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红楼梦》宗教思想浅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红楼梦》宗教思想浅探

  论文关键词:三教 合流 合一 次序

  论文摘要:《红楼梦》中儒释道诸家思想异彩纷呈。但由于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及清代重儒佛轻道的文化政策,使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道家文化取不够重视的态度。

  《红楼梦》是一个体大思精的体系,在其中儒、道、释等多家思想既异彩纷呈,又揉合交叉,这在《红楼梦》各色人等的言行及活动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俪、道、释思想的异彩纷呈

  《红楼梦》中既有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也有苦集寂灭的佛教理念,还有烧丹炼汞的道教追求,各家思想均有呈现。

  儒家理学思想,是《红楼梦》贵族小姐的谈资。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就记载了宝钗与探春对朱子理学思想的讨论。“宝钗笑道:‘……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也。’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朱熹文辞,宝钗、探春等贵族小姐在日常的谈论中,信手拈来,反映出这些贵族人物对儒家思想浸淫日久。

  仁义礼智信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支撑点。在封建时代,礼制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主要依据。儒家的礼制,在贾元春省亲及贾家祭祖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贾元春本是贾母孙女,贾政之女。但成为皇室妃子之后,她与贾家的血缘关系被笼罩在君臣关系之下了。所以当她省亲回到荣国府时,一府之尊的贾母竟然要向自己的孙女跪拜不迭。“(贾妃)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江而贾政见到自己的女儿时,竟然自称为臣。“…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鸿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莺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②

  儒家礼制无论在继承或祭祖上,都十分强调嫡长子制。在贾家祭祀安排上,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只见贾府诸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琼献帛,宝玉捧香,贾曹贾菱展拜毯,守焚池。……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嗯贾敬虽不是长子,但因为其兄夭折,贾敬代行主祭之实,而且整个祭祀过程中,人物站立的安排上,内外有别,亲疏分明,鲜明地体现了爱有差等的儒家思想。

  不仅儒家思想有精彩的呈现,从《红楼梦》人物的言行中,还能看到丰富的佛道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把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等道家著作当成自己的祖经。贾宝玉就研读过《南华经》,对道教有接触和了解。宝钗过生日那天,大家一起看戏时,湘云、黛玉开玩笑,惹怒了黛玉,宝玉从中调和,却在黛玉房门前吃了闭门羹。宝玉在门外想到了《南华经》:“……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而已落了两处的诽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追求得道成仙是道教的主要信仰,炼丹导引等是道教达成自己追求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也涉及到了道教炼丹之事。第二回里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就从侧面提到了贾敬迷恋道教。“子兴叹道:‘……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也。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屏。”,

  佛教从东汉传人中土以后,与中土文化的撞击融合。其碰撞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出现了中土气息厚重的中国化佛教一禅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徽语》,就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宝玉在黛玉那里吃了闭门羹后,心理很委屈。故提笔作“揭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个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并且填了《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这里面既有佛教思想空无的观点,也有禅宗顿悟意蕴。之后,宝钗、黛玉来访,黛玉针对宝玉的渴语,大谈了一通禅宗六祖惠能与上座神秀之间的斗争,反映了这些贵族公子小姐,小小年纪,对佛禅颇为熟悉。

  佛教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空”。在宝玉、黛玉等贵族的诗文唱和中,在主子与仆人分离时,很多地方都留露出了空无的消极思想。上引宝玉的揭语及《寄生草》词,就是一例。在第五十回,写到这些公子小姐在芦雪庵、暖香坞写诗制谜时,史湘云作了《点绛唇》谜语,谜底为耍戏之猴子。谜语浸透了佛教的虚无意味。第七十七回写到迎春的女仆司棋与迎春分别,迎春说了一大段话:“……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⑥把迎春终有一散之语与史湘云《点绛唇》谜语结合,大观园内这些公子小姐虽衣食无优,但其精神世界其实染上了很深的佛教色彩,一点也不积极。

  二、佛道合流及三教合一

  曹雪芹先生通过笔下人物的活动言行,不仅展示了佛道儒等各教思想,而且也展示了佛道合流及儒释道三教合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佛道二教在思想上借鉴交流,很早就已出现。后秦鸿摩罗什的弟子僧肇、惠观、惠俨皆曾注《老子》,其后宋僧慧琳也曾注《老子》及《庄子·逍遥游》,是则为僧人先以释解老。宋代以后,道佛二教开始全面合流。在《红楼梦》中,依稀可见佛道合流的余绪。这在贯穿全篇的跋脚道人和癫头和尚的组合出现,跋脚道人与甄士隐的唱和中均可得到证明。

  红楼梦自第一回直到第一百二十回,只要有出世之士出现的场合,必然是一僧一道。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宋代以来佛道二教融合余绪的明证。这两者胶合,到底是合在谁家?恐怕是合在佛教,或者说是外道内佛。这可以从跋脚道人与甄士隐的唱和中得以说明。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甄士隐上街散心,碰到了跤脚道人,唱着《好了歌》。道教是贵人重生的宗教,强调“乐活”的生命态度和价值取向。而佛教则不然,佛教徒修行的圆满境界是涅梁寂灭,它修的是来生,看重的是彼岸世界,是以“空”、“虚”等态度来看待此岸世界的。细究《好了歌》,虽然是以“神仙”起头,但着重点在一个“了”字。其归宿点其实就是佛教的虚无思想。而甄士隐关于《好了歌》的阐释,更是突出了佛教的“空”字。因此,似可以说,一僧一道,其实只是打了一个道教的旗帜而已,其实质是佛教的虚无思想。这些都证明《红楼梦》里的佛道两重世界,其实已合到佛教之内了。

  不仅佛道二教合流了,其实儒释道三教也已经合一了。“三教合一”思想,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从南北朝直至明清,伴随着儒、释、道三教之间的斗争和辩论,三教之间相互碰撞融合。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如第四十八回写到黛玉指点香菱作诗时,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洁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这短短的一句话里,蕴涵十分丰富。学诗为何选王、杜、李三人打底子?其实就是打好佛儒道的文化功底。

  三、余论

  尽管《红楼》中,三教均有充分的表现,并且也呈现出三教合流的时代特点。但认真分析起来,三教之间,似有个先后问题。在佛道关系上,虽然一僧一道,但实际上确是外道内佛,反映了作家对佛教思想的偏爱。而第一百二十回写到贾政在船上见到了宝玉被一僧一道带走,之后写了封家书说:“与其作了宫,偿或命运不好,犯了事坏家败产,那时倒不好了。宁可咱们家出一位佛爷,倒是老爷太太的积德,所以才投到咱们家来。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了仙。这佛是更难成的。”在这一回里,续者借贾政之口明确对佛前道后,佛难道易进行了排序。综观整本(红楼梦),虽然宝玉十分讨厌科举制度,厌倦仕途经济,但读儒家经典,学孔孟之道,科举应试,为宫治世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贯穿全书。因此,儒佛之间排序,佛教自然在儒家之后。在《红楼梦》中,三教呈现出儒、佛、道这样的先后关系,原因颇值玩味。

  其一,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融摄力。满清贵族人关以后,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接受儒家文化,并且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儒家自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佛道两教之间,满清贵族对道教本来就缺乏信仰,更何况道教是历代汉族统治者所惯用的宗教,清朝历代统治者对它十分冷淡。特别是到了乾隆朝,更是把藏传佛教树为国教,道教愈发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其二,曹雪芹经历了由盛转衰的人生际遇。贾家也经历了由繁荣到树倒溯娜散的过程。这样的遭际和变故,容易让人产生幻灭感。而佛教“空”的哲学观,苦集寂灭的理念,既符合曹氏的心理,也符合作品的主题。而道教的教义明显与此不吻合。

  由此,作家把儒家思想做大背景,在此基础上,把佛教思想放在道教之前,就不足为奇了。

 
 
 
前五篇文章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

扎叶巴寺月亮洞探秘及扎叶巴的典故

中国古乐文化之魏晋南北朝音乐

学者谈梵文:是连接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六朝笔记小说中的佛教词汇(一)

 

后五篇文章

《塔林》序

《西游记》中的地理信息:四大部洲及四海四河

宝玉解脱之心路

仓央嘉措其人及其诗歌

佛教音乐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心灵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