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五位高僧与千顷山之性空崇惠禅师(具胝禅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五位高僧与千顷山之性空崇惠禅师(具胝禅师)
  [文摘]
  《昌化县志》(民国13年版):“千顷山,唐具胝禅师尝于绝顶 ,结茅以居 。嗣是希运 、楚南 、文喜诸祖 , 俱住持此山……。
  《龙塘山志》:“龙兴寺在普济寺东千顷山上 ,唐具胝禅师习静(修养宁静之性)于此……”。
  《高僧传》:“释(和尚)崇惠……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庙 ,专著《佛顶咒》(佛书名)数稔(年)……” 。
  [提示]
  佛教自东汉起 ,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我国。魏晋间开始传播各地,到南北朝时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而隋唐则是它的鼎盛时期。集中表现在唐朝所出现的三次崇佛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武则天在位时期(690—705年)。她将当时禅宗的北派首领神秀请进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奉为国师。武则天亲自向他行跪拜礼。致使当时的佛教势力盛极一时。第二个崇佛高潮是唐肃宗、唐代宗相继在位时期(756—779年)。肃宗梦想菩萨为朝廷平息安史之乱,就请僧人不空带领百余和尚住进宫中,日夜念经为朝廷祈福,当时郭子仪等经过力战,收复长安的战功,肃宗却归功于不空等这些和尚 。代宗同样宠信不空 ,凡战事取胜,认为统统都是僧人诵经之功。这时不空乘机恃势在各地掠夺钱财。他在五台山造的金阁寺,铸铜为瓦,瓦上涂金,还被封为公爵,食邑三千户,死后追为司空。第三次崇佛高潮是唐懿宗在位时期(860—874年) ,他主要大搞迎佛骨活动(佛骨:相传是释迦牟尼的一块手指骨),他兴师动众,要把存放于300里外法门寺的佛骨迎进都城长安。
  与此同时,道教势力亦盛,原因有三:一是一批道教信徒在唐高祖、唐太宗平定天下过程中给予过支持 ,从而博得了开国皇帝的好感,皇帝又反过来支持道教的发展 。二是道教宣扬的“清净无为” 、“与世无争”之说与佛教的“因果报应”,儒学的忠孝是融合的。而且道教宣扬通过修炼,今世就可“羽化成仙” ,比佛教宣扬的通过修行来世可以进入“极乐世界”要现实些 ,便于皇上的接受。而且道教搞“炼丹” 、“长生术”,这非常迎合统治者追求长命富贵的欲望。第三 ,道教信徒有意把春秋末期的李耳追奉为“太上老君” ,把他推上道教教主的高位。于是,道教教主李耳就名正言顺地成了“李家王朝”的老祖宗了 。从此,道教仗皇族之势而发展 , 皇族以扶道教发展为已任 。唐太宗曾宣称:“李耳是我的祖宗,太上老君的名位应在释迦牟尼之上, 男女道士的地位应在僧尼之上”。唐睿宗将两个女儿西宁公主、 昌隆公主出家入道 ,并耗巨资建成两幢华丽的道观(道观:道教的庙)让女儿居住。唐玄宗则追封李耳为“玄元皇帝”等 。于是,道教名声鹊起 ,势力大盛 。上层道士发展成一支腐朽的统治势力。道士张果谎称自己已活了几千岁做过唐尧的大官 。唐睿宗信以为真,竟用轿子抬其入宫 ,厚加封赏,还把自己的年轻公主嫁给这个老年道士。佛、道两教在唐朝总的政策是并行不悖 ,共同发展。然而也有一些皇帝或崇佛抑道,或崇道抑佛。随着这种政策上的变化而导致两方势力出现强弱的变化 。而变化的结果始终是相互排挤,磨擦不止,甚至企图通过斗佛力、道法的胜负来压倒对方。
  在千顷山巅“结茅为庙”的具胝禅师上长安以佛力挫败道法的故事就发生在唐代宗崇佛抑道的时期内。
  [传略]
  崇惠禅师(具胝禅师) ,昌化龙塘山麓沙干村章氏子 ,孩童时即开始学佛。起初 ,去千顷山顶“结茅为庙”在此修养宁静之性,研读《佛顶咒》 ,又去海宁硖石东山结草房诵经坐禅年余。再去于潜广觉寺拜师。最后去杭州径山寺(在余杭长乐镇与临安接壤处 )拜昆山名僧法钦禅师为师 ,在这里潜心学经,苦练佛法,对《佛顶》、《具胝》 、《观音》等佛书的研读根底颇深。于是,法钦禅师为之落法,授衣,并示法名“崇惠”。
  唐代宗大历3年(768年),国都长安太清宫的道教名士史华极力向皇帝奏本获准 ,誓与释宗(佛教)当代名流争斗佛力与道法之胜负 。 于东明观(道教庙宇)坛前架刀成梯 ,史华放轻两足,蹑登而上,如走坦途,是时 ,在场众多观看的佛门弟子或相互顾视 ,或示意推诿 ,少数甚至偷偷溜走 ,无人敢前去与之相比。消息传至杭州,法钦禅师深感不安 ,要崇惠前往长安斗败道教,为佛界挽回声誉。崇惠应允并与法钦一同前往 。先拜见代宗的宦官鱼朝思,请他奏请朝廷与道徒角斗。第二天获准就在章敬寺庭前树起高梯比史华之刀梯还高百尺,横架利刀,闪闪发光 ,如冰似雪。这时,朝廷公贵,城市居民比肩擦足而视 。只见崇惠光足赤手,直登绝顶,又顺梯而下 ,如猴耍树。随后,崇惠又脚蹈烈火,手探油汤 ,曾无难色 ,餐铁片如吞米汤 ,嚼铁丝犹咬糖块 。这时,在场的史华与道众见此情景,既惭愧又惧怕。只得掩袂而逃,这时 ,观众对道徒的嘲笑与责骂之声轰然若雷,崇惠获胜,代宗欣喜不已 ,遂令朝官巩庭玉对崇惠鼓励再三,又为崇惠具戒,赐紫袈裟,并诏令暂住皇家寺院安国寺 。赐号“性空大禅师”,又号“护国三藏”。
  何谓“藏” ?佛教界称佛教经典为藏 。何谓“三藏” ?佛教经书称为“经藏”,佛教戒律称为“律藏” ,专门讨论佛教教义的著称叫做“论藏”。“经藏”、“律藏” 、“论藏”三者合在一起就称为“ 三藏 ” 。通晓“三藏 ”的和尚称为 “三藏法师”。而够“三藏法师”资格是很少的 ,只有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因通晓“三藏” ,而被人们尊称为“唐三藏”。唐代宗赐崇惠禅师以“护国三藏”之号,把他同唐玄奘列于同等地位,这是赐给崇惠禅师的最高荣誉,当然,这给崇惠禅师当年曾“结茅为庙”的千顷山也带来了一份荣誉。
  唐代宗听说崇惠禅师是杭州径山寺法钦禅师的高足,倍加郑重 ,立即亲自接见法钦 ,赐号“国一”。并诏令杭州府在径山敕建大禅院,赐名“径山禅院”。径山由此开始大兴。又年余,崇惠师徒南归,帝命崇惠在故居(龙塘山麓沙干村)兴建梵刹,亲书“唐山禅寺”匾额 ,直至南宋才改名为鹫峰寺。
  [传闻]
  崇惠禅师自幼刻苦钻研佛经,又勤练武术气功。唐代宗永泰年间,一日,忽于沙干村前溪旁的土墩上乘云腾空而去 ,憩居于于潜广觉寺 ,后又移居他寺。成名后,后人就称腾云而起的土墩为“起云墩”,将他落脚的“广觉寺”改名为“落云寺”。 崇惠禅师禀告师傅决意要去长安与道教比法时 ,法钦问 :“你有多大法力敢与力士比试?” 崇惠说 :“ 我诵《佛顶》、《具胝》、《观音》咒 ,法力无比” 。师傅指寺后一方屏列悬崖,命崇惠现试,崇惠当即运动几下手脚,摆出一副使劲推搡的架势,然后屏声息气,怒目圆睁,又轰雷般地大哼一声,双手猛力往前一推,呼呼生风,只见眼前的悬崖应声塌下一半,尘烟四起。博得在场僧众的一致喝彩,从此,法钦才知崇惠确有一手绝技,崇惠斗法获胜南归时,代宗下诏:凡沿途各大小官府必须厚礼招待,大小官员一律迎送,并不得随意进见,以免劳累师徒。
  [试说]
  崇惠在皈依佛门之初 ,曾在千顷山“结茅为庙”,作为学习佛经,坐禅修行之处,这是继宝掌禅师之后进入千顷山的第二位高僧。他犹如和煦春风吹醒了宝掌禅师当年埋于千顷山泥土中的佛教种子。开始萌芽、出土。虽然崇惠禅师当年的“茅庙”既陋且小,然而这“茅庙”却是千顷山的一株才破土露面的佛教“幼苗”。
  崇惠禅师在长安比法获胜。从此 ,他与法钦禅师一同誉满神州 。“径山禅寺”和“唐山禅寺”由此大盛 。径山寺到了南宋更是盛况空前 。寺中殿宇楼阁的楹联有三千副 ,寺僧达三千余人,有“天下第一释寺”之誉。苏东坡曾三上径山拜佛,与寺僧交往甚密,曾在诗中描绘径山寺说:“飞楼涌殿压山破,晨钟暮鼓惊龙眠”。(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寺庙殿宇简直把山要压破了,整天的钟鼓之声把睡熟的龙都惊醒了) 。 当年径山寺建筑之宏伟,香火之兴盛,由此可略见一斑。随着崇惠禅师与日俱增的声誉,作为他早期“结茅为庙”的千顷山,其名声必然随之外传。

 
 
 
前五篇文章

大般若经中“七觉支”之教育论

唯心唯物论与佛法

唐杭州千顷山楚南传

地藏精神与当代社会

大乘佛法对当今时代的重要性

 

后五篇文章

五位高僧与千顷山之无著文喜禅师

五位高僧与千顷山之千岁宝掌禅师

五位高僧与千顷山之断际希运禅师(黄檗禅师)

重兴临济禅风,再树杨歧法幢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