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注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注释

 

  --------------------------------------------------------------------------------

  [1] 此《中观庄严论释》,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索达吉仁波切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传讲。

  [2] 装饰庄严,也叫做美观庄严。

  [3] 《般若摄颂》,也叫做《略般若》或者《小般若》。此经云:如狮栖山无畏惧,震慑群兽发吼声,人中狮子依般若,慑众外道发吼声。

  [4] 《苯教源流·智者颈饰》:夏尔杂·扎西坚赞著。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

  [5] 红岩山:藏地一座山的名称,位于现在的布达拉宫附近。

  [6] 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全知麦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1846-1912),莲花生大师曾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

  [7] 此处有关三清净的说法,与其他经教论典中所说的不尽相同,请诸位智者善加分析观察。

  [8] 通常藏文字形结构最少为一个辅音字母,即单独由一个基字构成;最多由六个辅音字母构成,元音符号则加在辅音结构的上、下、正中。核心字母叫“基字”,其余字母的称谓均根据加在基字的部位而得名,即加在基字前的字母叫“前加字”,加在基字上的字母叫“上加字”,加在基字下面的字母叫“下加字”,加在基字后面的字母叫“后加字”,后加字之后再加字母叫“再后加字”或“重后加字”。

  [9] 贡智罗珠他依,麦彭仁波切的一位上师。

  [10] 著论五本,即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全论内容、有何必要。

  [11] 自续派东方三大论师:静命论师、智藏论师、莲花戒论师,分别著有《中观庄严论》、《二谛分别论》、《中观光明论》。

  [12] 五明,分大五明和小五明。大五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小五明:修辞明、辞藻明、韵律明、戏剧明、星象明。

  [13] 欲详细了知此内容者,请参阅索达吉仁波切作的《定解宝灯论讲记》。

  [14] 果因:“那里有火,有烟之故”,烟作为火的果,由此果存在,可以推知作为因的火必定是存在的。

  [15] 现在国王赤松德赞的像当中也有。

  [16] 桑耶寺:以前是宁玛巴的寺院,现在属于萨迦派。

  [17] 由洛著嘉措翻译成汉文本。

  [18] 从世间来讲,通过逻辑推理或者其他的推断方式,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的智慧,叫做以理引发的智慧。

  [19] 圆、熟、净:即二资粮圆满、让自相续成熟、刹土清净。不同论典中也有圆满六度或十度以及成熟众生的说法。《现观庄严论》当中对圆、熟、净这一问题有详细讲述。

  [20] 此处是指中观自续派暂时所抉择的相似胜义谛。

  [21] 此经名称是由藏文直译,其是否即为汉文的《大般涅槃经》,请诸智者观察。

  [22] 此处外道所承许的主物,实际与内道所许的法界非常相似。

  [23] 一理证门:前后世等不存在,因为自己的根之行境前见所未见之故。

  [24] 四理论:现世有理论、俱生理论、新生理论、非枉然理论。

  [25] 三比喻:无因之比喻——草地上长蘑菇;二、无果之比喻——风吹灰尘;三、本性而生之比喻——太阳升起、水向下流、豌豆圆形、荆棘尖锐等等。

  [26] 观现世量:未被迷乱现相所染污、无损害六根识面前显现的对境,也就是指凡夫人面前正确无误的见闻觉知。

  [27] 唐译《经庄严论》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所依善知识应具足的十种功德: ①调伏:以与戒相应故诸根调伏。②寂静:以与定相应故心内住寂静。③除惑:以与慧相应故烦断寂灭。④德增:功德不比弟子低劣或等同故,是功德增胜。⑤有勇:于利他极为勇猛精进。⑥经富:以多闻故教授富足。⑦觉真:究竟现证真如。⑧善说:说法具善巧。⑨悲深:不为利养故大悲深切。⑩离退:恒时恭敬说法远离退屈。

  [28]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29] 《俱舍论·第六分别圣道品》云:毁彼以慧析他法,则心识不趋入彼,犹如瓶水为世俗,除此具有为胜义。

  [30]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31] 此遍计我与外道所许的遍计我有所不同,属于是格鲁派的一种特殊观点。

  [32] 依他起,分清净依他起和不清净依他起。

  [33] 圆成实,有无倒圆成实和不变圆成实。

  [34] 《唯识二十颂》云:“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

  [35] 也即“明知因”和“俱缘定因”。以明知因推理:现在所见之红色柱子,与能见之眼识一体,所显现的对境具有心之特征故,如同火与火的热性。以俱缘定因推理:对境蓝色与取蓝色之识非为他体,必定同时缘之故,如同二月。

  [36] 《量理宝藏论》云:现外境乃识本身,此者显现外无有,习气坚固不坚固,能立真实与虚妄。

  [37] 小乘当中的一种观修方法,也就是为了对治四种贪心修持九种想。所谓的四种贪心,执著形色而起的贪心;执著显色而起的贪心;执著柔和所触而起的贪心;对恭敬、利养而起贪心。九种想就是指浮肿想、啖食想、红肿想、青肿想、黑肿想、虫啖想、焚焦想、离散想、不动想。其中浮肿想和啖食想主要是对治形色方面的贪心。红肿想、青肿想、黑肿想主要是对治显色方面的贪心,虫啖想和焚焦想是对治所触的贪心,不动想和离散想可以作为由恭敬利养所生之贪心的对治。具体观修方法,详见索达吉仁波切著《俱舍论讲记》。

  [38] 人的身体由骨血、屎尿、鼻涕等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根据不同的经教论典,也有三十二种不净物的说法。乔美仁波切在《山法论》第二十八品中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贪执异性时,应当观人身为盛满不净粪的花瓶,并了知外相虽整洁,但里面极为肮脏,上下身皆为血肉、屎尿、脑髓、脓涎、鼻涕等三十二种不净物,这样的不净身体哪有可贪之处呢?”

  [39]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不清净依他起:是指现于各自根门前的一切迷乱显现,诸如由习气增长而形成的土石山岩等不清净之器情相。清净依他起:指清净刹土与现在佛净见境中的刹土、七宝以及光芒耀眼的无量殿等一切现相。

  [40] 《入中论》当中讲到:唯识宗也承认离戏,但这种离戏并未超越实法。

  [41] 菟丝草:俗称菟丝子。蔓生,茎细长,缠络于其他植物上。花淡红色。子可入药。

  [42] 《入中论》云: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脱。

  [43] 清辨论师所著的《中观宝灯论》中,清辨论师引用龙树菩萨的《大乘二十颂》,建立了世俗内外诸法皆为唯识自体的观点,如云:“内外所知法,离心无所成。”“诸法皆心性,如幻而安住,心性亦光明。”并且讲到:“幻化心现内外法,我与蕴等无少成,皆由幻心幻现故”。

  [44] 在抉择内中观时,月称论师说:“了知分别心以外不成立法的少许自体,诸法之幻有如阳焰般现而无自性,皆由分别心自现。”清辨论师在《中观宝灯论》中解说内之细中观修法时,也有类似的词句。

  [45] 《定解宝灯论》云:“依靠名言观察量,无有错谬行取舍,尤其于教与本师,获得诚信唯一门,即是因明之论典,开显抉择实相义,无垢智慧胜义量,即是胜乘中观论。”

  [46] 倒世俗:如因迷乱习气或眩翳之力现见本无之空花乱坠、线条般之毛发、黑点般之蜂蝇、圆圈般之孔雀翎眼等。

  [47] 《入中论》云:如说瓶等真实无,世间共许亦容有,应一切法皆如是,故不同于石女儿。

  [48] 《定解宝灯论》:思若空性仅世俗,亦似无有柱子后,担忧咬文嚼字也,如此更成纠缠字。

  [49] 《定解宝灯论》:衡量胜义实相时,依本性中皆不成,如是有何可承认?故而究竟之自宗,即是实相之所许,由此辩论等之时,依照本性无所许,后得道果诸安立,互不混杂而承许。

  [50] 《入根本慧论》,也即《入中论》。

  [51] 指西堂智藏禅师。

  [52] 《入中论》:痴障性故名世俗,假法由彼现为谛,能仁说名世俗谛,所有假法唯世俗。

  [53] 《四百论》云:“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有关此颂的解释,藏传佛教中的各论师有一些歧异,如萨迦派的班钦香秋瓦论师解释此颂时,说先遮遣非福是指初转四谛法门,中间一句是指二转般若法轮,后遮一切见是指第三转法轮;按月称菩萨与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解释,都是将此颂第一句解释为世俗因果正见等法,第二句指人无我法门,第三句为法无我法门。

  [54] 《楞伽经》云:“大慧问曰:世尊于契经中说如来藏,谓彼自性光明、本来清净、具足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无价摩尼宝被垢衣缠裹,如是此被蕴界处衣之所缠裹,为贪嗔痴之所障蔽。为分别垢之所染污,然是常住坚固不变。此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差别。世尊,诸外道类,亦说神我常住、非作、无德、周遍、不坏。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空性、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句义说名如来藏。为除愚夫于无我之恐怖,由如来藏门,显示无分别处、无相境界。大慧,现在未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执我。大慧,譬如陶师于一泥聚,由彼自手、艺、杖、水、绳、功用等故造种种器。大慧,如是如来,于法无我离一切相。由具种种智慧巧便、遂以种种字句异门,说如来藏或说无我。大慧,是故我所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为欲引摄贪著神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故说如来藏,是欲令诸堕实我见意乐有情。由先成就三门意乐,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55] 收于索达吉仁波切所著的《妙法宝库·遣疑明炬》中。

  [56] 多罗瓦(1292-1361) 著。他所著的《山法了义海论》、《山法海论科判》和《第四结集》及其摄义等阐述了觉囊派他空见的基本教义,成为该派的经典著作。

  [57] 此偈颂摘自于益西彭措堪布所译《定解宝灯论》。

  [58] 《中论·观四谛品》:如人乘马者, 自忘于所乘。

  [59] 扎雅阿楞达,也即无畏论师。

  [60] 《楞伽经》云: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

  [61] 世亲菩萨也作有一部《三自性论》,全论共三十八个颂。民国三十八年,由刘孝兰于重庆依藏文译本译出。现收于《大藏经补编》第九册。其中也讲到:咒力幻作故,有象身现起,许唯显现相,象实全非有!遍计性如象,依他犹象相,于彼无象事,圆成许似此。

  [62] 《解深密经》中说:若二谛胜义中异体,则有四过:①胜义谛已成非世俗之本性;②已证胜义亦不得涅槃;③虽证胜义亦不断贪等;④不成世俗之空,亦成非胜义之过失。因为彼等异体故。若二谛世俗中一体,也有四过:①如胜义无分,世俗亦成无分类;②如依世俗生贪等,依胜义亦生贪等;③如世俗是根境,胜义亦成六根之境;④如世俗不必寻觅,胜义亦成如尔。因为彼等一体故。

  [63] 《定解宝灯论》云:“实相现相若互违,有二谛异四过失,实相现相非他体,有二谛一四过失。”

  [64]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云:“仅从名言上来说的话,那么二谛既不是义同名异的关系,因为二者的体相与形式截然不同;也不是异本体的关系,因为它们无有本体并且名言中是无二无别的;又不是遮一体之异体的关系,因为二者无有分开之自性并需要在一本基中分类。所以,在名言中二谛之间是如同水与水月般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欲详细了知者,请参阅《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65] 四川方言,也就是指小疙瘩。

  [66] 《宝性论》云:地者依于水而住,水则依于风而住,风复依于虚空住,虚空不依地等住。

  [67] 曜:即曜王,指罗睺罗。

  [68] 最初的翻译稿中,上师仁波切按照藏文将此译为:人相续及蕴,缘如是诸尘,主物自在天,作者唯心立。之后于校正修改之际,将此更换为与汉文版本能够对应的文字。

  [69] 详见麦彭仁波切《定解宝灯论》的第七个问题——中观有无承认否。

  [70] 如佛经中云:“设若无生是一谛,于彼有谓有四谛,住于究竟菩提果,不见一谛况四谛?”

  [71] 《中观庄严论》颂云:故与真实中,何法皆不成,故诸善逝说,万法皆无生。

  [72] 正文中的颂词为:万法之自性,随从理证道。与此处的颂词虽稍有出入,但从意义来讲无有差别。

  [73] 宗大师安立的八大难题:一、谓破离六识之异体阿赖耶识;二、破自证分;三、不许用自续因引生敌者真实义见;四、如许内识亦应许外境;五、许二乘人亦能通达法无自性;六、立法我执为烦恼障;七、许灭是有为;八、以彼理安立三世等诸不共规。

  [74] 一般来说,识的本体无记部分称为阿赖耶,而其明清部分称为阿赖耶识。但此处讲到这一段内容时,未对此二者作出明确区分。下同。

  [75] 此处应该是指下文将要讲到的六种阿赖耶识的法相,即本体无记法、仅觉知对境概况、相续刹那性产生、具有触等五种遍行的从属、所缘不明显、缘器广大世界。

  [76] “麦彭”,即不败之义。

  [77] 《经庄严论》云:四智镜不动,三智之所依,八七六五识,次第转得故。

  [78] 观待远离所离之垢、显现正面的功德而称为转依,五毒转依为五智,阿赖耶转依为法界性智,阿赖耶识转依为大圆镜智。《趋入三身经》中云:“阿赖耶识隐没于法界即是大圆镜智。”彼经又云:“意识隐没于法界中即是平等性智,染污意识隐没于法界中即是妙观察智,五根识隐没于法界中即是成所作智。”《经庄严论》中说:第七末那识也即染污意识转依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依为妙观察智。只是经论的说法不同而已,不存在任何矛盾。

  [79] 对于六庄严的说法也有不同,有些论典中将龙树菩萨、圣天论师、无著菩萨、世亲论师、陈那论师、法称论师称为六庄严。

  [80] 有关四大种及大种所造的详细内容,请翻阅索达吉仁波切的《俱舍论讲记·第一分别界品》。

  [81] 正行修行大,也即果德大。

  [82] 《经庄严论》(唐译)云:缘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义,建立于大乘。

  [83] 三观察,即现量、比量、教量。

  [84]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85] 《象力经》,也即《大象妙力经》。

  [86] 《摄正法经》,即《般若摄颂》,也叫做《摄集经》。

  [87] 《量理理宝藏论·第一观境品》:境之法相识所知。

  [88] 《量理宝藏论》云:“法称则于遮无常,安立恒常之名言。”蒋阳洛德旺波尊者对此解释说:具德法称论师只是将遣除无常的那一分安立为常有的名言,并非认可存在恒常的同体。

  [89] 《经庄严论》云:解脱唯迷尽。

  [90] 堪布阿琼说:此时你可以站起来,发愿:我不离法、不离上师。然后离开传法处,否则,对上师和佛法生邪见的过患更严重。

  [91] 《定解宝灯论》: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92] 《中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93] 《定解宝灯论》:盲修无念和尚宗,未察直直而安住,无有胜观之明分,如石沉海平庸住。

  [94] 《巴协》,也即《桑耶寺详志》。

  [95] 《俱舍论》:“初静虑具伺喜乐,后禅渐离前前支。”由具足寻、伺、喜、乐的不同而如此安立,即第一静虑具足伺、喜、乐,实际寻也存在,但因伺存在故必具足寻,所以未加以说明;第二静虑仅具喜、乐二者,已经断除寻伺;第三静虑不仅断除寻伺,而且也不具足喜,因此只有耽著禅境之乐;第四静虑则是将前面四支全部断除的一缘善心。

  [96] 麦彭仁波切在《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中说:执著“什么也不想执著”的息念,彼者已落入以念念显现的方式执著此等、彼等的执著相状中。“什么也不能作意”等其自性本身就是执著,所以不成圣者的无分别智慧。

  [97]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第十五观有无品中,麦彭仁波切说:在执著成实的病没有康复之前,始终需要依靠无有的遮止之药,但最终却必须将病痛与药物一并驱除,安住于息灭一切痛楚戏论之相,远离四边戏论的境界中,将能取所取戏论的细微常断残渣扫荡殆尽。总之,遮破自性存在,绝不是仅仅建立无有自性的立论。

  [98]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针对这一观点作了详细破斥。请参阅索达吉仁波切著的《定解宝灯论讲记》。

  [99] 互绝相违:因明术语,可以分为直接相违和间接相违。直接相违,如常与无常;间接相违,如常有与所作。

  [100] 《回诤论》,也即原文所说的《回遮论》,通常称为《回诤论》。只是翻译方式不同,意义无别。

  [101] 《澄清宝珠论》云:胜智布敦大师等说:“中观应成与自续派差别,是由藏人分别心所造,印度无此分类。”

  [102] 因:即正因,推理之义。

  [103] 指索达吉仁波切所写的《旅途脚印》。

  [104] 《菩提道次第广论》云:“全无不空故,无自性空亦非有。此中空不空者,谓有自性空与不空,全论前后一切皆然。故性不空即是有性。若谓无少自性无性之空亦非有者,更有何事尤为可笑。”

  [105] 《法王晋美彭措传》云:希求今生安乐在家众,寻求来世乐果出家者,犹如金链毛绳缚相等,摆脱此二桎梏有困难。

  [106] 藏地一般说四大教派,也即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有时也称为五大教派,即前面四大教派加上觉囊派。

  [107] 收于索达吉仁波切所著的《妙法宝库·慧光云聚》中。

  [108] 四川方言,也即不划算之义。

  [109] 藏文中是“稳者”,也即稳固者。

  [110] 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三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四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五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六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七课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思考题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二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一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九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