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九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九课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九课

  在座的各位,我们能听受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一定要有欢喜心。因为遇到大乘佛法,尤其是般若空性法门,的确非常不易,只有在千百万劫中积累了资粮才能值遇。记得麦彭仁波切说过:由于佛法如意宝住世,才可以持诵如意宝般佛之名号,否则,千百万劫也难得难遇。所以,我们遇到般若法门,也并非偶然,如《般若经》中说:今生对般若法门有欢喜心、希求心,此人定于前世值遇过无量如来,并在其前恭敬承事、供养过。这是如来的金刚语。《般若摄颂》中也有比喻:怀孕的女人孕期满后,出现疼痛而临产,不久分娩生下孩子,同样,能听闻般若法门且生信心者,速当获证菩提果位。

  道友们不要认为现观、中观法门谁都能听到,绝对不是这样!我经常想:虽然身处烦恼炽盛的末法时代,自相续不调柔、心怀忧愁,但我们还是能手摇转经轮、口念咒语、身体礼拜佛像、处处听闻佛号……有这些殊胜因缘的时候,一定要珍惜!我们来到了佛法兴盛之地,遇到了善知识,的确不是平常的因缘。看看那些偏僻的边地,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但却无缘听闻一句佛的名号。这样的边地有多少?因此,获得人身之时一定要有珍惜感、难得感,否则,对上师传法就像对世间老师讲课一样,怎么能获得利益?以这种心态听受佛法,也说明对佛法的价值一无所知。般若法门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醍醐,千载难遇,一定要珍惜!

  这次我弘扬《现观庄严论》的过程中,有一些般若法本,要求每个人随身携带,不离法本。有些人经常念《心经》、《金刚经》,这是真正的福报,没有福报的人,根本不会念经、看经。我自己打开般若法本的时候,内心非常欢喜,难以用语言表达。因此,也请大家珍惜这些机缘和福报。而在我们自己享用的同时,也应该把这些法本或光碟向有缘众生广弘。真正能传讲般若,不管哪位上师讲,都没有差别。但有些上师,因为真正有体悟,所以无论讲空性、悲心还是菩提心,都能讲得出来。而听者也能相应获益,讲悲心时,能生起悲心;讲空性时,也不是文字上划过去,内心真正会有一些体会。这说明上师具有真正的加持,也说明般若空性的威力。

  如果般若法门得以弘扬,很多人便可依此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弘扬。弘扬佛法不是非要坐在法座上,或者成为出名的大德,哪怕你去帮助身边的一个众生,也算是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所以在有生之年,有能力,应尽力对有缘的人宣讲般若;没有能力,也应随身携带《金刚经》、《心经》等法本,这样,不管你去往何处,无形中可以加持和利益众生。这些利益,可能你看不到,但是绝对存在。就像高明的医生做了药让你戴在身上,虽然当时不觉得管用,但一定会有效用的。因此,我们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也要有善巧方便。

  由此可知,真正的所修,在中现观(“摄品”处)以“相及彼加行,彼极彼渐次”作结论时所谓的“彼”,如果是与三智之相相关,则次第加行的所修就是三智之相;

  中现观也就是六现观。讲中现观时,颂词:“相及彼加行,彼极彼渐次”有三个“彼”,“彼加行”、“彼极”、“彼渐次”;“彼竟彼异熟,余六种略义”有两个“彼”,相加上这些“彼”,就是六现观。如果这些“彼”与三智之相相关联,那么“彼渐次”就说明,次第加行的所修也是三智之相。也就是说,三智之一百七十三相不但是正等加行和顶加行的所修,也是次第加行的所修。

  如果是以后后的“彼”来表示前前,则应该承许正等加行的顶点就是次第加行。

  如果是以后后的“彼”代表前前,则应承许修正等加行达到稳固就是次第加行。

  无论怎样,在正等加行之际的所修之外,绝对不可能存在次第加行的所修。

  因此,从所修的角度,次第加行的所修其实也就是正等加行所修的一百七十三相,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所修。前面也讲了,虽然次第加行有十三种法,但这些法只不过是修行支分,真正所修还是正等加行的一百七十三相。

  如果有人认为:既然在正等加行的所修之外,并不存在次第加行的所修,为什么又要将其安立为两种现观呢?

  有些人可能会想:正等加行所修的是一百七十三相,次第加行所修的也是这一百七十三相,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所修,那为什么要分成两种现观呢?显然没有意义,因为所修一样,能修的加行也应该相同。

  这种说法不对。虽然所修无别,都是一百七十三相,但二者的阶段有差别。前面讲过,修行获得自在方面有因和果,获得稳固时也有因和果,而这两个果只是因的顶峰,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而在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方面,正等加行是因,次第加行是果,正等加行达到稳固时就称为次第加行。因为能修有差别,所以分两种现观。

  这是一种解释。下面再从其他角度分析:

  因为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主次等等的差别——正等加行主要修持以三智之相所表示的一切万法空性离戏;而次第加行则主要修炼以大悲心所引发的一切相之等持。

  首先,它们的主次不同。正等加行主要修持以三智之相所表示的一切万法空性离戏。前面讲过,正等加行以无住加行和无行加行两种方式修持,外境、有境的一切万法全都抉择为远离戏论之空性。因此,正等加行主要修空性。见到芸芸众生未通达空性理,菩萨生起强烈悲心,以悲心引发而修炼一切相之等持,也就是一百七十三相可以在一相当中运行的不可思议之三摩地。依靠这些三摩地,可以利益无量众生,增上修行境界。所以,次第加行主要修炼以大悲心所引发的一切相之等持。

  总之,对于现空,正等加行以修空性为主;而次第加行以修显现——相为主。

  另外,正等加行以入定的修持为主,而次第加行则是以出定后得的修持为主。此处针对这两种加行所说的“入定”与“后得”的意思,并不是说现在内心正处于安住等持之际,则就是“入定”;除此之外行持诸等威仪之际,则就是“后得”,

  两种加行,一个以入定修持为主、一个以出定后得修持为主。但此处的入定,并不是心住于某种境界之等持。有些道友坐禅时,耳边开枪也没反应,一直安住于一种状态,这是入定;从中出定以后,切菜、煮粥,行持行住坐卧诸威仪,是出定后得。这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入定、出定,但此处“正等加行是以入定为主、次第加行是以出定后得为主”,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指登地圣者安住于无分别智慧远离相状的法界之中,就是所谓的“入定”;紧随其后的修炼一切相之等持,就是所谓的“后得”。

  登地以上的菩萨安住于无分别智慧,就是此处的入定。不像凡夫,一会儿生贪心、一会儿生嗔心,总为自己的利益产生分别,住地菩萨住于空性的境界,住于无分别、离相的法界,这种无分别的状态就是入定。正等加行主要抉择这方面的道理。所谓后得,就是修炼一切相之等持,也就是以三摩地摄持所作所为,于一相中摄其余诸相而修。不像凡夫,布施度难以摄持其他度,修无常难以摄持其他相,菩萨的后得,一相中可以摄持一切相。虽然八地以后入定和出定才能融为一体,但一地菩萨也能在无分别摄持下做种种不可思议的利生事业。这就是此处的后得,为次第加行主要抉择之处。

  这是结合菩萨的入定、后得,说明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

  在现阶段,作为初学者,在修持正等加行之际,即使无常等(境界)在内心出现,也要将其抉择为空性而进行修持;

  我们虽是初学者,但也有权力修持《现观庄严论》。那我们修持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的层次如何?二者有何差别呢?

  在我们修持正等加行时,对无常、痛苦、无我等只能一相一相修持,因为作为凡夫人,此时不可能以离一切戏论之智慧摄持而修。因此,当每一相现前时,要把它抉择为空性而修。以无常为例,我们要这样观修:我的身体是无常的,你看,虽然今天我以衣服、饮食维持着它,但一段时间以后,它的肉会融入地大,水会融入水大……四大消失,只有神识随着业力支配在六道的某一道投生。在这个修行过程中,当我们认识到身体无常的时候,对这一从内心起现的无常境界也要抉择为空性而修。也就是说,在抉择无常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空性智慧摄持而修,这就是正等加行的修持。不仅无常,其他相现起时,也要如是而修。

  在修持次第加行之际,也要在不离空性的境界中,以依次明观诸相的方式而令其娴熟。

  次第加行的修持也不离空性,只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要对诸相一相一相依次明观。首先观身体如何无常,如何不断变化;再观一切感受是痛苦,整个世间都是苦苦、变苦、行苦的体性……一一观修,在空性智慧摄持下不断修持令其娴熟,到了一定境界,就称为次第加行。凡夫人的次第加行,是这样修的。

  由此可见,在修持方法上,除了一一对诸相进行修持,与将众多(境界)联系起来进行修持的修持差别,以及空性与相的主次差别以外,入定与后得之间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差别。

  在凡夫位,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有两个差别。首先,正等加行是一相一相修持,无常、痛苦、空性、无我……一百七十三相一个一个修,这是正等加行;而次第加行是将众多相连贯而修,这是一个差别。其次,正等加行主要以修持空性为主,次第加行则主要以修相为主,这是第二个差别。除了这两个差别以外,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或者入定与后得几乎无别。

  因此就凡夫而言,入定、出定的差别不大,而圣者的差别很大。在我们凡夫的修持中,所谓入定,就是把无常等抉择为空性;而所谓出定,也只是在所抉择之空性的摄持下对相的修持。所以凡夫很难区分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或者入定与后得的差别。这一点,我们自己也感觉得到,因为初学者的入定力量确实比较薄弱。

  但是,如果圣者在得道之后修持正等加行,则不需要将诸相一一抉择为空性而修习无生,而是将境与有境二者所招致的一切现象之分别妄念,如同盐融于水一般,将诸相清净于无分别智慧的一体法界之中,以智慧而现前远离一切戏论的胜义境界,这就是所谓“入定”。

  得到圣者果位修正等加行时,不需要将瓶、柱等无常一一抉择为空性,也不需要将苦苦、变苦、行苦一一抉择为空性,而是将境和有境的执著,全部清净于无分别智慧的法界之中。就像盐融于水成为一体,分不出这是盐、这是水;同样,对圣者的智慧而言,“这是无常的对境,这是无常的有境”……这种分别执著绝对没有,而是全部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智慧妙力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入定。

  所以,真正的入定并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而是将所有能取所取、妄想分别融入法界。这一点对凡夫人来讲很困难,因此,未达到这种境界之前不要说大话。有些人只是听了《金刚经》或者《大圆满》的一点词句,就开始说:“什么都不执著了,我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口头上说说可以,但实际上有没有圣者的境界?如果怀着满心的执著:“我这样说,别人会不会恭敬我,对我很好,对我供养……”明明没有证悟却说证悟了,这样吹牛没有意义。

  所以,末法时代的修行人一定要注意,是否证悟,要看有没有圣者的入定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哪怕你的父母当面被人砍杀,也根本不会产生嗔恨。因为一切能取所取皆已融入法界,哪会有这些强烈执著?

  如同《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的诸大善知识示现各自之等持奇迹妙力一样,诸圣者补特伽罗即使行持布施等伟大的菩萨行为,也应以等持力而实施。这种依靠次第加行的修持,而令有相等持现前的过程,就安立为所谓的“后得”。

  这是讲圣者的出定。《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讲到,善财童子依止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而据藏文《华严经》记载,依止了更多的上师,包括文殊菩萨、海云比丘、普贤菩萨等很多大菩萨。善知识们分别显现了不可思议的等持,像光明三昧、庄严三昧等等,依此等持,一时间就能现前种种佛法妙力以及布施等不可思议的利生事业。

  记得里面有一位优婆夷,她是一般家庭妇女,但具有遍及诸根的三摩地。她能照见黑蚂蚁、黄蚂蚁打架,照见有人爬墙偷苹果,等等。善财童子到了她那里,知道她的眼睛能见一切色法,耳朵能听一切声音,六根可以同时运用。所以,诸佛菩萨善知识摄受、利益众生的力量不可思议,在不离入定无分别智慧的摄持下,能自在无碍地行持一切。而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些华严的玄妙境界和功德。

  我经常想,上师如意宝弘扬佛法的发心不可思议,我们凡夫人无法了解;而利益众生的每一个行为,也难以揣测密意,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利生方便。所以,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对善知识的行为观清净心很重要!真正诸佛菩萨化现的上师,他有许许多多利益众生的方便,就像《华严经》里很多善知识的示现以及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的示现一样。

  总之,这些不可思议的利生行为都称为后得。但这是对圣者而言,凡夫人要装作圣者这样去行持,肯定不合理,就像青蛙学着老虎跳崖一样。虽然凡夫、圣者以肉眼难以分辨,但菩萨极为稀有的后得妙力和伟大行为,的确是不共之法。

  虽然因为圣者的等持寂灭了一切戏论,所以不存在不同相的修持,但并不表示根本不存在一切相。比如,就像在阐释见道顶加行之际[顶现观品第五],以“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摄入,一刹那忍摄,是此中见道”所表示的,“六六三十六种波罗蜜多的自性,也就是见道”的道理一样,三智的所有相,也是在根本定的无分别智慧中,以寂灭戏论的方式而圆满的。

  虽然菩萨的等持息灭了一切戏论,但不表示没有相。因在颂词“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摄入,一刹那忍摄,是此中见道”中讲,每一波罗蜜多摄入六波罗蜜多,布施具足六度,持戒也具足六度……以一刹那苦法智忍所摄之无间道,这一顶加行就是此中见道。就是说,三十六种波罗蜜多自性就是顶现观品所说之见道。

  和这个道理一样,在菩萨入定无分别智慧中,三智的所有相以远离戏论的方式圆满具足。

  因此,也可以将其[正等加行]安立为“圆满觉证一切相加行”(所谓的“大圆满”也是同一个意思)的名称。

  对正等加行,可以安立“圆满觉证一切相加行”的名称。

  我们要学好《现观庄严论》,首先要了解三智和正等加行;有此基础,顶加行、次第加行、刹那加行很容易理解;而法身果和事业只是加行的果以及在众生面前的显现,也容易理解。因此,最关键的是三智和正等加行的内容。

  学习本论,对于智者而言,自然会理清通向佛果的道路;而就一般人而言,也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种下殊胜善根,二是提高佛教素养。虽然圣者难以辨认,显现有贪心、嗔心、嫉妒心……也可能是圣者,但是否安住在凡夫的相续,自己是知道的。所以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努力学修佛法精华——中观、现观等甚深法,即使今生不能证悟,甚至不能通达,也要在阿赖耶上种下一个殊胜善根,仅此也使短暂的人生具有意义了。此外,学了《现观庄严论》,我们整体的佛教素养以及证悟境界会越来越高。比如世间人学物理专业,大学三、五年下来,虽然专在某个方面,但整体的知识水准较一般人要高。同样,虽然不是圣者,但了解了圣者的现观,对整个佛教就提高了认识,而与此同时,凡夫的习气也会逐渐消尽,乃至渐渐获得相应、相似的圣者境界。所以,具足因缘时我们一定要努力学这些甚深法。

  不是我自赞毁他,现在学佛法的环境藏地最好。以前玄奘大师去印度,那时的那烂陀寺的确很辉煌,僧众逾万,高僧大德如夜空群星。但如今,印度充斥着种种外道,除了藏传佛教在弘扬以外,基本没有佛教。但在藏地,整个佛法不论传承、教言还是修行次第,可以说未受任何损害,圆满具足。所以我觉得,藏地是世界佛法的宝库,而世界各地的修行人如今把目光投向雪域,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也不是因为我是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就赞叹自己的传承,的确是有无数修行人在藏传佛法的修行中获得了证悟。时处末法,不论显宗还是密法,要懂得传承与教言的真正密意,要对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行境生起信心,从而获得真实的理解与证悟,在如今世间非常难得!

  因此,在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大家应该努力获得这些甚深难得的教言。短暂一生里,我们以此为来世做好准备,非常有必要。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九课思考题

  25.解释颂词:“相及彼加行,彼及彼渐次。”并请依此颂说明“六现观”。

  26.请说明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异同之处。

  27.圣者入定、出定修法的差别是什么?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课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朴老佛教常识答问禅宗

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慧律法师

南怀瑾老师谈禅宗与净土---禅海蠡测节选---感悟念佛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八课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七课

圆仁与中国天台宗

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

观音禅寺的泉与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