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8)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8)

 

  了知分寸教授之六法:多次漂泊生死中阴故,

  今日获得坚地时已至;多次步入痛苦轮回故,

  今趋大乐果位时已至;多次受舍生死五蕴故,

  今获无变法身时已至;多次迷于无明暗中故,

  今点智慧灯火时已至;多次为此四魔摧毁故,

  今胜轮回之敌时已至;多次作为贪欲奴隶故,

  今获永乐王位时已至。时间甚至已迟当思此。

  为使具缘者了知并掌握修行的分寸而教授六种法要:一应了知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生死中阴的次数是难以计量的,而今获得暇满人身,值遇了圆满法相的善知识,应该是到了趋达生死坚地(佛地)的时际,故应努力向目的地进取。二应了知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步入六道轮回所感受种种痛苦的次数是难以计量的,对此具有宿命通者不难了知,我们亦不例外,无始以来一直在苦难中循环不息,而今凭借上师三宝的慈悲垂念与自己久远以前所修积的福德因缘促成了修行正法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我们趋向成就、获得大乐果位的时际已到,对此毋庸置疑。三是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苦海中浮沉不定,无数次地受取五蕴,又无数次地舍弃五蕴,这样生死循环的次数是难以计量的,如今幸遇善知识大力提拔,垂赐教诫,明示义理,这即说明我们获得无变法身——普贤如来果位的时际已到,因此事不宜迟,赶快用功修行。四是无始以来串习的我执与我所执令我们无数次地迷茫于无明黑暗之中,受业力的驱使,感遭了无量的痛苦,而今幸遇善知识与正法,说明点燃智慧明灯遣除痴暗之时机已到。五是在我们无始以来受生于轮回的过程中,无数次地被四魔怨敌所摧毁,生死无定,其间所承受的惨痛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今幸遇正法,说明我们战胜轮回一切怨敌之时际已到。六是我们无始以来造业无数,经常身不由己地受着烦恼的驱使,无数次变成贪欲的奴隶,恣意妄行非理之事的次数是难以计量的,今已解脱这样的束缚,即意味着我们获得无苦永乐的王位(佛果)之时际已到。不但是时间已到,甚至显得此时机来得太迟,因为我们已是无尽轮回中的老众生了,故当思此而刻不容缓、努力地勇攀生命的巅峰。

  观察成为有义之六法:痛苦自性若未知大乐,

  欲求安乐乃为大痛苦;贪嗔自性若未知等性,

  取舍贪嗔乃为大过患;恶缘自性若未知助伴,

  依他方便乃为大束缚;恶兆自性若未知吉祥,

  成就亦成魔障与歧途;未以正法调伏自相续,

  词句丰富反成鹦鹉语;任何善行若不具发心,

  亦成声缘或随福德分。故具真实要点极关键。

  通过教理观察并抉择而成为修行真正有义之法有六种:一是虽然人生的痛苦多得无可言喻,但我们可以依上师的窍诀来了认痛苦是大乐智慧的本性,如果未能了达此理,且执著所断痛苦和所求安乐为自相实有,则如同在伤口上撒盐般将增上苦受,因为一切痛苦均来源于执著。二应了知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业恼以串习力会不断增上贪嗔等烦恼,若依教了认其本性,则能现前等性智慧。如果未能了达此理而对贪嗔之境作取舍,在分别心的作用下,已落执著之网,此无疑将成无上修法的极大过患。纵然自己修行能力微弱,亦不具足胜观的智慧,但却可以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认识贪嗔的自性,了认其本体为等性智慧,即是寂灭贪嗔和摄受智慧的最胜窍诀。三应了知在修行的过程中虽然会遭受种种恶缘,但也不必为之苦恼,应当欢喜纳受违缘,视之为增上我们修行的助伴,如果未能了知一切恶缘是增上修行的助伴,而欲依种种方便来将之遣除,则将成为修行中的最大束缚。四应了知一切恶兆的自性是吉祥,如果未能了知恶兆的本性是吉祥征兆而生起自相的执著,那么就算现前成就悉地的征相亦会变成魔障与歧途。比如我们在修法中显现了成就悉地的征兆,然因不认识这种祥兆反而执著为恶兆,以此实有执著成就相也会变成魔障歧途。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恶兆时,切莫生起实执,应视为梦幻的境界,如是则能将一切恶兆转为祥兆。五应了知倘若未以正法来调伏自心相续,就算具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才,其丰富优美的词句反而会成鹦鹉学舌之语,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常念人生无常、轮回痛苦而精进依法实修,调伏内心相续。六应了知无论我们行持任何善法之前,必须要具有发菩提心这一大殊胜,倘若不以菩提心摄持,则一切善业无不成为声缘二乘的善根或是世间一般随福德分之善根,终不能成为大乘不共的随解脱分的殊胜善根。是故我等修行人努力具足此等真实要点是极其关键的。

  诸修行人自然之六法:依止静处自然增善法;

  赞叹他人自然起信心;调伏自续自然增善妙;

  积累七财自然遣贫穷;功德增上自成佛子嗣;

  护佑众生自持佛子行。如此行持之士极鲜少。

  诸修行人自然能成善根之法有六种:一是我们若依于人迹罕至的寂静处,远离一切愦闹散乱而专心闻思修行,则将如上弦月般自然增上身口意的一切善法功德。二是如果我们经常口出妙音,随喜赞叹他人的种种功德,那么自己对上师三宝、道友以及三门善法自然能生起信心。三是我们若能依教调伏自心相续,如法行持,则自然能增上智慧等有漏无漏的善法功德。四是我们若能夜以继日地积累圣者七财(信、戒、惭、愧、闻、施、慧),则将自然遣除贫穷,增上无尽的福报,令自己受用圆满无缺。五是我们若能不断增上一切善法功德,则自然将成为佛子,也即是佛陀的子嗣,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荷担如来家业。六是我们若能以大悲心护佑众生,令众生出离痛苦的深渊,不辞劳苦地弘法利生,做随缘教化等事业,则自然行持了大乘佛子的殊胜行为。然于当今末法时期能如此行持之人却是极其鲜少的。

  依六重要生起欢喜心:深深生起敬信困难故,

  精勤改变自心极重要;妄念现为助伴困难故,

  生何忆念解脱极重要;器情现为净刹困难故,

  了知如梦如幻极重要;证悟解脱同时困难故,

  励力精勤观修极重要;直接利益他众困难故,

  修学发愿发心极重要;内心无有贪执困难故,

  渐渐知足少欲极重要。修学此义速得殊胜果。

  修行人可依六种重要窍诀来生起欢喜心:一是现处末法时期的众生于内心深处真实生起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和对因果无误的信解极其困难,因为我们诞生以前经过胎障的迷惑,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心相续又受到世间八法的严重染污,如是饱经恶习熏染的心对人事万物的执著恰恰违逆因果正理,总是颠倒执取,以苦为乐,是故我们应当精勤依教改变自心恶习,树立正确知见是极其重要的。二是众生无始以来的邪恶知见和五毒烦恼非常坚固,要想将一切分别妄念转现为修行的助伴,除上根利智者以外,普通行者很难成办,故于平时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无论生起任何念头都要认知彼为自然解脱的本性,因为真正以理观察时,除智慧的妙用力以外,内外遍寻不得意念的自体,于此数数串习熏修是极其重要的。三应了知一切器情世间皆为诸佛菩萨与清净刹土的本性,然因我们生生世世流转轮回,熏染了强烈的执著心,福薄障重而难以真实现见,故应依靠经论教理了知诸法如梦如幻、本体清净之性,如实观修极其重要。四应了知浊世众生根器愚钝,业障深重,通过修行而同时获得证悟与解脱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教法处于果期时,众生根器非常锐利,即便是佛陀片言只语、少许法义一经耳根,立即证果,且在证悟的同时获得解脱。而今处于佛法教期,除乘愿再来的利根利智者外,我辈凡夫纵闻千经万论亦难证果。是故我们入密咒金刚乘的甚深捷道,通过上师直指心性等窍诀励力精勤地如法观修,以期不久的将来获得证悟与解脱是极其重要的。五应了知不具实修实证之功德者欲直接利益他众极为困难,是故对于我们来说精勤修学三藏教义、广发大菩提心愿是极其重要的。阿底峡尊者也说:“不具神通,亦未真实成熟利他心之前,利生事业很难直接成办,但我们应当常发善心,从而精勤地闻思修行。”六应了知我们生为凡夫俗子,要想内心不为贪欲等烦恼执著所缚是很困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见道菩萨才能断除现行的烦恼障,而俱生烦恼要到七地才能断尽。”可见,七地以下的圣者菩萨尚有细微的烦恼未断,何况我辈凡夫?为了削弱或渐除无始以来的贪执心,我们应当精进修学知足少欲的高尚风范,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若能修学此等教义,必定速得殊胜的解脱果。

  行法远见断定之六法:上之远见断定正见量;

  下之远见了知所行时;彼之远见知境现如幻;

  此之远见舍弃二取执;外之远见闻思无偏袒;

  内之远见调伏心五毒。如是而行击败轮回军。

  断定修行正法之六种远见:一是通过闻思经续论典及上师直指心要的窍诀,若生起等净无二的最上远见,则可以断定其为正见之量。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依靠各种方便来抉择无上正见,复次依见行持才不会错路。二是修行应该从浅入深,从低到高,如同登上高楼的阶梯,当依次第逐一修行,不可疏漏。以戒法为例,内心应生起无上的见解并受持外之威仪诸行,首先唯依别解脱戒(小乘戒)等共同行为,取舍善恶因果细致入微,如是逐步上进,待修行达到无上乘相应的境界时方可任运行持无上密法的不共行为,如圆满次第中依她身方便道或大圆满中的二十一种行为等等,这主要根据自己的内证境界而了知并决定自己所行的时间,何时应作共同行为,何时应作不共同行为,也就是说下之远见是指了知自己应作共不共行为的时间。三应了知彼等一切外行之远见是要了知一切境现如梦如幻,任何行为都无自相实有,当以如梦幻般的境界摄持而行。四应了知此等内观之远见是通过如梦如幻的观修来彻底舍弃能所二取的执著为根本目的。五是若欲达到上述四种远见的极限,则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外之远见——依止上师广闻博学一切显密教典,如宁玛派所安立的九乘法门等。唯有依靠无偏的闻思才能融会贯通教义精华,以便了了分明地无误修行,如是即可契证诸乘之精要极限。六是通过闻思修行,逐渐调伏五毒烦恼,令心清净无染,回归本然,此乃内之远见。若能如是行持者,必定迅速击败轮回的一切魔军。

  不能实现奢望之六法:未调自续奢望调他心;

  耽著字面奢望悟实相;有缘观修奢望净烦恼;

  依边执法奢望获解脱;不行善法奢望得善趣;

  不断恶业奢望离恶趣。如是奢望之人欺自己。

  仅仅抱着一分奢望而不能实现之法有六种:一是若人从来不对内调伏自己的心相续、息灭贪嗔等烦恼,却一味奢望调伏他人的分别恶心,当知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我认为欲严格要求别人者,首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具有带动的能力。二是若修行人仅仅耽著经论的字面,不依文解义、领纳于心,却奢望证悟诸法实相,当知这不契实际的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因为只有如法实修才能如实证悟。三是心有缘相、实执而观修之人,奢望破除我执、清净烦恼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净除烦恼的唯一对治法是破除实执的无缘智慧。四是依有无等边执法而修持之人奢望从中获得解脱亦不可能实现,因为解脱是建立在远离边执戏论基础之上的。五应了知三门从不行持十种善法之人,若奢望获得人天善趣的福乐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佛经中已明确指出:奉行十善业者才有资格生人天善趣享受种种安乐。六应了知不断除恶业亦不行持善法者,奢望从恶趣中获得解脱也不可能实现。因为轮回中,因果无欺而存在,毫厘不爽,行十不善业者必堕三途,感召种种苦受。如是不切实际地寄于奢望之人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未觉丧失正念之六法:人生以五毒惑而虚度,

  将堕恶趣自尚未发觉;误入夫妻子孙束缚网,

  将沉苦海自尚未发觉;贪亲嗔敌偏袒而度日,

  已造恶业自尚未发觉;三门所作所为未断前,

  希求安住心性失正念;今生世间琐事未断前,

  希求入解脱道失正念;贪执空见词句失境界,

  希求证相暖相失正念。未觉丧失正念人太多!

  自己尚未察觉就已丧失正念之六法:一应了知人生难得且寿命又极其短暂,然世俗中人不明因果,大多数都以五毒烦恼造业而虚度人生,以此深重的罪业即将堕落恶趣,他们自己却尚未发觉。二是迷失自我者,一旦误入夫妻及子孙后代这一束缚的网罟之中,便整日为衣食及生儿育女等繁琐之事而忙碌奔波,不但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苦辣,而且新积了无量的罪业,为此即将沉溺更深更险的苦海,然而他自己却未发觉。三是现今社会诸人大多贪爱自方亲友,嗔恚他方怨敌,唯以偏袒邪执而度日,依此已经造作了数以万计的恶业,他们自己尚未发觉,仍然执迷不悟地继续造业,实在可悲!四应了知修行人尚未断除身口意三门的庸俗作为之前若希求安住于心之本性中,则是一种丧失正念的妄想。欲真实安住于心性光明的境界者,在具有无上正见的基础上应当断除身体的种种行为、口中的言词、意识的分别等一切勤作。五应了知凡欲趋入解脱道者,首先必须断除世间的杂乱琐事,如果在未断世间琐事之前而希求趋入解脱道者,则也是丧失正念的一种痴心妄想。六是以无明贪执偏空见解及如糠秕般的词句,并且散失修证的真实境界者,若希求获得修行的证相和加持的暖相等,亦是丧失正念的一种妄相。如今末法时期未能如是察觉便已丧失正念,而且还自以为是之人实在太多!

  自他共同需要之六法:思维轮回痛苦心向法;

  恒修敬信调伏自相续;积善灭罪净除自他障;

  以善发心成办自他利;灌顶教言令自他行善;

  精进实修摧自他迷乱。

  我们应了知自他共同需要之六种法:一应经常思维三界六道轮回的种种痛苦,上至天界下至地狱,其中痛苦虽有轻重差殊,但毕竟终归极苦,无一幸免。经云:“六道升沉,四生出没,人间八苦,天上五衰,旁生愚啖,修罗嗔妒,饿鬼饥渴,地狱寒热。”思维此等必定要感受的痛苦,真实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所以我们应如避火坑般一心趋向正法精进修行,以资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二是为能获得殊胜的加持,也为了生起修行功德,我们应当恒时修习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与信心,依教调伏自心相续,这样自己的修行才能如愿以偿。三应了知欲获无上菩提者皆当精勤修积一切善法,励力灭除三门的一切罪业,平等地断除自他修行的诸般障碍,如是即可为顺利成就自他一切善法功德而奠定稳固的基础。四是作为大乘行者,我们应精进不懈地以贤善发心成办自己和他众的一切利益。法王如意宝曾于《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明确地指出:“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达到真实的自利,如是才能趋达究竟菩提。五是如果自己具足一定的修证功德和度化众生的能力,则应通过举行灌顶和传授教言的方式来令自己和他人行持饶益众生的一切善法。六是既然我们已发心修行,且欲作众生菩提道中的不请之友,荷担如来家业,就一定要痛下决心,一定要精进实修佛法,念念谨慎,善调自续,这样才能摧毁自己和他众的无明烦恼和迷乱习气。

  详说关键要诀之六法:今生来世断恶极关要;

  行为不杂庸俗极关要;细心取舍因果极关要;

  智慧大悲双运极关要;方便欲妙道用极关要;

  证悟法性得果极关要。谁具此等乃大瑜伽士。

  详细说明修行中最为关键之六种要诀:一应了知修行人励力断除今生与来世的一切恶业极其关要。具体说来即是今生我们应当力断有损于众生的一切恶行,进而发愿,愿我们于未来世中永远不要变成造恶业之人,生生世世不离正法光明。二应了知凡夫的行为很容易受外缘的影响而改变,所以我们首先应当为自己的修行安置第一道防线,即断绝与见行不正之庸俗人的交际往来,衣食住行等亦不与他们混杂。我们虽然身处于五浊恶世,但应努力让自己具足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受染着之品性,如是极其关要。三是我们应以因果作为自己修行的准则,上至监院方丈,下至普通僧人、居士都应细心取舍因果,如理行持不相背离是极其关要的。四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所行不能偏袒一方,应以观修无我空性的智慧与救拔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悲心双运而行持。也就是说智慧与悲心相互印持、不相脱离是极其关要的。如果修行人以观空为主,对众生不具丝毫大悲心,或根本不具甚深空性的智慧,仅对于自己有利的个别众生有悲心,未能遍及一切众生,此等相对来说均非真实正道。五是当我们在享受欲妙之时,应依各种方便窍诀来将之转为道用,诸如如梦如幻之观修、众会大修、会供等,如是享受妙用是极其关要的。六是当我们证悟诸法本性之时,应再接再厉,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证究竟之佛果,在此之前精进不懈是极其关要的。谁能具足此等关要即为殊胜的大瑜伽士。

  无散转为道用之六法:初学者当无散而修行;

  修禅者当不散住法性;修习者当不散心境智;

  得境界时无散与散者;稳固究竟散境现法性;

  法尽之时超离言诠境。力求趋至如此之修量。

  我们应当了知令心无散乱而能将内外诸法转为道用之六种法要:一是初学者不可往诣容易引起散乱的愦闹都市,因为在这样的地方难以收摄身心,容易随境而转,故应安住静处,身心稳重而无散乱地精进修行。二是喜于修习禅定之人应当心不散乱,如法安住法性的境界之中。三是除修禅定以外的其余修习亦当心不散乱,一缘专注,不离了认诸境本性的智慧而印持。四是当我们通过如法的修行而获得真实的修证境界时,既无散乱之心,亦无散乱之人,因散乱心的本体亦是觉性智慧,故都是一味大平等性的光明境界。五应了知在我们的这种修证境界获得稳固、究竟之时,内外一切散乱诸境皆会呈现为法界本性。六应了知当我们的修证到达法性尽地之时,则轮涅所摄的一切法都将现为超离言说诠释之不可思议的一味境界。我等修行人应当力求趋达如此修量的极限。

  观察极易错乱之六法:信解厌离心情不安乐,

  与因恶缘不喜易错乱;深深生起无量敬信心,

  彼与口头虚伪之信心,短期而观相互易错乱;

  内心断绝亲友之牵连,彼与薄情寡义易错乱;

  本尊赐予殊胜之成就,彼与魔缘幻变易错乱;

  悲心引导一切诸众生,彼与形象利他易错乱;

  处于光明法性境界中,彼与落入单空易错乱。

  我们通过理智观察可得知极易错乱之六种法:一是有的人因往昔的善缘力而于因果、三宝能生起一定的信解,对三有轮回亦能生起极大的厌离心,从而导致心情不甚安乐,郁郁寡欢;另一种人却是因某种恶缘力的打击而不生欢喜,诸如遭受怨敌的危害,或父母死亡、疾病缠身、事业惨败等,这两种不欢喜从本质上有极大差别,但在未作观察时却很容易被人理解错乱。尽管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使人发心遁入佛门,乃至出家修行,但前者一般都能稳固,后者却不一定稳固,对此摄受徒众之善知识应当善加分析。二是有者因往昔的善根力而于内心深处真实生起了对上师三宝无量的恭敬与信心;另一种人口是心非,心怀某种目的而于口头上虚伪地言说自己对上师三宝有如何如何的信心,内在却没有丝毫信心。这两种信心从短期来观察虽然难辨真伪而易于错乱,但若长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二者有天壤之别,为此上师选择弟子时,对口头上的信心和内心深处的信心应当善加分析取舍。三是有者深知眷恋父母亲友是修行的极大违缘,互相牵肠挂肚痛苦不堪,故淡薄交际,不与亲朋往来,于内心深处断绝一切亲友之牵连;有者本来人格低劣,薄情寡义,一切好事都只顾自己,从不顾念和关心父母亲友,亦不与之往来,最后由于个人的私欲等原因断绝关系,这两种情况亦容易被错乱,我们应当善加分析。四是有者在修行的过程中,因自己的信心和精进心得到了本尊垂赐的悉地和殊胜成就;另一者不具足正见,盲修瞎炼而招来了魔鬼因缘幻变的本尊,受赐的是邪恶的教言和悉地等,这两种成就相也很容易错乱,故当树立正确知见善加分析。五是有者因具有强烈的大悲心,故发起引导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菩提心;另一者却居心叵测,于形象上利益他众,以期达到自己追名求利的目的,这两种利他行也易于错乱,智者当善加分析。六是有的修行人依教通过实修实证后,真正安住于光明法性的智慧境界中;另一种人耽著心所境界,早已落于单空之中,却自以为现见了光明智慧境界,这两种境界亦容易错乱,行者当善加分析。

  观察彼等本质之六法:厌离不乐值遇三宝清,

  恶缘不乐遇境皆不喜;深深生起敬信身心变,

  口头信心面部不改色;断绝牵连了知无所需,

  薄情寡义暂时离亲属;赐胜悉地数数生喜受,

  遭魔违缘恐惧蒙自心;悲心利众无有私欲心,

  八法利他贪求自利养;法性境界诸根明又清,

  空落愕然如笼罩黑暗。是故辨别真伪极关键。

  观察前文所述之彼等本质差别有六法:一应分析两种出离心的差别,前者因为对轮回深生厌离心而致情绪低落,心生不喜,待值遇上师三宝后立即会有大转机,能以大欢喜心依止圣福田而不愿舍离;后者因某种恶缘而致心不喜乐,纵遇上师三宝这一大福田,也只是走投无路般地草率出家,仍然难以生起欢喜,甚至坐立难安,心情根本不会稳定,一旦违缘遣除便后悔不迭,疾思还俗。二应分析两种信心的差别,前者从内心深处对上师三宝生起恭敬与信心,无论身体的行为还是心意的境界必定都会愈转愈善妙,如行为如法、心意调柔等;后者口头虚言信心,仅依他的表面行为来推测也不难了知意乐,就算他说得口沫横飞,其面部都不会呈现任何贤善的起色,的确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心境就更不用说了。三应分析两种断绝关系的差别,前者深知对亲友的眷恋很不利于修行,为能无杂念地专意修行,故断绝一切亲友的牵连,同时要了知一切亲友于己解脱生死之正道中无所需求,亦是障碍解脱之因,并且自己一心修行才是对亲友的最大利益,故应独自往诣静处修行。后者因人格卑劣而厌倦对亲友的负担,当自己衣食丰足之时,不愿报答父母的生养大恩,自私自利、薄情寡义,乃至暂时性地避离父母亲友;当他在缺衣少食、事业失败之时,又会回来割取父母省吃俭用而积蓄的少许财物。四应分析两种悉地的差别,前者若真正得诸佛菩萨赐予殊胜悉地和加持,则于自己的内心会禁不住数数欢喜,且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等会愈来愈增上,法喜会油然而生;后者遭魔所赐的加持与成就悉地,在这种违缘的驱使下,莫名其妙地会产生一种恐惧的意识状态,从而迷蒙自心的明清,渐渐地丧失出离心、大悲心等,一切所作亦将转成魔业。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出现这种不良状况,则应立即祈祷上师莲花生大士加持遣除一切违缘。五应分析悲心利众与形象利众的差别,前者真正唯以大悲心利益众生,无有私欲,一切行为无不是以利他为等起;后者心术不正,为了自己在世间八法上有所成就,不得不在形象上相似地利益他众。六应分析两种境界的差别,前者真正安住于明乐无念的法性境界中,于自己的眼耳等诸根自然都会愈来愈增上明清。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出入定中亦有现分与空分之别,现分为出定,空分为入定。”这种现分境界在根识面前是无执而明清的,如同圣者看外境,虽了了分明,却无毫许执著,出定入定一味平等。后者安住的是无记、空落、愕然的境界,自心被一片黑暗笼罩而处于一种迷念之中。是故我们应通过闻思、祈祷上师等方法增上定解与智慧,无误辨别此等真伪是极为关键的。

  一者即可窍诀之六法:一生即可今断诸牵连;

  一资即可上师视为佛;一事即可上师修为佛;

  一戒即可断除非法事;一悟即可动念认法性;

  一修即可护持彼境界。听取此言速成大乐果。

  我们应当了知于一法中能含摄一切修要窍诀之六法:一应了知一生中最巧妙的修行是断除自己对今世的诸般牵连与挂碍,即万缘放下,一心修行,这样必定能令修者速得成就。二应了知所有的资粮都可以归摄在一项资粮之中,也就是说只要成办这一种资粮,即可圆满修积一切资粮,那就是将自己内心依止的上师视为佛陀而恭敬顶戴,虔诚专意地祈祷。三应了知我们若能成办一件关键的事情,则等同圆满成办了一切事情,那就是将自己的根本上师观修为佛陀,特别是在观修上师瑜伽时,一定要观修上师与佛无别。四应了知我们若能守持重要的一条戒律,即可圆满受持一切戒律,这条戒律就是断除自己身口意三门的一切非法之事,如是就受持了清净的戒行。五应了知我们若能证悟一法,即可圆满证悟一切法,那就是将自己的起心动念都了认为法性而如实安住。六应了知我们若能修持一法,即可圆满修持一切法,那就是毫不散乱地护持前所认识的真如本性之境界,不令散失。凡是能听取此等教言之修行人,必定速得大乐果位。

  甚深要诀教授之六法:欲得法利心依有利法;

  欲调自续自劝自修法;欲获法身认识顿现念;

  欲护觉受无散观心性;欲断动念舍弃风心法;

  欲趋究竟不改住本性。此乃最深精华之教言。

  甚深修要窍诀之六种教授:一欲获得法利之人,首先自己的心必须要依于具有利益之正法,并且是契合自己根基之法。因为众生根器有千差、佛之法门有万别,而且都是顺应众生根基而安立乘门的。二欲调自心相续之人,应经常以理智来劝诫自己精勤修法,切莫懈怠懒惰。佛陀曾经这样说过:“自己是自己的依怙。”三欲获得法身果位之人,应当依靠上师所介绍的窍诀来认识自心顿时现起的种种分别念之本性。四若我们欲护持自己通过修行所生起的觉受,则心无散乱一缘安住,时时内观已认知之心性即可。五若我们欲断除自己的起心动念,则应舍弃风心运行等勤作修法。六若我们欲自己的修证境界趋达究竟之本地(佛地),则自心不加改造而安住本性即可,因为我们的错误概念已被清除,能现见自己及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究竟实相。此等乃为最深精华之教言。

  内外缘起窍诀之六法:若生信心抛弃世间事;

  若得加持生起卑微想;若具发心所作皆利他;

  若断贪执平息世八法;若证胜义自然无二取;

  若督促己恒时勤行善。具此相士趋至三有岸。

  我们应当了知内证而外现之六种缘起窍诀:一是若人于上师三宝真正生起了无伪的信心,则一定会抛弃世间八法等一切琐事。反之,整日忙碌于世间法者,肯定不具足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二是若我们已经获得了诸佛菩萨与上师的意传加持,则自然能息灭自己的傲慢心,一切行为恒时谦卑、为人和善,也就是说内心对自己总会生起一种卑微之想,经常轻视自己、看重他人,如断角的牦牛般毫无我慢之心。三是若我们已具足殊胜的发心,则自己外现的一切所作所为皆会以利他为等起。反之,自私自利者肯定不具殊胜发心。四应了知若已断除了贪欲执著之人,则自然能平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世间八法的贪执心,五应了知若我们已是证得胜义谛之人,则于外现诸法自然不会生起能所二取之执著。若修行人于能所二取固执不舍,则可以肯定他未证达胜义谛之本性。六应了知若我们能经常督促自己,则恒时都能勤行善法。具足此等证相之士夫定能速疾趋达三有轮回之解脱彼岸。

  大圆满金刚句之六法:基大圆满即抉择心性;

  道大圆满实修边解脱;果大圆满希忧至尽地;

  境大圆满无有境心执;心大圆满妄念现助伴;

  义大圆满动念自消失。谁知此理即是瑜伽王。

  我们应当了知大圆满金刚句之六法:一应了知所谓的基大圆满,即是依靠上师的窍诀来抉择心性本体。二应了知所谓的道大圆满,即是实修边解脱之法门,如依上师明示窍诀所抉择的见解而次第修持,一步步断除边执戏论。三应了知所谓的果大圆满,即是我们的修证达到极限,希忧一味地趋至于灭尽地。四应了知所谓的境大圆满,即是无有外境与内心的分别执著,本来心境一味一体故。五应了知所谓的心大圆满,即是一切分别妄念皆现为修道的助伴,因为我们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分别的,那么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六应了知所谓的义大圆满,即是一切动念自然消失,因为我们在本初之时,无有念与无念之别,动念随因缘所生,且缘生缘灭,待了达心之本性后,一切动念便如云消于虚空般无影无踪。谁能了知此理即是大瑜伽王。

  生起确信所现之六相:中阴自灭如贤护送者;

  罪障自净如宝珠自清;觉受自现如酒糟发酵;

  大乐自起如同饮醇酒;心性自得如蜂粘花粉;

  加持自获如庄稼丰收。现此相时乃大瑜伽士。

  对大圆满的境界生起确信所现之六种征相:一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时,则自然能灭尽中阴的迷乱显现,即如旅行者幸遇了一位贤善的护送者一样,必定毫无迷失地直达彼岸。二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后,则自己无始时来所造的一切罪障都能自然清净,即如宝珠的本性——自然清澈透明而无丝毫染着。三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以后,则自然能呈现出明乐无念的觉受,即如酒糟发酵后自然能喷出股股香甜的气味。四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以后,则大乐智慧能自然现起,如同饮用醇酒般安享大乐无为的境界。五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以后,则无需任何勤作,自然能获得心之本性的证悟,如同蜜蜂在花丛中穿行,自然会粘得花粉一样。六是当我们获得大圆满的确信以后,则自然能获得一切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如同庄稼丰收后,农夫们自然能安享欢乐与幸福。显现此等征相之人乃为大圆满的真正瑜伽士。

  诸修行者不近之六法:供养亲友不趋近二资;

  闲时修法不趋近悉地;行善除障不趋近佛果;

  杂言诵经不趋近威力;具德傲慢不趋近证悟;

  搞世间法不趋近佛法。未染此六不近极重要。

  诸修行人应当了知不能接近成就和悉地之六法:一是我们若将自己的财富用来供养亲戚朋友,由于他们不是福田的缘故,所以对他们大兴供养却不能趋近福慧二种资粮。二是我们若对修法不能持之以恒,在公务繁忙之时就将修法一事抛之脑后,到闲暇之时方事修法,这样时修时不修,则不能趋近成就的悉地,只有持之以恒地精进修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成就和悉地。三是无论我们行持任何一种善法,皆应具足贤善而广大的发心,即所行要以一切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仅为断除自己的障碍而行持善法,则不能趋近圆满的佛果。四是我们不论念诵经典还是共修都应当断除闲言碎语等无稽之谈,最好以禁语的方式来念修,如是方能增上无量功德的效力,若以杂言诵经、笑语共修、三门放逸而不谨慎等则不能趋近诵经的威慑力。修行人若具足语言威力,那么他念诵咒语必将产生极大的加持力,咒音一经众生之耳,有形或无形都会得到利益。五是当我们通过修行或某种善事而令心相续具足少许功德之时,倘若以此不能增上自己修行的心境,如观修梦幻反而滋生傲慢者,则不能趋近证悟之无上功德。六应了知作为修行人,如果整日大搞世间八法,则根本不能趋近出世间之解脱正法,因为世间法与佛法是完全相左的。我们明了上述教理后,令自己不染着此等不趋近正道之患是极其重要的。

  危险极大教诲之六法:交往野蛮之人危险大;

  以法结缘恶人危险大;无有对治受戒危险大;

  未曾闻思而修危险大;破誓言者修密危险大;

  商主赴海取宝危险大。细察此大危险极关键。

  我们应当了知修行过程中危险性最大的六种教诲:一是如果我们不善加观察而感情用事、盲目地交往一些野蛮的恶人,则危险性之大是难以估量的。因为在与野蛮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稍微有点不满足的时候,就会到处谗言诽谤,甚至暗中加害于你,故当远离这种恶人,不予交往。二是若以佛法来结缘于这些恶人,亦有很大的危险性。倘若上师不善加观察就大事灌顶,则秉性恶劣之人极易混杂其中,这种恶劣之徒根本不会在乎上师及所赐授之灌顶的殊胜与可贵,非但不知报恩,反而还会恩将仇报,大肆诽谤,以致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因此以法结缘恶劣者危险性很大。三是修行人若无毅力亦无对治心,在这种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受持三坛大戒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们没有树立稳固的正确知见,亦不具足惭愧心,匆忙受戒,又会起烦恼而快速破戒,且因不知教理或性格卑劣而不行忏悔,如是将会堕落恶趣深渊感受无量痛苦。四是未曾经历闻思阶段的修行人未能树立正见,亦未开启智慧,如是什么都不懂就盲修瞎炼,极易导致走火入魔等危险。我们在修行旅途中耳闻目睹的很多事例亦能充分证明这些盲修瞎炼的危害性。《札嘎山法》中这样说过:若未筑成稳固的正见基础就忙修甚深法要者,如同在冰地上修建高楼般极其危险。五应了知破毁密乘誓言之人实修密法,结果使他自己只能成为魔的眷属,危险性之大,堕入金刚地狱不说,且难再获正法光明。六是商主往赴大海中取宝的危险性也很大,我们都知道海中有很多大得能吞下船只的摩竭鱼,有可怕的飓风狂澜,有专吃人的鲸鱼、嘎巴和西西玛等大鳖鱼,还有海盗及海神等作障,因此很多不具智慧又缺福德的商主总是有去无回,趋向解脱宝洲的修行人亦复如是。我们详细观察此等具大危险性之事而警策自己提持正念精进闻思修是极其关键的。

  实际修行教言之六法:一切所现本面自清住;

  一切明觉自然自净住;一切动念无有踪迹住;

  无别解脱逸然本解脱;观解脱者轮涅皆成空;

  灭除二取趋至实相基。若知此理精通胜乘义。

  实际修行之六种教言:一应了知我们若能直观所现诸法的本面,则会发现其本体无须改造,且自然明清而住,因为法界的本性无始以来从未发生任何变异。二应了知一切明清的觉受也是自然清净而安住的,在我们获得如是觉受时,身心皆已获得自在,既没有什么需要改造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修持的。三应了知我们若通过每一个细致的环节来观察一切分别动念,则会发现其本性是没有任何来去的踪迹而本然安住的。四应了知无别解脱的心性是逸然、明然、本来解脱的,佛陀在第三转****中讲到:“我们没有什么要了知,没有什么要克服,没有什么要获得,也没有什么要修行的。”五应了知若观如是解脱者,则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皆成大空离戏的本体。六应了知当我们最后灭除能所二取之时,就已直接趋至了实相之本基。若我们能了知此等义理,则可精通胜乘之真实义。

  以绝非是区分之六法:求名福德绝非好上师;

  过执财物绝非好行者;着重世法绝非好僧人;

  偏执我见非好瑜伽士;次第经劫绝非好密宗;

  堕入偏袒非好大圆满。当知普通平等广大义。

  我们应当学会区分六种绝非之法:一是修行人若整日贪求名利,以行为上的一些表相福德来遮蔽信士眼目,以期达到自己名利双收之目的,那么这种人绝对不是好上师,因为他们根本不具足经论中所说的上师法相。《札嘎山法》中说:“欲令自己变成真正的好修行人或好上师,则必须根除对今世的贪执,从而精勤修积来世的善法资粮。”二是修行人应知足少欲,若过于贪执自己的财物,则绝对不是好修行人。《札嘎山法》中说:“若行者能将自己的一切财物视若牛粪般毫无执著,则是好的修行人。”三是如果修行人着重忙于世间法,诸如应酬客人、修建寺院、搞经忏、经商贸易等事,则于修法必定就会放逸懒散,这种人绝对不是好僧人。四是修有所证的瑜伽士应该具足大清净、大平等的见解,自称为瑜伽士却偏执我见者,绝对不是好瑜伽士。五应了知无上密咒金刚乘中本来具有殊胜捷径的修行要诀,可令行者即生成就,然若自己随学的宗派教法需如显教那样次第历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话,则说明此宗派绝非好密宗。六应了知觉性本体是清净、平等而超离一切边执束缚的,如果修行人经过实修后反而堕入某一空分或明分之偏袒执著中,则说明彼所修之法绝非好的大圆满。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普遍平等地了达此诸广大教义。

  安住法性义中之六法:所取莫以五根为依处;

  能取莫以散收而改造;明乐无执莫随分别念;

  自然悠然莫著戏论衣;法性逸然莫入执著笼;

  全解脱心莫被想网缚。谁知此理趋近真实义。

  我们应当了知安住法性义中之六种窍诀:一应了知当我们安住法性之中时,心识切莫以五根为依处执取诸法,否则便不能安住法性真实义,仅仅只称得上是根识的安住。二应了知当能取之心本然安住时,切莫以散收而改造,如心时而外散,时而内收,这完全是出于意识形态的一种改造,绝非真实的安住法性。三应了知当我们证达明乐无执的境界时,自心切莫跟随分别动念而转,应本然安住。四应了知法性是自然悠然的本体,故在安住法性义时切莫为之着上戏论的衣服,而应赤裸本住。五应了知法性是逸然明然的本体,故于安住法性义之时切莫误入执著的牢笼。六应了知诸法全都是解脱之本性,故安住法性义时,自心切莫被异想、动念的网罟所缚。谁能了知此理则能趋近法性真实义。

  未懂大乘法义之六法:于诸本是佛子之众生,

  轻蔑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劝善恩乞丐,

  悭吝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安忍对境敌,

  嗔恨之人未懂大乘义;于本遣过教言之恶语,

  发怒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鬼祟之名利,

  起慢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着魔加持力,

  生我慢者未懂大乘义。如是之人多数漂轮回。

  辨别未懂大乘法义之六法:一是众生皆具如来藏,所以把一切众生都应看成佛与佛子来恭敬对待,若修行人轻毁蔑视他等众生,则可推知彼人尚未懂得众生即是佛的大乘教义。二应了知乞丐本来是劝导我们行善积资、成就布施波罗蜜多之大恩人,当乞讨者来临之时,若人将他们拒之门外,不欲布施少许钱财或食物,乃至讥讽恶骂,这即是尚未懂得大乘教义的标志。三应了知怨敌本来是我们修习安忍波罗蜜多的唯一对境,然若不将这一殊胜对境转为道用,却以忿怒嗔恨之心与他们大动干戈,如是之人尚未懂得怨亲本来平等的大乘教义。四是当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目击上师对刚强难化的弟子进行严格训斥,如以粗恶语言呵斥的方法来教导,这种厉语本来是遣除罪过的殊胜教言,然若修行人不能如理接受、发露忏悔,反而大发嗔怒之心,暗中伺机报复,如是之人也尚未懂得大乘的教义。五应了知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本来是将我等修行人推向绝境的鬼祟,是障道的极大违缘,然而某些得名利之人却无惭无愧地妄起我慢之心,认为自己了不起,这种人亦未能懂得大乘教义。六应了知有些修行人本是因受魔的加持而莫名其妙的显得有点能力,若其不依教自我反省,妄生我慢之心,则也是尚未懂得大乘教义之行者。如是之人大多数都会继续漂泊于轮回的大苦海中。

  断除而住应行之六法:断除愦闹之境住静处;

  断除贪执部落独自住;断除世间牵连安乐住;

  断除聚众独于静处住;断除众多琐事住静处;

  断除不善无记行善住。

  我们应了知并断除修行的违缘而住持当行之六法:一应了知一切愦闹都是令身心散乱之因,是故我们应当彻底断除愦闹诸境,一心安住寂静处修行,这才有利于成办道业。二应了知故乡村落都是引起贪心嗔心之因,故应断除对自己的故乡、部落、村庄的贪执,不与世人往来闲聊,独自一人安住修行。三应了知一切杂事和亲情的牵挂都是修行的障碍,故应断除世间琐事以及对父母亲友的俗情牵连,以修行为根本,无忧无虑,毫无牵挂之心,如是安乐而住。四应了知众人聚集之处即是非之地,除无稽之谈外,还会谈论他非我是等无义虚丧时光,故应断除人群聚众的散乱,而独自在寂静处安住,一心成办生死道业。五应了知一切琐事无一不是身心的累赘、阻碍修行的违缘,故应断除世间的众多琐事,万缘放下,安住静处修行。六应了知人生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在因缘具足之时,我们当励力断除一切不善法与浑浑噩噩非善非恶之无记法,唯以行善而住,精进修积二种资粮。

  如是住时应行之六法:认识赤裸觉性之本面;

  抉择心性本来之实相;远离苦想一切诸需求;

  不应刻意专注而实执;欲精进者心灭本地中;

  行者本体应当至尽地。

  如是安住静处时应当行持之六法:一应依靠上师直指心要的窍诀来认识赤裸觉性之本来面目。二是为认识觉性本面,我们即当依无垢的教理窍诀来观察心的来源、住处、去处、形色等,如此抉择心性本来的实相。三应了知通过如理无误地抉择心性后,即当彻底远离苦想一切需求之心识。四应了知心性之本体是远离一切边执戏论的,所以我们不能刻意地专注某一所缘而生实执心。五是当我们的修行达到终极之时,既没有能修之我,也没有所修之法,即便是欲以精进力行持诸法者,彼心亦会无余寂灭在本地(法界)之中。六应了知如实行持诸法者之本体亦当诣至法性灭尽地。

  觉性安住禅定之六法:显现不灭灿然清然住;

  心识不昧本然清然住;不染掉举自明清然住;

  不随掉举平等坦然住;无有昏昧自地怡然住;

  不堕四边自然平然住。具此六相而修无歧途。

  我们应当了知觉性并安住禅定之六法:自性之显现不灭,以灿然清然的方式而安住;心识明清,从不愚昧,即本然清然而住;本性不被掉举染污,即自明清然而安住;本性不随掉举,平等一如,坦然而住;本性无有昏昧,自己恒时怡然而住于觉性之本地;本性不偏堕四边及其任何一边,即自然平然而安住。若能具足此六相而修,瑜伽师所行之路决定无有任何歧途。

  实际运用见修之六法:知境为见脱离宗派执;

  知心为修脱离座间执;无执行持脱离刻意执;

  所现显为境界离觉受;所证断为法性无地道;

  所修成就五身无果执。知此即如虚空瑜伽士。

  我们在实际运用见解与修行之时需了知六种甚深法要:一是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认知一切境现的本体是本空离根的,树立如是正见后,自然会脱离一切宗派的执著。二是了知心之本性而如实安住为修,这样就会自然脱离闭关实修中座间的执著,出定入定均无差别,行住坐卧、息食起居无不是修。三是若我们的一切威仪都能在如梦如幻般无执著中行持,则自然会脱离对某一所缘境的刻意执著。四是若我们面前所显现的一切根尘万法皆显现为修行中的境界,则自然会远离一切偏袒自相的觉受。五是一切所证都断定为法性,自然圆满一切果位,故无地道之差别。六是一切所修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成就五身无别之本体,实相中的确无有可得之果,如是自然灭除对证果的执著。了知上述甚深义理之人即如虚空般离戏之瑜伽士,恒时任运自在一切功德。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9)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0)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1)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开篇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7)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6)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5)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4)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3)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