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终南山莲花洞探幽寻访印光大师出家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印光大师德相

早晨五点多便与老孙出发,先到引镇政府与聂书记见面。聂书记长安本地人,为人朴实平易近人,喜欢干事,为官一方,想为当地做些事情,听说莲花洞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并与印光大师有因缘,所以想考察一番做个开发报告发展当地旅游业。从老孙处打听到终南山佛协,并让老孙向我捎话,寻找与印光大师有关的资料,也因此,所以才有此行。我将事先查找到的印光大师相关资料交给聂书记,简单的交谈了一会,便与大家一同吃了一碗面,匆匆上路。

深秋的早晨,格外清冷,尽管坐在车内,但仍然感到几分寒意。车行之间,东方渐渐发白,太阳从沉平的原陌上冉冉升起,天空晴朗,没有一丝云。终南山也从夜色中露出了雄浑的身躯,高大深邃,悠远绵长。很早就听说被誉为莲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师是在终南山莲花洞出家的,便一直想去探访,这次正好应老孙之邀并与聂书记等一同前往,欣喜而快意。

在佛教界,提说终南山莲花洞,大概很少有人知晓,但要是说起印光大师,几乎无人不知,至于大师的成就与行略网上随处可查,不多赘言。只是这神秘的莲花洞却值得一游探访。终南山因历朝历代出了不胜枚举的高僧大德才成为佛教圣地,时至今日,闻风向道者依然络绎不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如本如法师经常讲的,终南山没有峨眉的秀,没有青城的幽,没有黄山的奇,没有华山的险,但却以祖师辈出茅蓬岩洞遍布林野而成为古今住山修道者的胜地。也难怪民国期间的高鹤年居士在游遍各地名山大川后行脚至终南山时发出的感叹,“余见终南茅蓬修道为天下之冠。”

车子入大峪,经过三十里山路的颠簸,来到莲花沟口,穿过一座架在大峪河上的小桥,右转便进入莲花沟了。今年雨水较多,山林中的树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剔透,红的、黄的、绿的点染出一个缤纷的山水世界。

我们一行十几人,踏着落满秋叶的林间山路,停停走走向前行,或许是我们离开山水自然太久的缘故,大家一路都在惊喜这个瑰丽多彩的秋天。

已经来过两次的老孙是一个憨厚朴实的长安人,说话不紧不慢,逢人总是笑眯眯的,尽管身体微胖,可是特别喜欢爬山,而且摄影水平颇高,这几年为了拍摄终南山风景,经常趁大雨、大风、大雪进山拍照片,若是抓拍到难得的美景时总有一种自得和成就感。

一路上,老孙不住的赞叹印光大师,他说:“印光大师的确了不起,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定有过人之处,山这么高,洞那么黑,能常年住在这里就已经令人生敬意了,何况还要念佛修行,他的毅力的确超乎常人,我们真的太渺小了。”

走了大约十几里的山路,终于来到莲花洞。洞位于悬崖下,洞前有三间瓦房,说是汤房,没有住出家人,只有一位看香火的老居士。洞口建有三间茅蓬,内奉观音菩萨泥像,拜过菩萨后,老居士点燃一根红蜡烛,引我们从菩萨像后进入莲花洞,洞呈三角形,上小下大,约八米深,最里面右上方,有一酷似倒长莲花形状的石钟乳,直径约一米,那花瓣含苞欲放,层层叠叠,十分形象,这个“莲花”应是由洞顶渗下的水滴中所含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应该有漫长的历史了。洞壁上还有许多形状千姿百态的石钟乳,老居士不停的用手指着,说那是“龙头”,这是“狮子头”,还有“人头”,如数家珍。角落里有一口小水潭,从洞壁上滴下的水滴都聚在潭里,据老居士讲,这个水潭里的水,常年不断,清澈甘冽,被居士老婆们称为神水,能治百病。我也好奇的伸手掬了一口喝到嘴里,的确清凉无比,如果能用这个水泡一壶茶,不知是什么味道。

走出莲花洞,老孙说,后山还有个洞,称“莲花老洞”,那才是我们今天要探访的地方。于是,我们继续向上走,行走约一里山路,来到一个院落。门口处供着弥勒菩萨,走进院子,坐北朝南有三间殿堂,内奉佛像,供桌上供了一张发黄的印光大师相,殿脚处有残碑一通,记载着清代一次寺院的维修情况。据住在这里的一位年轻行者讲,这里叫“菩萨殿”,古来一直有出家僧人居住,印光大师当年就是在这里礼道纯和尚出家的,离寺院不远在后山的山腰处才是真正的莲花古洞所在。

我们在寺院吃了午饭,坐在院子稍作休息,阳光照耀的山林如同春天般温暖,环顾四周,群山列翠,沟壑纵横,层林尽染,天高云淡,的确是一个隐居修道的好地方。古来多少高僧大德志求佛道,寂居山林,与轻松明月为伴,苦其心志,为的是究明生死大事,了悟宇宙人生真相,有所证悟即入红尘,随方度化,行菩萨道,弘扬佛法,而并非贪恋山居自顾清闲,山居,只是他们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阶段而已。

大约十一点多,我们开始进入莲花古洞,聂书记事先已经请当地民工将柴油发电机抬了上来,用于洞内探路照明,还有木板和皮筏子。洞口立有两个带斗的旗杆,左侧有一个石龛,香炉里已经有人点上香,据当年曾住过莲花洞的老僧人演祥法师说,这洞内境界怪异,进洞前要先上香,放炮,要不然洞内会发出巨大的声响,使人毛骨悚然,不敢进入。我们也不敢怠慢,个个都上前敬了一炷香。我带好了照相机和手电筒,换了一件旧衣服,跟着大家低着头慢慢进入洞中,洞口还可以直起腰行走,越向里走洞越狭窄,最窄处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洞内四壁到处渗水,十分湿滑,一会向上,一会又朝下。首先经过的是“白云洞”,洞壁呈乳白色,光洁润滑,接下来是“排云洞”石壁如白云排阵而得名,经过上下几次攀爬,来到被称为“头道海”的地方,这里宽约三米,高十几米,下面是积满渗水的池子,民工用竹竿探底,竟然深幽不见底。洞顶不时向下滴落从岩石中渗出的水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湿气,要是独自进来,的确很阴森。好在有照明灯,将洞内照得十分明亮,大家都在议论着洞壁上的天然石钟乳像什么,有的说像佛面,有的说像龙头,有的说像宝塔,有的还说像倒挂的钟。总之,天然的石钟乳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佛经讲,相由心生,只要用心去观察,什么都会有,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心想的形象。

小心走过民工临时用皮筏子搭起的浮桥,过一个窄口便到了“二道海”,二道海较头道海面积小,只有头道海的一半,水也很浅,我们干脆跳下浮桥,淌水而过。山洞中的水,寒冷彻骨,但为了达到最深处看个究竟,还是咬着牙挺了过去。经过一道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石缝,终于到了“三道海”,顺着石壁间前人开凿的脚窝,手攀湿滑的洞顶,贴壁挪步而过,便来到一块较平坦的地方。石壁上的渗水在这里变得很大,顺着石乳往下淌,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金黄的颜色,形状千姿百态,十分壮观。在岩壁凹进处,安放有四个约五十公分高的铁佛龛,内奉观音瓷像,还有两个铸铁香炉,一块铁匾,两个铁罄,一口铁钟。敲击铁罄,清脆悠远,这些文物也不知是何年何人从何处请来安奉在这里的,总之,太了不起了。年轻行者带领所有人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声音传遍整个山洞,绵长悠远。

伫立洞内,凝耳细听那流淌在石壁间的水滴声,真好似一曲乐章,不变调,不停息,淙淙涓涓,洗涤身心。在洞内,与世隔绝,只有那流水声和心跳声,还有那如水淌动的念头,生灭流变,猛想起,《楞严经》中观音菩萨的悟道因缘:“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在这里修持“流水定”,绝好不过了。

出洞时,相对顺利,由于道路已经熟悉了,不长时间就爬了出来,但因在洞内待的时间过长,刚出洞口,耀眼的光线直刺眼球,还有些眩晕。坐在洞口休息一会,才觉适应,回首洞口,恍如隔世,不由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而赞叹不已,更为古代高僧大德的虔诚信仰而折服。修道真的不容易,不是一番寒彻骨,那的梅花扑鼻香。

下山时,天色已慢慢黑了下来,终南山也渐渐被黄昏的暮气所笼罩,鸟雀纷纷归巢,采药的山民背挎药篓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莲花洞旁的茅蓬内也亮了灯,传出木鱼声,就这样,一天过去了。

我托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兴教寺,冲了一杯清茶,坐在灯下打开《印光法师永思集》,印光法师的相印在首页,注视着老法师那深邃悠远的目光,似乎看到他当年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身影,他那契而不舍永不退转的坚固道心,成就了自己,也引领了更多的众生,他走出了终南山,确又没有离开过终南山。

1,老孙,供职于长安区电视台,因其好拍终南山风景而结为好友,前年因羡慕终南山居生活,遂购买了大峪西翠花新贯寺村两间民房,过起了隐居生活,手头有不少难得的终南山四季风光美图。

2,聂书记,因在引镇街办政绩突出,现已升迁为长安区文化局局长,开发莲花洞的计划也随之搁浅。

3,语见高鹤年《名山游访记》卷四,“由北岳经五台太华回终南山略记”。

4,汤房,旧时为便利朝山进香信众歇脚而集资修建的简易驿站,也有塑像,但主要是为路人施舍汤水。

5,居士老婆,长安一代指崇信民间信仰的老婆婆,他们往往把佛菩萨、神鬼、观音、娘娘、城隍、太上老君统称为“爷”。

6,年轻行者,即《夜宿西翠华》一文中的陈威居士,现住西翠华。

7,演祥法师,安康人,礼常明老和尚出家,曾隐居莲花洞三年,现常住兴教寺。

2008-12-11终南心一于兴教寺兴慈楼南窗。

心一按:本文为 2003年10月26日的日记,经过整理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前五篇文章

终南山莲花洞探幽寻访印光大师出家地

弥陀净土理念:净土宗与其他重要宗派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

弥陀净土理念:净土宗与其他重要宗派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

助念与往生的关系?

舍利崇拜与净土信仰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开示: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印光大师开示: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印光大师开示:皈依示要、皈依与恭敬

非常殊胜的“返观念佛法”

无事念佛,有难念观音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