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悲三味水忏佛事期间佛学讲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悲三味水忏佛事期间佛学讲座

  (可扬法师主讲)二月十七日晚上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各位信徒、大家好!

  晚上我们借佛事的特殊姻缘,来自上海、永康、本地区的护法居士和各位信徒虔诚的来乌石寺护法,由于天气一直下雨,对佛事造成不方便,大家非常诚心的坚持来参加慈悲三昧水忏法会,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激,我代表乌石寺感谢各位护法居士和各位信徒,也要感谢后勤帮忙人员的大力支持,我们才能把佛事做的圆圆满满。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聚在乌石寺,那是一种特殊的缘能聚在一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缘,来自不易啊!大家在一起要相互和谐、相互照顾、相互关心,人与人之间不要分东、南、西、北之分,不管是那里的,既然大家有缘在一起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这是每个佛教徒必然要做到的。修肚量要向弥勒菩萨学习,修忍辱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修智慧要向文珠菩萨学习,修慈悲要向观音菩萨学习等等。

  初入佛门佛教基本知识

  一、寺庙中佛像的真实含义

  现在寺院来烧香的人是越来越多,香火也比较兴旺,可喜可思。喜的是人心向善、社会和谐,这是人类希望的曙光;思的是信者为何所信,何者为善,如何行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到道场里来,不知也不问所敬者是谁,只要见到佛像总是大把的烧香,虔诚的膜拜,口中念念有词,听之不知念什么,定是向菩萨有所求。总觉得满天神佛是他的依靠,能够让他有安全感,这也是现代人的可爱,也是可怜之处。弄不懂烧香、拜佛的真正含义,这是我们出家人的罪过,没有把弘法利生工作做好,让信徒非常盲目,有的信徒也非常迷信,迷信能让人做事非常盲目,不知道方向,邪知邪见,心中弥漫,狂妄自大,说我是什么观音娘娘、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下凡,胡说八道,特别是佛教徒要正知正见,不能信仰邪教,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说了四十九年佛法,主要教导我们要正知正见,一心从善,勤心修持,明心见性,脱离六道轮回,成就佛道。我们人间是一个苦海,有四个味:酸、甜、苦、辣,苦不堪言,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受六道轮回之苦。

  佛法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在各自的生活、工作领域内,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端正思想、改变心态,提高人生的境界,升华心灵素养,以期达到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本着这样的一个宗旨,佛法在传播的过程中,所有的言教与一切有形的设施,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慈悲苦心、愍令众生,也是他们“但愿众生得离苦”大慈悲心的具体落实。所以我们要正确并且善巧地认识佛法当中的种种设施,以避免信佛是迷信的邪说。既然不是学佛的人,也应当善意地、正确地理解,以避免误会、误解。我们要去认识自己所不了解而又时常要面对的事物,切不可以不知为知,那样往往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二、寺院的由来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我们透过历史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佛教大约在春秋时期就传到了中国,一直到后汉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由汉明帝派特使蔡愔正式到西域礼请,同时,迎请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带着佛像以及经书来到中国。

  这是国家大事,一开始先有鸿胪寺接待(寺是属于皇帝直接管辖部门,鸿胪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外交部)。两位法师与帝王大臣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在一起非常欢喜,王臣们都希望他俩长住中国,于是汉明帝正式增设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之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教育机构。古代的专制,君权与相权还是分得很清楚。帝王对宰相非常尊重,宰相执行帝王的旨意,管理国家。宰相之下办事的一级单位称“部”,“部”的长官称“尚书”。另外,直接属于皇帝管的称“寺”,寺的长官称“卿”。皇帝之下有九个“寺”,就是九个一级单位,称九卿。于是,汉明帝的政府就有十个“寺”,新成立的“寺”就专管佛教教育。佛教在中国第一个寺院就是现在的洛阳白马寺。白马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佛陀教育部,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的。另外,宰相下面有个礼部,也是办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所以,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教育部。这两个教育机构一个归皇帝管,一个归宰相管。因此,佛教教育在全中国的推动,远远超过礼部的推动。可见,中国人对“寺”是多么的重视,所以,寺不是庙,与宗教也毫无关系。现代一般人将寺与庙合称,就与鬼神扯上关系了(庙是供养鬼神的,过去皇帝祭祀祖宗的地方叫太庙。一般百姓供祖先,祭鬼神的地方叫祠堂。庙跟祠堂的性质完全相同)。

  寺院成立之后,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是教育,一个就是翻译佛经。翻译佛经所需的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师,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早期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寺院是个很大的政府办事机构。现在的寺院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期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

  三、佛陀教育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逐渐兴起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理念,成为我们近两千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被肯定,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中国人很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一切人离苦得乐。而且,国家的兴衰与教育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佛陀教育在思想、方法、理论、修学上与中国的儒家、道家很接近,可以说,中国的儒道讲纲领,而佛法讲细节,非常微细透彻,两者可以说是水乳交融。

  佛陀教育的宗旨与目的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是佛法修学的最高理想和目标。这句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求的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教育。“觉”是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佛教导我们的就是“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若完全明了通达,称之为佛菩萨。若完全不明了,则称为凡夫。诸位想想,佛教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多么密切啊!世间没有任何事能比这桩事与自己的关系更密切的了。智慧有上、中、下三等,佛教修学的第一个阶段是“正觉”,向上提升一层是“正等正觉”,最高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佛门里面这些名称就好像学校里面的学位名称,现在的大学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佛教也有三个学位,如果你得到“正觉”,就称你为“阿罗汉”,现在的人喜欢简单就称“罗汉”。若你得到“正等正觉”,就称你为“菩提萨埵”,现在的人简称“菩萨”。若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为“佛陀耶”,古人简称“佛陀”,我们现在更简单,称“佛”。

  “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呀!佛教说,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应该成佛。如现在的博士学位,每个人都可以拿到。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宗教里面上帝只有一位,如美国总统只有一位,不可以人人都当总统。佛法是平等的,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是菩萨。佛教导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体验觉悟的层次不相同,高低广狭不一样,可见凡圣平等,只是迷悟差别不同而已。佛菩萨觉悟,众生迷惑。觉悟的人生活就自在,在生活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迷惑的人,被外面的环境所主宰,自己不能做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不能做主宰的就称为凡夫。如果是佛菩萨则不然,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能做得了主宰,“主宰”是自己真正能做得了主。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的。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真正弄明白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能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这种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我们常常听到佛教里面讲“普度众生”。什么叫“普度众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对一切众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协助。“度”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解决一切困难的问题。佛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用教学的方法。我们现在的教师进修制度就是释迦牟尼佛首创的。他当年在世,有许多有成就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分派到各处去教学,但每一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回到老师的身边,称为“结夏安居”。印度从四月半到七月半是雨季,这个时候在外教学不方便,所以通通回来,再接受老师的教育。 同学们再互相切磋、琢磨,然后再出去教学,帮助大众。这是真正难得。佛教的经典非常丰富,在全世界,不论是宗教、学术……都没有如此丰富的经典。这么多经典把它分类也可归纳成三大类,我们中国人称为三藏经典。这三藏经典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偏重在定学,律藏偏重在戒学,论藏偏重在慧学,这是佛陀教育的教科书。

  佛教提倡艺术化、美术、音乐、雕塑、乃至于建筑都含有很深的教学意义,确实达到大圆满,充分显示教学的宗旨和意趣。佛教教学将博物馆、图书馆与学校结合在一起,让人一进入山门,一句话都不必说,佛陀所教导的,我们都能体会明白了。

  今天课程讲完了,让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佛教的教义、思想、修学,增加佛教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学实践、普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二00九年二月十七日

 
 
 
前五篇文章

成佛──九十六年僧众禅七导师开示

博学与勤学──导师于中台佛教学院结业暨开学典礼开示

“笔记”或“小说”中的唐五代禅宗史料

广律东来前早期中国佛教的律典传译

布达拉宫镇宫之宝帕巴拉康观音像

 

后五篇文章

得戒和尚 惟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惟觉法师 九十八年僧众精进禅七导师开示

惟觉法师 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

惟觉法师 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薩戒會得戒和尚開示

惟觉法师 九十七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