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大熊猫会消亡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熊猫

  学名猫熊(Ailyropoda melanoleucus) 亦称大熊猫,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大熊猫已在地球生存了60万年。大熊猫和人类的生活如此接近,与其他现存的古老珍稀物种一样,大熊猫一面是被闪光灯照亮的国宝和明星,另一面则是人类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无视和破坏。这种状态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大熊猫会消亡吗?

  1896年3月,法国神甫戴维在四川宝兴传教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神奇物种,将它取名黑白熊,并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新闻简报上发表。1870年,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对戴维所的黑白熊标本研究后,认为它只是外貌与熊相似,骨骼和牙齿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于是,将它定名为大熊猫。

  2008年,没有哪种动物像大熊猫那样出尽了风头,作为第29届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晶晶风靡世界。

  2009年熊猫团团、圆圆风光无限入住台湾。以致台北动物园盛况空前,台胞蜂拥而至一睹为快,组织方不得不限量放入,每人只能驻足五分钟看上一眼。

  也是2009年,好莱坞的一部动画片热映全球,《功夫熊猫》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那场里氏8.0级地震,让平武、北川、青川、安县、绵竹、什邡、汶川等四川多个大熊猫保护区沦为重灾区,至少数百只野生大熊猫生死不明。

  从卫星图片上看到,地震中熊猫的栖息地损毁了近三分之一。对于生存于高山地带的野生大熊猫来说,不构成太大的威胁。令人担忧的是设在河谷地带、四周被陡峭悬崖包围着的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熊猫种群:40多只圈养大熊猫。其中包括即将进京的8只奥运熊猫和著名的赴台大熊猫团团、圆圆。

  2008年5月18日,13只圈养熊猫从卧龙研究中心迁出,拉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熊猫疏散转移行动的序幕。两个月后,卧龙研究中心的40多只熊猫全部,顺利抵达位于雅安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

  8月29日,和大熊猫打了整整34年交道的胡锦矗,在北京动物园首次与“奥运熊猫”近距离接触。他欣喜地发现,经过3个月的调整,这8只来自灾区的大熊猫甚至于“乐不思蜀”。但胡锦矗并没有因此轻松,30多年的潜心研究使他深知大熊猫的前途并不乐观。主宰它们命运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发现2400多只大熊猫

  1974年,时为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的胡锦矗来到卧龙,奉命进行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数量调查。此前,我国大熊猫已风靡世界,并飞赴大洋彼岸,作为国礼落户美国华盛顿动物园。尽管它们的雍容典雅,征服了无数眼球,但当时中国究竟有多少野生大熊猫,动物学家却语焉不详。

  由于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比较分散,栖息地面积又相对较大,即使是研究者也很难在野外直接观察到大熊猫。作为这次调查的队长,胡锦矗考察了四川所有的大熊猫栖息地,他决定从粪便着手。

  熊猫粪便是野外能够采集到的最直接素材,不同熊猫的粪便,受制于竹节长短、粗细、咀嚼程度而各不相同,通过比较,胡锦矗就能知道大熊猫的年纪、种群数量;他熟知每个种群中大熊猫的活动范围、规律、成长史以及发情期。胡锦矗归纳的这套方法后来被命名为胡氏方法,他本人则坐上了中国大熊猫研究领域里的第一把交椅。1977年,调查队凭借胡氏方法得出结论:全国第一次野外调查结果是现存大熊猫2400多只。

  “第一次调查是2000多只,但是报纸上公布只有1000多只”。胡锦矗特别解释:“调查队不能直接公布结果,这个权力属于政府。政府的意见是,不要公布多了,公布多了熊猫就不稀有了”。

  半数以上无迹可寻

  10年后,全国开展第二次野外大熊猫调查,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都捏了一把汗。1988年,全国第二次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仅存1100余只。与10年前相比,减少达一半以上。数量锐减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胡锦矗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竹子开花。“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从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曲《熊猫咪咪》就可以看出,当时大熊猫的生存已经陷入危机。

  事实上,竹子开花本身是物种的自然死亡和更新过程。竹子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无性繁殖,就是竹鞭发竹,相当于新生树枝,这叫营养繁殖。长期的营养繁殖会导致遗传衰退,所以,竹子必须要开花结籽之后,通过有性繁殖来恢复它的遗传性状。

  竹子开花死亡,40年~80年轮回一次。然而70年代那次竹子开花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褪,10年之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1983年,大熊猫栖息地四川邛崃山系出现大面积冷箭竹开花,受灾最严重的平武县,甚至有老乡发现饥不择食的大熊猫潜入村舍偷食老乡扔弃的骨头块。

  原林业部赶紧向国务院呈送关于抢救大熊猫的紧急报告,全力挽救大熊猫的生命。然而1983年—1988年间,仍在野外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

  表面看来,大熊猫的死因是竹子开花。但竹子开花如此频繁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另外,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栖息地至少会有两种以上的竹子,不同竹子的花期不同,即使一种开花,熊猫也不至于食物匮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海拔2500米为界,以下已都是农耕区,没有森林,竹子也被毁坏;2500米以上又只有一种竹子可以生长,这实际上是把生物的多样性,或者说竹子的多样性破坏了,森林被破坏了,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森林被破坏了,大熊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除了竹子开花,大量捕捉大熊猫也是大熊猫数量骤减的重要原因。

  胡锦矗说,这个时期是捕捉熊猫送到动物园去饲养的高峰期,大概捕捉了100多只。迄今为止,大概捕捉了将近300只。接下来,采伐树木高峰期的到来,破坏了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是个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走访调查时,到森林局了解哪些地方有熊猫。明明那个地方有大熊猫,他们却说没有,就是怕禁止他们砍伐森林。因为一旦发现有大熊猫活动,相关部门就会将该区域划为保护区,那儿的树木就不能砍伐了。

  从1975年,也就是全国第一次野生大熊猫数量调查开展后的第二年起,胡锦矗等人就提议争取将更多的栖息地归入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0多年过去了,保护区的面积从最初的65万公顷扩大到如今的290万公顷。

  但另一个事实是,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间,大熊猫的栖息地就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了4/5。从最早的国道,到现在为开发旅游业而扩建的一条条高等级公路,大熊猫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

  还有多少野生大熊猫?

  1999年,全国开始了第三次,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野生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596只,与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这个数字有所上升,但仍然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一些抢救措施大熊猫的数量有所上升;忧的是,大熊猫近亲繁殖,物种衰退,以及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割裂,仍是大熊猫生存的桎梏。

  九寨沟,曾静静地隐藏在岷山的大山中,没人干扰这天堂一样的净土。自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著名的观光胜地之后,人来熙攘,公路、机场扰乱了这里的清静。位于九寨沟竹林下坡的熊猫海曾经是大熊猫最喜欢游荡、喝水、觅食的地方。如今,这里的湖水依旧清澈,却不见了熊猫的踪影。

  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熊猫还很多,湖区可见到熊猫的粪便。胡锦矗回忆,当时调查队走进一条沟,有大熊猫在叫,甚至还有交配的,当时的调查结果是几十只。十年后的第二次调查也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而第三次调查的时候大熊猫就基本消失了。这是因为,大熊猫嗅觉灵敏。猎人都知道,如果顺风,熊猫闻到人的气味就会逃掉,更何况旅游业带来的汽油味道。

人工圈养大熊猫的问题

  从保护熊猫繁殖的角度出发,自1982年起,我国停止向外国赠送大熊猫,仅以租借展出和共同研究送出国。为数不少的租借大熊猫,都在所在国繁殖成功。2007年,为庆祝熊猫“泰山”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出生,华盛顿市长宣布将4月24日定为华盛顿的“熊猫日”。

  人工繁育技术的提高,预示着圈养大熊猫的高峰期来了,但同时到来的还有人们未曾料到的新问题。我国有40多家大熊猫饲养单位,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2000年前后,这里人工繁殖的个体开始取代野生个体成为圈养大熊猫的主体。圈养的终极目的是把大熊猫送回它们的栖息地,复壮野生种群。长期生活在人工环境下的大熊猫,能否正常融入野生种群中去并参与繁殖,就成为一个挑战。

  2006年,经过近三年的野化训练,大熊猫祥祥告别了生活5年的卧龙研究中心,开始野外生存。然而不到一年,它的生命便戛然而止。其实,祥祥放归后,并没有离开研究人员的视线,他们一直在跟踪监测祥祥的野外活动,生怕它出现意外。但是,令人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06年底,无线电定位监测数据显示祥祥的行动出现异常。不久,研究人员在竹林中找到了祥祥,发现它的背部、后肢掌部等多处受伤,研究人员推断祥祥是在和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时发生了打斗。

  “野化训练不只是训练大熊猫能够在野外生存下去,还要训练它的社会行为,要它懂得熊猫社会的规矩,要它知道遇到其他大熊猫时应该回避,自己去建立领地,不要一下子跑到别的大熊猫地盘去。不懂规矩,当然要被驱赶。”重提祥祥的悲剧,胡锦矗直言这与它“不懂规矩”有很大关系,“医好后祥祥又被放出去,还是不改,依然去抢人家地盘,最后掉下悬崖摔死了”。

  在自然界,幼年大熊猫向母熊猫学习生存能力,却很少与其它熊猫接触。每只大熊猫都在自己的领地摄食、饮水、繁殖,度过一生。而当它们意识到有外敌入侵时,就会主动发起攻击。而圈养熊猫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这种野性的丧失。

  长期和人类接近,圈养大熊猫不再怕人。这种动物本能的缺失,就是圈养大熊猫放归后,被野生大熊猫袭击或被偷猎者猎杀的原因。

  大熊猫祥祥放归的失败,令人们不得不对野化方式作出反思:也许融入熊猫社会比其它任何训练都更为重要,却也更加困难。

  经历无数次的劫难,大熊猫顽强地存活下来。然而,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大熊猫就不断受到干扰,至今已徘徊在绝灭的边缘。人们说,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可能从进化的角度,它应该逐渐退出自然历史,正如每种动物都要退出一样。

  大体上,每个物种都要经历兴起、兴盛与衰败。现在,大熊猫正处于衰败期,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这样认为,作为狭食性动物的大熊猫,它一些生理结构发生了退化,当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它生存的危险就会增加。

  既然自然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那么对于像大熊猫这样的动物,人们想方设法地挽救它,保护它,意义何在呢?其实,建立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在保护该区域的其它动物,保护水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大熊猫会消亡吗?

 
 
 
前五篇文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一道发展中的难题

最新濒危动物名录

生命的节奏:大灭绝与大爆发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引发重大生态灾难

新人狼战

 

后五篇文章

剔除后天的染污【龙泉解《庄子》大宗师八】

感悟:大道无言之于上善若水

无量寿福, “神仙”你好——听李一道长论道

孝亲尊师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