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之道—不妄语


2014/9/6    热度:332   

                      
  「刘公待制器之尝为本中言:『少时就洛中,师事司马公,从之者二年。临别,问公所
以为学之道?公曰:『本於至诚。』器之因效颜子之问孔子,曰:『请问其目。』公曰:『
从不妄语始。』器之自此专守此言,不敢失坠。」(宋 吕本中《童蒙训》)

  北宋名臣刘器之,官居「待制」,担任皇帝侍从顾问,他说:
  年少时,曾经前往洛阳,拜司马温公(光)为师,追随学习了二年。後来向老师辞行时,
请老师训示为学之道,司马温公说:「为学要以至诚心为本。」
  我再仿效颜渊问仁於孔子,向老师请问实行的要领为何。温公说:「要从『不妄语』做
起。」自此之後,我就谨守这不妄语,至今不敢懈怠轻忽。
                      第397期 公元2009年9月发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华严经》是根本法轮,一乘圆教,这是古今中外所公认的。《华严》里面讲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讲的念佛,念什么佛?念阿弥陀佛。念佛,有同修问,到底是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阿弥陀经》里面讲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我们执持名号,这就对了。如果我们真正下定决心,这一生要求生西方世界,来生不愿意再到人间,心里面这一句佛号,就要相继不断,念念相续。也许有人要问:“我们要办事,我们要考虑问题,我们要在谈话当中答复别人的话,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把佛号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办完之后,佛号马上提起,这就行了。有了佛号,就没有妄想;佛号一断,妄想就起来,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这就是从前大家念佛要共修,共修就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地提携、提醒。能跟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道友在一起共修,那是有大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