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大智度论”集粹之四十四
  智 铭
  佛告须菩提:“汝问:二石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一地至一地?”
  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若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冶地业,亦不见地。何等菩萨摩诃萨冶地业?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行十事:一者、深心坚固,是不可得故;二者、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众生不可得故;三者、舍心,与人、受人不可得故;四者、亲近善知识,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爱乐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家法,诸法分别不可得故;九者、破懦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实语,诸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初地中住,修冶十事洽地业。
  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我法净;二者、知恩报恩;三者、住忍辱力;四者、受欢喜;五者、不舍一切众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师,恭敬咨受;八者、勤求诸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应满足八法。
  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学问,无厌足;二者、净法施,亦不自高。三者、庄严佛国土,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五者、住惭愧处。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应满足五法。
  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练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戒;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没;十者、不惜一切物。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不舍十法。
  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远离亲白农;二者、远离比丘尼;三者、远离悭惜他家;四者、远离无益谈说;五者、远离嗔恚;六者、远离自大;七者、远离蔑人;八者、远离十不善道;九者、远离大慢;十者、远离自用;十一者、远离颠倒;十二者、远离淫怒痴。
  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
  。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慧;二
  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
  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
  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众生;三者、不著寿命:四者、不著家数,乃至知者、见者;五者、不著断见;六者、不著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著各色;十者、不著五家;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处;十五者、不作所期处;十六者、不作依处;十七者、不作依佛见;十八者、不作依法见;十九者、不作依僧见;二十者、不作依戒见。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诸法宝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法忍;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
  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应具足五法。何等五?顺入众生心;游戏诸神通;观诸佛国;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如实观佛身,自庄严佛身;是名五法具足。复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诸根;净佛世界;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是愿,知诸天、龙、夜叉、犍阔婆语而为说法,处胎成就,生成就,家成就,姓或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
  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须菩提白佛言:二石何菩萨摩诃萨深心洽地业?”
  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集诸善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深心冶地业。”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生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是名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布施?”
  佛言:“菩萨施与一切众生,无所分别,是名修布施。”
  须菩提问:二石何菩萨亲近善知识?”
  佛言:“能教入萨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识,亲近咨受,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求法?”
  佛言:“若菩萨应萨婆若心求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名求法。”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常出家冶地业?”
  佛言:“菩萨世世不杂心,佛法中出家,无能障碍者,是名常出家冶地业。”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爱乐佛身冶地业?”
  佛言:“若菩萨见佛身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念佛,是名爱乐佛身冶地业。”
  又问:“云何菩萨演出法教冶地业?”
  佛言:“菩萨,若佛现在,若佛灭度后,为众生说法初、中
  、后善,妙义好语,净洁纯具,所谓修妒路,乃至优波提舍,是
  名演出法教洽地业。”
  又问:“云何菩萨破于侨慢洽地业?”
  佛言:“菩萨破是懦慢故,终不生下贱家,是名菩萨破于桥慢洽地业。”
  又问:“云何菩萨实语冶地业?”
  佛言:“菩萨如所说,如所行,是名实语冶地业。是为菩萨住初地中,修行十事洽地业。”
  论者言:须菩提问发趣大乘,佛答发趣大乘相。菩萨摩诃萨乘是乘。知一切法,从本已来,不来不去,无动无发,法性常住故。又以大悲心故,精进波罗蜜故,方便力故,还修诸善法;更求胜地而不取地相。亦不见此地。
  大乘即是地,地有十分,从初地至二地,是名发趣。地有二种:一者、但菩萨地;二者、共地。共地者,所谓干慧地,乃至佛地。但菩萨地者,欢喜地、离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难胜地、现在地、深入地、不动地、善相地、法云地。
  入初地菩萨应行十法,深心乃至实语,应萨婆若心,集诸善根。萨婆若心者,菩萨摩诃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作是愿:我于未来世当作佛,即是应萨婆若心。应者,系心愿我当作佛。若菩萨利根,大集福德,诸烦恼薄,过去罪业少,发意即得深心。深心者,深乐佛道,世世于世间心薄,是名应萨婆若心。所作一切功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等,不求今世后世福乐、寿命、安隐,但为萨婆若。
  菩萨因利根,诸烦恼薄,福德纯厚,不乐世间,信等五根成就纯熟故,乃能识别善恶。十善道、声闻法犹尚爱乐,况无上道而不深念!初发无上道心,已于世间最上,何况成就,菩萨始得般若波罗蜜气味故,能生深心。如人闭在幽合,微隙见光,心则踊跃,作是念:众人独得见如是光明,欣悦爱乐,即生深心。念是光明,方便求出。菩萨亦如是,宿业因缘故,闭在十二入无明黑合狱中,所有知见,皆是虚妄;闻般若波罗蜜,少得气味,深念萨婆若,我当云何于此六情狱得出,如诸佛圣人,以是故生深心。
  深心者,一切诸法中爱,无如爱萨婆若,一切众生中爱,无如爱佛。又深入悲心,利益众生,如是等名深心相,初地菩萨常行是心。
  于一切众生等心者,菩萨得是深心已,等于一切众生,众生常情,爱其所亲,恶其所僧。菩隆得深心故,怨亲平等,视之无二。此中佛自说:等心者,四无量心是。菩萨见众生受乐,则生慈、喜心,作是愿:我当令一切众生皆得佛乐。若见众生受苦,则生悲心憨之,作是愿:我当拔一切众生苫。若见不苦不乐家生,则生舍心,作是愿:我当令众生舍爱僧心。舍心者,舍有二种:一者、舍财行施;二者、舍结得道。此以除怪为舍,与第二舍结作因缘,至七地中乃能舍结。
  求法者,法有三种:一者、诸法中无上,所谓涅槃;二者、得涅槃方便,八圣道;三者、一切善语、实语,助八圣道者,所谓八万四千法家,十二部经。四藏:所谓阿含,阿毗昙、毗尼、杂藏;摩诃般若波罗蜜等诸摩诃衍经,皆名为法。此中求法者,读诵,书写、正忆念,如是等洽众生心病故,集诸法药,不惜身命,名曰乐法。
  常出家者,菩萨知在家有种种罪因缘,我若在家,自不能得行清净行,何能令人得诸净行?若随在家法,则有鞭杖等苦恼家生,若随善法行,则破居家法。作是念:我今为众生故舍家,持清净戒,求佛道。具足尸罗波罗蜜因缘。此中佛自说:菩萨世世不杂心出家。不杂心者,不于九十六种道中出家,但于佛道中出家。所以者何?佛道中有二种正见:世间正见,出世间正见故。
  爱乐佛身者,闻种种赞佛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一切智慧;又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放大光明,天人供养,无有厌足。自知我当来世,亦当如是。假令无得佛因缘,犹当爱乐,何况当得而不爱乐,得是深心爱乐佛故,世世常得值佛。
  演出法教者,菩萨如上求法已,为众生演说。菩萨在家者,多以财施;出家者,爱佛情重,常以法施。若佛在世,若不在世,善住持戒,不求名利,等心一切众生而为说法。赞叹檀义故,名为初善分别;赞叹持戒,名为中善;是二法果报,若生诸佛国,若作大天,名为后善。复次;见三界、五受家身多苦恼,则生厌离心,名为初善;弃舍居家,为身离故,名为中善;为心离烦恼故,名为后善。
  妙义好语者,三种语虽复辞妙而义味浅薄,虽义理深妙而辞不具足,以是故,说妙义好语。离三毒垢故,但说正法,不离非法,是名清净。八圣道分、六波罗蜜备故,名为具足。
  破侨慢者,是菩萨出家持戒,说法能断众疑,或时自恃而生侨慢。是时应作是念:我剃头著染农,持钵乞食,此是破侨慢法,我云何于中生侨慢?又此侨慢,在人心中,则覆没功德,人听不爱,恶声流布,俊身常生弊恶众生中,若生人中,卑鄙下贱。知是侨慢,有如是无量过罪,破是矫慢,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以破侨慢故,常生尊贵。终不在下贱众生。
  实语者,是诸善之本,生天因缘。人所信受。行是实语者,不假布施、持戒、学问,但修实语,得无量福。实语者。如说随行。
  佛为法王,诸法中得自在,知是十法,能成初地。
  戒清净者,离破戒垢,皆名清净,乃至声闻、辟支佛心,尚是戒垢,何况余恶。
  知恩报恩者,知恩者,是大悲之本,开善业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则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人,甚于斋生。菩萨作是念:若人有恶事于我,我犹尚应度,何况于我有恩。
  住忍辱力者,忍波罗密中已广说。菩萨初行故,但言不恚不嗔,是众生忍,不说法忍。
  不舍一切众生者,善修习大悲心,誓度众生故,发心牢固故,不为诸佛贤圣所轻笑故,恐负一切众生故不舍。
  佛因果法中,无有代受罪者,何以菩萨发愿:于无量劫代受地狱苦?盖菩萨宏大之心,深爱众生,若能代理,必代不疑。
  多学问无厌足者,多学问是智慧因缘,得智慧则能分别行道。菩萨能受持十方诸佛所说之法。
  不舍阿练若住处者,离众独住,若过声闻、辟支佛心,是名离家。一切法以无所得空故,不取不著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取,用无著心故。
  不舍头陀功德者,以无生法忍为头陀。菩萨住于顺忍,观无生忍。是十二头陀,为持戒清净故,持戒清净为禅定故,禅定为智慧故,无生忍法即是真智慧;无生法忍是头陀果报,果中说因故。
  远离亲白衣者,行者以妨道故出家,若复习近白农,则与本无异。以是故,行者先求白度,然后度人。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实不知浮人,欲救于溺,相与俱没,是菩萨摩诃萨远离亲白衣,则能集诸清净功德,深念佛故,变身至诸佛国,出家剃头染衣,所以者何?常乐出家法,不乐习近白衣故。
  远离比丘尼者,不共比丘尼住,乃至弹指顷亦不生念,是名远离比丘尼。是菩萨末得阿鞟跋致,未断诸漏,集诸功德,人所乐著,以是故,不得共住。又为离人诽谤,若诽谤者堕地狱故。
  菩萨深念众生故,大悲心故,知一切法毕竟空故,施时无所惜,见有求者,不嗔不忧,布施之后,心亦不悔,深清净信敬诸佛,具足六波罗密,虽未得方便,无生法忍、般舟三昧,于深法中亦无所疑,唯佛智慧,灭诸戏论,无有阙失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摘自《内明》第162期

 
 
 
前五篇文章

论三阶教与禅宗在思想上的接近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上)

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下)

论晚明“狂禅”现象的导因及走向

 

后五篇文章

汪希教授著:伦理生活化(2)

汪希教授著:伦理生活化(1)

略说“自性”及其“有无”和“一异”

楞严经决疑(九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白 话 解 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