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财于信徒
2015/5/22   热度:219
存财于信徒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很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做功德。
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化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子普道很得意地说:“师父!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一百两银子,他说,作为我们兴建大雄宝殿的基金。”
弟子普德听了,也报告说道:“师父!城内的陈居士来拜望您,我带他巡礼各处的殿堂,他奉献给我们全年的道粮!”
寺中的香灯师、知客师等都向佛光禅师说明信徒的喜舍发心,只见佛光禅师皱起眉头,制止大家发言,并开示弟子们说道:“你们大家都辛苦了,可惜化缘太多,没有功德!”
大家不解,问道:“为什么化缘多反而不好呢?”
佛光禅师道:“把钱财储存于信徒,让信徒富有起来,佛教才能富有!不可经常要信徒捐献这个功德,赞助那项佛事,杀鸡取卵,何其愚痴!等到有一天信徒们不胜负担,佛教还有什么护法长城呢?”
佛光禅师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言语,实在值得大家玩味与深思!佛教所云布施,要在“不自苦,不自恼”的原则下进行,而且布施者应该细水长流,不可硬性募化。
学佛之人,如果有禅,不但为自己想,更为别人想,哪里能说禅者只重悟道,不重慈悲呢?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觉悟的人,根性当家;不觉悟的人,识心当家。识迷,做出来的事情就叫业,业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感得六道三途的果报。如果是自性当家,善恶两边都不造,那造的是什么?佛法里面常讲净业,这好!净业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净业的果报。净业如果回向求生净土,果报就是极乐世界。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自自然然就知道,像古大德所说的,放下身心世界。这个放下,要记住:不是事上放下。如果事上放下,佛菩萨怎么会在六道三途里面现身?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可见得他没放下,这是告诉我们,事不能放下,心里头要放下。心里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切的享受、贪嗔痴慢。换句话说,该放下的统统要放下,该提起的一定要提起。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