生起。阿赖耶识并不具足如来藏的一切功德,一切功德必待新熏而后生,亦即说众生的佛性必须成佛后始得,当果而现,后天所有。即本派持阿赖耶缘起,佛性后有说。

  南地道论师反对此说,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即是法性,即真如佛性,是诸法的依持,能够缘起生一切法,判八识以下的第七阿陀那识等皆为妄识,且立阿陀那识为无名识。阿赖耶识本身就具足如来藏的一切功德,就是说众生的佛性与生俱生,先天而有。即本派持真如缘起,佛性本有说。

  在判教上也有所不同,北派判整个佛法为五宗,即:(一)因缘宗,《毗昙》诸论。(二)假名宗,《成实论》。(三)不真宗,《般若经》、《法华经》等。(四)真宗,《涅槃经》。(五)法界宗,《华严经》。

  南派判为四宗::(1)因缘宗,《毗昙》诸论。(2)假名宗,《成实论》。(3)诳相宗,《般若经》、《三论》。(4)常宗,《涅槃经》、《华严经》。

  从两派的判教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其不同在于《涅槃经》和《华严经》判摄的不同。北派判讲佛性常在,真如缘起的《涅槃经》低于讲法界缘起的《华严宗》。而南派则同时将《涅槃经》和《华严经》判为最高,且同时以《华严经》为常宗。这一点在上面两派关于缘起和佛性的不同中已经有所含摄,北派以阿赖耶缘起,佛性后有,故判《涅槃经》判为次高。而南派持真如缘起和佛性本有,所以将《涅槃经》与《华严经》同时判为最高。

  地论宗随着南朝陈时期真谛三藏翻译《摄大乘论》而出现的摄论宗的兴起,以及隋唐时期华严宗的兴起,南北两派逐渐并入此两宗而隐没。

  四.《十地经》与唯识、华严

  北派在阿赖耶识上的观点因与摄论宗比较相似,随着摄论宗的不断兴盛而并入摄论宗之中,而摄论宗在唐代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创立唯识宗之后,又逐渐为唯识宗所取代,所以这一系便构成了:地论宗——摄论宗——唯识宗发展的一个脉络,成为唯识宗兴起的一个先驱。

  南派在北派并入摄论宗以后还继续独立存在,南派诸师精研《华严经》,因为本来《十地经》就是华严中的一品,除了精研华严经的十地品外,对华严整部经典之旨趣亦广作理解,作了很多的著述;如慧光法师将华严经的诠释,判为因果理实,成为华严宗宗法藏大师的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说的基础;(净影寺)慧远法师阐释华严经的大义,其因果二分、教证二道、六相圆融等思想,也大多法藏大师所修正采用。所以在华严宗大盛之后,南派地论宗逐渐融入华严宗中。

  于是在唯识宗和华严宗正式成立和广大之后,地论宗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十地经》也多作为《华严经》中的一品《十地品》的形式流通。而《十地经论》则作为唯识宗的六经十一论中的一论,成为唯识宗的一部重要论典。而对十地次第阶位修行等加以详细论述的在汉传佛教中主要是在唯识宗的经论之中,特别是摄入唯识修行五位的四十一阶位中,成为唯识系统理论的一部分。而华严宗虽然也有这些修行阶位的次第,但是因为其理论重点在于揭示现象和本体关系的,十玄门、法界缘起,四无碍和六相等,故对十地未有像唯识宗一样做出更深广的开演。

  在藏系佛教中,十地作为《入中论》所论述的主要对象,同时又为《现观庄严论》所摄,所以在藏传佛教的显宗里面,十地也作一个十分重要的法类加以开演。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七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八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九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二十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二十一

 

后五篇文章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五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四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三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二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十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