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任杰先生的生平、译著事业与佛教思想掠影——任杰先生访谈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任杰先生的生平、译著事业与佛教思想掠影——任杰先生访谈录

  前几天,智中法师来北京,我有幸能陪同他一起参拜了北京的几位善知识。其中就有能海上师的弟子,房山石经的整理者,七十七岁高龄的任杰老人。任老的宗教风范再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智中法师提出要印刷出版老人的译著作品,想再次拜谒任杰先生,法师敦嘱我要尽快写一访谈录,因此,我再一次来到任老家中求教,再综合上几年来亲近老师时的一些体会,就形成了这么一篇访谈录。

  一、生平传略

  任杰老师一九二○年十一月出生于四川剑阁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喜读书,好思惟,稍长即喜观佛像,好布施,每见僧人经过则赞叹之。

  十八岁时从四川江油窦团山云严寺果羯老和尚出家,次年于四川彭县隆兴寺广超老和尚座下受比丘戒。

  二十岁时抄《华严经》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时有省,乃发愿“尽未来际常得亲近大善知识”。

  一九四二年朝峨眉,就回成都至近慈寺依止海公上师学习经论及藏文,并先后任近慈寺知客、沙弥堂管堂堂主诸职,负责管理沙弥。

  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六年从能海上师先后到沪上、五台山,并奉师命从札萨克大喇嘛学习藏传佛教。

  一九五六年九月成为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首届学员,后又进入中国佛学院首届研究班深造。此间先后跟随格西?喜饶嘉措大师、法尊法师、观空法师及周叔迦居士听讲学习,于一九六五年离开法源寺。

  “文革”中,受到错误对待,进入“五七干校”,与此情况下任杰先生还俗。

  一九七二年调回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参与修订《辞海》宗教部分及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撰写条目。

  一九七四年受中国佛教协会之托,开始整理《房山石经》,编写了包括隋唐在内的《房山石经》的目录,并编辑、出版了辽金十八册的《房山石经》。

  一九八九年退休。

  退休后,先后赴四川新都宝光寺、成都文殊院讲学,一九九五年至九七年到五台山大塔院寺讲学。

  二、译著事业

  在研究班研究部先后,任杰先生自一九六○年至六五年在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法尊法师及任杰先生的亲教师观空法师的指导下翻译出《中论文句释》以来,从未停止其译著工作,数十年间高风卓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五年。

  在此之前,任杰先生已于四川出家,遇广超和尚,拜为师,受具足戒。后来在成都拜谒能海上师,学习藏文,听讲经论,修习密法。再先后赴沪上、五台、北京诸地,依止能海法师、法尊法师、观空法师、周叔迦居士、扎萨克大喇嘛、格西?喜饶嘉措大师等学习各种经论仪轨。一九五六年九月进入中国佛学院首届本科班,后又进入中国佛学院首届研究班,在一九六○年研究班学员纷纷离去后,与仁光法师等廖廖二、三人一起坚持学习达五年之久,至一九六五年方被迫离开。从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共二十七年,任先生游经大半个中国,遍访名师,广学经论,随学随译,为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佛教翻译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他的翻译工作能得心应手。

  这一时期的主要译著有:《中论文句释》一册、《四百论释》二册、《中观宝论释》二册、《六十正理论释》一册、《释中观自续派》一册、《释中观应成派》一册等。

  第二阶段: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九年。

  “文革”期间,老人遭受错误对待,下放劳动,数年间,译著工作成了空白。直至一九七二年调回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参与《辞海》宗教部分的编写工作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的编写工作,才重又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一九七四年,老人翻译了《转有论颂》,成为这一阶段译著工作的起点。在一九八九年退休前,在广济寺、法源寺两地,在《辞海》、《大百科全书》的编写过程中,在房山石经的整理过程中,任杰先生从未停止他的译著事业。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有:《转有论颂》、《未觉能觉论》、《中观入智论颂》、《中观略义颂》、《中观略义论》、《显一切乘差别释》、《辨如来圣教论》、《中观破迷执论》、《宗派建立宝论》、《真实名经科》、《智心要集论释》、《印度宗派源流》、《现观庄严略义宝论》等。

  在此阶段中,任杰先生在翻译之余,也完成了一些个人著作,主要的有:《〈般若经》与〈现观庄严论〉法句科》、《房山石刻〈大智度经论〉整理记》、《房山石经中新发现的两种佚书过目记》、《房山石经保存的契丹为慈贤译经》、《房山石经中通理大师之刻经》、《海公上师德尘亲闻录》、《复函三篇》、《研究经目学笔记》、《〈现以庄严论〉八事七十义之差别法数》等。

  第三阶段:一九八九年至今。

  这一时期的主要翻译作品有:《八事七十义建立?普释弥勒上师言教》、《二谛建立?科判》、《广释十二缘起》、《中观根本论颂大疏?正理海?科判》、《菩提道灯论?科判》、《智者生源?正字学?中观法类》、《智者生源?正字学?般若法类》、《印度论师〈心经〉广释(两家)》、《六家印度论师〈心经〉咒义释注集成》等。

  这一阶段任杰先生的著作主要有:《汉藏般若部经论目录》、《略谈〈现观庄严论〉及其注释》、《略论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回忆扎萨克大喇嘛》、《爱国爱教与人间佛教》、《八现观七十义总表》、《关于藏传〈中论〉“八不颂”的意义》等。

  这里有两点必须说明。第一,由于老人的谦虚与谨慎,这个目录很不全面,更有许多密乘译著,为维法源清净,在此均未述及;第二,任杰老人为法忘躯,正在以高尚的宗教精神、积极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继续工作着,并有其非常庞大的翻译计划,必将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佛教翻译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我们热切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佛教思想

  任杰先生的佛教思想非常广博精深,以我们的学养而论,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写得清楚的,但既然是要对老人有个稍全面的介绍,这一段又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把几年来亲近任老的一点体会与今天向任老师请教的一些内容勉强写在下面了。

  (一)培养人才的计划

  任杰先生一向关注佛教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更是形成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教育计划,粗略地讲,大体分为预备阶段、学习阶段与研究阶段一个步骤。

  预备阶段 第一学期 “皈依的建立、三宝的功德” “戒律”、“文法及因明” “经目”

  学习阶段 第二学期《中观宝论》“戒律”“文法及因明”“经目”

   第三学期《中观宝论》“戒律”“印度佛教史”“宗派建立”

   第四学期《阿毗达摩集论》“戒律”“印度佛教史”“宗派建立”

   第五学期《阿毗达摩集论》“印度佛教史”

   第六学期《现观庄严论》“汉地佛教史”

   第七学期《现观庄严论》“汉地佛教史”

   第八学期《现观庄严论》“藏地佛教史”

   第九学期《现观庄严论》“藏地佛教史”

   第十学期《俱舍》《般若经》等诸大乘经典

   第十一学期《俱舍》广学诸大乘经典 串习《菩提道次第广论》

  研究阶段 第十二学期《四百论》

   第十三学期《四百论》《六十正理论》

   第十四学期《中论》

   第十五学期《中论》

  任杰先生不仅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到的,几年来,已有不少受老人教育的学僧依此方式去参修了。老人自己也先后在四川、五台、北京等地讲解《法苑谈丛》、《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中观宝论释》、《宗派论》、《心经?印度无垢友论师释》、《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月称自释》、《四百论释》等科目达千余课时,整理出录音带数百盘。

  (二)任杰先生佛教思想拾零

  1欲学佛者需先发菩提心,然后必须亲近,依止善知识,勇猛精进,从闻思修,啃几部“大论”,才有可能对佛教有个正确的认识——正见,没有正见,根本谈不上学佛。

  2亲近善知识至关重要,清净的承传至关重要,但绝不是要搞小团体,小帮派,划地以自限。现在一些人打能海上师的名号出来炫耀自己,这种做法实在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能海上师没有法,能海上师的法是宗喀巴大师的法,宗大师的法是佛法,佛法是宇宙间、人世间的真理,不能保守自私,更不能自以为是,借老师旗号来自欺、来欺人。如果那样,就不是能海上师的好学生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了,打其他善知识传人旗号的,也一样。

  3讲到汉藏佛教最大的不同,任老师说,佛教是“教证为体”,教与证少了哪个都不行。汉地佛教讲证的,象念佛宗、禅宗,教的一方面太不足了。讲教的,象法相宗,玄奘大师的传承,重视了教理,经典翻译得太好了!对中国佛教是一大贡献!但证的一方面,实修一方面,相对不足。汉地由鸠摩罗什法师传下来的中观宗也一样,证的一面跟不上。所以流传不久,传播不广。现在一些发心学佛的人要去南传佛教地区去学“证”,这很好,但也要看到其实原本中观宗、唯识宗都是教证具足的,都有实际可行的修法。能海上师、法法师他们就提出了这一点,提出要有传承,要有修学次第,要教、证、果具足,可惜现在重视者太少了。

  4讲到无上密,老人非常激动。老人说,无上密讲双修,是讲悲、智双修,是证了空性之后的境界。一些人不懂、乱批评,当然不对,但更不对的是借此为名行男女淫欲之实,这些,猫、狗、小鸟都会,还要专门去跟哪位“大师”学吗?!

  5讲到一些人说学大乘就不能修四念处、学四谛法,老人说,这是极为让人痛心的一件事。积聚人天福报的世间善法、解脱身心烦恼的二乘甘露,是释迦文佛的谆谆教导,轻视、诽谤,都是在谤法!学大乘佛法,一定不能取二乘之果,但必须具足其功德!大乘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的,万行门户不舍一法的,怎么能不修四念处,不学四谛法呢?于此不修不学,又从何下手呢?老人又说,大乘佛教教育学人,也要有保证学人不退心,取二乘之果的教授,否则也确有其弊端。

  以上是今天下午听老人讲的一些记录,当然是零零星星不成系统,但我想,真正的有心人也必能从中发现老人的慈悲与智慧了。

 
 
 
前五篇文章

中国茶道简约之美

“一相一味”说茶汤

发挥茶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喝茶是一种慢

心是一杯茶

 

后五篇文章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下)——阿南史代女士访谈

寻访圆仁法师的足迹(上)—— 阿南史代女士访谈

元、明、清时期的佛教建筑

茶与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佛教对茶的贡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