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八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八课

 

  《中观庄严论释》中,前面已经讲了,凡是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非常尊重敬仰的人,千万不要将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的究竟意义安立为一种单空的境界。

  此处所讲的内容极其关键,

  在这里所讲到的最究竟远离一切戏论的胜义谛的内容,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可是深奥难以证悟的本体纵然再如何讲解都仿佛成了向空中射箭,在凡愚的心里终究得不到领悟的机会,徒费唇舌又有何用呢?

  中观胜义谛的意义非常深奥,对于如此深奥的本体,虽然依靠各种各样的方式讲解或宣说,但就如同向空中射箭而箭不知落于何处一样,很多凡愚的心里对此殊胜的境界始终得不到领悟的机会。

  有些论师,一直苦口婆心地宣讲各种各样的道理,中观、大圆满、大手印全部都讲了。可是,就如同向石头上倒水却不能使石头的本性变成柔软一样,对个别业力非常深重的道友来讲,他的刚强难化的心始终无法变得调柔、始终不能获得领悟。

  当然,既具足前世缘份又具有信心,并且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听受教言的利根者,就像禅宗、大圆满公案中所讲的,只提几个简单的词,比如禅宗的豁然开悟、了然、不执著、不作意等;大圆满中无有边戏的虚空、一切无所作等,就可以马上获得证悟,也有这种情况。

  一方面来讲,这与我们前世的缘份、今生的精进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一般对修行不是特别重视的人,个别导师无论如何宣讲,他的相续中也始终无法领悟甚深中观的殊胜境界。所以,讲得再多也无有用处。

  无谬触及此理要害的方法就是要对二谛圆融之理生起定解。

  对于中观所讲非常甚深的意义,要想无有任何错谬地获得证悟、获得真实领会,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

  无有其他办法,依靠其他的灌顶等各种方法不一定有利,真正了悟此甚深中观的境界、掌握其要点的办法,唯一就是依靠闻思,并对胜义谛和世俗谛圆融无违的道理生起定解,如此才能对整个中观的道理获得了悟。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也经常如此讲,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初学者首先需要经过一番观察,然后在观察所得来的定解中再三地安住和思维,如此一来,中观的定解在自相续中会自然而然获得。这就是无有任何错谬的途径。

  那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在自相续中获得中观的定解呢?

  首先万法抉择为空性,

  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讲过:中观有四步境界,也即诸法抉择为空性、空性抉择为缘起空性、缘起空性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戏论抉择为等性。

  下面逐一介绍上述四步境界。

  首先,对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通过中观自续派的推理将其抉择为空性。

  其次对空性缘起显现之理诚信不移,

  首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空性其实也是可以显现的,这就是缘起性空。比如将柱子抉择为空性时,柱子仍然可以显现,显现实际就是空性。对此显现与空性圆融无违的道理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随之,依赖空即是现、现即是空的缘起性空双运之理,以无有体悟的方式领受此离戏等性。

  按照中观的四步境界,缘起空性之后应该抉择为离戏,在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所讲的次第比较清楚。

  此处说,最后以无有任何戏论的方式领受离戏等性。

  意思是说,首先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但所谓的“空性”也并不是像石女儿或兔角一样的单空,而是空性与显现互不分离的缘起性空;任何一法的显现与空性皆不是有戏论的,全部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远离戏论也是与世俗法等性的。这就是中观的四步境界。

  对离戏和等性二者似乎不是很好区分,但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说:从个别法来讲,比如柱子、瓶子等全部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因此称之为离戏;从整个万事万物的角度或者说世俗和胜义无二无别的角度来讲,则称之为等性。

  由此可知,正是为了遣除有的耽著,经中才宣说了外空性等;同样,为了破除无实的耽著而宣说了空空等。

  中观最究竟的见解,应该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而在佛经或论典中,为了遣除有的执著,也宣说了外空、内空、内外空以及空性空;为了断除无的执著,则宣说了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由此,为了断除有、无、有无二俱、有无皆非的四种执著,佛经论典中总共讲到了十六种空性,对于这方面,《入中论》中介绍得非常清楚。

  通过此等方式而远离一切边即是此真实胜义。

  所谓的真实胜义,就是通过上述方式,最后在自相续中真实生起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执著的中观境界。对真实胜义应该如是理解。

  对此,自续派诸论师以智力的不同首先耽著相似胜义,这是因为他们想到顽固的实执致使(众生)在轮回中蒙受欺惑、并且实执的对境也是虚妄的、胜义中本体无有任何成立,

  总的来讲,一切万法的本性虽然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可是,中观自续派的论师们,在显现上或者从所化众生的角度而言,首先抉择了单空。为什么呢?所有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具有非常顽固的、实有的执著,以此在轮回中始终感受各种各样的欺惑。因此,中观自续派首先通过各种方法将外境抉择为虚妄,在胜义中根本不可能成立实有。

  于是尤为偏重无遮的执著相。

  中观自续派之所以执著单空、重视单空的原因就是如此。从无始以来,在众生的相续中,始终将本来不存在的法执著为存在,为了断除他们相续中这种顽固的执著,中观自续派才首先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由此宣说了单空观点。

  这一派系虽然遮破四边,却并非不加胜义或自性或成实的鉴别予以破析的,而是分开二谛对遣除有无边之理等进行辨别来讲的。

  从最究竟的观点来讲,中观自续派虽然也承许远离四边八戏,但他们在抉择胜义谛时,并非不加胜义或者自性、成实等鉴别。

  这一点与中观应成派有很大差别。中观应成派虽然有时也会说“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但这种分析、加鉴别并不是中观应成派抉择见解时宣说的,而是在出定位进行抉择时才如此宣说的。那么,中观自续派是如何抉择的呢?他们在抉择见解时,将胜义谛和世俗谛分开,首先遣除有的边,然后再遣除无的边,以二谛分开的方式进行解释。

  鉴于此种原因而怀有胜义不成立之“无”的执著以及世俗万法自相成立之“有”的执著,他们觉得:如果(万法自相)不成立则成了诽谤世俗之显现。

  大家在平时学习中观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一定要对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之间的差别分析清楚。如果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差别,对所有中观的要义也就无法掌握。

  现在个别对闻思不是很重视的地方,认为“无所谓,怎么样都可以”,这就是对释迦牟尼佛真正的般若空性不重视的表现。大家应该清楚,无论学习哪一种中观,他们在抉择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别,而且在所化众生的根基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比如《中观根本慧论》、《金刚经》等,让自续派的论师或者自续派根基的众生来解释时,其中所讲到的般若意义应该是以单空的方式进行抉择;但是中观应成派的所化众生分析时,对《金刚经》中所讲的教义,应该从远离一切戏论的角度进行抉择。

  但对于“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的真正境界,凡夫人只能以语言、分别念的方式进行抉择,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工具和途径。因此说,凡夫在抉择中观境界时,经常会将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引入到分别念的境界中,并且认为: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我都能想出来,我都能说出来。其实,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完全通达了佛陀的密意。

  中观自续派认为:胜义中,一切万法都是不成立的;世俗中,一切万法以自相成立,比如火是热的、水是潮湿的。因为他们觉得:胜义中最好以单空为主,而世俗中自相的法必须存在,不然,因果、轮回、前世后世等不存在就已经毁谤了世俗名言法,这样非常不合理。由此可知,他们对于无的执著并未断除。

  如果有人心里想: 相似的无生仅仅是生的反面,生与无生在一法上为什么会不以互绝相违方式互相抵触呢?

  大家都知道,在抉择相似胜义谛时,遮破生以后建立了无生。比如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在胜义中,瓶子不存在,它是无生的;在名言中,依靠陶师的各种技术可以使它形成。这样一来,在同一个瓶子上,既有产生又是不产生,此二者难道不相违吗?

  很多人心中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在抉择名言谛和胜义谛时,一会说瓶子无生,一会又说瓶子有产生,但是,就如同人不可能既产生又不产生,生与无生不是互绝相违[99]的吗?

  (这一点可以成立,) 种子生芽也不存在实有的“生”,在名言中自相成立同样不成实有。

  其实并不矛盾。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将二谛分开进行抉择时,无有任何矛盾之处。

  比如,从胜义角度来讲,青稞的种子产生绿色青稞的苗芽这一点并非实有存在,所以称之为“无生”;但在名言中,从它的相续观察时,种子产生苗芽可以自相成立。再比如,我在梦中见到山河大地,或者有老虎要吃我等等,在当时的迷乱显现中,老虎的的确确存在,但真正来讲,老虎有没有出现过呢?根本没有出现过。所以说,从迷乱角度来说有产生,从真实角度来讲无生,此二者丝毫也不相违。

  这是从现相为世俗、实相为胜义的角度来讲的,所以非但不矛盾,而且极其合理,因为以事势理明显成立之故。

  由于将单空作为万法的实相,因此,胜义中苗芽不可能产生,而世俗中苗芽可以产生,这两个根本不会矛盾。这一点,以事物的自然规律完全可以成立。

  此二理互不排斥,无论就任何一有境正量而言,都只是断定各自的法相,永远不可能确立与之相反的一方。

  所谓的“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二者并不排斥。但个别人认为:世俗中存在的话,是不是胜义中也存在了?对这方面非常忧虑。但是,对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进行抉择时,根本不需要这种担忧,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丝毫也不矛盾。

  从世间角度来讲,存在与不存在二者完全相违,可是这里的角度并不相同,无论从胜义谛的正量而言,还是世俗谛的正量而言,它们完全可以断定各自的法相。比如胜义中不存在青稞种子产生青稞苗芽,此时可以断定,它自己的无生已经得以建立,虽然建立了无生,但对世俗中的产生既未遮破也未建立。所以说,胜义量和世俗量只能断定自己这一面,这时,对另一个量的对境并未进行遮破与建立,大家应该清楚这一点。

  因而运用各自的能立——自续因自然合情合理。

  自续因也就是指自续派所运用的推理,对此下文还有叙述。那什么是各自的所立呢?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名言中,一切法应该自相存在,否则是不合理的;建立胜义谛时,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根本不存在。表面看来,一个存在一个不存在,实际却是非常合理的。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对凡夫人来讲,有、无或者显、空等完全相违,但对获得一定境界的圣者来讲,这一点非常合理。

  所以,对于从未学过宗派和中观的人来讲,有和无怎么会在一个法上成立?说柱子有也可以、无也可以,某某人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但这不可能吧,存在的话就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的话怎么会存在呢?这两个是完全相违的。实际上,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安立时无有任何矛盾,中观自续派的这种推理非常合理。

  我们要明白,正是因为分开耽著二谛而承认各自观点,才有了自续的承认,也就是承许所谓的“胜义中无有、世俗中存在”。

  自续派的承认是什么样呢?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就是中观自续派的观点。

  如此分开耽著二谛的这一分恰恰是应成派的不共所破,

  中观应成派的不共所破,就是二谛分开这一点。那么,是不是中观应成派你们自己也有过失,因为你们也经常说: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

  我已经再再强调了:中观应成派在后得时,虽然也有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的说法,但这不代表中观应成派的见解。而中观自续派在抉择见解时,认为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因此,这种将二谛分开的执著,才成了中观应成派的所破。

  《澄清宝珠论》里面也说:在名言中承认自相,这就是中观应成派的所破。也就是说,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见解时,一定要将中观自续派承认自相存在这一不足完全破掉,否则就不可能更上一层楼。

  假设自续派已离开分别耽著二谛的所破,则应成派等也再没有比此见解更为高超的了。

  如果中观自续派将“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种二谛分开的执著全部破掉,那么,中观应成派以及“等”字所包括的大圆满、大手印与密宗,也再无有更加高超的见解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除了远离四边戏论、无有一切承认以外还有一个要断的戏论,依理证永难成立。

  中观自续派的最大缺点,就是二谛分开这一分。如果远离这一分承许,中观应成派跟中观自续派合二为一。不仅中观应成派甚至所有密宗,佛教当中最高的见解都已经圆融无违,再无有更加至高无上的了。

  因为除了远离四边戏论以外,即使大圆满中也无有其他更高的境界。抉择大圆满本来清净时也是抉择离一切戏论,这一点在《三解脱》、《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都抉择得非常清楚。所以说,除远离一切戏论以外再无有更高的境界。如果还存在一个需要断除的戏论,这一点也很难以理证来成立。

  所以说,乃至具有执著、二谛尚未融为一体之前,就没有超越分别心的行境,也无法获得远离三十二增益般若波罗蜜多的无分别智慧。

  在众生相续中,只要存在执著之前,就不可能获得胜义谛和世俗谛圆融无违的境界,也不可能超越分别心的行境。这样一来,如大乘中观般若波罗蜜多所讲的那样,远离三十二种增益的境界就不可能获得。

  此处“增益”也就是指邪见分别念。所谓的三十二增益,也即苦集灭道四谛各自又分为无常、苦、空性、无我四个,其中每一个都超越两种边,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既不是苦也不是不苦,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既不是有我也不是无我,如此共有三十二种增益。

  真正通达中观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时,任何空的执著、不空的执著、无常的执著、常有的执著等所有三十二种增益一概破掉。

  在分别念比较重的众生面前,佛陀抉择了三十二种增益。将三十二种增益全部概括起来,可以说为八种戏论;再继续归纳,则是四种戏论;而所谓的四种戏论,则可以包括在常见、断见二者中。上述不论四种戏论还是八种戏论,全部是抉择见解时需要破除的。凡夫相续中的分别念没有断除之前,不可能获得远离三十二种增益的智慧波罗蜜多。因为唯有一地菩萨以上才能真实现见这种境界,但与其相似的境界,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时也可以现前。

  为此,应成派首先即抉择现空双运离戏,

  这以上主要讲中观自续派的观点。那么,中观应成派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呢?中观应成派可以分入定抉择见解以及后得出定两个方面。

  首先是抉择见解时,中观应成派直接抉择现空双运的离戏。

  正由于凭据理证摈除了认为虽无成实但世俗自相却成立的这一分耽著,

  中观自续派认为:胜义中承许为无实空性,世俗中自相的法可以成立。他们觉得,世俗中如果不存在自相的法,就已经诽谤了名言,如此一来,万事万物的显现又将从何而来?

  但是,中观应成派以其不共的推理,将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一分全部破除。

  故而息灭将二谛执为各居自地之异体的耽著,进而二谛融合成一味一体,依此必能摧毁偏执有无等一切执著相。

  所以,在中观应成派的理证面前,将中观自续派分开二谛的这种执著已经完全破掉,一切的有、无或者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的执著相全部破掉。因为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前,一切执著都不可能成立。

  这一宗派(应成派)对于四边无需加上成实、胜义等二谛各自的鉴别,一并推翻四边的耽著对境,

  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见解时,胜义中不存在或者成实不存在等鉴别根本不需要。

  从对境角度来讲,比如柱子,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二者也不是等四边的相全部破除;从有境智慧角度来讲,这一切的执著相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

  从而有境之心相合圣者入定智慧而决定远离一切所缘与承认的究竟大空性实相。

  这种远离四边的境界,与圣者第一地菩萨以上入根本慧定所抉择的大空性境界非常相合。因为在抉择的过程中,外面的所有万法全部抉择为离一切戏论,这时的智慧心识非常符合圣者的境界,与圣者的智慧无有任何差别。

  当然,正如麦彭仁波切所说:对中观法门无有信心、前世因缘也不太具足的人,这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游戏,对他来讲可能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是真正对中观具有一定信心的利根者,中观应成派抉择空性的方法,非常契合他的根基。

  因此,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所谓的中观见解,不能仅仅将它挂在高高的虚空中作宣传,而是要在自相续中生起分别念时,按照中观应成派的抉择方法来观察。比如对柱子生起分别念时,如果柱子的有、无、有无二俱以及非二俱都不存在的话,应该了知,柱子这一外境必定是空性的,我们去执著它完全是错误的。那么,对外境已经抉择为空性、远离一切戏论的话,有境的心也会非常符合圣者根本慧定远离一切所缘和承认的真正大离戏的境界。

  一般来说,对于中观的闻思,在凡夫俗地时,同样可以引生出与圣者根本慧定相似的定解。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的很多窍诀中都说:在凡夫相续中,不要说一地菩萨的境界,就连大资粮道、小资粮道的境界也没有获得。但是在自相续阿赖耶上,通过对中观闻思的方式,可以将空性的种子播下去。而这种空性的种子,在很快时间中就会产生苗芽,以断除轮回之根本的方式生起对治的智慧。这一点,在中观应成派不共的窍诀中讲得非常清楚。

  而在后得时,

  当然,在中观应成派抉择见解时,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等,所有的戏论、辨别等分析丝毫也不存在。这一点,从《显句论》、《入中论》等论典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第七个“中观有无承认否”这一问题中也说:有些人说中观应成派完全有承认,这是不合理的;有些人说中观应成派完全没有承认,这也不合理。上述两种观点各有一些过失与功德。

  那么,前译宁玛巴按照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的观点如何来抉择呢?在抉择入根本慧定时,一切承认和执著全部无有,这时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中观应成派无有承认。但在后得时,中观应成派有承认、有地道的安立,对于世俗中成立的法全部都是承认的。

  所以,月称论师等中观应成派的论师也有承认,因为月称论师在他的论典中,将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每个法的法相都已经讲了,这不是承认又是什么呢?如果有人问:“月称论师,你是哪里人?”他肯定会说:“我是印度人。”他不可能说:“我是中观应成派,什么都不承认!你不要说,我今天心烦得很,你不要过来……”

  道果一切法依据二谛量所作的分析,无有妨害而安立也就更富合理性。

  通过胜义量和世俗量进行分析,比如名言中,因果的安立合理存在;胜义中一切法都不存在。这一点,在中观应成派来讲也可以成立。

  既然如此,中观应成派不是已经与中观自续派相同了吗?

  确实存在相同之处。在后得时,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观点与中观自续派的见解相同。

  这时有人认为:这样一来,中观应成派是不是已经有真实的承认了呢?

  并非如此,因为这并不是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见解时所作的承许。

  上述问题,对于学习因明、学习宗派的人来讲非常关键。大家真正了知其中所讲的意义以后,自相续多年来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非常方便。

  但是,我们当中的很多道友,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问题,在辩论的时候还是会闹一些笑话。前段时间讲《中论》的时候,有两个人辩论。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一个人说:“假设按照你的观点来讲,龙猛菩萨是不是已经不合理了?”对方可能没有完全听清楚,他说:“你怎么连释迦牟尼佛最大的传承导师——龙猛菩萨的观点都不承认呢?”然后狠狠打了这个人一拳。这个人回去以后跟另一位道友说:“我并没有说龙猛菩萨是错的,我明明用的是假设句,但是对方却狠狠地打了我一拳。”那位道友说:“你应该修忍辱。”这个人说:“无缘无故中打我,我怎么会修安忍呢?”那位道友说:“无缘无故中打的话,也应该修安忍。”他有点接受不了:“这样的话,我狠狠打你。”然后给那位道友打了一拳。后来听说这两个人都有点生气。所以,大家在辩论的过程中,直接用身体“辩论”也可以……

  应成派对有无承认不是一概而论,

  正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一样,对于中观应成派无有承认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加以辨别来讲,这实属全知龙钦绕降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一点,在《如意宝藏论大疏·白莲花》中讲得非常清楚。

  如果详细分析破他生的《回遮论》等,必定生起诚信。

  《回诤论》[100]当中主要讲破他生。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中论》也讲到:其他法中不可能产生其他法,否则,火焰中应该产生黑暗了,因为是“他”的缘故。如果对方认为:这是不一定的,有些可以产生、有些不能产生。对于这种说法,依靠能立所立等同这一推理可以进行破斥,这一点在《回诤论》中有广泛论述。

  当然,《回诤论》中破他生的观点比较广,对自生、无因生、共生这些方面破斥得不是特别广。按照《回诤论》的观点,了知他生不可能成立以后,对于中观自续派的观点不究竟、中观应成派的观点非常究竟的道理,会生起非常稳固的定解。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九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一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二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思考题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七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六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五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四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三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