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安毅)

  五代敦煌地区佛教艺术表现的特征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经变图像程式化倾向十分 严重,二是佛教在这一区域表现出回光返照的兴盛。在敦煌地区出现了画院等机构,有画师、 丹青上士等画家,形成图像程式化的主要原因是画稿来源比较单一,地域创新不够,这种现象 的出现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风格是否存在内在联系,目前还没有专家就此提出建设性意见供 我们参考。我们知道敦煌地区的画稿主要来源于中原地区,晚唐以来中原地区经过武宗灭佛, 佛教遭到很大的打击,虽然经宣宗皇帝恢复和鳃宗皇帝的俊佛,得到一些发展,但是佛教衰落 趋势并没有大的改变,五代时期更是这样。但是敦煌与中原地区的僧事交往一直没有停止过, 僧事交往的内容之一就是从中原地区得到好的画稿,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非常少,我们只 有根据敦煌文献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出一些端倪,证实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还是存在 的,敦煌地区的佛教艺术风格总体上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记载敦煌地区一位僧人巡礼中原地区佛教圣迹,在其他地区的巡 五代软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 礼目的表现的不是很明确,但是巡礼润州甘露寺称:“从此东行两日至折〔浙〕西,即闰〔润」州 也。李德裕所建甘露寺,迥在循山上。吴道子画迹,鲁班雕像此寺。盖何以知然,昔李太尉建 寺成日,天下好画,和壁移寺,海内名人,不迎自至。所以此寺,塑画口口诸寺,一千佛,五百罗 汉,至今总在。”①润州:唐浙西观察使治所,统润、苏、常、杭、湖、睦等州。晚唐即为浙西观察 使、镇海节度使治所。本卷“折西”,“折”,乃“浙”之误。徐温迁镇海军于金陵,以润州为浙西 观察使治所。甘露寺是润州的名寺,《资治通鉴》卷259昭宗景福元年正月胡三省注:“润州东 角土山上有甘露降,因以名之。”这大概就是甘露寺得名的原因。唐武宗灭佛,规定每个州保 留一个寺院,当时李德裕为浙西节度使,将甘露寺保留下来,同时将邻近寺院的有名壁画移至 甘露寺保存,根据《图画见闻志》卷5记武宗会昌灭佛:初,李德裕追思穆宗,于浙西建甘露寺。 至此毁法,德裕特奏请存之。乃集治内被毁各寺壁画,如顾恺之之维摩、戴道安之文殊、陆探微 之菩萨与白狮、张僧哥之四菩萨、展子虔之菩萨神王、吴道子之鬼神及二行脚僧、韩干之行僧, 置甘露寺中。南土壁画之存者仅此。《历代名画记》卷3:“会昌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两京各 留三两所,故名画在寺壁者,唯存一二。当时有好事,或揭取毁于屋壁,已前所记者,存之盖寡。 先是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毁,取管内诸寺画壁置于寺内,大约有:顾恺之 画维摩洁,在大殿外西壁。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陆探微菩萨,在殿后面。谢灵运菩萨 六壁,在天王堂外壁。张僧舞神,在禅院三圣堂外壁。张僧慈菩萨十壁,在大殿两头。张僧霉 菩萨并神,在文殊堂外壁。展子虔菩萨两壁,在大殿外。韩干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内。陆灌 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内前面。唐凑十善十恶,在门外两头。吴道子僧二躯,在释迩道场外壁。 吴道子鬼神,在僧迎和尚南外壁。王陇子须弥山,海水,在僧迎和尚外壁。”注:“顾画维摩洁, 初置甘露寺中,后为卢尚书简辞所取,宝于家以匣之。大中七年,今上因访宰臣此画,遂诏寿州 刺史卢简辞求以进,赐之金帛,以画示百僚,后收人内。”《历代名画记》卷9:“吴道玄,阳翟人, 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曾事逍遥公韦 嗣立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亦甚便利。初任充州 瑕丘县尉,初名道子。玄宗召人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张怀灌云:吴 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霉后身也。可谓知言。官至宁王友。开元中,将军裴昊善舞剑,道玄 观昊舞剑,见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时又有公孙大娘,亦善舞剑器,张旭见之,因为草书。 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彦远云:亲叔祖主客员 外郎论,有吴画说一篇。”注:“吴画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传于代。”《历代名画记》用大量篇幅 记载甘露寺壁画内容及其价值,可见甘露寺在佛教艺术上的影响和作用。从事敦煌石窟艺术 的专家认为敦煌壁画有密体疏体两种画风,密体画风来自于张僧砾,所谓张家样,而疏体画风 源自于吴道子,所谓吴家样。敦煌文献中记载敦煌画匠都料的绘画风格就吸收曹家样和吴家 样的风格,那么吴家样、曹家样的真迹只有润州甘露寺中有保留,《诸山圣迹志》的作者巡礼甘 露寺的目的就是观看甘露寺的诸家壁画真迹,不能不说是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的一种表 现。 润州甘露寺以保存名家壁画闻名于世,因此很多著作将甘露寺称之为李德裕所建,实际上 甘露寺是润州很早的寺院,苏轼《东坡志林》卷1《广武叹》记载:“余闻润州甘露寺有孔明、孙 权、梁武、李德裕之遗迹”,既然有诸葛亮和孙权的遗迹,就证明它建立的时间很早了。而李德 软煌学辉刊 20(拓年第1期(总第51期) 裕的贡献就是提升了甘露寺的地位。李德裕为牛僧儒、李训等排挤三次出任浙西节度使,因此 对甘露寺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旧唐书·李德裕传》长庆三年“时李德裕与牛僧孺俱相望, 逢吉欲引僧孺,惧绅与德裕禁中沮之,九月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太和八年李德裕为李训、郑 注排挤出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旧唐书·刘业传》:“德裕三为浙西,凡十年,三复,皆 从之。”后以平泽潞功升为太尉。《新唐书·宣宗纪》会昌四年八月“戊申,李德裕为太尉。”李 太尉成了李德裕的代称。在甘露寺为了纪念李德裕,专门为之建立李德裕的真堂。真堂这一 制度形式,也被敦煌地区所使用,经有关专家研究,敦煌地区的灵图寺就建立有真堂,既供奉佛 教高僧也供奉一般地方社会名流。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诸山圣迹志》的作者记载巡行圣迹也包含有参观中原寺院壁画 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将中原地区的画稿传播到敦煌地区,促进敦煌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 敦煌地区向中原求取画稿的最为直接证明就是五台山图画稿。P.4648《往五台山行记》 记载:“二十四日卯时发行三十里南桥受供养,又行十里到太原城内,大安寺内常住库安下。 二十五日前衙参太傅。二月二十八下手画五台山图,二十九日长画至终。三月十七日巡游诸 寺,在河东城内。第一礼大崇福寺,人得寺门,有五层乾元寺长寿阁,又人大中寺,人得寺门,有 大阁,有铁佛一尊。人净明寺,有真身舍利塔。相次城内游礼皆遍。又于京西北及正西山内, 有一十所山寺,皆遍礼讫。京西北有开化大阁,兼有石佛一尊。正西有山,有阁一所,名童子像 阁,兼有石佛。”②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就保留有五台山图,中唐绘制的五台山图见于第巧9 窟、第222窟、第237窟和第361窟等;晚唐绘制的五台山图见于有第9窟和第144窟;五代绘 制的五台山图见于第61窟西壁,也是莫高窟五台山图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壁画。③绘制内容就 是五代五台山在敦煌的再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样几点来: 第一,五台山的名寺在五台山图中都有体现,敦煌写本五台山赞、五台山曲子词以及五台 山行记中记载的寺院基本都见载于五台山图中,P.397记载“二十五日从定相(襄)起,至五台 山南门建安尼院宿,计四十里。文殊堂后大榆树两个。二十六日从建安尼院起,至大贤岭饭, 四十里兼过山,名思良岭。又到佛光寺四十里宿。二十七日夜见圣灯,一十八遍现。兼有大佛 殿七间,中间三尊两面文殊、普贤菩萨。勒阁三层七间,七十二贤、万菩萨、十六罗汉、解脱和尚 真身塔、锁骨子和尚塔,云是文殊、普贤化现。常住院大楼五间,上层是经藏,于下安众,日供僧 五百余人。房廊殿宇更有数院,功德佛事极多,难可具载。二十九日从佛光寺起,至圣寿寺,尼 众所居,受斋食,相去十里。斋竟,又行十里至福圣寺,寺内(后缺)。”④根据《诸山圣迹志》记 载:“其台山周围八百里,大寺十所,兰若五<十〕六所,僧尼三千余人,圣迹极多,不可具述。”这 一记载还得到其他文献的佐证,P.4624《五台山赞》记载:“此山多饶灵异鸟,五台十寺乐轰 轰。”《宋高僧传》卷22《唐五台山善住阁无染传》:“时(贞观七年)有僧智君页为台山十寺都检 校守僧长之初也。”卷26《唐五台山华严院神英传》记载到“五台十寺”。如果说就寺院来说没 有晚唐多,但是加上兰若远远超过前面的统计。另外我们还根据敦煌出土文献(印度普化大 师游五台山启文》巡礼的圣迹有华严寺、善住阁、王子寺、金刚圣窟、玉华寺、竹林寺、金阁寺、 法华寺、佛光寺、圣寿寺、福圣寺、文殊尼寺、清凉寺、万菩萨堂等,⑤这里仅仅记载五台山的主 要寺院,根据敦煌写本《五台山赞》记载五台山寺院有:华严寺、竹林寺、金阁寺、佛图寺、零溪 寺、法华寺、佛光寺、福圣寺、清凉寺、王子寺、维摩寺、天盆寺、天成寺、葱园寺、灵应寺、清凉寺 等,因此五台山有大寺十所,其他五十六所都是比较小的寺院。这十所大寺的名称基本在第 61窟的五台山图中都有记载。⑥ 第二,五台山图还记载了五代时期湖南送供使,根据《广清凉传》卷下记载,938年超化大 师游方行化到湖南,“公施香茶盈万。至丁未岁(947),遣使资送人山,遍给诸寺。”表明 P. 4648记载的绘制五台山图与之时代接近,很可能P.4648绘制的五台山图就是第61窟五台 山图的画样。 从以上两个实例证实,五代时期中原与敦煌间的画稿交往还在进行,敦煌从中原地区取得 画稿很快就用于莫高窟的壁画绘制中,足见中原地区佛教艺术风格对敦煌地区佛教艺术影响 之密切,敦煌地区壁画风格的程式化倾向不是敦煌地区对外交往下降,画稿来源缺乏,而是整 个中国佛教艺术总体趋势走向程式化,敦煌地区只是中国佛教艺术风格的地区表现而已。

  来源:敦煌学辑刊

 
 
 
前五篇文章

寿圣寺史话

书香闻古刹,春意盛龙华

丝绸之路上的佛寺古刹巡礼(1)

丝绸之路上的佛寺古刹巡礼(2)

松风焚呗话古刹---苏州灵岩山寺

 

后五篇文章

我爱明老书法

新出土的唐尼姑李胜才墓志考证及相关问题探讨

玄奘瓜州、伊吾经行考

空海留唐归国--平安前期的密教美术

弘法大师对中日文化的贡献--以佛教和书法为中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