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解)佛说:施饭本来是一种善举。但施饭给一百个行十恶事的人,其功德不如施给一个行十善的人,施饭给一千个行十善的,不如施给一个受持五戒的;因为受持五戒者自然是受了三皈依的佛弟子;他最少是懂得四圣谛及行持的四念住,比单单行善事的更近于成圣。施饭持五戒者一万个,不如饭一须陀洹;因为须陀洹最少已断三界的见惑,预圣流了。饭百万个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因为斯陀含不止已断欲界的见惑,且断了五十四品思惑;对于生死之系缚已解脱了。饭千万个斯陀含,还不如饭一阿那含;因阿那含已近断尽八十一品思惑,而入于定慧之解脱间了。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见思二惑皆断,超出三界的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谓观想十二因缘而悟道者。)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三世诸佛,系指结习断尽、证性、成佛的菩萨。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本来毕竟空寂;故念入无念、住无所住、修无可修、证无可证,斯为佛法之极则。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瞋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解)佛说:人有二十种难做的事:(一)“贫穷”二字可作能力轻微解。布施有三种:财施、无畏施、法施。没有钱的人要用财物帮助人家,确实是难。但钱少又肯布施,才是大布施。体力不强的人,肯保护人家,叫人家不用害怕更难。还没有深入经藏,发如海智慧,而肯将佛法讲给人听,更有甚难;但是能以少分所得,如实的施给未闻佛法者,其施甚大。(二)豪华富贵的人,多是贪爱色身的享受。这种人要学成佛之道,的确甚难。但是豪贵者,如悉达多太子,弃豪贵而学道,以至于成;才是真的可敬。(三)凡生物皆惜身命,惟少年人因失恋而自杀,商人因负重债而轻生,都不困难;只有为无上大道而殉教,忠于国而殉职,这种毕命随志,才是难。(四)佛经传入中华,起初几乎是皇族的御用品,故得睹佛经难;今则方便流通了,但还有不晓得有佛经的。或晓得而不肯读的,这种人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五)佛去今二千多年,弘扬佛法的,如替我们请佛住世。但还有不少人不肯听佛法,这种人一生里不但无从出脱,简直是和不值佛一样。(六)常人之情,对于色欲很难忍禁;但是想到我的身、口、意、造出恶业,将来必受恶报,那么只好忍色忍欲了。(七)见玩好之物而欲据为己有,人之常情也。但见玩好而心存“慢藏诲盗”之祸,则贪求之心自息。(八)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亦常人之情也。但想到现在被辱,只是偿还往前辱人之债;这样不但不瞋,且会自喜,因欠人之债还完了。(九)有权位势力的人,常用他的权势,以欺压平民。被压迫的人、除了大德大贤,能宽恕迫害者外,总是怀恨在心、找一个报复的机会。所以俗语说:“小人报冤三日,君子报冤三年。”冤冤相报、无有已时。大的如国对国,小的个人对个人,都是生存在敌对状态中。若是有权势的人,记着冤冤相报的因果律,而以其权势,造福人群,小的一社会、大的国际间、世界自然会太平了!(十)一个人办事肯尽心,能负责、他的事业多份是会成功。但有人做事,节外生枝,或是蓄意搬弄是非,以炫其能,这是多心了。一个人遇着有事,先要平心静气,较量那件事的轻重,而后策划所以应付的方法,不任性、不逆情、办到适可而止。人生如过客,世事如浮云,不必事事过于认真;万事随缘,可以了就了之。以下三难是指一般读书人的通病,不一定是指学佛者。(十一)一般学者,常常喜欢展览个人学识的渊博,其实不然,世间的学问无穷,一个人专心致学之所获,亦不过汪洋一滴。所以聪明的先贤,在“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十年窗下”,才慨然叹曰:“学问之事,运寸心于千古,是知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者,自古及今未之见也。”在学佛者“法门无量誓愿学”,未到成佛地位,世出世法都要学,时间不问今生,乃至无量生,真是学无止境哩!(十二)读书人的第二病“除灭我慢”是更难。人所以要读书,是为着要通情达理明世故。没有读书的人,见事不清、想理不透、出言杂乱无章。但学而优则仕,很容易造成为“老爷”的官僚气。起初不“我慢”但“我慢”却自然而然的成功了。学佛者、是学的无上正等正觉。勇猛精进、不稍懈怠。哪容你少有所得,便贡高我慢以自绝?(十三)现代有一般人认识了几个字,有了一点小聪明,总喜欢玩弄他们以为不聪明的人,而自鸣得意。若是一个人到了真的有学问,真的聪明了,就自然不会看不起人家的。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谚语有“后生可畏。”佛门弟子更不相同了,脑子里总是存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将来皆能成佛”。所以对于一切有学、未学的人,都是一样的,像常不轻菩萨,便是好例子。(十四)世态炎凉,人情厚薄,古如是,今亦如是。富者、贵者,处处讨便宜。穷人、平民,在在受亏受辱。你看:我们在这里信愿寺每星期讲经时,讲者心目中并不专为富贵者讲,有如释迦牟尼佛以平等心,待其不平等地位之弟子一样的精神。讲经完了,讲者、听众、及诸法师,吃的中饭,是一样的素斋。寺门外的乞儿,也自己懂得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解)一个人的身所做的动作,口所说的话语,意所想的事情,是叫做三种的业力,这些业力,是造成宇宙间一切万物的因。因好比一粒植物的种子,空气、水分,温度、阳光等,是帮助种子萌发生长的天然条件,叫做缘。因缘会合,万物就发生了。有沙门问佛说:一个人须有什么因缘,才能够一、晓得前一世生活时的状况?二、彻底晓悟最高成佛的道理?佛说:每一个人,本来有一颗清净的心叫佛性。但它被世情的迷妄所蒙蔽,所以生活时,如在醉梦中。倘使一个人,能够坚强地立志,以扫除一切世情的迷妄,那么他的佛性就显现出来了;他的成佛是很可能的。这个好比一面镜子,在被尘埃所蒙蔽的时候,人们是没法子,看到自己的面目。但是尘埃一被拭去,镜的光明就再显现了。如果一个人,真的要他的佛性显现,他必要断去种种烦恼;对世事无所争,无所求,清清净净一条心,静光寂照,洞彻三世,何只宿命通!当时沙门所问的,以为宿命是比较的重要。但是佛所答的,是以会至道为最重要。因为会至道的人,都是得到宿命通的;而只得到宿命通的人,却不一定是会至道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是何等的真诚,改正弟子们,在思想上的错误,和颠倒的观点。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解)有一个沙门问佛说:一个人在一生的生活中,做什么事情是顶好的?做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佛说修习佛所教的真理,实行佛所教的大道,以度一切众生,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立志要成佛,所以他就朝夕猛勇行持,以至于真实体验而成佛;世上的事情,没有一种比这个更重要的。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解)有一沙门发二问题说:一、哪一种人是顶有大力的?二、哪一种人的眼睛,看东西看得最分明,脑子了解事情,了解得最透彻;耳朵听声音,听得最清楚?佛说:最有大力的人,是被侮辱而能忍得起的人。原来忍有三种:(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这里忍辱,即约耐怨害忍。现举例说明: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是人的常情。若有人经得起人家的侮辱,而不报复,这确实是难得很。我们看历史上有名的例子,证明一、不能忍辱的武人,终归败亡;二、能忍辱的,最后成功。第一例子:楚汉分争时,项王靠着他的膂力,力可拔山;加以才智过人,气盖一世;身经七十余战,每战必胜,但不忍垓下一败之辱,至乌江而自刎;古来读史者,都替他惋惜。第二例子:昔时英国有一王名叫啊弗力(King Alfred),在一次抗敌大败之后,他的兵将星散;只体爬入一山洞避雨,见洞口有一小蜘蛛,所结的网,每为风雨所败坏;再结再坏,但小蜘蛛并不灰心,继续努力,到后来网结成,啊弗力王深受感动,回去再集兵打仗,最后也是像蜘蛛成功。此外如司马懿受巾帼衣冠,勾践青衣侍酒,都是能忍辱而成功的好例子。再谈谈不能忍怨害之辱,而至失败的文人:一、屈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同列上官害其能,谮之。王流屈原。屈原忧思填怀,作离骚以见其志,自沉汨罗。二、贾谊以王佐之才,受知太守吴公门下,文帝召为博士,见幸甚。顾为绛灌等所嫉,害之于帝;于是流为长沙王太傅。谊以异才受谤,未及赞道槐庭,悲伤郁抑赋鹏以自况。过湘吊屈原有“……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语颇超脱,但终不自己,以至殒于坠马。上来几个能忍的例子,都是志有所向,故虽忍之一时,而无时不存报复之念,不算什么。只有佛门弟子才是伟大!怎么说?佛弟子受辱时,心里只有可怜那些欺辱者之无知。他门不知自己是个有佛性,而未成佛的人。被辱者也是个有佛性,而未成佛的人。大家都是将来当作佛的人,怎肯互相欺辱?佛弟子因为懂得这条道理,所以被辱后,不但不存报复之念,甚至不存恶意。因此大家就可以平安相处了。被辱者如此,必为辱人者反省时所尊,这种化人之力,其大无朋。

  如有人,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则心识不为世情所染污或蒙蔽,如一面大圆镜,现众色像,他证得一切智。这种人眼睛看东西,看得最分明;脑子了解事情,了解得最透彻;耳朵听声音,听得最清楚。他所看的,不只是这地球上的万物,而是远及三界与宇宙的一切;因为他有了天眼通。他所了解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现世事,而是远及那个人的三世事;因为他有了宿命通。他所听的,不只是声音,物语,而远及天籁;因为他有了天耳通。普通人眼睛患着近视,所以所看到的只是这世界的万物;耳朵聋,所以所听的只是人言物语,及混杂声;脑子单纯,所以所懂的,不能远出三界。殊不知宇宙的大,是无边际的,我们的地球未有历史以前,天体里早就有很多成佛的,及很多佛的佛土。释迦牟尼佛将这事讲给我们知道,连成佛的道理也教我们,让一切有情,凡是行持到能够转识成智的,因着自己体证到的“明”,也就很难以语言讲给人听。仁王经说:“满足无边界,常净解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这岂不是转识成智的好驻脚!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解)佛说:人们被世情之爱所迷恋,被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所缠缚,所以一生终不能了解大道。好像一盆清水,那平静的水面,被人用手搅动,而起了很多的微波。我们大家同来看一看水面,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从水面看到他的容貌。人们被混合的爱欲所迷缠,所以心中纷乱起来,而不能了解大道。因为这样,所以你们这些沙门,应当割舍爱欲。爱欲一断,本心再恢复他的清净,那时就可以学道,见道,以至于成道。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者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解)佛说:若有人确确实实懂得成佛的大道,从而修行者,好像他的手握着火把,而走入黑暗的屋子里去。这屋子里的黑暗立刻销灭,只有光明存在。学佛亦如是。若学佛道的人,而能了解涅槃寂静的真理,这种人就不再为世情所迷恋。生活时既不为世间的俗情所缠缚,而常有超脱尘俗的志向,他这样早就入了有余涅槃,而真性常如萤光寂照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解)佛说:我学成佛的方法是:心里时常存着成佛的念头,不是口头空念着“我要成佛,我要成佛”的念念,我在行持成佛的方法是:切切实实的做,不是身做,心不在做,或是人前做做给人家看看。我所说的话是:体验成佛的真理,不是没根据的强辩;我所修练成佛的方法是:实证的,不是外道的盲修瞎练,真能懂得这种道理的人,已经走近成佛的路了;不懂的人,就离成佛的路还远呢;佛道之成,须念,行,言,修,朝夕以之;先德说:“佛法如家常便饭,只须切切实实做去”,做到实证,才是成道,不是单单用语言说说就算事;因为佛性不是物质,不可以用了解物质的思想力去了解它,所以谈佛性,若稍稍涉入物质见解的分子,那就一点儿也不近佛性的真理了。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解)佛说:我们仰观天,黄道有十二宫流转;俯察地上万物,万物则有生,住,异,灭,的无常变幻,而不是永远存在的。再讲远一点:天文学告诉我们,天体里常有星云,经过长时期的冷却,凝结,而渐成新星;也有星体,因互冲而破毁。地质学也告诉我们,现在我们两足所站的地球的表面,因天然力如风,雨,阳光,及海潮,河流,等的影响,时而沧海,时而桑田,不知已变换有多少次。总括起来说,天,地,世界,及万物,都是生灭无常,有无互替,只有有感有知的灵性——被爱欲所蔽的佛性——才是永存而不变的。人们如能晓得这道理,再依佛所教的方法以切实修持,就很可能的比庸俗人早成无上正觉。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解)佛说:一个人应当常常记得,这个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所假和合而成的,地就是固体的骨、肉等,水是血、淋巴液、腺的分泌液等、液体物,火是人吸入空气中的养气,养化养料,所发出热力的温度,风就是人吸空气中的养气,到左右两肺的肺气泡,与二氧化炭气交换,而呼出的炭酸气体。这四大假和合而成的身体,有的可以维持几十年,而身体里的各器官,都有它们自己的名。若有人四大不调和,就生病,病重不能救治,就死;死后四大分散,各器官腐败,而还源为化学元素。可见一个人生活时,只是四大和合的假相,并没有一个我,等到死后,一切都没有了,现在有,将来无——色即是空——如空中闪电,一现即逝,所以这四大和合的假相,到底是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前五篇文章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章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三十一章至第四十二章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甲、序分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乙、正宗分 初明共世间法要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3 家和万事兴

 

后五篇文章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一章至第十章

苏行三博士:四十二章经讲录 序 题解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2 欢喜与不欢喜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1 人要识大体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0 人中之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