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安居第四十七日(一):极乐世界必须归,必然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安居第四十七日(一):极乐世界必须归,必然归!

阿弥陀佛依正二报,来提示我们所认知所谓的法性或者是佛性之作用。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就象我们要去某个地方、要择条路,那就要对其有认识与了解。

对于往生,我们也是要有一个了解的。“往生”这个词,基本上就是我们认知的一个焦点,这个词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六道众生轮回来轮回去,就是因为这个“生”字,生生不息,苦恼无尽。那往生极乐世界还不是在生吗?

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是顺性而设的一个次于泥洹的报德之土。往生彼国这个往生,如果说“趣无生”,可能对凡夫有情来说,一说到无生,又是一个概念问题了。这个染的生,是我们生生世世所守护、所迷失的一个根本的状态。极乐世界这个清净国土,它所示现的无生,是生而无染的这样一个法则。

生命、意识的作用若无染着,就很大方,有许多大方的善巧。一旦我们有染,就变的很狭隘,很沉重。极乐世界是一个大方的国度,一个顺性的国度,所以整个极乐世界的有情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际皆是依无染的这个性德根本彰显。

我们这个“染”,是一种特定的习惯,也就是所谓对待二元世界的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太久太久了,让我们慢慢地对“染”就没有觉知,就以为它是个常态了,我们在轮回中往往是不知的,有逆缘苦难、逼迫了,会迫使我们去觉悟,去反省。所以许多学佛者最初的因缘多是受到某些逼迫了,思想啊,意识啊,认知啊,身体啊,环境啊,工作啊,感情啊,有某些逼迫了,他会去反思,那么这个反思也可能就是人步入无生的一个开端。古代善知识说“吾日三省”,就是为了提示我们不要在这个常态下迷失的太久。

极乐世界的种种描述,无外乎都是让我们反思它和娑婆世界的差异,实际性没有异,就是报之异。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之报,是令人堕落的一个环境。我们看看是不是呢?可能安了居以后,很多人就会下山,或者走动,那堕落的机会就十分多,因为染着的机会十分多——我们的依报环境的设置就是让人去贪,去嗔,去癡,去慢,去疑的一个果报环境,所以说是一个堕落的环境,容易让人升起染着

但是极乐世界之报,其所有作为都是清净的设置,都是依圆满报德所设立的。昙鸾法师在此处做了一个提示——往生彼国,是阿弥陀佛清净本然,无生之生。这个无生就是生之不染啊。我们一般读到经典说,往生彼国但有诸乐,亦不染着。而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只要是有乐,不管是怎样的乐,后面伴之而来的就是染着,染着后面就是贪之升起,贪欲伴随着就是堕落、积累、沉重、迷失。

如果我们真正抉择了性德,明鑒于此,抉择于此,那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其性是无别的,其报之异就不起作用了,就不受影响了。我们能顺性行事,在此娑婆世界无疑也是不可思议的。就如世尊所讲,在此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行道百年。是“行道”一日,而不是说熬一天,或者说堕落一天,那我们在此娑婆世界有没有行道呢?或者说我们能不能明鑒于性德呢?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有情的自业他业共业,已久久迷失啊,我们的大环境,加上自他的鼓励,就是这个“染”字当头。基本上一举心动念就会有染,染即执着,即是贪欲最初的状态,发展下去就会埋没我们的性德,污染我们的心智。心智的污染就造成社会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共业的无染,那就造成这个浊恶的世界,继而就造成我们相互的逼迫、伤害,战争、疾病、天灾人祸就频繁地发生。

我们往生彼国,从大的原则来讲就是改变我们的依报。因为这个娑婆世界的依报是一个滑坡的依报——减劫的依报,就像一个大滑坡一样,整个都在往下滑。在这个大滑坡中,没有亲证圣果的人,是真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的依报环境只能越来越差,自他共业的环境、心里环境也越来越差,染着与偏执的东西就越来越激烈、越尖锐、越周遍,我们在觉悟与迷失参半的机会中,真正运用觉悟自在力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一个报土,对我们减劫众生来说,无疑是负责任的,无疑是真诚的,无疑是佛陀的慈悲心。佛陀来关照我们这些火宅中的有情,这个火宅就是因为行为的染、贪欲的动念不断积累,你也积累,他也积累,大家都在积累,那浊恶就慢慢炽盛起来,滑坡就滑的越来越厉害。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有没有感触呢?大家可能各个都有感触的,那么若是尊重自己的未来,或是尊重自己的成就,或是尊重自己的法身慧命,选择往生彼国,无疑是一个真诚,无疑是一个慈悲,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自我尊重。

你自己要审视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往生彼国不是一个泛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娑婆世界太苦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泛泛地说一说,没有意义,在你的意识中、在你的现缘中,对你触动并不多,那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认知它。

我们昨天把阿弥陀佛的座功德——“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与“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做了一个对比提示,为什么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愿乐呢?是因为阿弥陀佛聚集了二百一十亿佛土的殊胜功德因缘,来饶益十方九界众生,他无疑是有这样的力量的,有这样的修持功德,有这样的善巧方便。

其累劫修持而成就的修德回施,并不是一个泛空的一个承诺,是有真实利益的给予。其国土,令一切众生未来也好,现下也好,过去也好,都有一个归趣。就像河流归大海一样,他把这个大海明确的给我们指出来了——极乐世界就是百川必归之大海,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属,业的归去,是必然要回归到这样一个国土的。这个国土不是乌托邦,它具足种种庄严,我们的业相,就象河流一样,在流淌变异着,若染污,若一会儿水大水小,若被节流等等,但是必然要归向于极乐世界这个大海。

极乐世界这个国土的归向,在我们尚不知自己前景之时,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国土告诉我们了——十方九界众生,必然归向于极乐世界所以说勿落人后。既然必归,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勿落人后。有的在无量劫轮回中不能觉知了,而挣扎在路上,但再挣扎还是要往生彼国的,所以勿落人后,即早点觉悟,以消除我们在路途上的迷茫与挣扎,或者说不知所去的无明的欺辱。

我们心里没有皈依处的时候,往往就会自我欺辱,经常会身心不安,经常不知道做事情乃至说生命、交往、功课、休息等等是为了什么。说困了就睡觉嘛,饿了就吃饭嘛,安排上殿就上殿嘛,实际就是没有乐的东西,有很多负重,顺自己的业习就做,不顺业习就怠慢,就在这个苦与乐中迷茫、迷失,往往把自己业习的染着当成自己的乐趣了,或者说把业习的满足当成自己的乐趣了,结果这一个乐还没乐过去呢,苦就伴随而来了;还没乐过去呢,沉重就伴随而来了;这个乐还没有享受呢,苦的东西,逼迫的东西,就同时升起来了。这个娑婆世界就伴生着这样的一个果报。

所以阿弥陀佛国土的回施,就是河流必归大海,众生所有的轮回无常无我的业分,欲得安稳,必然归到极乐世界法性海中。这个说法,我们如果不反复认识,以在我们的记忆中、概念中、事实作为中,有一个不假造作的,不假用心的事实习惯,那不安的东西还会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处处显现,或者说经常就会显现出来。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怎么样,尤其是搞一些小技巧小动作小聪明的人,就会丧失这样的一个现下安稳的、实际的自在力,或者不知归趣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摸索认为是很高明的东西。因为所有的九界之造作,其根本是无常、无我的。在弥陀的报德这个大的作用力下,我们回归是最正常的,随顺是最真实的,最尊重的。你说我不回归,违背这个因缘,那是不正常的,那是痛苦的、挣扎的。实际大部分都是在挣扎,没有随顺的喜悦,放下自我执着的喜悦,真正单一念佛的喜悦,忆佛的喜悦。

实际念佛忆佛是十分简单殊胜的。但是我们一天24小时中,严格地说,我们能真正意乐地、清晰地、主动地忆佛念佛、真诚地、喜悦地、明确地忆佛念佛的时间有多少呢? 3妙种,5秒钟?实际这是说多了。我们脑海中有那么多业力的记忆,那么多习惯的染着,那么多那么多,已经把我们的生命空间给占满了。我们稍稍地腾出一点来忆佛念佛,就很了不起了。

很多人刚刚听课后,说这个阿弥陀佛这么好啊,应该念了,可门一出,谁长谁短、谁是谁非就来了。为什么呢?习惯吶。这是个严肃的话题,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大呢?习惯的力量太大了,一跨出门就忘了!所以说我们学佛要知道归趣啊,要有一个习惯性的认知,这样我们就在这个念佛的意乐上,去认真地作为,去随顺,去实践的。一定要实践,不实践,它再好,也都关系不大。

我经常也思考思考自己,一天认认真真地能念几声佛呢?或者说念佛给我们带来的安心、踏实啊,会不会给人带来放逸呢?那些不安的人念佛、修行、苦行,会不会反而使他们有出离的方便呢?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放逸,是最珍贵的东西,实际是我们最缺的东西。不是说我们嘴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说不睡觉,那就是不放逸。不是!心地对佛陀的随顺,对法性的认知,对修行的意乐,无染地作为,这是在行不放逸与精进。这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利益,这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或者阎浮提的人最缺的东西。

所以往生彼国以后,所有的依报环境,及其佛陀世尊、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诸上善人,莫不都是引导我们,没有放逸堕落的机会了。依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困惑着我们。所以往生彼国,这个抉择十分重要,改变依报,回入阿弥陀佛正觉所设立的一个法界中,在阿弥陀佛的正觉住持下,我们永远没有退转,没有堕入三恶道、轮回的机会。

所以这个大的主题原则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三界是虚妄生,一定要看清楚这个虚妄。极乐世界是真实安身之地,能令我们安稳,因为生命长久,不会为生命的阶段性变异而产生困惑。而娑婆世界这个虚妄生,我们的生命经常不可把持,或者多病,或者疲惫,或者苦难,或者怨对相逼迫,或者环境相逼迫,或者灾难相逼迫,或者心里的迷茫相逼迫,我们在这个虚妄中是挣扎性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没办法认知的、潜在的、虚妄的果报,我们要是能掌握自己了,这个娑婆世界也够好了,那我也劝大家不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但现在就是战争太多了,横难太多了,饮食也不安全了,你没有安全,这个“没有安全”,并不是说坏人在破坏我们,或者说某人在找我们的麻烦,不是,是共业在找麻烦。

你还放逸吗?这个三界火宅感觉还很好玩吗?哪一天眼睛没有睁开不知道又到哪儿去了!你不往生,你就是不聪明的人,起码说不够认真,没有认真观察过什么该取什么该舍。

我们真是要认识清楚。六道不可择取。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的业是无始以来的交织而成熟。你没有三明,没有那个禅定的功夫,没有那个善巧,你都不知道会到哪里去。对此我们真是要反复地认识清楚,对自己得有耐心,这个大事之处不要耐心,那要耐心干啥呢?

要是没有极乐世界,我们愿意到哪一道呢?哪一道都不满意,况且减劫中无增上缘。这个地方一定要小心。就是说我们的果报中是没有增上的,只能堕落,我们只要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面临的果报就是这样的。

所以,极乐世界必须归啊,这是我们要认清的,从人性、作为、业报、未来等等角度认知,不光是自己愿意往生,也要劝有情往生

我们每天拜往生礼赞,最重要的那一句就是“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这句话很慈悲,很真诚,很準确,很有意义,很有劝化的耐心。每一拜都是这一句话,你说啰不罗嗦呢?但这么啰嗦我们还记不住呢,这么啰嗦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还糊里糊涂的,还愿意继续糊涂下去呢。

主要是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减劫中没有增上之机,一个是无始以来业力的交织成熟,六道不可择取性,就摆在我们面前。另外,我们面临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怎么个死法。

我们不是说往生就是死亡啊,不是这么讲的,而是说我们如果把往生这个法则、往生这个抉择,真正地清晰了,清晰无疑了,那怎么死无所谓,什么时候死也无所谓,你不会去给自己找麻烦了。

所以我们现在,重要的任务是要把这个清晰的抉择拿得準。不管怎么着,有个必生的心愿。这个必生的作意我们得有啊,顺性,顺佛愿,这两个外围的保证没问题了,那我们自己作意的清晰不清晰,抉择不抉择,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简单、最重要、最应该去串习认知的一个大事情了!

这个话题看来十分的简单,但是我们对这个地方的串习十分的重要!佛愿,十劫前已经相续到现在了,那是不会有任何增减变化的。一切众生性德的真实,也不会发生任何的增减。那就看我们作意愿生的串习了。这是我们熏修、熏习的一个焦点——就是说我们要有这种意乐,有这种愿望,有这种抉择。那对我们自身无疑是负责任的,那我们再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样的话就可以没有愧色,因为我们生活有一个主题了,我们可以偿还无始以来的任何一个事业、心地、作为、情感的纠结,在未来际,不违安养,回入娑婆也好,回入他方也好,分身也好,我们都有一个自在的、熏修实践的机会,可以主动掌握这些因缘,而不再受迷失的果报。

这样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公正的,对我们现有的个体,我们这样深思熟虑,细致地观察,反复地对比较量认知它,细细地在自己的心灵里确认它,那么生命不管是突然发生什么变化,或者死亡,我们都会有安详、从容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抉择,那你就有安详的理由,你就会从容,就不会受到逼迫,不会受到恐怖的伤害。因为我们三界的所有的生老病死,或者说灾难业力,莫不过是幻相,你要是有归趣了,认知清晰了,这些幻相对你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可沖击的了。

所以这个往生的抉择,其清晰就在于我们意乐的作为、意乐的选择了。因为随顺佛愿,可以升起这个意乐;随顺法性,可以升起这个意乐;随顺我们的对比观察,也可以升起这个意乐。——就是必生彼国的一个清晰抉择,一个无疑的抉择,就是不能在此处徘徊犹豫了,或者说不能在此处放逸自己、似是而非地作为下去了。那样对自己是有辜负的,辜负了遇到这样一个稀有教法的胜缘!

这话题是一个焦点的话题,所以,我们一看到无始以来业力的交织,六道的不可择取性,看到减劫中不断减损的整体相,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还贪图自己过去的习气,可以说这已经是自我伤害了,是迷失了,是愚癡的行为。

我们过去因为没有清晰的教法,愚癡也好,堕落也好,放逸也好,习气也好、无名的遮蔽也好,而现在通过对比观察,逐渐使我们认知清晰起来了——所以通过佛愿,那么我们决定认知往生彼国之殊胜;通过法性,我们决定随顺法性之安住,无畏无惧;通过对三界六道的观察,对减劫的观察,对生命意识交织成熟的观察,往生彼国的意乐无疑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恰当的选择,智者的选择!这在我们的现前的记忆、作为中,我们不断地确认它。虽然这个话题在反复地讲,但每次下去以后,我想一想,再上课还是要讲,因为它是个大话题

生彼国,即是无生方便。无生者,实是生生不息、无染而至的善巧,是有广大妙用而无沉沦与累积,是有清净庄严而没有诸障碍这样一个清净的、快乐的国土,就是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即是无生地。我们对这个无生,不要生起断灭、冷漠、黑洞这样的感知,那么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再加上对性德的随顺,对佛愿的随顺,对三界六道轮回的虚妄、减劫的滑坡状态的认知,我们就会抉择往生彼国的意乐

我们有这个意乐了,那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行中、念佛中、作为中,就会念念皆有归趣,念念安心,念念安稳,念念就不再迷失,念念中这个清晰的抉择就会推动我们、引导我们进趣“但得诸乐,无有众苦”这样一个清晰的法界——极乐法界,逐渐地远离堪忍世界的迷失与沉沦。

那对我们来说,这个公正的、健康的、有力的、安心的选择,就会成熟起来,在我们生命的现下乃之未来就会形成一个主题的力量。我们的业习烦恼就会在这个主题的力量的带动作用下,逐渐不再纠缠我们,使我们的生命慢慢变得喜悦、安乐。

(岁次辛卯六月初三2011年7月3日)

 
 
 
前五篇文章

如何念佛相应

2011安居摘录:一些欢喜念佛方法

2011安居摘录:一些欢喜念佛方法

净土法门之除疑、生信、安心、立誓、正行

安居第四日(二):关于“一念圆三世”念佛方法的实践问答

 

后五篇文章

安居第二十七日(三):念佛的三种根性——远离生死边见

安居第二十七日(二):亲近极乐世界的换位修法

安居第二十八日(三):“移民”到极乐世界

安居第七十五日(三):确认念佛的点滴利益

安居第七十五日(二):净土教与浊土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