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慧曼法师:为何千年寺庙常有 百年企业难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摘要:世界上常见千年的古刹,却少有数百年的企业。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所有做企业的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寺院生活的神圣与纯洁、保障寺院的兴盛与健康,这既是寺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借鉴的地方。

追求基业长青,几乎成为每个企业的目标。但事实呢?

据调查,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42年,一般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0~12年。由此可见,许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夭折"了。

国外的知名企业,延续时间至多是一二百年,如:

杜邦,1802年创立

诺基亚,1865年创立

爱立信,1876年创立

通用电气,1878年创立

戴姆勒-克莱斯勒,1883年创立

柯达,1884年创立

可口可乐,1886年创立

登喜路,1902年创立

3M,1902年创立

福特,1903年创立

UPS,1907年创立

在中国,能做到百年的企业本来就凤毛麟角,这其中还包括那些"借尸还魂"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同仁堂制药,1669年创立

全聚德烤鸭,1864年创立

吴裕泰茶庄,1887年创立

张裕葡萄酒,1892年创立

东来顺饭庄,1903年创立

青岛啤酒,1903年创立

这之中,除了青岛啤酒之外,其他都很难算得上是大企业。

如果转过脸来,看看宗教活动场所,那么我们将看到另外一幅场景。

这些宗教圣地,历千年而不朽、传千年而不坠,依然香火鼎盛、信众日昌!

我们不必把眼光放得太远,只看看我们身边,看看我们曾经嗤之以鼻的佛寺道观,其中超越千年的道场太多了。即使个别中途被毁,也大都能在后世重修起来: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我国创建最早的佛教寺庙,建于67年,距今1900多年。

上海龙华寺,建于247年,距今1700多年。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32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北京红螺寺,初建于348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河南少林寺始建于49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浙江大智禅寺,始建于南梁年间(公元502-557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北京戒台寺,始建于62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陕西大觉寺,始建于627年,距今1300多年。

北京法源寺,始建于696年,距今1300多年。

湖南南禅寺,建于782年,距今1200多年。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崆峒山、茅山等,都是中国道教名山。著名的道观有:中国最古的宫观--陕西周至县楼观台,北京最大的道观--白云观,历代张天师住持之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等。除此之外,还有"七十二福地"、"三十六小洞天"、"十大洞天"等道场。这些名山和洞天,不仅历史悠久,文物荟萃,而且还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其中,陕西周至县终南山楼观台,创建于魏元帝咸熙初年(公元264年),至今1700余年。

江苏苏州市玄妙观是国内最大的、最古老的道教殿堂建筑之一,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至今1700多年。

四川老君洞道观号称川东第一道观,三国时肇基,扩建于隋末唐初,至今1700多年。

四川青城山常道观俗称天师洞,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始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至今1300多年。

北京白云观,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至今1200多年。

看完这些数字,问题不禁随之而来: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注视、仇恨,甚至决意要摧毁这些宗教或者活动场所的当权者,无论是个人、团体乃至政权,都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些存留下来的宗教道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它们的兴盛,即使在一次次的人为压制、摧毁之后,也同样在不久的将来又被重新修缮一新,重新香烟缭绕?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问一下!要想理清其间的头绪,我们需要真心诚意地向自己问一句:"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有千年而不朽的道场,却没有五百年的企业?"而后再进行认真的思考。

也许,上面罗列的那些单纯的对比数字比较枯燥,也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如果我们看看以下事实,就能更好地了解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了。

一、很多投资者为了聘请、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不惜重金,甚至还赠予大量股份,但关于高层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案例还是屡见不鲜,而且还有不少是挖企业的墙脚,集体离职--段永平离开小霸王创建步步高时,小霸王的中层管理人员几乎悉数投奔到步步高的门下;而创维的100多号人马则跟随陆强华集体跳槽至高路华。

二、一家年利润1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这样表述他对理想团队的期望:"如果你能够让一个组织中所有的成员齐心协力,那么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市场情况下、任何行业中纵横驰骋,战胜挑战。"

对于这句话,每一位企业的领导者都会表示十二分的赞同;但是,一旦具体到了自己的企业,又有多少人在内心深处感到很无奈呢。就连《天下无贼》里的黎叔都一方面在感叹:"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另一方面又在叹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因为,进入企业的员工常常是"有组织,无纪律!"

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局面是:员工与上层管理者离心离德、管理层成员之间相互倾轧;领导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却没有业绩;管理者竭尽了全力,员工却仍然拂袖而去。

三、我们有了可以模仿的科学管理理念,有了可以誊抄的科学管理框架,甚至规范的企业战略都可以制定得很好,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四、对于任何一位胸怀天下的企业家来说,战略,或许早已是成竹在胸。然而,当既定的战略付诸实施时,却突然发现事实跟自己的想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即使是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也有20%在流动。如果我们把目光投放到更大范围来看,据亚太人力资源网统计,亚洲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从2004年的14%增长至2005年的16%,首要原因是外部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待遇。面对员工的流失,尽管企业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就是成效不大。

……

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却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中的顽疾,令管理者头疼万分,可解决起来却又无从下手!

相比于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如果我们择取中国佛教寺院作为一个讨论的范本,再把镜头拉近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居住在寺院里的僧人真正地是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在主观上,这些僧人已经、而且确实是"舍亲割爱、抛却世间享乐"的人。按照现代管理的常例,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物质利益的牵挂和约束的群体",物质的奖惩是很乏力的;精神的鼓励、社会荣誉感、成就感对他们而言同样是苍白的。

但是,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

佛教寺院里有一句老话"打不走,骂不走,是佛家的好弟子",很好地诠释了佛教僧人对于寺院的忠诚。听到这句话,大多数管理者肯定会想:如果我的员工都像佛门弟子一样忠诚,那该多好。

在寺院里,每个僧人都心平气和地恪尽职守,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寺院的发展目标一旦确定,整个寺院的住众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围绕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有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犯了错,也会主动地通过正常而有效的程序,规范地进行忏悔,如实地检讨并彻底改正,而不会掩盖问题的真相;同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忏悔的人在获得寺院的准予忏悔之后就不再被人歧视,自己也把因犯错而带来的精神负担抛在一边--放下包袱,重新努力地投入日常的事务和责任当中。

佛教寺庙无论大小(大至数千人的丛林,小到五六个人的庙宇),我们都能见到同样的情形--明确的目标管理和有效的执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唐僧"随便"拉来几个人就能完成西天取经的艰巨任务。

对此,很多管理者羡慕无比。

在此,如果我再透露一点寺院管理的内部消息,一定更令人诧异!因为,在中国佛教丛林建制中,十方丛林指僧众聚居之寺院,尤指禅宗寺院。昔时印度多于都城郊外选择幽静之林地,营建精舍,故僧众止住之处,即以兰若(空闲)、丛林等语称之。《大智度论》第三卷中说,僧众和合居,住于一处,犹如树木聚集之丛林,故以之为喻。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纳十方来住之僧众,其住持人选亦经僧众同意,而由十方名德之合适者出任,故丛林又可称为十方丛林。方丈都来自外部寺院的聘任,经过寺庙内部选举产生。但他们无一不对自己所住持的寺庙忠诚,即使任期不超过六年(最多两届,每届三年),他们仍能把自己的学识与管理倾注在该寺庙中。而寺院方丈入住任职寺院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管理团队,制订严密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来保证寺院管理目标的实现。

如何才能有效地保障寺院生活的神圣与纯洁、保障寺院的兴盛与健康,既是寺院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借鉴的地方。

寺院住众的组成和来源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寺院管理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殊性。但是,不管特殊的程度如何,也不管佛教寺院与现代企业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只要是一个社会组织,就必然地要面对"人的管理"。只不过,寺院管理首先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因为,寺院的住众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个人的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且还是一群摆脱了物质利益牵挂的人,要想领导这样一群本该是"一盘散沙"人,实在是一件难事。然而,寺院做到了!

这就是现代的企业管理者为什么要跟佛学管理的理由。

凤凰佛学书店:

《佛门管理:有效解决企业九大难题》

 
 
 
前五篇文章

与水共舞 --游泳禅

禅话禅画《月亮偷不去》

佛教与中国艺术——林保尧

佛教史学者:蓝吉富老师

税收制度中的宗教信仰因素——张志鹏

 

后五篇文章

陈惠源:佛教文化能给予企业发展奋斗的动力

从宗教的角度看日本侵华战争——张志鹏

禅宗、六祖与国恩寺

以人为本的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道法自然”观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