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在生活中禅修:请学习如何回应习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 Aware that it is just a habit, nothing else. ”(Godwin Samararatne)“觉知到这只是一个习性,无他的。”(葛荣居士)

  就算明知道无需对人和事作出反应,只需去处理和回应,但反应经常是很快的,觉知到这反应时已经反应了,那又可怎么办?

  习性其实是没有力量的

  葛荣居士曾指出,我们每人都有很强的惯性或习性去反应一些事情,所以培育觉知很重要。当一个习性生起时,只需觉知到它只是一个习性(habit),不是真相(reality),那这习性便没有力量,然后便不跟随这不真实而又没有力量的习性行事。若然不能立即觉知到这只是一个习惯,并已跟随它行事,便学习不给予自己任何减号,并反思究竟刚经历的是甚么,了解自己。

  习性其实是虚空而无实质的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例子,便是当遇上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时,心内很快会生起一些批评:“这人真麻烦,今天遇到他真倒霉,希望他快些在我面前消失。”

  这些心内的批评很多时会在霎那间生起,觉知到时已迟了。以往会跟随这些心内的批评去厌恶别人或责备自己已修行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还生起这些无谓的情绪批评。现却会觉知与明白到这情绪的批评只是一个习性而已,不是真相。既然这只是习性而已,并无实质的,无需跟随它,也无需责备它,只需不跟随它去厌恶面前这个人。然后便是觉知觉醒地观察实际的情况,以这实际的情况行事。若过往的经验说明面前这个人真是一个不合理又诸多要求的人的话,便如实地提醒自己要特别小心和有耐性地处理与面对这个人。因这些评语和提醒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而成,所以不是情绪的批评。

  换句话说,舍心或无分别心并不是指不可以评论别人,而是先知道哪些是有事实根据的“评语”,哪些是情绪的“批评”,然后明白情绪的批评只是习性,有事实根据的评语才是真相,继而跟随有事实根据的评语和真相来处理与回应面前的人和事,在这过程中亦无需压抑或抗拒这些习性的批评,只需不跟随它行事便可。以不跟随习性行事来放开 (let go) 习性,而不是压抑或抗拒它。

  在日常生活中另一个很普遍的例子,便是心急。当觉知觉察到自己心急的时候,若强要或指令自己不心急,往往只会使心更急,因为心急是一种不平稳的心的状态,若压抑或抗拒这状态,便是在不平稳上加添不平稳。

  禅修后,渐渐觉知觉察到心急只是一种习性而已,是无实质的,也无力量的,无需压抑或抗拒它,也无需跟随它,只需友善地提醒自己观察面前的情况有没有实际的需要立刻或尽快去处理它。若没有这需要时,便容许这心急的习性存在,但提醒自己的动作可以放慢下来。若面前的情况真的是有需要去立刻或尽快处理的话,也可容许这心急的习性存在,但不跟随它,只提醒自己的动作要快,却不是急,学习体验“快”与“急”两者之间的分别。换句话说,心急时只需知道当下有一个心急的情绪或习性,然后不随不拒,学习如何根据真实的需要来回应与处理面前的境况。

  若然行为上已经跟随了这些批评或心急的习性行事,把面前的事情弄糟了,那也无需懊悔或责备自己,因懊悔与责备也是习性而已。若懊悔与责备的习性已生起,也可容许它们继续存在,但不跟随它们,学习友善地原谅自己,原谅别人,学习如何运用经验尝试把弄糟了的事情尽力修补,如何不执着事情发展的成败得失,只欣赏个中的努力。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反思刚经历的整个过程,刚经历的是甚么,渐渐便了解到原来自己是被很多各式各样不同的习性所条件住(conditioned)。要解开这些条件的束缚,不是去抗拒习性,也不是追随习性,而是认识它,认识它原来只是惟心所做而实际是虚空的。

  祝愿各位耐性地向习性学习,学习如何可以不随它不拒它,以跟随实际的情况行事来放开它,明白到习性其实是没有任何力量的,除非你给予它力量。

 
 
 
前五篇文章

你的存在谁在乎

全然接受(六)对不完美无需忧虑

青年们的八项病

度人的前提

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环保法》?

 

后五篇文章

颜之推:家教规范应如是

多少亲朋尽白头

但愿人生不如棋

视而不见的粮食污染更可怕 重金属污染引关注

忘情飞天:河西走廊永远亮丽的色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