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庚三 答灭除顿渐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阿难前第二问云: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故如来在此第三,而追答之。此五阴生灭次第,即六根结解次第,故先明五阴,生起灭除,二重次第。此五阴元,是从细向粗,一重叠一重,次第生起也。生则从细向粗,因迷藏性,以为识性,故曰生因识有。由识而行,由行而想,由想而受,由受而色;如人著衣,必自内向外,而渐著故。灭则从粗向细。须从色阴先除。则受、想、行、识,次第渐除;如人脱衣,必自外向内,而渐脱也。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此单陈灭除次第,而仍兼始悟则无次第,而终修须次第也。盖此五阴,以理推究,如前所云: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既唯妄想,妄性本空,一念顿悟,乘此心开,则五重妄想,如红炉点雪,一并销除,有何浅深次第之可得耶?《正脉》举喻,夜暗惊杌为鬼,奔驰荒越,一被他人说破,鬼想全销。 若就事相而论,事,谓修断之事,色心诸法,非能顿除,务必自浅而深,因五阴之次第而渐除以尽也。《正脉》云:鬼想虽已全销,而驰途岂能遽返,要须历返前途,方归旧处矣!总是顿悟,渐修之意而已。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此乃斥问。取第五卷,绾巾以示伦次之文云。六结不同,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是结解,定有伦次,故云:我已示汝,劫波巾结。前阿难亦云: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于彼既知,于此即应理会。故责云: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此处破阴之文,与解六结而入圆通比之,破五阴而登初住,法数五六参差,如何会合?答: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解动结,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解静结,初解动静二结,破色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解根结,破受阴。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解觉结破想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解空结,破行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解灭结,破识阴。如是解结破阴,若合符节矣。

  《宝镜疏》问:如何是顿悟渐除之义乎?答:如大海猛风顿息,是顿悟也;波浪渐停,是渐除也;如婴儿诸根顿生,是顿悟也;力量渐备,是渐除也;如太阳顿出,是顿悟也;霜露渐消,是渐除也;如春笋顿长,即与母齐,是顿悟也;枝叶分敷,节节而上,是渐除也。若但顿悟,而不渐除,则有解无行,执理迷事;若但渐除,而不顿悟,则有行无解,执事迷理;均非正修真三摩地也。二具答三问竟。

  己三 结劝传示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此总结五阴,劝令传示将来也。故嘱云:汝应将此五阴妄想根本元由,一一研究,色阴坚固妄想,受阴虚明妄想,想阴融通妄想,行阴幽隐妄想,识阴微细精想。心得开通者:谓妄想之名,虽浅深次第有异,了达同一虚妄,更无根绪;此劝其自利不迷也。传示将来下,劝其利他普益也。遍言末法之中者:以众生根基浅薄,执心太重,五阴难除。诸修行者,若不思修行,则姑勿论耳。如要修行,则当令识五阴体性,虚妄根元,既是虚妄,五阴岂有真实,认妄为真,故有轮转。深厌自生者:谓既达五阴全妄,其体本空,则深切厌离之志,自然发生矣!知有涅槃者:知本有不生不灭,真性全在,依此为本修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不复更恋三界,有漏生死因果矣。恋字与厌字,敌体相反,既厌而岂恋哉?二因请重明五阴生灭竟。并上大科,谈五魔令辨,以护堕落竟。自阿难请谈七趣以来,至此说法,更为一周,名为超有出魔周。

  《指掌疏》云:首楞严,翻为究竟坚固,以不动不坏为义。今经精研七趣,唯是自业所招;详辨五魔,都缘邪思所致;重明五阴,总以妄想为根。自业所招,七趣成而密因坏;邪思所致,五魔起而了义亡;妄想为根,五阴覆而万行颓。密因坏,则正信不坚;了义亡,则正解不固;万行颓,则真修必坠;是始终不坚,而有坏也。今知自业所招,业不造,而七趣空;邪思所致,思无邪,而五魔遁;妄想为根,想离妄,而五阴销。七趣空,则密因本具,而正信坚矣!五魔遁,则了义现前,而正解固矣!五阴销,则万行无滞,而真修成矣!真修既成,妙证必克,据此则生信、发解、起行、证果,从始至终,究竟坚固,不动不坏;题中首楞严三字,义统乎此。自阿难请定以来,历谈至此,为正宗分竟。

  乙三 流通分 分五 丙初 较供佛之福 二 答获福之多 三 叹灭恶之功 四 举两利之胜 五 结大众法喜 今初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此明流通分。流者:流传后世;通者:通达十方。经分三分,譬如一人:初序分如首,五官具存,观之便知善恶,亦如经中序分,一观便知,是大乘小乘。二正宗分如身,五脏全在,以为一身之要。三流通分如足,以便行走。经有流通分,能成法益,流传无尽,通达无边也。此以财施较定供佛之福。阿难!设若复有一人,遍满十方虚空,则虚空无尽可知;如是虚空,盈满七宝,则七宝无边可知;以此满空七宝,供养一佛二佛,则财施之胜,福田之广可知;何况持以奉上微尘数诸佛,一一悉皆,钦承奉事。心无虚度者:即无有一佛,而空过者,则福田之广,愈可知矣!又以满空七宝供养,是广大心;供养诸佛,是第一心;微尘诸佛,心无空过,是常时心;如是三心并发,在汝阿难之意,以为云何?是人以此施佛,殊胜因缘,得福多不多耶?

  丙二 答获福之多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满。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阿难答言:虚空遍满十方,故言无尽;珍宝盈满虚空,故言无边。昔有下,举例较量,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获转轮王位者:据达磨显宗论云;无灭尊者即阿那律。昔于殊胜福田诸福田中。佛为殊胜福田,因以七钱,施设食供,后异熟报,七返生于三十三天,七生人中,为转轮王,最后生于大贵释种,余如《阿含》等经不录。转轮圣王,统领四大部洲所有国土,人中福报第一;七宝具足,千子围绕。七宝者:金轮宝、马宝、象宝、主兵臣宝、主藏臣宝、女宝、宝藏瓶。 况复现前有人,虚空既穷,十方佛土,又充遍珍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纵使穷劫,以第六意识,思量拟议,尚不能及。如是福报,云何更有边际。

  丙三 叹灭恶之功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欲显灭恶之功,先示真实之语。因以下:弘经之时至少,而灭恶获福甚多,恐难生信。故先举诸佛如来,所有语言,无有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汝当谛信也。

  若复有人,身具小乘,淫、杀、盗、妄,四根本重罪;十波罗夷:大乘十种重罪。波罗夷:义当极恶,亦译名弃。谓若犯此罪之一者,即应堕狱,况复俱犯?即应速堕;故云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等。瞬息时之极短,犹言临堕迅速也。先堕此方阿鼻地狱,具足一劫;更堕他方,阿鼻地狱,具足一劫,乃至展转,穷尽十方无间。无间者:即阿鼻之华言也。靡即无也不经历者:显十方俱经,诸狱备历也。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三)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圆瑛大师(九)

善导大师全集-往生礼赞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十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卷-圆瑛大师(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