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从虚云老和尚的开示谈‘看话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编者按]虚云老和尚是参话头而悟道的。三十一岁时,天台融镜法师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此后行脚参学,研究经教。五十六岁时,在禅七期中,因开水溅手,茶杯坠地而虚空粉碎。
  他以后在禅堂中引导学人,也是以参话头为主要的方法。
  虚云老和尚在禅堂的开示中,把参话头的用功方法和参话头的理趣说明的相当清楚。‘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对于‘参话头’这一宋代以后流行于中国的修行方法,吾人可以透过虚云老和尚的解说,而得到切要的理解,亦即了解它是如何引导人们发无漏慧、体现涅槃的。这种理解,相信有助于人们了解佛法与禅的本质,也有助于对‘看话禅’这一方便的定位。
  认清理路
  看话禅是参一句话头,如‘拖死尸是谁?’‘念佛是谁?’,由此而引导学人顿见本来。若不了解其中的理趣,话头与悟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者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道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无为的大道呢?’
  因此,弄清楚看话禅的理趣,对于参话头的人来说,无疑是最要紧的事。一般参话头的人不了解这一层,以为只要死拼猛撞,终有一天会打穿漆桶。如明末莲池大师辑古代禅师辛苦参禅的故事,成《禅关策进》一书。自序云:‘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势自鞭逼前进’几乎成了所有参话头的人共同的信念,然则虚云老和尚却把‘摸清理路’当成最切要的条件。他说:‘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
  以毒攻毒
  正是因为若不弄清楚理路,看话头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作用,所以虚云老和尚称它为‘以毒攻毒的办法’和‘不得已的办法’,而对早期禅宗直指人心的法门寄予崇高的向往。他说:‘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磨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
  其实,以‘直指人心’为特征的禅宗,之所以不能‘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一定只能以一种方法‘以毒攻毒’,并不能用‘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这个原因来解释。相反的,这正说明禅门的衰微,后代禅师逐渐失去杀活自在、纵横予夺的大机大用,所以无法言下教人领会。就如同虚云老和尚自己说的:‘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当下即是的事,当然可以透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的方式使人顿悟,而不必一定要用某一特定的迂曲方法。
  又,事实上,虚云老和尚应该也有用‘直指人心’‘随方解缚’的方法来接引学人。譬如他说:对于久参话头,工夫纯熟的人‘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所谓‘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应该就是透过明眼善知识的破疑解惑,而言下见性。不能因工夫绵密而自悟的人,相信虚云老和尚也有那样慈悲与方便,为他直指人心。
  看话头即是观心
  事实上,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虚云老和尚把参话头的理趣说出来,不要学人死拼猛撞,就是某种程度的‘直指人心’了,只是他要学人自己去认取、自己去肯定、自己去断疑证真罢了。禅宗讲‘啐啄同时’,学人自己的认取和肯定,也是开悟不可缺少的因素。虚云老和尚既为学人指明了,剩下来就是学人如何认取和肯定的问题了。
  他怎样说明参话头的理趣呢?首先,问题不在话头本身。他说:‘话头其实都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重点在于话头引导你去观察万法的起源──心。他说:‘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
  如何是心之体性呢?虚云老和尚明白的告诉学人:‘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
  如何认取清净本心呢?他说:‘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往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这些话都是语语见性,真实不虚的。有了这样明确的指示,学人若再亲自去认取和肯定的话,断疑证真并不困难。
  所以虚云老和尚才会指出,高峰原妙祖师所说的:‘学者能看个话头──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这句话不是骗人的诳语。
  不是直指人心
  但是和祖师禅最大的差别是:祖师禅的直指人心是在老师的证德与方便、学人的疑情与信心之条件下,以师长的威德和肯定力直接使学人认取本来面目,而看话禅则须学人自己去肯定和认取。相对于‘直指人心’的祖师禅来说,看话禅中师长的加持力要少得多了,所以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一言半句就悟道了’,而后代即便以‘参话头’这样‘以毒攻毒’的方法,悟道仍然较难,其间的差别正在于师长的直指与肯定力之有无。没有师长的直指,学人要放下狐疑,全身跳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即使虚云老和尚把参话头的理趣说得这样明白,对心之体性的说明又毫无隐讳,但是明白理趣,工夫又成熟的人仍然不一定会悟道。比如他鼓励新学的人:‘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补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亦即‘日久功深’还要碰上‘因缘时至’才能悟道。
  因此他又说到工夫纯熟的老参的难处:‘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因此他虽然勉励老参:‘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但仍要补上一句:‘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亦即看话禅的理趣是要学人认取心之体性,以洞悟本来。但它用的方法却是要学人自己不断的去摸索而不为之决断,即使工夫纯熟了,却还是要‘因缘时至’,否则等同‘冷水泡石头’,无法断惑证真。事实上,佛性是本来现成的,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原是自己本份之事,怎会难于了解呢?只是要度越疑惑,直下承当而体证无生,没有明眼善知识的慈悲晓示和肯定加持,要狐疑成性的凡夫息诸狂想仍是比较不容易的,乃至于肯定了又疑惑,当面错过的事也可能一再的发生。所以‘工夫纯熟’并不必然‘桶底打脱’,这是看话禅与祖师禅的最大不同处,也是主要差别处。
  千圣不识达磨机
  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这样说,虚云老和尚虽然提倡看话禅,但是他不像一些盲眼禅师或是独眼禅师给人一个话头,然后就要人死拼活撞,而是将祖师禅直指人心的精神贯穿在看话禅的理趣中,向学人说明‘心之体性’,而要学人依循适当的方法,自己去认取、去肯定,从而自知自觉自作证的了悟‘自性清净法身佛’。
  进一步说,老和尚虽然教人从参话头入手,但是却在说法时,一再的把内证的‘本来清净’‘当下即是’表露无遗,如说:‘你我眼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与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妄想无性,当体即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烦恼,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那里有许多啰嗦。’
  学者若能于此直下承当,又何必像演若达多那样,参什么话头呢?正是‘释迦慈悲眉拖地,千圣不识达磨机。
  结语
  祖师禅讲究的是‘啐啄同时’‘师资道合’,而话头禅则是要学人自己去度越疑惑,体证无生,孰优孰劣也实在很难一语论定。
  但是正如‘开悟见道’一语所表示的,现观缘起,悟一切本不生,这只是解脱道的初阶而已,只是不再盲修瞎练,说食数宝,而确实知道该如何修行而已;净化习气,止息贪嗔,还有绵密的工夫要做。而且,如果‘悟道’这一关不能尽速通过,佛法恐将一直只是人们推测卜度的见解,不能化为具体现实的经验,种种悟后起修的方便,将成遥不可及的东西,被束之高阁,怎能算是佛门之幸呢?般若智慧与涅槃体验是人类精神文明与心灵艺术的伟大成就,对于苦海出没的人们,得到歇脚处的人怎忍心让他们死拼活撞,而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安顿呢?
  再从广泛的修行次第来说,一个佛法的指导者应当能适切的引导学人,在悟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基本人格、积聚福德资粮、培育禅定力等等,在悟后还要引导学人坚固悟见、净化习气,以及传授种种觉他方便、大机大用,以续佛慧命。
  ‘开悟见道’只是佛法修行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它是一个决定性的环节──因此一个方便具足的善知识应该能够观机逗教,给予每个人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他在解脱的道次第上不断前进,而不应只是教人如何开悟见性而已。如果不能分辨根器,像有些禅师那样,谁来了都给他一个话头教他参,甚至马上要人‘势自鞭逼前进’,怎能不贻误众生呢?
  参话头是为了觑破无明,明心见性,这从道次第来说,是从修慧进趣见道位的过程。因此参话头这个法门恐怕只适合给闻思慧已经有基础、心灵开放无压抑、人格成熟、基本定力具足的人来修才会受用。否则真会像虚云老和尚说的:‘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哪里会放大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
  《金刚经》说:‘法尚应舍。’舟为渡河而设,已渡河的人固然不应背着船,未到河边的人如果也强要背着船走路,恐怕也是愚不可及的吧!因此奉劝一心想要开悟的同修,学佛先从做人开始,善巧七阶等资粮具足了再来探究大事。届时临门一脚,有何难哉?(按:本文所录虚云老和尚法语,均引自《虚云老和尚法汇》‘参禅的先决条件’‘禅堂开示’‘参禅警语’三篇,见《法汇》152~177页,中华大典编印会出版。
  --原刊载于《现代禅月刊》第十一期(一九九○年十月)

 
 
 
前五篇文章

虚云和尚与袁焕仙先生的禅缘

参禅的步履

武术禅简介

读诵《阿弥陀经》,再谈信愿行

法华随想

 

后五篇文章

虚云老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会上的讲话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微笑庄严禅

藕益大师开示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