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四 观十二因缘品 第二十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很久没有讲《中论》了。这几天我翻开看了看,很复杂,不知道能讲好不能讲好。︿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
 
外人就问了,说你以大乘说第一义,我们听说了,明白了,可是以声闻乘怎么说?所以有十二因缘这一品出生。
 
龙树菩萨回答说: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随行堕六趣」
 
众生被愚痴所覆。愚痴是什么呢?是无明,改个样子说,就是众生为无明所覆蔽。「为后起三行」,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是行,无明以后起的。行以前的无明叫发业无明,三行就是业。那三行呢?身口意。因为起身口意三业,所以才有生死流转十二因缘。
 
「以起是行故,随行堕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身口意三行有两种,经上说,身善行,口善语,意善思;身恶行,口恶语,意恶思。简单说就是善恶两种分别。身口意善,堕入三善道;身口意恶,堕入三恶道。所以他说「随行堕六趣」。这种无明是发业无明。
  
 
 
 
 
「以诸行因缘  识受六道身
 
以有识着故  增长于名色」
 
无明行是过去世摄。行,它的特性是根缘尘才叫行,眼根缘色尘,耳根缘声尘,鼻根缘香尘,舌根缘味尘,身根缘触尘,意根缘法尘,就产生行了。可是根尘相缘的因缘产生六识,缘眼色生眼识,缘耳声生耳识,缘鼻香生鼻识,缘舌味生舌识,缘身触生身识,缘意法生意识。根尘相缘生于识,所以识受六道身,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以有识着故,增长于名色。」识是着,这是说众生因为识的因缘堕入六道,这在十二因缘里头叫初初入胎。本来是眼耳鼻舌身意,可是经上说入胎五分,四根不具叫名色,刚刚入胎,四根还没有。什么是四根呢?眼耳鼻舌叫四根,这时还没有长出来,仅仅有身根、意根。身根是色法所成;意根就是心,这个心只有名字,没有色。所以合而言之叫名色。这段文是说,以识着的因缘,先生名色。
 
「名色增长故  因而生六入
 
情尘识和合  而生于六触」
 
「名色增长故,因而生六入。」名色增长,慢慢地生眼耳鼻舌了,六根具足了。六根叫六入,这是在胎里的时候。
 
「情尘识和合,而生于六触。」情就是六根,六根也叫六情,因为眼能见,耳能听,鼻能闻,舌能尝,身能触,意能觉,都是情。《阿含》说,眼缘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耳缘声生耳识,三事和合触。六根都一样。简单说根尘识三事和合叫触,这个时候说到出胎了,接触六尘了。
 
触是什么东西?我们简单说就是感觉。感觉有六种,见、听、闻、尝、触、念,这个时候出胎。
 
「因于六触故  即生于三受
 
以因三受故  而生于渴爱」
 
「因于六触故,即生于三受。」六触生于三受,什么是三受呢?苦受、乐受、舍受。所谓舍受就是不苦不乐。眼受的时候,有好看、不好看,耳听的时候,有好听、不好听,六种触都是一样。
 
「以因三受故,而生于渴爱。」因为苦乐舍三受生于爱。人都希望看好看的,听好听的─生于渴爱。这个爱就是无明,从这儿开始就复杂了。
 
行以前的无明叫发业无明;爱即无明,爱这个无明,是润生无明。发业无明,有的时候叫迷理无明,也有的时候叫根本无明。润生无明,有的时候叫迷事无明,也叫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产生一种我执,叫俱生我执,有生就带来,它把过去世的习气,以等流带来,所以俱生我执是习气等流。分别我执呢?随识而转。
 
「因爱有四取  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  则解脱无有」
 
「因爱有四取」,四种取着。爱好的就取着好的。四种取着是什么呢?是欲取,欲求;见取,见有分别心;戒取,执着于戒法;我语取,执着有我语。我语取,我们简单说,就是主观意见,我说的对,都是取着。
 
「因取故有有」,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都是三界法。取着于欲界,叫欲有;取着于色界,叫色有;取着于无色界,叫无色有。毛病出在不达一切法空,堕于有法,都是因为取着而有的。
 
「若取者不取,则解脱无有。」取者是我,如果我不取着的话,就是解脱,不受后有了,这是声闻法。大乘法,论见性不论解脱,见性成佛。什么原因呢?有缚才有解,没有缚就没有解;有我才有缚,没有我谁受缚?大乘说,一切法无我,那么说起来,无我则无缚,无缚则无解,所以大乘里头论见性,不论解脱。在声闻法里头,教取者不取,就解脱了─无有,没有后有。声闻法叫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后有有三种,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说,有人堕于有法,换句话说,他不出三界。
 
这么讲只顾着讲,忘了问大家,都听懂了吧?
 
「从有而有生  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  忧悲诸苦恼
 
如是等诸事  皆从生而有
 
但以是因缘  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  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  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  是事则不生
 
但是苦阴聚  如是而正灭」
 
「从有而有生,从生有老死。」欲有生于欲界,色有生于色界,无色有生于无色界,所以「从有而有生」。生一定经过老死,所以「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忧悲诸苦恼。」从老死才有忧悲苦恼,众生烦恼就是这么生的。
 
「如是等诸事」,如是等诸事,有那些事呢?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些事,「皆从生而有」,这个生是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皆从生来的,从无明生行开始。
 
「但以是因缘,而集大苦阴。」从十二因缘生死流转才有苦阴聚,苦阴聚就是五阴身心了。这些都是从无明生的。有人说,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唯识宗说十二因缘三世是一重因果。这两种说法都对。一重因果,十因二果,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为因,生死为果。两重因果,无明生行,发业无明可以改变,因为什么改变呢?有因缘果报嘛!因能生果,可是不定,因待缘而转,缘转才受报,所以它两重因果。我们不要管它,两重因果、一重因果,都对,都有理由,我们不必太执着。
 
「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这无明是生死,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为什么是诸行之根本?无明以后才有行,行有很多种,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以无明为根本。所以他说「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智者所不为。」无明所造是什么?它造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是无明所造的。「智者所不为」,智慧者不作,因为什么?一开头他讲过「众生痴所覆」,那个无明就是愚痴蒙蔽,有智慧就不愚痴了,不愚痴就没有无明,所以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是事则不生。」「以是事」─以无明灭,事则不生,这是看到上面那一句「如是等诸事,皆从生而有」。从无明生就有了,无明灭了,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都不生了。
 
「但是苦阴聚,如是而正灭。」苦阴五阴身心众缘和合而聚,无明一灭,「如是而正灭」,这一切都正灭了。
 
这一品比较复杂,大家看的时候要留神。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休息了。
 

--------------------------------------------------------------------------------------------------------------------

扩展阅读:

智谕法师佛教文集

智谕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前五篇文章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四 观邪见品 第二十七

净界法师:一 念 心 性 具 足 十 如 是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二 观行品 第十三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二 观合品 第十四

净界法师:诸位要知道,遇到障碍不是马上提佛号!

 

后五篇文章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四 观涅槃品 第二十五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四 观四谛品 第二十四

忏云法师:念佛要怎样用功才好

忏云法师: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智随法师:印光大师因果思想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