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的图像艺术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的图像艺术
  ◆ 陈清香 
  在传世的经律论三藏中,“经”,通常是指释迦世尊所说的语录。“律”,则是指释迦世尊所订的戒律。“论”则是指历代祖师对经律所引申的理论。祖师的立意观念,只能称为“论”,不能称“经”。而六祖坛经却是为唯一非释迦世尊所说而被尊称为“经”的佛教典籍。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主要是记载唐代禅宗六祖惠能于韶州大梵寺说法的事迹。最早的版本为敦煌写本,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为惠能弟子法海所记,全卷五十七节,不分品目。敦煌写本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另有现藏敦煌市博物馆的(敦煌本坛经)为不同的版本,但同为目前世上最古的坛经版本。其次有日本兴圣寺本,再次有曹溪原本,或被认为是宋僧契嵩所改编。而今日的流行本,为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僧宗宝所改编。
  宗宝改编的六祖坛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所载惠能说法的场面,当时有听众包括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若敦煌写本则谓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璩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惠能升座告众演法的内容,由弟子法海集录而成。全书共分十品,分别为行由品、般若品、疑问品、定慧品、坐禅品、忏悔品、机缘品、顿渐品、宣诏品、付嘱品等。
  在这十品中,记载著每一阶段的惠能与各方僧俗官僚人士的对答语录,每一片言只语都充满了对应的禅机,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智慧语,是开拓南禅顿教的先期语录。
  其中第一品行由品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六祖惠能的生平事迹、得法的缘由等。而综合坛经、僧传等所载的六祖生平,简述如下:
  六祖惠能(638-713)生于唐贞观六年,俗姓卢,其父本籍范阳,为被朝廷谪降到岭南的官员。惠能生于广东南海新兴,父早亡,家贫,砍柴采薪奉寡母。因闻客诵金刚经而有悟,遂赴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在东禅院碓房中舂米,经历八个月后,由于所作偈子得弘忍认可,弘忍密将衣法传之,并遣连夜南归。惠能在南方曾隐身猎户十五年。
  仪凤元年(676),惠能到达南海,依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出家,受具足戒。翌年,移住韶阳曹溪宝林寺,倡导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与北方神秀的渐修法门,刚好相对,史称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惠能后应刺史韦璩之请,于大梵寺树立法幢。神龙元年(705),中宗诏师入京,六祖称疾未应命。先天元年(712),命门人建报恩塔,次年八月示寂。春秋七十六,肉身不坏。宪宗谥大鉴禅师。
  由于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因此一生事迹,后人每每将之形诸图像,尤其到了宋元以下,禅意水墨画盛行,“六祖”是祖师画常见的画题。南宋水墨画巨匠梁楷,即曾经画过“六祖截竹图”、“六祖破经图”等二幅六祖图。其中“六祖截竹图”(插图一),便是反映六祖幼年砍柴截竹以鬻薪奉母的日子。梁楷是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传世画迹可清楚的看出,他的运笔可分工整的院体画法,与简易的减笔画法。“六祖截竹图”中,以淡墨湿笔明快的勾勒出蹲在地上的卢行者,一手扶住长竹竿,一手举柴刀,作势欲砍。人物姿势表情逼真写实,背后画松树干,以加深空间观,竹竿上端冒出竹叶花,增添生机感。此画是梁楷减笔画法的代表作品之一。左下方有梁楷的签名落款。本图纸本墨画,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为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梁楷的另一幅“六祖破经图”(插图二),也是纸本墨画,画中的六祖,造型和截竹图相类似,也是取六祖的侧面身形,面孔以淡墨细笔描之,衣文则用浓墨勾画,且多处使用丁头鼠尾描。画幅上方几支孤松针叶,加深了全幅冷硬简率之感。画面中六祖是双足一前一后,双手一上一下,双拳握经纸将其撕裂,且其面容是瞠目张口,表情是激烈的、断然的。
  禅宗所标榜的是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而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既然是不立文字,既然是言语道断,就没有文字,就不需要经典。因此,虽然在坛经并无明确记载六祖有过撕破经典的故事情节,但画意应是南禅启人悟道以超乎语言经典之外,不惜以破经为机锋转语,使笔意画面有若疾风劲雨似的、直接了当的风格表现,毫不拖泥带水。
  惠能因闻客诵金刚经而有领悟,遂赴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惠能初次见弘忍的对话,开启了坛经的第一阕禅语。经文曰: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一见面便直接了当的说出见五祖的目的在于“为求作佛”,且点出人人都有佛性,不因种族籍贯不同而有别,实单刀直入,语锋犀利,这使得座下有千人徒众的五祖无法拒绝。
  惠能被师父安排在东禅院碓房中,担任舂米的工作,经历了八个月。一日,五祖命徒众作偈子,以表个人修行的见地。惠能因针对著上座神秀所作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请江州别驾张日用代写自己所作的偈子,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听了后,遂连夜招惠能入室,传授以衣法。
  这段公案也是历代画师好取的画题。
  如台南开元寺禅堂大门入口处有两幅圆框壁画,一为达摩祖师传法二祖神光的故事,一为惠能在五祖东禅院碓房中舂米的故事,这两幅原是府城彩绘大师蔡草如所画。其中后者是画碓房的景象,惠能身穿褴褛的僧衣,双手扶著木架扶手,赤著双脚,一前一后的踩踏著舂米的木槌,他回头正向著五祖弘忍,五祖弘忍则身穿宽袖僧袍,外搭水田衣,双手握著锡杖,似正要击碓三下,此应坛经经文曰: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此画上有题款曰: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写五祖宏忍大师于碓房与
  六祖惠能示意印证传禅
  这幅蔡草如的原作,因年久漫漶损毁近年已由他人重绘,题材构图不变,封底所刊即是。
  五祖连夜三更传授顿教及衣钵与惠能,并以之为第六代祖,五祖传法既毕,遂相送直至九江驿,看著六祖上船。惠能离开了师父,走了两个多月,到达大庾岭。五祖座下的数百徒众,前来夺取衣钵,有僧陈惠明(敦煌写本作陈惠顺)虽追上了惠能,却提不动衣钵,最后只得求惠能为他说法。
  惠能其后到了曹溪,隐在猎人队中,吃肉边菜达一十五年。一日,动了弘法的念头,遂离开猎人队,到广州法性寺,正值住持印宗法师讲授《涅槃经》。依坛经原文所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这段充满奥秘寓意的禅门公案,原是惠能大师的借机说法。但如果时光从七世纪的唐代广州,跳到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台北,看到了街头旗幡飘扬,随风招展,您会说是幡动?风动?还是仁者心动呢?
  封面所示,即为吴仁华所作的数位绘画,题即称“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画中用色鲜明,对比强烈,画面中的人物与景物,在动极与止静中,取得了平衡点。惠能因说仁者心动,遂开启了一段与印宗法师的对话因缘,向印宗法师说明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亦即佛性是非常、非无常的,也是非善、非不善的。印宗为惠能剃发,但礼惠能为师。
  惠能终于正式延续了自菩提达摩以下的“东山法门”。
  (摘自《中华慧炬》)

 
 
 
前五篇文章

续金刚经的文字图像艺术

塔殿合一的佛寺建筑新趋势

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丰老的画与枣子树

 

后五篇文章

六祖图像与坛经版本

北寺塔建修史

灵岩山寺悟性法住和尚荼毗记

佛教历史及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

敦煌新样文殊画稿研究——兼谈新样文殊造像及其相关问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