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石窟的飞天


2014/9/8    热度:549   

  福地石窟的飞天

  作者: 刘政

  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福地水库的中心岛崖边,隐藏着一个佛教与道教合一的石窟,它就是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福地石窟。它凿于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保留较为完整的佛道同龛石窟。窟内有神情端庄的佛像,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佛龛门楣上有操持箜篌、笙、琵琶、箫、长笛、腰鼓、长鼓、古琴等中国古代民族乐器的伎乐飞天,呈现出一幅欢乐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飞天,是佛教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它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飞天由印度传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羽人的启发,融合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进一步把飞天身上的飘带加长、扬起,同时让身体作为一种御风而行的姿态,并在人物的下面托以云纹,使飞动的感觉更加强烈。因此,中国的飞天艺术比任何西方、印度或者中亚的带翅的飞天飞得更高、更远,也更为轻松舒展。

  福地石窟的飞天,头束双髻,上体裸露,腰系长裙 ,肩披彩带,身材修长,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风飞翔。飞天四周天花旋转 ,云气飘流,衬托着飞天迎风飞翔,给人一种优美自如、潇洒飘逸的感觉。这些飞天既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梦幻般的舞姿,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福地水库水位上升,为了不使石窟遭受水患,省市拨款将其切割搬回县文物管理所保存。可喜的是,不久后这件雕刻将被复原,重新飞到世人的面前,焕发昔日的美丽光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就是专心。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要把它运用在社会上,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才管用。你一面开车,一面“一心不乱”念佛,好了,出车祸了;如果这样念佛的话,念佛这个法门会被整个社会批评,会被整个社会扬弃,为什么?不合人情。大家都学佛了,整个社会瘫痪了,这还得了吗?你学佛了,你家里人也不要吃饭了,你的太太、儿女天天挨饿,他们一定到外面宣传:千万不能学佛,学佛不得了,都变成神经病!所以一定要懂得这道理。做什么事情都专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乱”。吃饭就一心不乱地吃饭,穿衣就一心不乱地穿衣,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乱地接待,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大家才觉得佛法这是真正需要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