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G
2014/9/4   热度:224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G 1280经:此经叙述天人与佛陀之间关于“爱”的问答。 1280经是天人问佛:“谁屈下随下?谁高举随举?云何童子戏,如童块相掷?”大意是说什么东西随高而高随低而低,又是什么东西像童子掷土块一样相互游戏呢?佛陀回答是:“爱下则随下,爱举则随举;爱戏如愚夫,如童块相掷。”佛陀在这里重点谈到了烦恼,也就是“爱”。这里的“爱”,其含义比较宽泛,但是它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博爱”或者“爱心”肯定是不一样的。佛教将“爱”视为一种心法,即贪恋执着于一切事物或某一特定对象,而所谓的“博爱”则是以“慈悲”二字来替代之。而作为佛法中的“爱”,《法句经》对之所作的结论是“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说明这种“爱”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故在本经中的偈语中,说“爱下则随下,爱举则随举”,这种“爱”多了,欲望也会增加;如果“爱”少了,烦恼也随之而减少。所以我们切切要注意,这里的“爱下”,与我们常说的“冷酷无情”是完全两回事,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 与“爱”相对应的是,圣者已无“爱”可言,或者说“爱”已经十分稀薄;而愚痴凡夫则终日沉于“爱”的各种欲望之中,如童子做游戏时掷土块一般,或许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所以说我们普通人眼中的“通情达理”,在于真正的修行人看来,却正是沉缅于“爱”的具体表现。照此说来,佛家所谓的真正的“爱”又是什么呢?据我个人理解,真正的“爱”,便是让自己以及周围乃至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做到“无爱”,都能早已脱离“爱结爱缚”,从而获得身心的出离。这种“爱”,是大爱,也是世间之至爱。(3.2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那为什么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是这个意思。修行人总比不修行人聪明,怎么可能修成白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你要见到别人的过失,你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挂在口上,常常说这个过失、说那个过失,你已经堕落、已经下降。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