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生活禅浅识(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而振兴禅宗,必须对元代以来日趋衰颓的山林禅、丛林禅、文字禅、狂禅作一番整顿改革,着力解决好禅与现代人紧张繁忙的世俗生活如何结合融洽的问题。台湾的“现代禅”、“安祥禅”等,都是抓住这一决定禅宗命脉的关键性问题,力图开辟出禅宗现代化、生活化的路径。净慧法师作为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的入室弟子,以振兴禅宗为己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编《法音》,以文字般若弘法,普摄群机。近十年来力复祖庭,主编《禅》刊,惨淡经营,功业昭著。他提倡的“生活禅”,凸现了禅与生活融合一体的主旨,旗帜鲜明,口号响亮。“生活禅”是净慧法师据多年修持、弘法的经验,总结了海内外诸大德禅学革新的思想后所推出,酝酿已久。记得1991年,我与净慧法师晤谈中,曾就“禅是沟通佛法与现代社会的唯一桥梁”取得默契,讨论过关于禅生活化的问题,法师的远见卓识,使我深为钦佩。河北禅学研究所成立之初,将深化生活禅列为一大研究课题。愧我学浅识陋,对生活禅无何贡献。净慧法师自1993年起年年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率知识青年共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生活禅夏令营和柏林寺禅七所作的一系列开示、讲话,详悉提示了生活禅的宗旨、特质和修持法要,拜读之下,获益良多。兹就生活禅契理契机的特点和禅法,略呈浅见,以就正于净慧法师,并与同好者商讨。

  生活化与化生活

  “生活禅”,顾名思义,是在生活中参禅。净慧法师提示生活禅宗旨说:“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又强调“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一言以蔽之,生活禅的特质,在于净慧法师所总括的将祖师禅、佛法“生活化”和“化生活”两个方面的结合。这是针对现代生活,对祖师禅乃至全体佛法的灵活运用,是对佛教积弊痼疾的改革针治,契理契机,意蕴深闳。

  生活化,谓深入世间,直面人生,将佛法、禅融入生活、运用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生活,把佛法和生活打成一片。用净慧法师的话说,修行的人“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社会(庄严国土)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将信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提倡“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反对脱离现实,逃避生活,躲到深山里去隐修,把佛法与世法、出世与入世、修行与做人打成两橛。这是太虚大师、赵朴老等倡导的“人间佛教”精神的具体化。“生活化”并非“世俗化”,所谓世俗化,一般指宗教不得已放弃自己清净离染的主旨,随顺、顺应众生的世俗价值取向,未免有舍高就低、同流合污的意味。“生活化”则要求学人发扬大乘入世担当的菩萨精神,走入世俗生活,深入众生世界,投入两个文明的建设,在生活中、众生中勤修佛教倡导的戒定慧三学和菩萨道六度四摄,尽职尽责,奉献力量,以佛法的智慧指导生活,点化生活,净化自心,消解生活中的障难烦恼,使人生活得幸福、自在、洒脱、安祥、有意义、有价值,在生活中体味法乐禅悦,获得正受,在生活中体悟自性涅●,发现真正自我,从而超越生活,超越生死,并且自行化他,带动广大众生一起过好正见正受的生活,净化国土社会,庄严人间净土。此即生活禅的另一面“化生活”。生活化与化生活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其实质,是用佛法的智慧来点化现实生活,改造生活,超越生活,圆满生活,将生活佛法化,变众生痴迷、污染、沦堕的生活为正觉、清净、向上的生活。生活化、化生活,非仅应机施设的一时方便,而是释尊教法、中华禅宗本来具有的主体精神。释尊成正觉后,并未坐在山林里独享涅●极乐,一味放光动地惊骇人天,而是以人中觉者、生活导师的形象,从菩提树下走入滚滚红尘、攘攘人海,紧扣众生的生活,孜孜说法不倦,谆谆教诫国王、大臣、商贾、贱民、妇孺、妓女、强盗等各种各样的人,就其不同根性,教导他们如何善度人生、超越人生,不仅教人反省人生诸苦,体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修证常乐涅●,而且教人如何择业、工作、持家、理财、教育子女、尽分尽责、治理国家,过好物质生活、伦理生活、社会生活,你看他教诫善生子、玉耶女、阿?世王等人,是何等平易亲切!大觉至圣的佛陀,每天也仍是着衣持钵、次第乞食、洗钵洗足、打坐、沐浴、巡视僧寮、接待求法者,他的圆满智慧、教化功业,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教主、导师的佛陀,在僧团集体中并不搞特殊化,自言“我入僧数”,自列为僧团集体中的一员,留下为病老比丘洗刷污秽、洗衣、倒水、穿针引线等佳话。当时佛陀门下的很多证到阿罗汉果的弟子,也并非“自了汉”,而和民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常深入民众中去说法教化,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忧患。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从南传佛教看到佛陀时代的遗风。大乘佛法更是号召修菩萨行者走到众生中去,深入生活,以朋友的姿态与众生广结善缘,在利乐众生、度化众生中趋向佛果,若不广度众生、庄严国土,是不能成就无上正觉的。大乘道六度四摄等行,若离了众生,离了社会生活,便无从修行。中华祖师禅,正是握得佛法尤大乘佛法的这一心髓,将生活与禅打成一片。六祖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宗鼎盛的唐宋时代,宗门下大德,多是在着衣吃饭、担柴运水等日常生活、动用云为中参修,很少有长年枯坐深山打七闭关、摒绝人事而修者。六祖以一舂米行者开悟得法,得法后又混迹猎人中保任十六年之久,以行动表明了禅生活化、化生活,于世间生活中觅取正觉的精神。它如百丈怀海之率众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香严智闲之锄地以瓦砾击竹而开悟,龙潭崇信之煎饼求道,隐峰禅师之推车度众,南泉普愿之牧牛采樵,雪峰义存任数百人饭头,天衣义怀任水头等,禅师们在生活中参修的精神,不胜枚举。

 
 
 
前五篇文章

凡圣心体,本无生灭

顿悟见性的方法论

禅与坐禅的方法之一(四)

禅与坐禅的方法之一(三)

禅与坐禅的方法之一(二)

 

后五篇文章

生活禅浅识(二)

生活禅浅识(三)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一)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二)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