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品联悟禅忆高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品联悟禅忆高僧
  □ 余耀中 《金山》 2007年第07期
  以书为友,以文会友,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是我的人生一乐。哲人睿语、至理名言,以及谚语警句,都是我经常摘记的内容,并且融进了我的日常生活中,或作厅上联,悬于客厅;或作座右铭,置于案头,但是,更多的是在胸间藏,用以经常提醒自己、敲打自己。
  已故的金山江天禅寺方丈慈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两位高僧都曾是我的良师益友,虽然他俩都已先后驾鹤西去,但是,两位高僧生前留给我的友谊,留给我的禅理,留给我的墨宝,始终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闲暇时,或者思念时,我一次又一次地打开轴卷,默默地品读两位高僧留给我的墨宝,透过字里行间,感悟其中的禅家哲理和智慧,心随墨香伴着禅意,去体会禅家特有的超尘脱俗、淡泊宁静的情趣。
  我与两位高僧充满禅意的墨宝进行着面对面的无声胜有声的对话,每一幅字,都是字不言禅,但是,字外有禅,这就是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经与文字结合,便形成了富有理趣的文字禅,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种精神陶冶。
  茗山法师的《六和敬》,书于1995年,共24字,蕴含禅意且又言简意明,全文如下:
  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无和无诤
  意和同悦
  利和同均
  茗山敬书
  此《六和敬》,当年茗山法师赴新加坡讲经时,还特地复印数千份,赠予新加坡佛教信众,人们争相传颂。茗山法师于十多年前,就以佛门的禅语禅意,奏响了一支“和谐”之音。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有关官德的文章在国内许多报刊发表,茗山法师对此很感欣慰,一次他遇到我,开口第一句话便说:“官德要讲,要讲。”随后不久,他又特地书赠我一副对联,全文是:
  耀中同志雅正
  心正身安魂梦稳
  形端影直众人钦
  公元一九九八春 茗山
  早在1992年,茗山法师就向我启示缘意,互相交谈佛教文化时,经常探讨佛门哲理和禅中智慧,他曾专门书写一联赠送给我,全文是:
  耀中同志雅正
  自重肯悲三善玉
  不欺常慎四知金
  一九九二年秋茗山书
  此联,妙语中寓禅意,每每品读,都有收获,从中感悟最深的是,如何做人,怎样去做一个“善玉”、“知金”的好人。世间最难、最可贵的事莫过于做人,如果真能看淡世俗的名和利,坚持本色做人,方能“善玉”,方能“知金”。
  出于对佛教文化的研习和求教,慈舟法师同样是我的一位良师,我尊他为师长,他称我为居士,多年的相处中,历代诗文、金山典故、丹青翰墨、佛教文化、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等等,皆成了我不时与他交流、向他讨教的话题,每谈至深处,“安闲恬静,虚融淡泊”的禅宗旨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使我感受到佛教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禅文化的智慧和魅力。一次我和他在交谈怎样看待世间的“功名利禄”时,他以出家人特有的独到见解,把“功名利禄”称之为“浮云”,他说:“出家人,讲修行,结善缘,说白了,就是行好事,做好人。在俗家人,像你们这些当官做领导的,就要当个好官,要做就要做个好领导,如果把一颗心放在追求‘功名利禄’上,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说,人生并非为‘功名利禄’而生,‘功名利禄’是‘浮云’,是‘世俗’,是一种羁绊,只有超脱,方能解脱;只有解脱,才能真心为民。”数日后,老法师特意挥毫,赠我一联,全文是:
  有客问浮云
  无言指落花
  辛己年七月金山老衲慈舟
  他还良师般地启迪我:“此联,看起来是佛家话,其实也是世间话,既可说是‘禅语’,也可说是‘哲理’,果能感悟其中的道理,就不会被‘浮云’遮住望眼,也不必为‘浮云’所累。”
  2002年秋,慈舟法师已步入“米寿”(88岁)高龄,他“宝刀不老”,奋笔挥毫,又赠我一联,全文是:
  山居不随流水去
  安静常笑白云忙 壬午秋月金山惜残道人慈舟
  时年八十又八
  联中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泊宁静的情趣。
  1997年,当我步人花甲之年时,慈舟法师特意用红宣为我书写了一幅中堂“寿”字,并深情地题跋:
  五福之中,以寿为先,大德之人,必得其寿,愿世人,人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祝
  耀中先生福寿绵长
  金山慈舟于楞伽台方丈室书
  丁丑年十月十九日
  与高僧在上起,讨学佛教文化,经常谈起的是一个“佛”字,广积佛缘的慈舟法师,1998年春,又一次特意挥毫,书写了一幅中堂“佛”字,大字下面,还有小字数语,抄录于下:
  佛者,觉也,由觉而成佛,而佛亦人成也,世人何以未能成佛。因迷而不觉断除贪念,故也,倘能心念归一,与佛何异耳。
  不折翁居士意在斯乎,因书佛字以赠,无上因缘云尔。
  戊寅春慈舟于楞伽方文室书时年八四
  高僧仙逝,翰墨留芳,禅意哲理,风范长存。一次次品联,一次次悟禅,也是我对两位高僧的一次次思念,是两位高僧的学识和智慧,使我从佛教文化中,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哲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对于自己的人生,无疑也是一种借鉴,一种充实,一种净化。

 
 
 
前五篇文章

浅谈佛教的戒杀护生观

浅析禅宗思想关于“人性”的探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如悟法师:申论-汉传佛教未来展望

瑞今上人南传记

 

后五篇文章

毗昙学对慧远佛学思想的影响

蕅益大师的戒律观

牛在何处──第二届两岸禅学会议感想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何分别?

南禅“因位自由”思想探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