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中的时间和空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刚经》中的时间和空间
  林晓辉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摘 要:《金刚经》指出,佛陀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空间也不是绝对的,而且,佛陀的这种非绝对的时间观已被现代宇宙学所证实。但佛陀说的经验世界和超经验世界的“空间”却是重叠的不可区分的,这点又和现代宇宙学认为的宇宙向外爆炸膨胀的观点不同。
  关键词:《金刚经》;时间;空间;非绝对;经验世界;超经验世界;重叠;不可区分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5)03—014—02
  《金刚经·大乘正宗分》主要讨论时间。
  其文如下: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本品中,佛陀把十种“它在物”归为“众生”。佛教认为,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生,各种思想、观念也是众生,而植物、矿物之类也应是众生。由此可见,“众生”就是经验界中所有的物质。但紧接着又在我相、人相、众生相之后加上一项“寿者相”,所以“寿者相”应具特定含义。“寿者相”一般指把假相的生命存在时限(生命存在时限即生命存在时间)当作真实存在的相状。在唐玄奘的译本,寿者相被译为“命者相”,意义便比鸠摩罗什的“寿者相”更明白。“命者”指有时间观念存在的存在。有生命的当然是命者,而石头、地球之类其实也存在一定寿命,它们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经过一定的时间,都会毁坏,可以风化为砂、土,由此则石头的寿命终结,但我们以前却把它们当成无生命的存在。我们现在知道地球已存在46亿年了,不管它以后的寿命能延续多长,但它也有终结的一天,因此地球也是命者。进而,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也应是命者。现代物理学家证实物质也不是永恒的存在,所以物质也是命者、寿者。各种各样的意识也是存在,随着产生意识的生命的消失,意识也随之消失,所以意识也是命者、寿者。因此笔者推测佛陀的“命者、寿者”即是“时间”的概念。佛陀从十种“它在物”向前追问到寿者相——时间,不著寿者相便是超越时间,换句话说,佛陀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
  《金刚经·妙行无住分》则讨论了空间: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也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应如所教住。在《金刚经·妙行无住分》中,佛陀以东西南北上下六合代表空间,“四维上下”达到“虚空”即是超越有限的空间。按佛教教义,“虚空”有周遍、不动、无尽、永恒等四义,这四义即是无限之意,所以虚空即是无限。想象东方虚空,就是突破有限的东方,认识无限的东方。东西南北上下六合虚空,就是认识到无限的六合虚空。对空间应无所住便是超越空间,意味着佛陀认为空间也不是绝对的。
  佛陀的非绝对时空观点已为现代宇宙学所证实。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在约150亿年前由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时由奇点向外快速抛出物质,并出现了时间和空间,形成宇宙。由此可见,大爆炸才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所以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存在。
  《金刚经》中提示了时间和空间是经验世界中最后的谓项,排除了时间和空间,便进入超验的世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位于超越时空的超验世界。换句话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位于时空之外的“彼岸”。但在彼岸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位于我们经验世界“此岸”之外的彼岸。如果是位于我们经验世界的此岸之外另存在一个彼岸世界,那么“此岸之外”便是一个相。佛陀的彼岸便在此岸中,所以才是无相。《金刚经·如理实见分》:“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即是说,超验世界“空间”与经验世界“空间”是重叠的,不可区分的。如果可分开的话,便存在“宇宙之外”空间的“身相”。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向外爆炸膨胀,便意味着存在“宇宙之外”的空间。如果有一个或一部分“宇宙之外”的空间相存在,这便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空间。而佛陀的世界却是一个重叠的不可分的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

 
 
 
前五篇文章

马祖禅法三境界释论

巴蜀高僧破山海明禅师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

四川高僧——宋代雪窦重显禅师及其颂古禅风

《华严经》十地品概说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

 

后五篇文章

大乘佛学之颠峰———僧肇

马祖道一禅语分析

北宗禅与大历诗歌创作

和合僧团,正法久住——从《四分律》探究佛祖结戒本意

晋阳文化中的昙鸾净土思想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