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海外藏中国佛教绘画概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外藏中国佛教绘画概述
  李 凇  
  20世纪之初至20年代, 欧洲、美国及日本的一些探险家纷自沓来, 以各种手段从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石窟、寺院、建筑遗址、墓葬中将绢画、壁画、木板画、版画等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掠取至国外, 特别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偶然发现成为中国西北绘画宝藏大量流失的开端, 藏经洞所藏的数以千计的唐代至北宋时期的绘画作品几乎流失殆尽。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为宗教艺术品, 尤其是各种形式的佛教绘画作品。主要的流失经历与收藏地如下:
  匈牙利裔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M. A. Stein, 1862-1943)1900-1916年间三次在中亚地区考察, 先后发掘了新疆的和阗、尼雅、楼兰遗址, 于1907年在敦煌莫高窟廉价骗购敦煌文献24箱、绘画与丝织品5箱, 1913-1915年间再次到敦煌骗购了570余件敦煌写本及一些木雕、彩塑, 又到黑城子西夏古城和吐鲁番阿斯塔那进行发掘, 在伯孜克里克石窟揭取壁画。这些宝藏现分别收藏于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印度国立博物馆等地。其中所收集的藏经洞绢纸绘画精品主要发表于三卷本的《西域美术:英国博物馆藏斯坦因收集品》一书。
  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1906年至1908年间任中亚探险队队长, 由俄属中亚进入新疆丝绸之路北道, 发掘巴楚、库车等地的佛教遗址, 然后到敦煌莫高窟考察, 并骗购写本、经卷、文书、绘画等共6000卷, 其中绘画、木雕与丝织品现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近年来这些绘画作品集中发表于《西域美术:集美博物馆藏伯希和收集品》一书。
  俄国人奥登堡(S. F. Oldenburg, 1863-1934)率领的考察队于1909-1910年考察发掘了吐鲁番等地古遗址, 又于1914-1915年来到敦煌, 两次考察均获大量文献与文物资料, 其中所获100余件绘画与雕塑品主要收藏于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1997年起在上海出版《俄藏敦煌艺术品》的一书发表了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及纺织品。
  俄国人科兹洛夫(P. K. Kozlov, 1863-1935)曾6次到中国进行考察, 1907-1909年、1923-1926年间他两次率考察队到内蒙古境内的西夏古城哈拉浩特(即黑城)进行大规模发掘, 所获得的约8000件文献与文物现收藏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约3500件艺术品及文献现收藏于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后在德国出版的展览目录《丝绸之路上消失的帝国--黑城出土的10-13世纪佛教艺术》一书中发表了其中的主要绘画作品。
  德国收藏的佛教艺术品主要来自新疆地区。1902-1914年, 由格伦威德尔(Albert Gruwedel, 1856-1935)和勒寇克(Albert von Le Coq, 1860-1930)率领的吐鲁番考察队四次进入新疆, 在伯孜克里克石窟和克孜尔石窟等地用切割的办法剥取了大量壁画。所获艺术品及文物现藏于德国的印度艺术博物馆。1913年勒寇克编印了大型图录, 但其中刊布的一些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已毁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又出版有7卷本的《中亚古代晚期的佛教文物》一书, 刊布了考察队所获雕塑、壁画和摩尼教细密画。1982年这些艺术精品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1991年又到日本东京等地展出, 都出版有大型图录。
  1902年至1914年间, 日本本愿寺第22代宗主大谷光瑞(1876-1948)及他所派遣的橘瑞超等人三次到达中国西部进行考察活动, 他们挖掘古墓、割取壁画, 但探险队成员多为僧人, 没有受过考古训练, 没有做出土文物的详细记录。所获艺术品及文献渐渐流散, 现分藏于日、韩、中三国的一些公私收藏者手中。   美国人华尔纳(Langdon Warner, 1881-1955)于1923年至1924年到敦煌、黑城及陕西等地, 在莫高窟剥离了十余幅唐代壁画精品。翌年又到莫高窟企图大批剥取壁画, 但没有得逞。华尔纳掠走的艺术品现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 
  流失海外各地的中国佛教绘画精品大体作于中国绘画史的前段, 即公元三世纪至十世纪, 这正是现存绘画作品较少的时期, 尤其是大量的唐代绢画, 与现存壁画形成互补关系, 且正好弥补中国绘画史上唐代卷轴画真迹的空缺, 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新疆各地的壁画和黑城的绢画(及麻布画、纸画等)更是研究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相互交融的实证材料, 对探讨中华艺术的多元性是不可替代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但是, 这些佛教绘画精品原本存在于相互联系的各自环境中, 它们的流失与分割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丧失了原位性(in situ), 变成散布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互不相干的零碎收集物, 这对整体认识中国艺术与文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有的作品不知原出处甚至已经损坏或被毁, 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林树中教授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一书, 将流失国外的佛教艺术绘画作为重点之一, 收入了上述绝大多数精品, 其中有的是首次在中国大陆系统介绍, 如俄藏黑城出土绘画。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精品清单, 更给广大读者首次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地了解这些作品的机会, 使研究者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并纳入中国艺术史背景的努力更具可能性。另外, 此书的图版解说尽量吸收和介绍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许多为首次介绍给国内学者), 并在很多地方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使得该书不仅具有较为完整的资料性, 还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该学科的前沿性。作为该书的编著者之一, 我当然也感到了某种程度的遗憾, 其主要点在于当时基本上没有见过原物, 解说词的撰写大都依据国外的印刷品, 这显然失去了更加真切的体会与直接观察的机会, 而直面作品对于艺术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无论如何, 此书中收集的众多佛教艺术精品毕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营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前五篇文章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相应观念之研究摘要

从佛教史传观照佛教人间性之体现――以高僧史传为例

游方记抄

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

京郊古刹开元寺

 

后五篇文章

佛教与中国艺术-道坚法师

哈尔滨极乐寺导游词

佛教圣地鸡足山

九华山简介

东南亚的佛教圣地——鸡足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