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做孩子的榜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代帝王怎样才能矛盾卢驾御天下的重任?儒家认为,人才的造就从来不是什么上天的赋予。即使像文王这样的圣人,他的德性也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礼记·文王世子》有不少关于文王幼年表现的记载,还提到了古代的《世子法》。相传文王、武王各有一套《世子法》,世子每一项美德的培养,都有礼法规范可循。而这套《世子法》中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例如,为了树立孝敬父母之心,文王每天都要三次问候父亲王季。鸡叫头遍的时候,文王就要起身,穿戴整齐之后,来到父亲的寝门前,询问内侍父亲晚上是不是睡得安稳。到了中午和晚上,文王还会到父亲那里询问起居的情况过程和早晨一样。只要内侍说王季的起居有所不妥,文王就会面露忧虑的神色,走路的时候连步子都会不稳。一直要到王季的身体恢复到了正常,文王也才会恢复到常态。每当侍者向王季进膳的时候,文王一定要亲自过问膳食的情况,绝对不允许把变质的食品端上去。言教不如身教,文王服侍父亲,可以说是竭尽敬爱之心,人人都看在眼里。这就为他的儿子武王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武王成年后,对待文王也是相当的孝敬。每当文王生病的时候,武王总是守候在他身边,晚上连冠带都不解,以便父亲有所召唤的时候,能够立即去做。武王的生活,一切以文王为中心。如果文王身体不舒服,一天只吃一餐,那么武王也只吃一餐。如果第二天文王身体略有好转,可以吃两餐了,武王才吃两餐。直到文王的病完全好了,武王的起居才恢复常态。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古代帝王培养一个接班人的措施是多么的慎重和周密,古代做一名太子是多么的不容易。从小除了要受到系统的知识教育和礼仪教育之外,一言一行还要受到严格的监督,要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内外身心都能合于天道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代养成了好习惯,就会像天生如此一样,中规中矩的言行就会自然地流露出。

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耳濡目染中就学会了劳动;女孩子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孩子的真谛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在《控潜能》一书中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虽然我们平时看不见它的影响,但是它却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触的世界主要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不仅开始最早,而且时间也最长。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终身的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相反,以身作则却收效很大。比如,早晨起来,父母要有意识地向家里的长辈问早,向邻居问早。带孩子出门做客时要轻声叩门,谈吐高雅,举止文明。家里来了客人,要带孩子到门口迎接并引导孩子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给孩子带礼物时,让孩子表示感谢!客人回家时要带孩子送到门口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种教育方法要远比空洞的口头教育有效得多。

 
 
 
前五篇文章

总理强调“尊师重教”意味深长

好德、阴德和阳德

一滴水珠看世界

阎王老子三封信

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

 

后五篇文章

再读《女儿经》之五:身为人母

让思想朝着阳光生长

奋斗永远比取巧更重要

佛商必是未来趋势

找到“逃跑”时的替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