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探寻让孩子终身幸福的教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孙云晓:走进新英才学校,会感受到浓浓的国学气氛。我自己的体验是,读了老子的《道德经》,生命似乎有了更加深厚的根基,对生活多了一份从容。这几年我们热衷对传统文化的讨论。我想探讨的问题是:在一个现代的学校里,如何进行传统教育?或者说传统教育在当代基础教育中的位置是什么?

蓝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强劲发展,却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之根。一场文革浩劫,把传统的孔孟之道打了个稀巴烂。今天面临着一种文化断层状态,没有了“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偏颇,道德观念淡薄。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三鹿奶粉事件等社会现象,都反映出了我们文化断层之后的道德缺席。而这种令人沮丧的现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持续存在。

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需不需要一个信仰的引导?我想,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严肃思考的问题。我讲的品德教育,德行教育,具体教给孩子们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四书五经里面,已经给我们很多启示了。于丹教授讲《论语》,为何会掀起一场国学热潮?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心灵的栖居地,找到一份思想上归属与慰藉,这是很正常的发展规律。

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我曾经看过净土法门法师的一个片子——《和谐拯救危机》。他说,在现在的亚洲国家当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把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少的一个国家,而日、韩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保存得很完好。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灾难,一种永久的灾难!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我们目前的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回归传统文化,在它那里找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现在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就是在寻找一种全社会都共同追求的道德价值标准。

目前我们注重传统文化,更大意义上来讲,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载体。传统文化做得好的圣陶学校,教语文都是教四书五经。为什么这样做?是在反思五四运动以来的“破四旧”行为后,后悔当时的行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给抛弃了。圣陶学校校长老了,他跟年轻人讲,一定要把传统文化复兴起来。

孙云晓:每一个人与其所属的民族一样,都需要强大的生命根基,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选择。问题在于,如何继承?全盘西化或者全盘继承传统文化恐怕都是不明智的。

蓝春:我也在思考,对于传统文化是全盘接受还是实行“扬弃”的方法?既然是一个传统的东西,自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的很多精神非常好,我们可以用现代文明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文化的一些精华。

所以我在学校里面确定了四个品行的教育:终生安宁的品质——叫做爱心、责任、诚信;终生发展的品质——自信、自律、自强;终身成就的品质——理解、感恩、合作;终生幸福的品质——创造、欣赏、快乐!从中都能找到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影子。我们把它做成12个品质目标,变成每个月的主题活动,然后传递给孩子。包括让孩子背诵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可能以现在观点看,想法很怪,但是我觉得传统的文化可以用一些新的视角来解释,赋予新的内涵。

孙云晓:您的这个概括是一种创造,我相信,每一个人都需要这四个品质。如果能够在儿童时代打牢这四个品质的基础,就是非凡成功的基础教育。当前,全球都在应对金融危机,其实,金融危机与教育也是密切相关的。

蓝春: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也反映了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某些弊端。我一直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文化和亚洲的文化肯定会在未来引领世界潮流。中国文化里所讲的中庸、和谐,非常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我觉得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用各种方式传递、浸润给孩子。

我们这代人经历过文革的尾巴,对传统文化多多少少有些排斥。尽管我对传统文化了解并不是很深,但是我一直很热衷、很感兴趣。我在清华学建筑的时候,就对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一点,我要传递给这孩子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曾经说过,我们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就是在西方人眼里,您是中国人,而不是中不中、西不西的人;您在中国人的眼里,您是一个有西方观念的人,国际化的人。

我见过很多的父母,他因为否定中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国际学校,到了孩子初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自责和后悔。为什么?因为他发现孩子的中国话说得不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也知之甚少。汉语的学习有一个最佳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中文就很难说好了。而外语,什么时候学都可以,因为这两种语言体系是不一样的。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西方人能够接受一个80多岁的手都颤抖的老人自己生活,而中国人就不能接受,中国的老人都喜欢几世同堂,儿孙绕膝,一家团圆。我曾经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您要替别人养孩子,就让他上国际学校;给自己养孩子,上国内学校。

孙云晓:我曾应邀去中央电视台做《我们》节目,本来要作50分钟,最后做了两个50分钟,可见节目多么受关注。主题是“孩子上大学之前,要不要出国留学?”我的观点,对一般的孩子来说,未成年阶段不适合出国留学。为什么?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了解本民族文化达到文化认同的关键时期。另外,年龄越小,情感需求和支持系统要求越高。孩子出去早了,容易成为“黄香蕉”,看上去是黄皮肤,但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茫然无知。

蓝春:很多海归派家庭都期望能够解决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问题。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 心研究员、副主任
蓝 春: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董事长、校长

 
 
 
前五篇文章

让高墙倒下吧

三个急须忘掉的

母爱众生同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大学精神虚脱

心灵环保的倡导者

 

后五篇文章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

“赵钱孙李”为何如此排列?

英国动物饲养员给雄狮做足部按摩

科学之道 道法自然

中国园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