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融入佛家人本精神 陈盛沺参透企业竞合——当集团老板遇上佛学大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十月二十九日,刚在大陆昆山举行完大陆营运总部启用仪式的新宝集团董事长陈盛沺,穿着简便的POLO衫和牛仔裤,在台北自宅接待了来自印度的藏传佛教黄派、师承达赖喇嘛的下色拉寺领袖韦舍仁波切,畅谈佛教对于其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影响。

  印度下色拉寺拥有五千名僧众,与达赖喇嘛寺里的僧众不相上下,一个是五千名僧众追随的宗教领袖,一位是三千名员工倚靠的企业老板。韦舍仁波切与陈盛沺畅谈领导、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竞争合作,无为而治的宗教管理指导原则,正可以提供企业管理者另类思考。以下是两人对谈纪要:

  谈领导:

  韦舍仁波切(以下简称韦):宗教领导与企业领导完全不一样,宗教是有明白的戒律、有规矩的,不论是日常作息,或是应对进退,每位僧众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如果没有做到的话,心里就会有一些警惕。所以宗教领导并不复杂,是简单的,领导五千名僧众,一点都不困难。

  陈盛沺(以下简称陈):佛教的领导方式,就是不要领导,只要把他们的生活照顾好,这是一种从心里出发的管理。他们是不会“解聘”和尚的!(笑!)以领导来讲,宗教界做起来比企业容易多了,因为每一位僧众到寺庙里去,都是基于共同的意愿、学习的心。

  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韦:当企业家在管理的时候,是不太会教导对错的,而是在乎事情做得好或不好、完成得快不快。但是宗教的管理尤其在乎恶念与善念、对与错,虽然不会有什么处罚,但是会有果报。

  陈:宗教靠戒律进行管理,企业就要靠企业文化。公司怎么把员工照顾好。要学习怎么树立全公司一样的企业文化,而且有上下的伦理,很难做到的。以前我们太小,做企业文化还太早。等我们现在生产效率提高之后,就要开始做了。

  以前我们倾向日本终身雇用制度,改造时期,又调整到以目标、绩效为导向,只要是不赚钱的单位、业务都被淘汰出局。现在,经营有起色之后,我们希望能建立长期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好好照顾员工,才能凝聚人心。

  以日前发生理律事务所遭员工盗卖三十亿元客户股票的案件为例,理律事务所没有建立员工心中可依循的企业文化以为规范,再加上太过信任员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

  台湾会赚钱的企业很多,有企业文化的却很少!但是奇美就很不错,有企业文化内涵,许文龙赚钱之余,还去搜集各种文物,成立博物馆。我去他家吃饭,他家也很朴素,住在不是很大的房子里。其实以他的身分,跟他一年花几十亿元去买艺术品,他请吃饭还请我吃台南小吃,早上也还是全家人一起围着吃饭,实在不简单。

  谈人才培养:

  陈:以前台湾的企业比较像日本终身雇用制,可是现在竞争的更厉害,没有办法这样做了,所以偏向绩效导向,但还是要看行业的特性。有些行业的技术知识是要累积的,像日本生产LCD的企业,有不少又开始要求,研发技术部门的员工采取终身雇用制度。因为很多技术不是今天要求,明天就有了,所以企业竞争要快,但是培养人才却是快不得的。

  很多台商抱怨,大陆员工常常为了区区几元人民币就跳槽,其实那是因为台商“没有企业文化”的关系,所以留不住员工。还有,不少台湾企业派台干到大陆,完成传承工作之后,就被辞退,我们是不会这么做的。

  韦: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时间很漫长。在下色拉寺学习佛法,必须历经三十一年的求学过程、至少要能背诵六千五百部佛经,才能取得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和企业比起来,差别在于佛教非常人性,没有“留级重修制度”,企业则还是重视培养人才的绩效。

  谈竞争:

  陈:以前有时候为了争那一块钱,恨不得把别人都砍掉,虽然企业的竞争基本上就是这样,但是竞争不一定要把对方消灭掉,而是别人好你才会好。

  现在企业竞争到最后,东西越来越便宜,品质越做越烂,企业就没钱去发展、照顾员工,到后来也是消灭,这就是过度竞争的结果。竞争中要怎么合作,是台湾企业应该要研究的。企业虽然要靠竞争来砥砺自己,但有时也可以合作。过去新宝差点跟东元、国巨合并,但最后都没成功。因为对方不像我这样想,大家还是比较保护自己的利益,只有我一厢情愿想合作也是没有用。

  现在,新宝集团与大陆海尔、TCL、联想三大集团合作,我们有五成的大陆内销权,但是我们不会在大陆市场推出自有品牌与客户竞争,而是与三大集团合作,大家双赢。

  企业已经面临全球化竞争,大家心胸要开放,要想到,虽然在台湾独霸,可是在世界来看,还是很小。所以说要跟大家合作,因为台湾要靠人家的地方太多了。

  我想企业藉助宗教,并不是为了增加竞争力,而是让企业主回顾经营企业的过程。现在资本主义已经太过火了,每天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像一只手机其实可以用好几年,厂商却不断提出新的款式,吸引大家换机,浪费资源,满足大家的虚荣心、满足企业的竞争性质。无形中,等于把后代的资源浪费了,这就是企业害人的地方。将佛家的人本精神融入经营理念中,可以带给台湾企业另外一种思考。

  韦:透过竞争没有办法得到最大的快乐!企业竞争最大的问题是,赢者通吃,为了这个竞争,可能有一半的人要失业,可是佛家觉得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在做生意时,应该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看到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去做什么。如果只想要竞争、要赚钱,企业家还不如街上的乞讨者来得快乐。

  企业看到对手做得很好应该想,这是对方的福报,应该要赞叹,而不光想说要怎样击倒对方。西藏人认为,事业成功的人,越能对社会有贡献,照顾很多人的生活,大家会赞美他,而不是希望他不要做那么成功。

  现在很多企业家虽然是有钱人,却是乞丐心态,永远不满足,只想着要怎么赚钱。企业家如果心量放大,制造人们需要的东西,为了利他,才会感到快乐。

 
 
 
前五篇文章

寺院建筑艺术—布达拉宫

大慈恩寺志

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

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

 

后五篇文章

白杨沟佛教寺院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

认识佛教寺院

中国佛教史话(三)

中国佛教史话(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