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探佛教圣地 悟中印交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探佛教圣地 悟中印交流

  作者:王耀东

  引子

  印度是佛教的故乡。佛祖出生、得道、讲法、圆寂四大圣地中,除了佛祖释迦摩尼诞生地蓝毗尼在尼泊尔境内,其余菩提伽耶、鹿野苑和居师那迦三个圣地都在印度。

  为了让来印度的佛教信徒有机会一览四大圣地,印度铁道部开通了佛教旅游专线列车“大涅槃号快车”,计划每月发两班车,票价为每人1200美元,包括饮食、住宿和所有门票,还可以免费携一名同行者,接待对象以东方佛教游客为主。在“大涅槃号快车”开通之际,记者有机会搭车探访佛祖的人生足迹。

  踏上旅途

  盛夏的新德里,像下了火一样。南德里外交区附近的萨夫达将火车站,太阳已落山,仍是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印度铁道部在车站举行了传统的迎客仪式,为每位客人戴上杏黄色的花环,额头点一个品蒂痣。

  二等空调卧铺车厢,很像国内的软卧。一个厢内四张床位,空间够宽敞,床单看起来洁白干净,车内几乎没有异味。同行的有许多印度记者,其中印度国家电视台的一位看到我像个“外国人”,过来要求采访。我大概讲了非常向往这次旅行、中国人对佛教很感兴趣之类的话,他满意而去。

  晚上7点15分火车从站台出发,只是火车走得很慢,走走停停,经过大半天折腾,记者终于在有节奏的轰鸣声中坠入梦乡。

  菩提伽耶

  第二天早晨8点30分,火车驶入比哈尔邦的伽耶火车站。车站不大,但人很多,熙熙攘攘,却并不感觉喧闹。建筑物看起来破损的地方不少,显然年久失修。我们一行30多人出站上了两辆大巴,向16公里之外的菩提伽耶进发。

  这时候车上来了一位导游辛格先生。60多岁,个不高,大嗓门,热情而极有耐心,从印度旅游部门退休,是巴列文硕士和佛学博士。30分钟的路程里,他介绍了佛教的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佛教与印度教的渊源,耐心地回答提问。记者心中暗喜真是不虚此行。

  菩提伽耶是佛祖释迦摩尼得道顿悟的地方。菩提即“智慧”,由于佛祖得道之地在伽耶附近,故名“菩提伽耶”。传说佛祖在深山苦修6年之后下山,吃了婢女苏贾塔敬献的乳糜(用牛奶熬的米粥)之后,在尼连禅河对岸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发愿,不修成正果决不起身,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终于顿悟。后世弟子遂在河对岸修建了大菩提寺以资纪念。

  我们住在离大菩提寺很近的莲花旅馆,步行去寺里仅需5分钟。当天正是小乘佛教认定的佛诞日,寺里香火极其旺盛。进入寺前的甬道上,小商小贩、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有卖香果供品的,有卖鲜花颜料的,也有食品小摊、玩具手机、旅游纪念品,热闹非凡。四周都是参天的菩提树,颇觉阴凉。入寺并不收门票,只需脱鞋。

  绕过佛塔,后面是一棵参天的菩提树。据导游辛格先生介绍,这棵树曾三次被毁,其中一次是阿育王的夫人反对国王信佛,将树根毁坏。后来阿育王以牛奶浇灌之,遂得以复生。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该树的确曾经被毁,后来是从斯里兰卡移枝再植的。

  下午去尼连禅河的对岸,那里才是佛祖顿悟的地点。先到苏贾塔遗址。只见一个高十几米的巨大圆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苏贾塔向佛祖敬献乳糜而立。距圆丘两公里左右,我们来到一个很小的寺庙,里面供奉着佛像,但显然是现代的东西,门口有一棵大菩提树,据说是佛祖打坐的地方,却不见任何游客,疑为后世杜撰。

  傍晚再访大菩提寺,另有一番别致。黄昏中只见灯花万朵,人潮涌动,其中有不少青少年学生。只见有一队人缓步徐行,前面举着庆祝佛祖诞辰的标语,队伍中的年轻人齐声唱诗。四周到处是人,不少是从越南、泰国、斯里兰卡来的,有的坐在树下虔诚地念经,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享受这一时刻。

  第三天清晨去灵鹫山。这里是佛祖第二次讲法的地方,包括讲授莲花经、心经等。山不高,不足百米,拾级而上,至山顶有一处平坦所在,供奉有佛像,香火缭绕,有鲜花供品。附近有三块山岩,看起来像鹰隼的头部与两翼,但有斧凿痕迹,疑为旅游景点的牺牲品。

  下午去那烂陀,一个佛教历史上辉煌的大学。那烂陀之名,在于唐玄奘。唐僧游历西域17载,有近十年的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那烂陀为一座方形遗址建筑,整体呈棕红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修建于公元5世纪,至12世纪被毁,最多的时候有学生1万人,分100个专业,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

  说到那烂陀的发现,还要感谢玄奘。1861年,英国人唐宁汉在此地发现了一座古代遗址建筑,却搞不清是什么。后来经过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对比,确认这里是那烂陀大学的遗址。英印政府于1915年至1939年、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于1974年先后对那烂陀进行考古挖掘,目前的遗址面积约1平方英里,只是原建筑的十分之一。那烂陀遗址附近还有玄奘纪念馆,为中国政府1957年捐款修建,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印友好文化交流使者。

  鹿野苑

  乘火车抵达瓦拉纳西已是旅行第四天的清晨了。瓦拉纳西是印地语的原名,英殖民时期此地叫班纳拉斯,现在当地人仍然把两个名字混用。对印度人而言,因为湿婆神的头发化作流经城市的恒河,因此瓦拉纳西是恒河四大圣地之首。对佛教信徒来说,这里的圣地则是城北10公里处的鹿野苑(印地语称萨尔纳特)。

  鹿野苑是乔达摩·悉达多顿悟得道之后初次讲法的地方,称法轮初转。悉达多生为净饭王子,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29岁上忽觉人间苦多,开始出家修行,其父派5名侍从跟随保护。在山洞中苦修6年期间,5人无法跟在左右,遂来到300里之外的鹿野苑住下。待佛祖河边悟道之后,想传法于人,首先就想到了5名随从。

  传说佛祖前世有550次转世,其中有一世生为麋鹿,为保护鹿群而将自己献给国王,这是此地名称的由来。据说佛祖步行12日到达鹿野苑时,5名随从立刻感到他们的王子器宇不凡,已得正道,于是俯身下拜,成为最早的五比丘。

  现在的鹿野苑是一个遗址公园,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实心塔,游人可接近触摸。有不少信徒在附近的小摊上买了金箔纸贴在佛塔表面,以求保佑。附近有一个园子,内养数十只麋鹿,游客可买草喂食。正值下午酷热之时,园内游客并不多。导游辛格先生介绍,鹿野苑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还是启发印度国徽的地方。从鹿野苑出土的一根阿育王柱(朝四个方向的四头狮子)后来被确定为印度国徽,此柱今天还在附近的博物馆中存放。

  居师那迦

  乘了一夜火车,第五天早上6点到达北方邦城市戈拉克普尔,再换乘汽车前往56公里之外的佛祖涅槃之地居师那迦。

  据说佛祖在王舍城吃了一名金匠供奉的一顿饭之后遂一病不起,坚持前来居师那迦,进行了平生最后一次讲法之后涅槃于此。佛祖涅槃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在公元前543年。现在的居师那迦公园由圣者殿、涅槃寺和安加罗塔三部分组成,其中前两个为1972年建造。

  涅槃寺中有一尊巨大的镀金卧佛像,面容安详,以黄绸袈裟覆盖。游客顺时针绕佛像一周,最后还有机会抚摸佛陀的脚趾。印度文化习俗今天仍以抚摸长辈和尊者的脚表示尊敬、祈福。佛祖圆寂后,由居师那迦国王主持火化,安加罗塔是佛祖火化的地点。火化后得到光辉晶莹舍利“八槲四斗”,之后分给八个国王,称“舍利八分”。

  关于佛祖为何要到居师那迦圆寂有不同说法。比较接近实际的一种是,佛祖在接近80岁时,已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多。他得知居师那迦有一些婆罗门教学者要求与他辩论佛法,为了争取更多人皈依佛教,就努力在临终前赶到居师那迦。

  在居师那迦还见到一个中华寺,为上世纪40年代香港人捐建,现在的住持是一位越南师太。寺庙能容纳150人,门口和佛像两侧都有中国特色的对联。这里一个最大的特色是,将佛祖出生、顿悟、讲法和涅槃的故事以微缩景观形式修建于一园,这让印度人感到很新奇。

  蓝毗尼

  第六天早上7点30分,终于向着佛祖诞生的蓝毗尼进发。从戈拉克普尔到蓝毗尼的道路路况非常糟糕,100公里的道路汽车走了5个小时才刚刚到印、尼边界。据辛格先生介绍,净饭王为悉达多王子修建了三座宫殿,分别供冬、夏、雨季使用,目前考古已发现其中的两座,在印、尼境内各一座。

  边界两侧各设有一个很小的检查站,两国当地居民并不需要任何手续,从马路上大摇大摆地就可以走过去,外国人则需要填写出入境表格。进入尼泊尔境内,感觉到建筑风格和当地人的服装打扮与印度没有什么不同,过边界大约5公里即到达蓝毗尼。

  关于佛祖的出生,一般认为在公元前624年,怀有身孕的净饭王后摩耶夫人前往娘家生产,行至蓝毗尼一水池旁沐浴解暑,起身走到附近一棵菩提树下,生下胎儿,并以池水沐浴。这个过程被后世信徒描绘成:佛陀从母亲右肋降生,立刻能走路,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所踏之处自生莲花,有二龙腾于空中喷水为其沐浴。现在的蓝毗尼是一个面积约为77公顷的国家园林,核心部分是摩耶夫人祠、菩提树、水池、阿育王石柱等古迹。

  ◇◇◇

  整个旅行前后七天,最后一天参观泰姬陵。佛教诞生于印度,东传至中国,后来在印度销声匿迹,在中国发扬光大。唐僧不惜千辛万苦西天取经,1000多年后近代人却要凭着他的《大唐西域记》来确定印度佛教遗址。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断言:“如果没有唐玄奘就没有佛教历史。”今天在菩提伽耶、居师那迦和蓝毗尼,来自中国、泰国、斯里兰卡、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僧人、信徒络绎不绝,各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寺庙星罗棋布。游历了佛教四大圣地,深感佛教文化的交流是中印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报新德里9月14日专电)

  来源:文汇报

 
 
 
前五篇文章

全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十座寺庙

清泉幽竹天竺寺

浅谈贝叶文化的历史穿透力和民族凝聚力

宁静优美的金台寺

涅槃重生宝林寺

 

后五篇文章

报恩寺游记

北京法源寺:那一片花开似海的丁香

马祖道一讲法处:南朝古刹佑民寺

水山佛塔话翠屏

千年古刹朝阳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