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四智
2015/5/23   热度:2356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凡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聪明人会为来世着想,把生死置之度外。有生,哪有没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差别?其实没有差别。这一世时间短促,来世的时间长。能够想到来世,起心动念为来世负责任,这个人就有智慧。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来世着想。佛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等于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个很重要。对于来世要认真!来世,一个是三途,一个是三善道,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们来世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要把全副的心力来办来世的事情。人不只是这一生,人有来世,觉悟的人,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他为来世着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