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对学习中国近代史主题的几点认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对学习中国近代史主题的几点认识
  释见忍
  [摘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两个主题。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就要正确认识这两大历史任务或两个主题与革命的关系,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主题;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就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对中国近代史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集中表现为革命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江泽民的这个论断,不但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也指明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江泽民的这个论断,实际上也指明了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集中表现为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就要反对帝国主义;求得人民解放,不但要反对帝国主义,而且要反对封建主义。显然,这个任务是革命任务。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就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个任务是建设任务。但是,如果不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不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因此,为了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必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集中表现为革命,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使中华民族不能独立,使中国人民不能解放,使中国不能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要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要解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达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的目的。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是必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竭力维护封建的买办的生产关系,这种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和破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使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集中表现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而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必须同时反对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当然,帝国主义侵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采用,这一作用也只能在殖民地人民独立自主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来。但这种作用同它所造成的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侵略有功论”美化帝国主义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目的是使中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反对封建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中国的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主要是指封建的土地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这种严重情况,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推翻地主阶级、改变封建剥削制度,即反对封建主义,便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官僚资产阶级和没收官僚资本。中国的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亦称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开始出现的,在以后逐步发展。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政权,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到1935年,国民党政权建立起了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垄断体系,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得以确立。这个阶级代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支持地主阶级,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并且在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反对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国的官僚资本不但“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并且“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此,推翻官僚资产阶级、没收官僚资本,即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便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之一。
  三、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集中表现为革命,就要正确认识这个革命的性质。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在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并不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同这样的革命任务相联系,近代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社会制度,而不是要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并且,这个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而还是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由于领导力量的不同,又分为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分为不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斗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但这些斗争,基本上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基本上也不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为目标,或者只是改良性的活动而不属于革命。因此,这些斗争属于不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且,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恢复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也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辛亥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五四运动及此后的近代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并不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这个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这个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个革命的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是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革命在五四运动后有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所以,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也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随着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确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前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通过这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和教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收益颇丰,它不仅让我深深认识到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历程、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指导了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如何面对困难,明确目标,让我们前进的思路更加清晰,激励了我们更加坚定不移、更加努力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中国近代史新编 上、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2.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郑端

 
 
 
前五篇文章

从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形成得到的启示

重新认识商人在佛教的传播

在传统与现实交织的风景中前行

人才优秀与制度文明——佛教良好公众形象的标志

基进生态学与佛教的环境(上)

 

后五篇文章

论我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佛教与生态关怀

略谈佛教的生态伦理观

《光孝寺志》若干问题简析

敦煌北朝时期《法华经》艺术及信仰考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