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三集) 2012/4/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六百八十九页第三行,科题「显德」。请看经文:

【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这是显示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都包括在其中,他们的『威德』,他们的『阶位』,阶位就是品级,『神通变化』。『一切天人』是讲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的天人。有些天人福报很大,即使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非常殊胜,忉利天以上,一层比一层福报大。他化自在天人,就是第六天,他们在物质上的生活可以跟极乐世界比美,但是威德、阶位、神通变化那就比不上。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们的神通变化、他们的威德是跟法身菩萨一样,十方世界的天人不能够跟他相比。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上面这段经文,显示正报。依报是环境,物质环境。正报是每一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这是正报,完全讲自己。别人,别人是我的人事环境,还是依报。所以正报只是说自己本人,每个人对自己本人都是正报;别人,别人是我的依报,是我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我的生活环境,就叫依报,依正两个字要搞清楚;是本人自己,这叫正报。「正报之威德品位」,阶位就是品位,「超世希有」,这个世是世间,十法界的世间,他们不能比。「威德者,威神功德」。为什么他们的威德那么大?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那么大的威德怎么修的?念阿弥陀佛修的。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自性圆满的德号,不是局部的,是圆满的。念这声佛号就念自性圆满的功德,你说这个功德天天累积还得了吗?功德的大小不在乎念佛多少,于那个不相干,在乎用真诚心,它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跟自性圆满相应。心不真诚,心里面有怀疑、有夹杂,不能说没有功德,功德不圆满,有欠缺。所以印祖说,一分诚敬你就有一分功德,十分诚敬你就有十分功德,万分诚敬你就有万分功德。一念之间!有人一念万分功德,有人一念十分功德,什么原因?用心不同!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这个心,有圆满的,有不圆满的。圆满的是什么?我念佛的时候真心,万缘放下,不念佛的时候心就乱了,还是妄念纷飞,这个不圆满。圆满的真心,念佛是真心,处事待人接物全是真心,这个真心是圆满的,这个真心念念有不可思议的威德。我们自己不知道,别人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功夫的人、有学问的人能看得出,普通一般人看不出来。天神、鬼神能看出来,诸佛菩萨都知道,这些都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了,为什么不用真心?用真心的人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用妄心的人就是六道凡夫,你愿意搞六道轮回,还是愿意作佛菩萨,都在自己一念,于任何人都不相干,自己对自己要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心。为什么有人用圆满的真心,有人做不到?这个问题就是你的认知究不究竟,你对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的真相,诸法实相,你认识多少,问题在此地。

章嘉大师所说的「看得破」,你看破多少?全看破了,你纯,圆满的真心;局部看破了,不是圆满,你真心里头掺杂着妄心,就这么个道理。于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能够悟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不中断,用意何在?目的何在?帮助我们看破!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宗门教下,都要以经教为基础。唯一特殊的是禅宗,禅宗依旧没有离经教。禅宗下手靠参究,不用经教,但是大彻大悟之后,一定要看经教,用经教来证明他所悟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要根据经典。他所悟的跟经典所说的相应,那是正确,正知正见;如果所悟的理跟经上讲的不一样,那就是邪知邪见。所以,禅宗是悟后再看经、再听讲,跟教下不一样,教下是先从经典上下手,这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方法。

在中国佛教自己称宗教,宗是禅宗,除禅宗之外,其他的九个宗都叫教下,都叫教。换句话说,教下是依经典,由浅而深,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顺序,先小学,阿含十二年,再中学,方等八年,然后再大学,般若二十二年,最后研究所,法华八年。按这个顺序,依次循序渐进,不能够躐等的。所以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弟子。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一定要依这个顺序。佛教传到中国来,应该是七百年,唐朝时候,祖师大德们不学小乘了,改了,改用儒家、道家,他们的经论代替小乘经典。改得好,为什么?儒跟道都是中国本土的学术,我们学起来有感情,特别方便。它的作用确确实实代替了小乘,真管用。我们看唐朝到今天一千四百年,这个一千四百年当中,宗门、教下多少成就的人,那就说明这个改是可以的。

现在麻烦来了,小乘不学,儒也不学,道也不学,一下就来学大乘,所以学一辈子都没有成就。违背了佛陀的教诲,你不听话,不能怪佛菩萨,怪自己。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特别提倡,劝导大家,要用儒释道的三个根,做我们学佛的扎根教育。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有《弟子规》的基础,还要学一部儒家的经典。经典,最方便的、最直接的,可以代表儒家的,朱熹编的四书,这是儒家根本的经典。朱夫子编这部书的理念,我猜想他是从《华严经》得到的灵感。为什么?很像《华严》。《华严经》有佛法最圆满的理论,在《华严》里头,有最精密的方法,也在《华严》,末后五十三参,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怎么学习,把修学的样子做出来给我们看。也就是说,把佛陀教给我们的理论方法,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工作,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全用得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用得上,表演给我们看。方东美先生赞叹这部经,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他所看过的这些哲学典籍,认为《华严》是登峰造极,真正的圆满,这真正不可思议。

四书,《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就是五十三参。《论语》里头由孔子表演,孔子如何将中庸之道、大学的方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圣人表演;孟子是贤人表演。《华严》是用一个善财童子,四书是两个,一个圣、一个贤。你看他们怎样把中庸,中庸之道在佛法里头讲中道,二边不着,用中道。《华严经》上为我们讲的方法,方法,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方法,层层向上提升,达到究竟圆满。对这个东西你要不熟悉,你怎么个修法?你怎么会成就?所以,儒、佛确实有大道,它的东西有体系,完整的。像办学校一样一条龙,从幼稚园到研究所,当中没有缺,没有断掉的。佛法称为菩提道。

学习最重要是扎根,今天佛法衰了,儒释道全都衰了,衰在哪里?我们把根丢掉了。儒,《弟子规》没有了;道,《感应篇》没有了;佛,《十善业道》没有了,三皈、五戒、十善没有了。所以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人我们送往生,这个往生,那个往生,真的往生吗?有什么凭据?通灵人说的。通灵人行吗?是真是假?依旧是个问题。什么样才叫真往生?预知时至,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我跟佛走了,那是真往生;不是他亲自告诉人的,都有问题。亲自,走的时候,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那是大福报,人生究竟圆满的福报,给你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看到阿弥陀佛了,佛来接我,我跟他去了。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这个里面往生的人,许许多多都是临终交代很清楚,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一点都不迷惑。

由此可知,临终最怕,我们现在的名词叫老人痴呆症,跟他讲什么他都不知道,他自己亲人都不认得,这个麻烦就大了。这个人走的时候,怎么助念都没有多大用处,还是随业流转。助念的好处是什么?他在恶道里头减少痛苦,只得这个利益,没有把他提醒。提醒,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一念真想到极乐世界,就决定得生。人最后那一念,是决定他到哪一道去。所以学佛,平常不享福,把福报留着,福报留在最后,最后那一念清清楚楚,那叫圆满的福报。活的时候福报再大,临终糊涂,一切完了。为什么真正修行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他不享福,把福报留在最后?最后临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他可以自己选择我要到哪里去,迷惑就不行了。怕他迷惑,所以临命终时助念提醒他,也得他要清楚才能接受,他要是迷惑,老年痴呆症就很难接受,很难讲了,到哪里去了就不知道。这桩事情是大事,非常非常重要。

注解里头说得好,接着讲「神智洞达,威力自在,住正定聚,决证极果,故云威德无比」,这是真无比!学佛的人对这些不能不留意、不能不重视。千万不要重视身体,不要重视自私自利,不能重视名闻利养,不能重视五欲六尘的享受。什么原因?重视这些东西,增长五欲,增长贪瞋痴慢,对你没有好处。这个东西要放下,世尊为我们做榜样。释迦牟尼佛可以说一生,从离开皇宫之后,十九岁离开他的家庭,那是个荣华富贵的生活,他就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苦行僧的生活,一生不改变,他给我们做榜样。为什么?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习惯这种生活,慢慢的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经文当中常常说的「住正定聚」,这才叫做纯净纯善,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地方有住正定聚,神智洞达,威力自在,住正定聚。心住在正定聚,就决证极果,决定成佛。换句话说,我想决定成就,我真的想往生,真的想见阿弥陀佛,凡是障碍我们往生见佛的统统要把它断掉,我们这个路才走得通,才真有把握。

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有人问我对这桩事情怎么看法,我说这是好事,不是坏事,特别是对我们念佛人。好在哪里?好在让我克期取证,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走,日期我知道了,我一定在这个时间之前把我的资粮准备具足,我真走得了!凭什么?凭放下。走不了的人,为什么走不了?他没有放下,他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有牵挂,所以他走不了。把这些留恋、牵挂现在就要把它放下,不要等到,还有两百多天,早了,慢慢来,这个不行,现在就要放下。在这个世间多住一天就多表一天法,表法是什么意思?做好样子给别人看,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回头,用意在此地,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威德无比。

「阶位,阶地品位」。阶地,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是阶地,他往生到哪一个地;品位,每个阶地里头都有三辈九品。实际上,三辈九品里头又有三辈九品,品级很多。三辈九品是说大的,给你讲好像办学校,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是给你讲大的。小学,你看又有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高级、中级、初级又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愈分愈细,愈分愈多。因为每一个人我们的因地都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缘不相等。虽然真正有资格往生,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阿弥陀经》上讲得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我们都具足了。虽具足依旧有差别,每个人还是有差别,用心不一样。所以有品位。

「得三不退,位齐补处。故云阶位无比」,这也是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其他刹土里头没有的。三不退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华严》是大经,圆教。这是大善根、大福德,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阶级,四十一个阶级,前面我们都学习过,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实报庄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形成,没有这个习气就没有实报土。实报土里面的菩萨绝对没有起心动念的,所以它是平等法界。平等里面有差别,差别里头有平等,这是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因为无始无明习气它只障碍你不能回归自性。你知道,自性很清楚,自性是常寂光净土,你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回不去。什么时候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自然回去了。所以,四十一位菩萨都是不起心、不动念的。我们要知道,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自然断尽了。分别是从起心动念来的,执着是从分别来的,起心动念是烦恼的根,叫它做无始无明,那是烦恼的根。根断了,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了。所以我们应当要学用真心,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这就对了。

我们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什么是真心?这就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的,中国传统教育里头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是真心,「礼义廉耻」是真心,「孝悌忠信仁爱和平」是真心,我们起心动念不离真心。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是违背真心,完全是妄念,这个不能用。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仁、不爱、不和、不平,这都是违反自性。中国人说得详细,外国有说,没有说这么详细,所以汤恩比才说,要解决现前社会问题需要孔孟学说,道理在此地。佛法说得详细,佛法给我们讲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讲得非常详细。这些就是真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我们就叫用真心。为什么?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是真的,我用真心跟他们才相应;如果用妄心,跟他们不相应,不相应,念佛也不能往生。

底下一句,「神通变化者,经云,彼土声闻,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极乐世界是大乘,当然没有声闻,那声闻是什么意思?声闻代表在极乐世界已经把见思烦恼断掉了,他的断烦恼的层次跟阿罗汉平等,这叫声闻。他不是声闻,统是菩萨,见思烦恼已经断尽了的菩萨。这个断烦恼也是得阿弥陀佛的加持,阿弥陀佛怎么加持他?天天讲经,天天教他。佛、跟极乐世界所有的环境,都是他断烦恼、开智慧、证果的增上缘,那边环境太好了,没有丝毫障缘。我们这个世间修行障缘太多,很不顺利;极乐世界没有障缘,一帆风顺。

这些菩萨们,他们有能力在掌中,手掌里面,持一切世界。我们现在读到这句经文,能接受了,不怀疑了。为什么?我们知道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大小不二。经上告诉我们,一粒微尘,里面有圆满的大千世界。前面我们学过,谁能够进去微尘里面的世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入微尘世界,可见这个事情不是假的。其实他有能力持一切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们觉,我们迷,你就看到能于手中持一切世界,感觉到非常了不起,惊讶,自己跟他一样,完全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常常要去想,佛教的名词叫做观,观察,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念头的波动。你能够常作如是观,就知道,所有现象全是虚妄。《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现代科学发现了一个宇宙的秘密,全息,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全息是什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上说的。整个宇宙一切法在一法里头,这一法是什么?一个毛端,一粒微尘。我们手上不晓得放多少毛端,不知道放多少微尘,《华严》讲得这么清楚,我们多少年来没有看懂,不知道它的意思。科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了,我们才懂得,才晓得有这个事,有这么个概念。什么时候能证实?不断的放下,功夫全在放下。但是放下的基础是看破,你没有看破你决定放不下,这勉强不得的,佛也没法子勉强人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放下,不用别人劝你。所以章嘉大师,这在六十年前,跟我讲的这句话,真的。不要以为你懂了,你没有放下就说明你没懂,你要承认你才会有进步;你认为已经懂了,你就到此为止,再提不上去。什么叫真懂?真放下真懂。这个话非常重要。不能以为我都懂了,听了经,读了经,我都懂了,没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华严经》上讲的,我们很容易记!这几句话真懂了,「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你一点都不会怀疑。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