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佛教文化与汉语传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文化与汉语传承
  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佛教专门用语,其佛教文化色彩一望即知。譬如佛、菩萨、金刚、罗汉、浮屠、菩提、般若、度母、如来、那吒、优婆塞、优婆夷、阿兰若、阿修罗、天龙八部、六根六尘、四大皆空、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阿赖耶识、三千大千世界等等,数量极多,兹不赘述。
  有趣的是,不少汉语词语虽然源于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比如世界、平等、方便、圆满、导师、宗旨、刹那、过去、现在、未来、演说、赞叹、表示、尊重、忏悔、解脱、妄想、烦恼、障碍、消灭、苦恼、信仰、信心、心地、心机、心花、心眼、正宗、空想、誓言、敬爱、自爱、追求、印象、恩德、理智、宿命、香烟、爱河、真空、真实、真相、化境、说法、身心、寂静、电影、胜利、利益等等。这些词汇在佛经中频频出现,现已成为汉语中普遍使用的词汇,但又不见于先秦、两汉以前的文献典籍,当属佛经首创。试看如下例句——
  世界、赞叹:“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无量寿经》
  平等、圆满:“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华严经》
  导师:“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法华经》
  方便、演说:“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妙法。”——《法华经》
  刹那:“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心地观经》
  宗旨:“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指月录:东土祖师》
  过去、现在、未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楞伽经》
  表示:“一切法离一切法,故不可表示,不可授人。”——《大日经》
  尊重:“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无量寿经》
  忏悔:“积罪尤多,今既觉悟,尽诚忏悔。”——《法苑珠林》
  烦恼:“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华严经》
  苦恼、解脱:“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法华经》
  障碍:“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圆觉经》
  妄想:“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楞伽经》
  消灭:“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观无量寿经》
  宿命:“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四十二章经》
  信仰:“人天等类同信仰。”——《华严经》
  信心:“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金刚经》
  化境:“十方国土,是佛化境。”——《华严经》
  心地:“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心地观经》
  心花:“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圆觉经》
  心眼:“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观无量寿经》
  心机:“随种种乐欲心机,以种种文句方言,自在加持,说真言道。”——《大日经》
  正宗:“不受燃灯记前,自提三印正宗。”——《古尊宿语录·云峰悦弹师语录》
  空想:“着此空想,诸佛不化。”——《摩诃止观》
  誓言:“今于佛前,自说誓言。”——《法华经》
  敬爱:“父子兄弟,夫妇室家,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无量寿经》
  自爱、追求:“若自爱者,便起追求,由追求故,受众苦恼。”——《金光明经》
  印象:“如闫浮提一切众生身及余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象。”——《大集经》
  恩德:“常念恩德,有渴仰心。”——《大日经》
  理智:“秘秘中秘释者,本不生理,自有理智,自觉本不生故。”——《不思议疏》
  香烟:“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贤愚经》
  真空:“真空者,即无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四分律》
  真实、寂静:“于真实义,当方便修。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楞伽经》
  真相:“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洛阳伽蓝记》
  爱河:“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楞严经》
  爱憎:“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法华经》
  电影:“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无量寿经》
  身心:“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圆觉经》
  说法:“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法华经》
  胜利:“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药师如来本愿经》
  利益:“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华严经》
  限于篇幅,以上仅举五十例;其他如说教、表白、观念、忿怒、福分、心田、心灯、心法、心香、习气、普遍、普通、绝对、真理、真谛、话头、原因、机缘、宅门、字母、苦果、恶果、地狱、恶魔、开演等等词汇,亦属佛教典籍所创。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中原无“塔”字,该建筑物为古印度佛教建筑形式,梵语音译为“悉堵波”,又称“浮图”,或“浮屠”,正如所谓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东晋刘宋时因翻译佛经需要,特以左形右声造一“塔”字,最早见于东晋葛洪《字苑》。我国最存最早的古塔为隋大业七年所建山东济南青龙山麓四门塔。
  自“塔”字造出,汉语中便相继出现“有塔一族”,诸如佛塔、塔庙、宝塔、经塔、砖塔、木塔、铁塔、石塔、墓塔、塔屋、塔院、塔林、白塔、舍利塔、金刚宝座塔、琉璃万寿塔,以及塔山、塔城等等。有寺必有塔,“塔”字使用频率之高,几乎不亚于“禅”字,这在汉语中的确颇具特色。
  汉语中有不少精辟、生动的成语,其中有一些便来自佛教经典。
  盲人摸象,出自《涅槃经》及《菩萨处胎经》,谓众盲人摸象,所言不一,即非全象。喻无明众生对事物认识往往囿于一孔之见,而不识全局。
  水中捞月,出自《摩诃僧祗律》,谓群猴展转相连于井中捞取月影,终堕水中而月亮犹在。喻众生认幻象为实有,终堕生死苦海。
  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称释迦牟尼佛前世为善慧仙人,觅花欲献普光如来,遇青衣人慨然相赠,遂虔心敬献普光如来,得以授记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其它成语,诸如——
  昙花一现,出自《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不二法门,出自《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真实不虚,出自《般若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五体投地,见《楞严经》:“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又见《观无量寿经》:“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如是我闻,见于诸多佛经,如《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皆大欢喜,见于诸多佛经,如《无量寿经》:“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又如《金刚经》:“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天花乱坠,出自《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
  天女散花,出自《维摩诘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天龙八部,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龙女成佛。”天龙八部,意即诸天、龙神、药叉、香神、阿修罗、金翅鸟、歌神、大蟒神等八部众。
  极乐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华严经》:“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如《观无量寿经》:“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勇猛精进,见于《无量寿经》:“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不可思议,见于诸多佛经,如《增一阿含经》:“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刚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循环往复,出自《圆觉经》:“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八大金刚,出自《佛顶经》:“八大菩萨,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八大金刚。”
  大慈大悲,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大慈大悲,常无懈倦。”《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出生入死,出自《无量义经》:“若有众生,得闻是语,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
  邪魔外道,出自《药师如来本愿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
  心猿意马,出自《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情同枯木除虚妄,此个名为真道场。”
  蒸沙成饭,出自《楞严经》:“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
  钻冰求酥,出自《菩萨本缘经》:“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认贼为子,出自《楞严经》:“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得未曾有,出自《楞严经》:“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不念旧恶,出自《八大人觉经》:“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梦幻泡影、作如是观,同出《金刚经》那首著名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其它源自佛教经典的成语尚有功德无量、善男信女、普度众生、西方净土、三生有幸、看破红尘、在劫难逃、三灾八难、想入非非、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大彻大悟、步步生莲花,以及“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等等,实难尽数。

 
 
 
前五篇文章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定林寺

五台山赋

 

后五篇文章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3)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2)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

禅宗公案的精神分析式解读——语言和行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