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略述佛牙舍利塔历史考及其建筑欣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略述佛牙舍利塔历史考及其建筑欣赏

  廓妙

  提起北京西山,大家都会想到八大处,但八大处之美不仅在于她的园林建筑之美,还在于在八大处供奉着佛教的最高圣物——释迦牟尼的佛牙真身舍利。在很久以前,佛牙舍利一直深藏宝塔之中,众生无缘一睹佛牙真身之容,直到近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缘佛牙得以显现在世间,也许这也是当今众生之福德因缘吧。由于佛牙的无上甚深珍贵性,佛牙舍利一直被佛教界以隐秘的方式珍藏。本人在没有来北京以前也只知佛牙舍利在北京,而不知在北京何处,更对佛牙舍利的历史一无所知。本人试探性的从当前不全的资料中,初步展现佛牙舍利塔的历史渊源,从而给世人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使大家能够了解佛牙舍利塔的历史演变,在认识佛牙舍利塔的历史经过后,更进一步地对新旧佛牙舍利塔的建筑艺术作一个赏析,从而对佛牙舍利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佛牙舍利塔的由来

  佛牙舍利塔坐落于西山八大处公园内,据《八大处介绍》记载:灵光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80年),初名龙泉寺,辽代咸雍七年(1071年)曾予扩建,在寺内建“招仙浮屠”(即招仙塔),金代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称“觉山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重修后,宪宗皇帝赐名大灵光寺,据今已有五百多年。这就是灵光寺的来历。从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到,当时的灵光寺就建有佛塔名“招仙塔”,此塔为辽代(1071年)由当时的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造。此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后有塔八棱十三层,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灯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十约五尺余。”可见此塔建筑规模之宏大,以至在现有的残存遗迹中我们还可以弱睹此塔当年的风采。“招仙塔”在西山耸立达八百多年,直至近代公元1900年义和团设坛于灵光寺,“八国联军”于是年八月围剿“义和团”,疯狂炮轰灵光寺,塔被九炮轰倒。塔轰倒后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此塔内是否有宝物?轰倒以前叫“招仙塔”,人们并没有想里面是否有圣物,可能此塔就像普通的塔一样。就在“招仙塔”轰倒次年,奇迹出现了。当时的承恩寺住持圣安和尚率僧重修灵光寺,在塔基下发现了一个珍藏佛牙舍利的石函。据《八大处介绍》中载道:石函内有一沉香木盒,上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记,善慧书”的题记,塔顶的石雕露盘刻建塔年月:“大辽国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咸雍七年八月日工毕”。这与《辽史·道宗纪》所载建塔年月完全相符,郑氏是辽国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此外,在塔内还找到琉璃砖十余块,每砖刻一偈,偈语是:“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故作如是说。”根据史料考证,“天会”是北汉政权的年号,天会七年为963年。北汉是一个反宋亲辽的割据政权,979年被宋太宗赵光义所灭,善慧是五代时期北汉僧人。由此可见塔内发现与史料一致,从而可知此塔的建造年代基本确定。在沉香木盒内供奉的佛牙舍利,根据佛教《大般涅盘经》等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涅盘后,留有四枚佛牙,除帝释天、海龙宫请去两枚外,留在人间两枚,一在斯里兰卡康提圣牙寺,史称锡兰佛牙。一在北京佛牙塔,史称法献佛牙。法献佛牙,佛涅盘后辗转传到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又从乌苌国传到于阗。自法献大师于5世纪末从于阗请回中土后,经历了十多个朝代,长达一千五六百年,或隐或现,史有明载,历历可考。”佛牙舍利从1071年人塔到1900年出现在招仙塔中供奉了830年,随着招仙塔的倒塌被僧众发现,佛牙舍利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社会一片混乱,佛牙被佛教界秘密收藏,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把佛牙舍利迎到广济寺舍利阁七宝金塔中,供国内外信众瞻礼。由于旧塔被轰塌,佛牙舍利一直不能很安全的收藏与供奉,于是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在原址附近建造一座新塔,这就形成了新旧不同塔的风格及建筑艺术。

  二、新旧舍利塔建筑之异同

  上文着重把“招仙塔”的历史渊源作了一个说明,下面再介绍一下“招仙塔”的建筑风格。“招仙塔”又名“画像千佛塔”,此塔八棱十三层,通体洁白,建筑佛塔的砖上都雕有佛像及佛塔的花纹,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灯龛十六个,十分壮丽。从现存的当时“画像千佛塔”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此塔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及费时之久远。从现存的塔基残迹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可见每块砖都很厚重,并且刻有不同的花纹,在当时的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能够烧制出如此精美的砖块,可见当时的生产工艺之精良,此塔为当时丞相之母建造,可见“画像千佛塔”规格之高贵。在旧的塔基上,有的砖块已经风化,佛像也因年代之久远而变得残缺不全,然在幸存的塔角边上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动人的飞天造型,其形态与艺术使人内心产生震撼。旧塔虽然精美,但她毕竟不存,为了让佛牙舍利能够更好的供奉,必须建立新塔。1958年到1964年由佛教界发起,在距旧塔百米远的地方通过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现在的佛牙塔。塔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塔下为22X22米的汉白玉拜台,高出地面2.7米,四周环以汉白玉雕栏,外形为辽金时期的密檐叠涩样式。佛牙舍利塔内为七层殿堂,底层为一暗室,周墙嵌在石刻题记和经文,其中《重建佛牙舍利塔记》刻石是1960年佛诞日由赵朴初居士撰写的。另底层还有《金刚经》刻石。第二层为佛牙舍利堂,堂中陈设金刚宝座和彩绘屏风,堂内金塔中供奉着“佛牙舍利”,此金塔是故宫四座金塔之一,传说是清乾隆为其母祝寿作功德之塔,此塔由纯金经手工制成,塔身做工精美,上刻有梵字咒文及栩栩如生的金狮和法器。佛牙金塔四周环列小金塔八座,代表佛陀“八相成佛”,每座小金塔的塔身玻璃窗内各有一幅佛像,分别为释迦太子降生、脱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最后为释迦如来涅盘像。塔前硬木雕刻供桌上是“乾隆五彩”瓷五供及八宝,本层金塔及供晶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皇家珍贵文物。塔的四壁用大理石装修,堂顶为朱底贴金蟠龙藻井。以上五层殿堂,分别供养汉、藏、蒙、傣各族及宗派的佛教经像和法物。从塔的外形来看,塔底是用汉白玉石铺砌雕饰的塔基、围栏和灯龛。在塔的第二层中部各面镶嵌着青白石雕花门窗六座,并镶嵌石柱八根,同时在塔身东西两面开木门两扇,此门是可以打开的以备开塔通风之用。在二层上面是斗拱式石条组成的结构,其上部是八角红砖塔身和十三层碧瓦密檐。碧瓦攒尖顶上是施金百二十两的鎏金宝瓶。宝瓶内为神柱一根,长8.5米,宝顶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覆钵、宝珠、相轮和华盖等物件组成。塔顶石露盘以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法身偈》,四像征(四谛)。塔顶之内供奉着尼泊尔国王赠送我国的佛陀肉身舍利;在塔顶之上有一圆盘,下挂十二圆轮:“十二”象征“十二因缘”,塔顶以下塔内六层象征“六波罗蜜”。塔顶之上的金柱直指云霄,在烈日的照耀下发出闪闪的金辉,仿佛指引众生直达心性。在塔的每一面的檐角下都挂有风铃,一阵风吹来,片片铃声清脆响亮,又仿佛在提示迷茫的众生当下要觉醒。从塔下向上看,巍峨的宝塔向上耸立着,她就像诸佛菩萨一样慈悲的俯视着芸芸众生,众生之苦可向她陈述,天降难可由她承担,她犹如人禅定般静静的挺立在西山大地之上。从塔上向下看,只见众多信众在围绕着她,在礼拜着她,在轻轻地向她述说着心中的苦楚。在塔门的上方悬挂着赵朴初居士书写的“缘起”二字与塔融为一体,时刻在警示人们,“诸法因缘起,诸法因缘灭”,一切的事物都是缘起的,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缘生缘灭这就可以消除众生的种种执著,从而达到随缘自在的心地,这就是宝塔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从建筑艺术上看,欣赏招仙塔就像有一位久负盛名的老者,虽然年代久远,但越看越有韵味,越看越有内涵,就像一幅久远的画卷一样深藏着古老的精神文化内容,更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虽经历年代的刷洗,但依旧保持她深厚的古韵及内在的品质。老塔的建筑工艺是非常精细的,从残存的塔基中可以看出,小到每一块砖都经过细致的雕琢,在塔的角边上的飞天更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看老塔就像品一壶千年的普洱,永远是那么的回味。而看新塔就像喝一杯新春的龙井,她是那么的清香新鲜,所以新旧双塔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新旧双塔代表着古老与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及建筑艺术,通过对双塔的观瞻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从而了解不同时代的佛塔文化。经过对双塔的不同建筑风格的了解,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在辽代人们就非常崇信佛教,而且佛教信仰大尤在贵族及皇室中为甚,供养功德的思想也是很盛行的。像“招仙塔”就是由当时的丞相之母个人修建的,由此可见她供养的功德思想,也由此可见当时佛教护持者大都是在皇室贵族之中。而作为新的佛牙舍利塔在新中国最困难的历史时期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可见当时国家领导对佛教的重视,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非常的落后和贫穷,在中国人民还有许多人没饭吃的情况下国家还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筑佛塔,由此可见佛塔的重要性及其规格之高。历史证明,佛塔的建成为佛牙舍利的安全保护及海外交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有佛塔,佛牙舍利才得以平安的安放在西山,也因为有佛塔,佛牙舍利在不同的历史动乱中才得以保存,所以我们可以从佛塔的建造中发掘出她的历史、政治、文化内涵。

  三、结 语

  经过上文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佛牙舍利塔的历史发展过程,更对佛牙舍利的传人过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地加深对佛牙舍利的信仰,通过对舍利的信仰更加深化对佛陀的信仰,使大家认识到佛陀就是历史上的确存在的人,并不是什么神。这样就可以化解我们在信仰上的许多误区,以减少神佛不分的错误信仰。同时通过佛塔的艺术欣赏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佛塔文化,通过对佛塔文化的解读使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信仰状况,从而使我们把握历史为今后的寺庙建筑及佛教发展作一个很好的借鉴,以提高社会大众的建筑艺术欣赏水准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者:山西代县白人岩寺住持)

 
 
 
前五篇文章

旅游家白居易游踪考

记我与兰州五泉山浚源寺融开法师的一段因缘

让佛教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记红安县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

敦煌壁画 流动着的千年故事

茶叶茶德之茶与禅的结合

 

后五篇文章

论白居易的天人和谐观

礼佛禅寺短期出家体验活动体悟心得

楼宇烈教授在上海玉佛寺论佛教与生态文明

略论佛教与中国书画之因缘

论佛法与书法艺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