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司马承祯与道教名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年)字子微,道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多部著作传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好学却无心仕途,二十一岁服巾褐入道,在衡山追随著名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此后,司马承祯开始遍游道教名山。

一、与道教名山的仙缘

司马承祯曾到过哪些名山呢?据《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云:“而后游句曲,步华阳之天(指茅山);棲桐柏,入灵虚之洞(指天台山);寻大霍,采金瓶之实(指大霍山);登嵩山,窥石廪之秘。”加上初入道时所居的衡山,以及晚年所居的王屋山,司马承祯游历过的道教名山有衡山、嵩山、茅山、天台山、大霍山和王屋山。在其修道生涯中,最重要的当属天台山和王屋山。

1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天台山是司马承祯最喜爱、也是所居最久的地方。司马承祯初到天台山的时间已不可考。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召天台道士司马承祯入京,这时他应已在天台山修炼了一段时间了。从这时开始,到开元十五年(727年)司马承祯奉玄宗之旨到王屋山为止,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天台山隐修。他常自称为天台道士,自号天台白云子。

天台山是司马承祯成名之所。武则天、唐睿宗、玄宗先后多次征召他入京,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身处京师繁华之地,司马承祯不曾须臾忘记天台山。每次赴京后不久,司马承祯便要向皇帝力请回天台山隐修。在有些人看来,司马承祯既然已经受到皇帝赏识,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天台山继续苦修了。仙宗十友之一卢藏用曾手指近京的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司马承祯沉吟片刻慢慢回答说:“以仆观之,乃仕宦之捷径耳。”卢藏用听了大有惭色。这就是“终南捷径”一词的由来。卢藏用早年曾在终南山隐修,后被“招隐逸”入朝为官。司马承祯看不起这种靠清修沽名钓誉博取功名的行径,因此出言相讥。真修道与假修道的分别一目了然。司马承祯孤洁的个性也尽见于此。

司马承祯把天台山道教带入鼎盛时期。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下旨在天台山修建桐柏观为司马承祯修道之所。他还下令选拔精进的道士与侍从跟随司马承祯,规定桐柏观周围四十里严禁采伐,并令地方官与司马承祯相交相知,以便随时给予保护与帮助。本来桐柏观的原址已十分荒芜,树木被砍伐,土地被开垦为农田甚至沦为坟场。自司马承祯开始,经过不断的重建与扩建,桐柏观终于渐具规模,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0年),桐柏观升为宫。在司马承祯及其后世弟子的影响下,天台山的道教迅速发展起来,桐柏宫最终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庭。

2司马承祯与王屋山

开元十五年(一说为开元12年),司马承祯已达八十高龄。玄宗又召承祯赴京。考虑到天台山离京师太远,来往迎请不便,玄宗令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造阳台观作为承祯的清修之所。在玄宗的关心与参与下,阳台观修造得极为考究。据《天坛王屋山圣迹记》记载:“明皇御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有钟楼名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名曰白云道院。司马承祯号白云先生。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玄宗不仅亲自题写“廖阳殿”三字为匾额,还令其妹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绦到王屋山跟随司马承祯修金箓斋。司马承祯使王屋山成为当时朝野关注的焦点,大大提升了王屋山在道教界的地位。据金人李俊民《重修王屋山阳台宫碑》所说:“玄祖之教,由此而振山林,学者皆生无上道心,不退转志,宜其为福地之冠也。”

王屋山的景致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自古就是仙道云集之所。太平道、黄老道、天师道、上清派、茅山宗以及以后的全真道、太一道都与王屋山有直接关系。“师以王屋小有之天,总真之府,景气幽,神祇会昌,矧吾道苟行,奚适不可。翻飞投足,遂有终焉之志。”司马承祯将王屋山洞列为十大洞天之首,并决心在此度过自己的余生。开元二十三年六月十八日,司马承祯羽化于王屋山,享年八十九岁,葬于王屋山西北的松台。为了纪念司马承祯,在先生庙堂的西壁上画有司马承祯乘黄犊车出游的画像,一路上均有白云相随。

司马承祯对王屋山道教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南宋金元时期,王屋山出现了新兴道派上方真元派。据该派的经典《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记载,司马承祯曾在王屋山清虚洞发现两部用篆字写的上古仙经,一部是《元精》,另一部是《丹华》。这两部仙经是上方真元派道术之源,司马承祯就是该派的祖师之一。这虽是托古之词,但足见司马承祯在王屋山道教中的地位与影响。

二、对五岳的贡献

司马承祯对道教名山的影响不仅限于他隐居过的天台、王屋等山,他对五岳的道教建设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复召承祯入京,向其询问五岳何神主之。“承祯因上言:‘今五岳神祠,皆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治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立斋祠之所。’玄宗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形象制度,皆令承祯按道经创意为之。”据《南岳总胜集》有关真君观的记载,自从按承祯之言立五岳神祠之后,每到立夏之日,都要举行由州官亲自参加的盛大的斋醮活动,学者们充分评价了建立五岳神祠的意义:“这件事的影响,应该说是很大的。五岳崇拜,由来古远,中国古代的民间神祠,亦由来泛滥,所谓‘淫祠’,历禁不绝。五岳崇拜虽为民间信仰之大端,泰山封禅更是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大典,但五岳神祠也同样杂乱不堪。司马承祯试图将五岳崇拜纳入道教,以杜绝神祠淫滥,有使之规范化的作用。从道教方面看,将五岳神编入道教之神仙谱系,在五岳分置道观,以道教斋醮轨仪为五岳祭祀之法式,对确立道教的正统地位,有某种象征意义。”

三、天地宫府图

道教将神仙所居的名山称作洞天福地。“洞”意味着“通”,一方面认为洞室可通上天,另一方面也认为居山修道可以成神通天。“福”指福祥,认为就地修道可得福度世。洞天福地按等次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之说从东晋开始造构,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使这一体系得以系统的总结。《天地宫府图》按次序罗列了王屋山洞等十大洞天、霍桐山洞等三十六小洞天、地肺山等七十二福地的名称、方圆面积、地点以及所属真仙的名号。如“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司马承祯书画俱佳,《天地宫府图》原书图文并茂,现图亡而文存。司马承祯之所以不辞辛苦的撰书绘图,用意颇深。他在本书的序言中说:“所以披纂经文,据立图象,方知兆朕,庶观希夷。则临目内思,驰心有诣,端形外谒,望景无差。”《天地宫府图》将传说中的仙境绘于笔端,让修道之人有了具体的精神寄托,对坚定其修道的信念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影响深远。五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就基本上以《天地宫府图》为蓝本。司马承祯一生心系道教名山,所到之处,各名山的道教都因之而得以发展。他对唐代道教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司马承祯不愧为千古流芳的一代道教宗师。

 
 
 
前五篇文章

央视《百家讲坛》

没有自觉的觉他

要真正地去修持

人生的十个不要等你知道吗?

家学不可“减负”

 

后五篇文章

贵人是什么?

今儿,您吃素了吗?

钱钟书逃避热闹

保持本色生活变快乐

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