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六章、中阴救度——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六章、中阴救度——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第一节  中阴之情境

  前面我们讲过“死亡的过程”,在死亡过程的八个阶段中,前四个阶段是属于外在四大物质元素融化的“外分解”,后四个阶段则是内在精神元素融化(观念冲击)的“内分解”,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黑色近得之心也融入于死时清净光明的时候,死亡过程就结束了。接下来,生命就进入了另一个神秘的状态,那就是——中阴身。如表所示:

  中阴现象概要图

名称

中阴前期

中阴身时期

中阴后期

出现时间

从临终前,到一般称为死后大约八小时为止。

神识脱离肉身到决定投生为止,约四十九天。

决定转世到入胎,时间很短。

 

 

主要现象

一、前五识的觉受逐渐消失。二、肉身败坏五蕴身分解 。 三、呼吸停止(一般称为死亡),以上称外分解 。 四、微细意念消失,称内分解(约二十至三十分钟,因人不同) 。 五、出现“地光明”(时间极短)。六、神识脱离肉体(佛教称为死亡)。

一、神识昏迷(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 二、神识苏醒。三、出现“法性中阴”: 1 、见到强光(约数分钟之久) 。 2、 见到“化佛”(可达数天之久) 。 四、出现“中阴身”及“六道净光”。五、中阴身逐渐变成来生的身形。六、中阴身进入六道净光之一。

一、亡者的神识转成“投生道”的神识。二、投生道的各种景象出现。三、转世入胎,中阴结束。

  一般而言,中阴期存在的时间最长可达四十九天之久,有两种人可以不受中阴身之束缚,一是能于生死解脱的圣者,舍报之后就能自在往生任何佛土,所以不用接受中阴阶段;二是罪业极重的恶逆凡夫之辈,死亡之后业报立即现前,应念随即堕于无间地狱,所以也没有机会进入中阴阶段。而一般的人也是随着业力因缘,处于中阴状态的时间有长有短,最长也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其间发生的现象,在藏传佛教经典和一些大乘经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在神识离来肉身之后,因为消失能量的关系会陷入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随个人状况而有所不同,有人很短,有人会好几天。神识苏醒之后,有少数人(业障、无明较少)会见到“自性”入“五智”所现的五种强光,其时间也很短暂,只有数分钟之久,也有人因福报具足或修密法的关系,可在神识苏醒后数日之中见到很多佛菩萨的像,这就是“法性中阴”,此时期也会出现“中阴身”与“六道净光”。

  一、强光与化佛出现的法性中阴

  在临终中阴和受生中阴之间,有一个很特别的明光境界,我称它为「法性中阴」。这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经验,但只有很少数人会注意到它,能够完全经验到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只有修行老练的人才能认出它。

  当亡者神识离体时,由于尚处于清净的“意身”状态,有时会反照到自性所入的“五智光明”之中。这是五种强烈有颜色的光。佛是由“自性”依“五智”而起的作用,五智名称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它是“五毒”的清净面,分别表示疑、嗔、痴、慢与贪毒。由五智妄想而生五大:法界体性智化为水大而现出蓝色强光、大圆镜智化为风大而现绿光、平等性智化为火大而现红光、妙观察智化空大而现白光、成所作智化地大而现黄光。五智光是自性所表现的最初状况,此时尚未加入“无明”。五智光之后,“意身”很快执取前生大脑皮层之纪录(已在名色中)而形成一种精神体称为“中阴身”。如索甲仁波切说:

  法性中阴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一个解脱的机会。如果前一个机会没有把握,则下一个阶段就会展现出来,我在这里所做的说明,源自大圆满密续,其中强调唯有透过特别高深的“顿超”光明法门,才能真正了解法性中阴的真正意义。因此,西藏传统对于度亡的教法中,法性中阴所占的篇幅最小。即使在也属于大圆满法的《中阴闻教得度》一书中,这四个阶段的次序也交代得不清楚,结构不够清晰。

  不过,我必须强调,一切语言文字最多只能用概念来描述在法性中阴中可能发生的事。法性中阴的显现,除非修行人已经修成了“顿超”法门,否则将只是概念性的影像;修成了“顿超”法门,就会了解到我所做的每一项细节说明,都是修行人无可否认的个人经验。我想告诉各位的是,如此神奇和惊人的面向确实存在。我也深切希望各位在经历死亡的过程中,能够记住我对于中阴的说明。

  1。光明——光之景

  在法性中阴之中,你以光之身显现。这个中阴的第一个阶段是“空大溶入光明之中”。

  突然间,你会意识到有一个流动的、活泼的声、光、色世界。我们所熟悉的平常景象,都溶入一个广袤的“光之景”。这种“光之景”非常灿烂夺目,它是透明而多彩的,不受任何层面或方向的限制,它闪闪发光不断跃动。《中阴闻教得度》说它“像炎夏平原上的海市蜃楼”。它的各种颜色,是心的固有元素的自然表现:空大被看成蓝光,水大被看成白光,地大被看成黄光,火大被看成红光,风大被看成绿光。

  这些灿烂的光在法性中阴的稳定程度,完全决定于你在修持“顿超”时所证得的稳定度。唯有确实娴熟这个法门,才能让你稳定这种经验,利用它来获得解脱。否则法性中阴将像电光石火般地一闪而过,你甚至不知道它已经发生了。让我再次强调,唯有修“顿超”法门的修行人,才能有那种最最重要的认证:这些光灿烂的显现,并不离开心性而存在。

  2。结合——圣尊

  纯的光和色将开始结合成大大小小的光点或光球,称为“明点”(  tikle  )。在巨大的光球几乎充塞整个虚空时,“喜乐部和忿怒部圣尊的曼达拉”将出现于明点中。

  这就是第二个阶段,称为“光明溶入结合之中”,光明以各种体积、颜色和形状的佛像或圣尊像显现,手里拿着各种宝物。他们所散发出来的亮光耀眼炫目,声音巨大如百千雷响的怒吼,各个光束如雷射光般穿透万物。

  他们就是《中阴闻教得度》一书中所描述的“四十二位喜乐部和五十八位忿怒部圣尊”。他们在几“天”之间逐渐出现,各有各自特殊的曼达拉模式,这是一种如此强烈充满你整个觉知的景象,如果你无法认证它的真相,它就会显得恐怖骇人。剧烈的恐惧和盲目的痛苦会消耗你,而后你会昏过去。

  非常微细的光束会从你自己和诸圣尊散发出来,将你的心和他们的心接在一起。无数的光球出现在它们的光线之中,慢慢增加,而后“卷起来”,一切圣尊溶入你当中。

  3。智慧

  如果你还是无法认证和获得稳定性,下一个阶段随即展开,称为“结合溶入智慧之中”。

  另一道细光束从你的心中发出,从光束又展开巨大的景象;不过,每个细节仍然清晰准确。这是各种智慧的展现,同时以舒展开来的光毡和灿烂、球状、光明的明点出现:

  首先,在深蓝色的光毡上,有宝蓝色的闪烁明点以五个一组的模式出现。在它上面的白色光毡上,有水晶般雪白的亮丽明点出现。在它上面的黄色光毡上,有金黄色的明点出现。在它上面的红色光毡上,有红宝石颜色的明点出现。它们被一个明亮的球体罩住,就像由孔雀毛制成的顶盖。

  这种明亮光的展现,是五种智慧的显现:虚空藏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但由于成所作智只有在觉悟时才圆满,这时它还未出现。因此,并没有绿色的光毡和明点,不过它却隐藏在其他颜色之内。这里正在显现的,是我们觉悟的潜能;唯有在我们成佛之后,成所作智才会出现。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没有因安住于心性之中而证得解脱,各种光毡和它们的明点,以及你的本觉全都会溶入明亮的光球中,它就像孔雀羽毛制成的顶盖。

  4。自发性的现前

  接下来就是法性中阴的最后一个阶段,「智慧溶入自发性的现前之中」。现在,整个实相以惊人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是本初清净的状态,如开放、无云的天空般显现。然后是喜乐部和忿怒部诸圣尊出现,接着是诸佛的清净佛土,其下则是生死轮回的六道。

  这种景象的无边无际,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每一种可能性都有:从智慧和解脱,到愚痴和再生。这时候,你将发现你具有天眼通和宿命通的能力。譬如,由于具有天眼通和不受到障碍的五官,你将知道你的过去世和未来世,看透别人的心。也明白六道轮回的情形。在一刹那间,你就可以清晰地忆起曾经听过的一切教法,甚至连未蹭听过的教法也将在你心中唤起。

  整个景象接着溶入它原来的明点,就像割断绳子,帐篷立刻倒塌一般。

  如果你有稳定性,可以认证这些显现无非是你自己的本觉的“自光”,就可以获得解脱。但如果没有“顿超”法门的经验,你就无法注视“如同太阳般明亮”的诸圣尊。相反的,由于前世的习气,你的视线将被往下拉到六道。你将认证的就是这些六道,它们将诱使你再度迷惑。

  在《中阴闻教得度》一书中,提到有几天时间让亡者得以体验法性中阴。这些天数并非指一天廿四小时,因为在法性中,我们已经完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日子是“禅定日”,是我们可以专心安住在心性中,或安住在单一心境中的时间长度。如果禅修功夫不够,这些日子可能就像一分钟那么短,而喜乐部和忿怒部圣尊的出现也都十分快速,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们已经生起。

  二、六道净光

  在法性中阴之后,由于亡者的第八识中储藏了累生累世的“六道习气”,故由“六道识种子”现出六种“柔和”的光,这些光就被称为是“六道净光”,这是六道的“无相面”,其颜色为白光(天道)、蓝光(阿修罗道)、红光(人道)、黄光(畜牲道)、绿光(饿鬼道)与黑光(地狱道)。

  三、中阴身

  中阴身是中阴期中存在最久的一种生命状况,中阴身有五官,其大小如孩童,它以气味为食(即闻食),但只能受用以其名字祭祀之供品(因此,在祭祀亡者时要称呼其名字)。其能量之来源是燃烧的香、烛等供品,它有他心通与神足通,因此可知亲人在想什么,也可穿壁越山毫无阻碍。但因没有父母的红白菩提,故见不到日光与月光,眼前只有微弱的光,也可以见到其他的中阴身。它感觉敏锐,记得前生所知的各种现象,它会见到鬼卒、猛兽、亲人等各种恐布、喜乐之境界,亦会听到好坏各种声响,它也会想入自己的肉体,也想与自己的亲人说话,但因皆不能如愿而痛苦难受。

  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一定要“转世”,但有些中阴身因舍不得生前之所有物,如不舍家人、喜爱财产、贪著宏美的坟墓等,这样就会转世而成为“鬼道”的一种特殊状况,神道教称之为“阴间”,阴间的鬼尚记得生前的事情,也与一般的鬼众不同,家中祭拜的祖先就属阴间的鬼道众生。

  中阴身每隔七日就会重演一次死亡经验(如上吊、车祸死时之状况),故一般佛教徒或神道教徒都很重视“作七”,即每隔七日隆重祭拜一次,直到中阴期结束为止。中阴身在前二十一天对前生的记忆尚很清础,其身体形状也与生前相似,此后由于受到六道净光熏染,过去生的习气逐渐回到亡者神识上,中阴身的业障逐渐增加,神通也不再有,且烦恼增强,身形也逐渐转变成“来生道”的形状,且渐渐有找“身体”的愿望,最后终因为自心业力所牵引,中阴身会“进入”六道净光之一,转世投胎就成为定局。

  中阴身进入六道净光之后,其神识立刻转成“投生道”的神识,此后投生道相关的各种景象就会不断出现,如:投生天道,就会见到华丽的天宫,及美丽的天女等;投生阿修罗道,就会出现各种武器,以及战争的场面;投生人道,就会见到房舍,及男女行淫之事;投生畜牲道,就会发现洞穴等景象;投入饿鬼道,就会见到进入密林、草原的相状;投生地狱道,就会有漆黑及血腥之情境。

  由于因缘业力的牵引,当中阴身找到它们投生处所及投生的“父母”时,它会特别欢喜接近,将它所爱乐的情境据为己有,因此就会有入胎的结果。从而走向另一期的生命历程,轮回的路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延续下去,毫无自由,毫无把握地任由一切行为的力量所驱动。

  第二节  中阴之救度

  中阴时间神识已经离开肉体,但还没有固定的住处,只是宇宙间的一个幽魂而已,就象无家的流浪人,或者孤独的远行者一样,在生命中比较隐晦的状态当中穿梭,非常的不稳定!但其听闻(天耳通)、游行(神足通)和领受(他心通)的能力却非常猛利,比活着的时候要强大好多倍。此时,可请有神通的修行者召来亡者神识,给予开示教导,助其解脱。也可以由亲人读诵《中阴闻教解脱》以及大乘经典、念佛名号等来引导他获得解脱。这里我们介绍两种救度之方法:

  一、密教的中阴救度

  根据上述法性中阴阶段所出现的情景,分别提示其直接契入,而不要生起贪嗔痴等障道之心,若能依教奉行,定可当下获得解脱。

  1、由强光中解脱:当强烈的五色光出现时,亡者若能当下了知此光乃自心所现,而能安住其中,即得解脱入五方佛净土之中。若以为此光为外境则不能解脱。人若在生前勤修禅定并熟知此现象,在亡者临终之时给予提示,则当有机会依此五智光解脱。

  2、由所见化佛得解脱:在法性中阴时,当化佛伴著强大声响出现时,一般人都以为是外来的可怕现象而逃避,尤其很多化佛皆现令人害怕的“忿怒相”。若能了知这些皆自心清净业所现而能不害怕,则当下即得自在解脱,在西藏有些寺庙的壁上就绘著这些化佛的圣像,有百尊之多,一般人可经常看到这些像、熟悉这些像,则在中阴出现百尊时可以认得,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比如熟记或读诵《中阴闻教得度》、《中有成就秘笈》、《中有救度行法念诵文》等,反复强调:

  现在法性中阴已经降临我身,

  我将舍弃一切恐惧和担忧,

  我将认证生起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本觉的自然显现;

  并且了解这就是法性中阴的状态;

  现在我已经来到这个关键点,

  我将不会恐惧从我心性中生起的喜乐部和忿怒部圣尊。

  依据大圆满法,一个人如果对于心性没有真正的体悟,对于「力断」法门也没有稳定的经验,就无法认证地光明;同理,如果对于「顿超」法门没有稳定的经验,就不可能认证法性中阴。一位有成就的「顿超」法门修行人,圆满和稳定了心性的光明,在世时就已经能够直接认识将在法性中阴中示现的诸圣尊。因此,这种能量和光都存在我们身上,虽然目前被隐藏起来。不过,当肉体和粗的心识死掉时,它们就自然被释放出来,我们真性的声、色、光乃往外散发。

  不过,并非唯有透过「顿超」法门才能以法性中阴做为解脱的机会。佛教密续的修行者,都会把法性中阴的显现纳入他们的修持中。在密续里,诸圣尊原则上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如果没有形式或某种沟通的基础,就很难想象觉悟能量的存在。诸圣尊应该被看成是一种人格化的隐喻,来表现诸佛智慧心的无边能量和品质。把这些能量和品质以圣尊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修行人认证和描述它们。在观想的修持中,透过对于圣尊的取相和与圣尊融合为一的训练,他将体悟:认知圣尊的心和圣尊本身并不分离。

  西藏佛教的修行者都要修本尊法(  yidam  ),本尊是与他们有甚深因缘的某一尊佛或圣尊,是真理的化身,它们以启请本尊为修行重心。密续修行者不把法性的种种显现视为外在现象,反之,会把它们纳入本尊修行法中,想办法要与这些显现结合。因为他们在修行中已经把本尊认知我觉悟心的自然光,所以他们能够如此认证各种显现,让它们以圣尊的形式生起。有了这种清净的认知,不管在中阴里出现的是什么,他们都会把它认证为本尊的展现。因此,透过自己修行的力量和圣尊的加持,他将在法性中阴中证得解脱。

  在西藏传统中,对不熟悉本尊修行法的普通人和一般修行者都如此开示:不管出现的是什么,都要立刻把它们当作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或阿弥陀佛,看他们最熟悉哪一位圣尊。简单地说,你在世时如何修,你就要以这种修法来认证法性中阴的各种显现。

  另外一种看待法性中阴的殊胜方法:它是二元最绝对纯净形式的表达。我们面对获得解脱的方法,但同时也有习气和本能在引诱我们。我们经验到心的清净能量,同时也经验到它的混乱状态。这就好象我们被催促做决定,二者选一。然而。不用说,我们甚至是否有机会去选择,都取决于在世时精神修行的程度和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藏传佛教里面,关于中阴救度的方法很多,而且在四十九天的中阴期间,每天都随着不同的情景,而有不同的开导方法,极为详细明了。每一个阶段都有解脱的机会,就看行者能否及时契入,并于法性光明中安住不动了。这是比较直接的顿超之法,也是把死亡与生活的觉悟原理联系起来的一种做法,非常符合我们生命本身的庄严,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了解、掌握、运用!

  二、大乘的荐亡超度

  中阴期中的中阴身一般都留在肉身附近,有修行的善知识或上师可召它前来给予开示教导,例如告诉中阴身要入六道光中的“善道光”,不要入三恶道的光中。同时,中阴身的敏感程度是超越于生前好多倍的,具有神足通、天耳通和他心通,能够听懂任何人用心对他说的话,只要能够称呼它的名字就能立刻到达跟前,因此,也可以教中阴身念佛修法,对它讲经、说法、念佛、超度都很有用。

  超荐之目的,在为亡者祈求冥福,冀其业障消除,度脱生死轮回。一般家属于佛门超荐仪式知之未详,故多礼请出家净众为亡者念佛、诵经或拜忏,使其体悟佛法真谛,放下诸般执著,往生西方。即令未能生西,亦可免堕恶道。倘已堕恶道,亦可增添福报。如本应投生为牛,以超荐功德,或可投生为人。倘已出世为牛,以此功德,亦可改善境遇,饮食丰足,免遭劳役或屠宰。

  下列各节为荐亡之方式及家属应具备之观念,宜恪遵无悖,方可令亡者获真实利益。

  1、作七

  作七之俗源自佛经,据《中阴经》:“中阴众生寿命七日。”而《瑜伽师地论》亦云:“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辗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梵网经》:“父母、兄弟、和尚、阿阇黎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讲说大乘经律。”《释氏要览》云:“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作七通常皆礼请法师莅丧宅或家属至寺院作佛事,其余六日,家眷可自行为亡者念佛或诵经。因中阴身虽名七日历一死生,实则,每一动点皆有可能投胎,故应每日为其念佛回向。如周五往生,下周四为头七,下下周四为二七,再下周四为三七,以此类推。但做七宜提前一日,即每周三做,原因即如前述,恐其于每一动点皆可能投胎,故提前做。今者偷日陋习盛行,即将七七四十九日易为二十四日,头七、尾七仍为七日,二七至六七则每二日为一七,此法不足取,孝眷切不可投机取巧。民间尚有“作旬”习俗,每十日作一次,共作四次,今已名存实亡。

  在七七期间,切莫杀生。遗属应以茹素为宜,若无法习惯,亦应勉力为之,至少茹素七日。凡祭祀、供灵或待客,均以素斋代荤菜,此举较放生功德更大。弘一大师即曾言:“在家人敬神,每用猪鸡等物。岂知神皆好善而恶杀,今杀猪鸡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灾耶?惟愿自今以后,痛革此种习惯,凡敬神时,亦一例改用素食,则至善矣。”丧中不用酒肉,此非独佛教主张,儒家古礼亦严禁之,若皇太子居丧饮酒,必载之史书,视为失德。以亲亡故而杀生,令其担此业力,陷亲于不仁,何异弑亲?今人每以食肉饮酒、作乐唱戏为体面,诚乃背道而驰之作为。

  2、诵经

  诵经源自佛陀时代,其时无纸张、印刷术,听经闻法采口耳相传方式。佛弟子代佛说法,即为背诵熟记之经文。欲熟记某经,亦须靠背诵,故诵经即成学佛及宣扬佛法之先决条件。于佛前诵经,其目的有二:一者,犹如亲聆佛教,以鉴察自身思想行为。二者,代佛说法。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诚敬专一诵持佛经,可感得各道众生听闻信受,为亡者诵经,以其灵性较高,或可得度。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经又名《孝经》。家属可于头七、二七、三七诵《地藏经》回向亡者。其他如:《心经》、《弥陀经》、《金刚经》等,皆可用于荐亡。

  3、拜忏

  《地藏经》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故,我辈凡夫当时时反省求忏,惕励修行。

  诵经拜佛,为己或代人忏悔,称为拜忏,又名礼忏,始于南朝梁武帝,结集之《梁皇宝忏》。求忏非为规避业报,乃坦诚认罪,誓不再犯。拜忏即在洗涤心垢罪业,获清净解脱。

  目前通行忏法仪轨,系由历来祖师依佛经所成,修忏法获感应者,亦不乏其人。盛行至今者,如:

  (1)、梁皇宝忏:系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以其后生前嫉妒嗔恚,死后堕而为蟒,苦不堪言,帝遂延揽高僧,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共成十卷,为其忏礼。郗氏蒙此功德得度,生忉利天。自古迄今,虔礼此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为我国流传最久之忏法。

  (2)、水忏:又称慈悲三昧水忏,唐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人面疮,濯除累世冤业,遂依宗密所撰《圆觉经道场修证仪》,辑成此忏法,至诚虔修,可解宿世冤业。

  (3)、大悲忏:又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系据大悲咒所作之忏法。

  (4)、药师忏:又称药师三昧行法,系依《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所作,祈消灾延寿,多礼此忏。

  (5)、净土忏:又名往生净土忏愿仪,系采《大无量寿经》及称扬净土诸经所成。

  (6)、地藏忏:又名慈悲地藏忏法,所成年代较晚,凡报亲恩或祈父母冥福,多拜此忏。

  此外,如:金刚忏、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千佛洪名宝忏等,今皆盛行。眷属延僧礼忏,家人亦当斋戒精诚,始能有感,倘能亲自礼忏,功德更形殊胜。

  世俗以诵经拜忏可转为冥钱,供鬼魂于阴间受用,此见不合佛法。诵经拜忏乃在消除亡灵业障,超荐其往生极乐,非愚民迷信之作为。

  4、打佛七

  《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东晋慧远大师提倡打佛七以来,经灵岩山印光大师发扬光大,一时蔚为风气,盛行迄今。

  佛七系以一句“阿弥陀佛”念佛七日,或多个七日。为何以“七日”为期?“七”为一圆满数字。除《华严经》以“十”为圆满数,其他经典多以“七”为圆满数,盖取七七无尽之意。以七日为一循环念佛,谓“打佛七”。佛七期间,每日除早、晚课外,加诵《弥陀经》、赞佛偈,终日绕佛、念佛、静坐。通常皆设有超荐拔度及消灾牌位,家属可勉力参与,将功德回向亡者。

  《观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以亲人亡故,家属当以念佛代替灵前哭泣。超度亡者,应以念佛为主,此乃最切实、最易行且功德最殊胜之方式。惟参加念佛者,应忌食酒肉五辛,果能至诚念佛,必可冥阳两利。

  5、水陆法会

  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凡在水、陆、空死者皆可超度。梁武帝萧衍夜梦神僧教设水陆斋,普济六道四生群灵,帝乃披览经论,自行撰集。后仪文散佚,斋会亦告中绝,至唐再兴修设之。今之水陆法会,内、外坛逾八十个,感应殊胜。

  6、放焰口

  焰口为饿鬼名,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遂感此报。曾于阿难定中现身,阿难求告于佛,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法,放焰口之法事即由此而来。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亦为追荐死者佛事之一。做此法事,可使饿鬼仗佛力得以饱餐,再为彼等宣扬佛法,令其信受而脱此苦厄。即令亡者未堕鬼道,做此法事亦等同代亡者布施饿鬼道众生,仍有功德。

  倘经济拮据,无法做前述佛事,可备四字佛号录音带一卷,子孙齐聚念佛,亦可超度亡者。须知,超度力量之大小,关乎内心虔诚与否。做同一佛事,效果迥异,原因在此。

  有家属误认超度、诵经乃法师之任务,既已花钱即可了事。更有甚者,于灵堂前五喝六,赌博玩牌。当知“各人生死各人了”,由人代作佛事,远不及自身亲作。倘亡者生前未及学佛,由与其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代作,较能引发至诚,若无亲眷遗族,则依与亡者关系亲疏次第代作。

  家属延请僧众主持佛事,所超荐者为亡故亲人,焉可置身事外?若欲得真实受用,家属应摒除荤腥淫欲,虔诚参与,且应专心致志,莫仅视为具文,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本章将中阴之过程以及中阴救度的情况略加介绍了。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生者与死者的情感交融,生命与生命的内在关连,迷茫与觉悟的升沉迥异,观念与真理的彼此互存。佛法只是提供生死的本来面目,至于是否愿意接受或者探讨这种“于生于死”都能得益的真相,也要看个人的时节因缘了。临终正面关怀的相关探讨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讨论佛教的临终自我关怀与反向关怀。

----------------------------------------------------------------------------------------------------------------

更多达照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七章、自我关怀——自我即生死之主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八章、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九章、反向关怀——慈悲从爱心中爆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十章、智者回眸——智慧从实践中生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佛教临终关怀的现实意义

 

后五篇文章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五章、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四章、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四章、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三章、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第二章、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