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七集) 2012/1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七十二页,倒数第四行,科题「叹信受实难」,叹是感叹。能够相信的人,能够接受的人,确实是非常难得。我们看经文: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面这段经文,是「叹闻经信受为难中之难,令人知经之难闻,生敬重希有之心」。『如来兴世』,是出兴于世,就是出现在世间。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总不外乎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自然就有应。感应有四种,第一种叫显感显应。我们求佛菩萨很明显,我们清清楚楚,而佛的示现也很清楚。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生在世间,住世八十年,这是显感显应。第二种是显感冥应,这个多。像我们现在,每一个学佛的同学,无论你求不求佛都有感。我们心里有求,这是显感;没有求是冥感,自己真有这个意思,但是念头没有生起来,但佛知道了,佛知道我们想求些什么。这是冥感。冥感有显应,也有冥应,冥应,他应的时候我们不知道。

显感冥应这个例子非常之多,我们自己业障很重,体会不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我们的业力障碍了他的应。业力的能量也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他的能量,佛的能量,心的能量。心实在讲是能生能现,佛也是心生心现的,宇宙,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心生心现的,心的能量很大。佛的能量也很大,佛是修得的能量。众生的能量是业的能量,就是我们造作一切善、不善业,这个能量也很大,可以跟上面两种对抗的。那看我们跟什么联手,如果我们心的能量跟业的能量联手,把佛就抗拒了;如果我们心的能量能跟佛的能量联手,就把业力抗拒了。看我们跟谁联手,这个很重要!

那我们知道,修行成就的人,这个心跟佛的能量结合了,所以能断烦恼、能消业障。如果我们的心这一不谨慎,跟业的能力融合,那佛的力量就不能抗拒,佛就到一边去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是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抗拒不了业力?我们不跟佛联手,也就是对佛、佛的经教,我们难得难闻,得到了不相信,听到了不肯奉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跟佛力融合。所以感到业的能量非常强大,道理在此地。这些经文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要知道珍重、稀有!你把它看重了,你才肯学习,肯发心真学。

兴世,这出兴于世。善导大师说得非常之好,说「如来所以兴出世」,他们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唯一的一个目的就是把净土、阿弥陀佛介绍给大家,其他的全是附带说的,这是正说。为什么?九界众生,十法界里头除佛,九法界众生,从菩萨到地狱,如果你有缘遇到了,明白了、觉悟了,念佛往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而且这种成就是平等的成就,究竟的成就。这个法门,无量法门里头只有这一门,其他的都没有这么方便,都没有这么稳当,没有这样快速。所以这是诸佛出现于世,度众生的第一门。

《资持记》里面有个解释,「佛身充满」,这是法身。法身是常寂光,法身是大光明藏,遍一切处,遍一切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叫佛身充满,充满整个宇宙。佛身如是,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法身亦如是,只是我们自己迷了,不知道。如果要不充满,身就是这一个身,你从香港你怎么能到大埔来?你要是一个身就来不了。你能够从香港市区到大埔来,就不是一个身。多少身?无量无边身。你看我们并没有失掉,只是自己迷而不觉。老同修能理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幻相,这身是个幻相,是个生灭相,就像电影里头的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的。一秒钟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个形相,哪个形相是你自己?你的形相遍满法界,只要有缘,随时随处它都现形,但是现形的时间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能感觉出来,那是你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相。

所以知道我们的身跟如来身其实没有两样,有什么差别?只是他觉,我们迷,他不执着,我们执着。执着就有苦,不执着没有苦,没有苦就是乐。所以真正学佛知道叫了生死,了生死不是没有生死,对于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你完全了解。了解之后,真的就没有生死,生死跟不生死画成等号,这学佛得到的大乐,离苦得乐了。你那个执着的心是个妄念,是个非常严重错误的妄念。分别比这个妄念轻一点,起心动念是又轻一点。只要你放下执着,其实执着、分别、起心动念全是错误的,统统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成佛,你得大自在,真正回归到不生不灭。

现在这个世间人,许多人都在谈论,我想这个谈论会愈来愈多,都在谈灾难,怎么样避这灾难。我们问,大乘学佛的人有没有灾难?你们谁能回答?没有,根本就没有灾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你去找,它有灾难吗?找不到。这个现象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旧式的电影,幻灯片组成的,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二十四分之一秒。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头,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只有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我们这些观众有没有看到过?有。看到什么了?不知道,好像有个闪光,感觉得有个闪光,内容是什么不知道。二十四分之一秒,现在给你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看见没有?根本没看见,就在面前闪过,没看见。二十四分之一秒有感觉,有个亮,一下就没有了,不知道里头什么内容。

我们从这个比例就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什么?生灭跟不生不灭是平等的,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是一不是二,生灭不二。你真正明白事实真相,你的心就定了。这是看破帮助放下,你看破了,你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定了。定了,你就这个境界真相你就看到了。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看不到,不但凡夫看不到,连地上菩萨都看不到。谁能看到?八地以上,他看得清清楚楚。八地以上跟佛差不多了,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跟佛很接近了,他们能看到。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诸法实相,宇宙所有一切法的真相,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没有一样是例外的。所以《金刚经》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得。知道一切法都是虚妄的,你还会去执着它吗?还想占有它吗?还想控制它吗?有这些念头叫造业。这些念头全是假的,统统落空,你就想到我们生活统统都生活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状况之中,你成天想着这个。所以你就能够跟佛一样,跟菩萨一样,随缘不动。不动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也叫随缘不变,就是菩萨了。反过来,不变随缘,这就是佛。凡夫随缘随着变,这最糟糕的。二乘不变不随缘,所以二乘叫自了汉,众生有感他不应,他不随缘。佛菩萨随缘,所以感应道交。

佛身充满,「随物现形」。我们现在?我们的法身也充满,不是随物现形,是随业现形,业力支配。善业就现三善道,恶业就现三恶道,是随自己的业力。诸佛菩萨是随众生的感,这个物就是众生,十法界的众生,随众生感现形。我们今天很糟糕,是随自己的业力,就是自己的善恶念头;动一个善念,三善道,动一个恶念,三恶道,哪个力量强就先到哪一道。这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哪个念头强他就到哪一道去了。「示生唱灭」,示是示现,示生唱灭就是「示现生灭」。「拯接群品」,品是品类。我们常讲十法界的众生,各个不同的群类,有天道、有人道、有畜生道、有饿鬼道,各个不同的品类,这是大分。每一类里头还有小分,就无量的品类。佛是来拯救,来接引。「据娑婆所见」,这是举这个例子,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子,他在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诞育王宫」,他示现在净饭王家,在这个地方投胎,成为净饭王的太子。「厌世修行」,看到这个世间太苦了,这就是经上给我们介绍的,他看到这个世间有生老病死、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种种这些苦难。厌世,对这个世间厌离,发心修行。「降魔成佛」,八相成道。「故云兴世」,兴世是讲出现在世间。

这一段文,下面是念老的解释。「盖谓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三际一如」,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时间没有了。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本无生灭」,这给你说真话,说真话没人懂,真话就是根本就没有生灭,生灭是个假相。「只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这是说释迦牟尼佛没有生灭。为了应机,众生有感,这个机是说众生,众生有感他有应,感应道交,是来度众生的。现出生王宫,示现出生在王宫,净饭王的王宫。十九岁「出家修道,降魔成佛」,为什么能成佛?降魔。魔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魔。

这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都是叫烦恼,烦恼在折磨你,让你身心受苦,不自在。烦恼魔!你能够降服它,你认识它是烦恼,它不是好东西,你不再去用它,烦恼不能折磨你了。反过头来它听你的指挥,听你的差遣,你可以用烦恼来做佛事,来教化众生,做为教化众生的一种手段。喜怒哀乐全是教化众生手段,能帮助人开悟,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它变成好东西了,不是坏东西。迷了不知道,它障碍你明心见性,觉悟了,它能帮助你教化众生。所以,是佛是魔没有定说,觉悟了,魔就是佛,迷了的时候佛也是魔,总在迷悟不同。「此即所谓兴世也」,这是说诸佛出世。那我们的出世,到这个世界来,不是像佛这样应化在世间,我们是被业力所转。到人天来,这是过去生中修的善业,到人道来是中品十善,生到天道去的是上品十善。十善跟五戒相当,跟中国的五常、八德相当。

『难值难见』。「《净影疏》云」,这是隋朝的慧远大师,他的著作,「明值佛难」,说明,值是遇到,遇到佛不容易。「生当佛时,名之为值」,值就是遇到。佛出现那个时代,你也生在那个时代,同时,你见到佛了。「目睹称见」,你见到了,这多难。佛在经上有一段话记载这个事情,在王舍城讲经,王舍城,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今天我们所讲的大都会。这个里面的居民有十万人,古时候人口少,十万人的都市就是很大的都市了。这个城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见过佛,遇到过佛,见到过;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只听说有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经教学,没见过,听说;还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古时候没有媒体,没有传播,纵然住在一起,不知道的很多。甚至于像我们现在,住在一栋大楼,香港这个大楼每一层住十几二十家,一栋楼差不多有四、五十层高。住一辈子都不认识,不晓得那哪一家,不知道。所以我们就晓得,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一个大城里面,这十万人,释迦牟尼佛谁知道他,又没人给他宣传,佛自己也不宣传。所以,遇到真不容易!佛去我们三千年了,可是佛的遗教留在世间,这就是经典。我们今天还能够读到他的经,读到他的经如同跟佛见面一样,如同当面接受他的教诲,难得,稀有难逢!所以这很难的事情,我们要珍重。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佛灭度之后,留下来的经,道是修行的方法,修学的理论、修学的方法、修学的境界,都有经典留下来。「难得难闻」这是说明法难闻,前面说佛不容易见到,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见到,法不容易闻到。「于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诵名之为得」。我们听到人念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听到了,这叫得。「耳餐称闻」,我们采取,这叫闻。听到之后,我们记在心上,我们也想去学习,这就是闻。这都是难得,「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佛法不容易,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都是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你怎么可能遇到?纵有深厚的善根,有时候也多生多世被烦恼盖覆住了,这善根不容易现前。这些事情我们亲自能体验到。

我自己学佛,二十六岁之前不知道,不相信佛法,认为它是迷信,不肯去碰它。听了方东美先生的课程才认识,受方老师的影响三年。方老师当年告诉我,佛教是世界上高深的哲学。所以我前三年完全是用学哲学的心态来看佛经,不知道圣贤教诲,不知道什么叫心性之学。到后来经过章嘉大师三年的教诲,才慢慢觉悟到了,不是方先生讲的那么单纯的哲学,比哲学高,比哲学深,比哲学广,慢慢认识了。真正相信净土,学佛二十年之后。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虽然有深厚的善根,被烦恼、习气障碍,要经过二十年的修学、淘汰,慢慢把烦恼去掉一些了,才能接受。

所以我遇到很多同学,一讲他就相信、就接受了,我很佩服。我要二十年才接受,他怎么不到一年他就接受了?这就说明他的善根很厚,他被烦恼、习气障碍的时间短,我被障碍的时间长,所以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各个人不一样。从这些状况当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我们善根福德有,而且真的很厚。如果我们在过去十世、二十世都没有遇到佛法,那统统是烦恼,这个障就很重了。如果前面,三、四世之前学过佛,或者十世之前学过佛,他的障碍就轻一点,这样的原因,每个人不一样。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定会生出真诚、恭敬、稀有难逢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起,就会对自己非常珍惜,我这一生要真干,这一生决定要往生净土,我不再留恋这个世间。一留恋这个世间,来生可能遇不到佛法,这是非常非常可能。不要指望着我来生还会遇到,来生恐怕遇不到。为什么?你看看现在我们这一世,在家出家的那些高人有几个?如果来生都没有了,我们到这个世间,遇到佛法没有人教,不就完了。想到这个地方就很可怕了,我这一生非成就不可。真正遇到善知识,来生遇不到再来一世,再来一世不知道哪一世才碰到,那我们一世一世受苦难。

从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我们以一百年一百年做个比较,是一百年不如一百年。滑坡,往下滑坡,这滑到底谷了。慢慢到底谷,底谷是人寿十岁。也就是说,九千年以后,不到九千年,一千年减十岁,六千年,六千年以后到底谷。然后再一百年加一岁,增劫,释迦牟尼佛法运大概增到增劫三十岁,释迦牟尼佛法运才结束。遇不到善知识了,这麻烦大了。法快灭尽的时候,这个世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几个人能听到一句阿弥陀佛?听到这一句佛号的人非常幸运。就是这一句佛号都听不到了,你就知道多苦,然后晓得现在这一生是非把握不可。要把握真的不难,关键是放下,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时间长短都没有关系,有人一天一夜就往生,两天两夜往生,七天七夜往生。全在放得下,放得下真是一念之间就往生。经不能不明白,经是帮助什么?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它的作用就在此地。真正知道这个世间苦,真正知道极乐世界乐,极乐世界修学不会退转,不再有烦恼的障碍,不再有轮回的障碍,不再有业障的障碍。所以那个地方去学习容易成就,道理在此地。

上面一段讲佛法难,下面给我们讲善知识,也是难遇。「善知识者,善谓于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知谓知心,识谓识形」。如《法华文句》第四卷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师,《华严经》上讲的善友,善财五十三参,善友,不容易遇到。无论是出家在家,他对世出世间法有学、有修,契入圣贤境界,在世法里面称为圣贤,在佛法里称为佛菩萨。这种人难遇,到哪里去找?名气大的人有,他是真的是假的?没有真学能出名吗?能。为什么?那是他的命,他有那个福报,名也是福,未必有实学;真有实学的人未必有名,这都要知道。这种人我们能遇得到吗?给诸位说,遇不到。自古以来,古人常说「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

真的是偶然遇到了,袁了凡遇到孔先生,没有约会。了凡那个时候学医,十五岁,上山去采药。孔先生是学道的,道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看到这个小孩很有缘分,坐下来跟他聊天,问他的家世,给他看相。告诉他,你命里有官运,你是个做官的人,你搞这个干什么?上山去找这些草药,你搞这干什么?回家去读书。了凡先生问他的事情,他对答如流,讲得都非常正确。所以好奇,不采药了,带老先生到家里去见妈妈,跟妈妈见面。妈妈也出了几个题考考他,都说得很准确,算命是很高明。请他给儿子,十五岁这个小孩,排个流年,给他排出来,从他出生到他死亡,他的寿命五十三岁,每一年状况排得清清楚楚。了凡相信命运了,真的,他懂得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什么都不想,为什么?想了没用,想了浪费精神,他就着重修养身体了。每年读书参加考试,考第几名,跟孔先生算的完全准确。到三十五岁,二十年,一年一年跟流年对的时候,没有一点差误。所以他死心塌地,什么都不想了,叫修无想定。

三十五岁这一年遇到云谷禅师,在南京栖霞山。跟禅师在禅堂里面坐禅,三天三夜,真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云谷禅师对他很佩服,三十五岁的一个年轻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很少有的。就问他,你跟什么人学的?功夫不错。他告诉云谷禅师,他没有学过禅。那你怎么有这个功夫?我不是,我不起妄念是命被人算定了,起也没用,不如不起妄念。云谷禅师一听就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他就很惊讶,为什么我是凡夫?给他说明这个道理。跟他讲命运怎么来的,人的命运是前生所造的业力注定,不是上帝注的,也不是阎罗王,于任何人都不相干,是你自己的业。

命能转吗?当然能转,你能够断恶修善,就转了。或者你继续造恶业,造得愈严重也转了,那往恶的那边转;断恶修善,往善的这边转。他就想真干,云谷禅师给他一本功过格,就是《太上感应篇》,里面全讲的是因果,善的,善因善果你去做,恶因恶报你决定不要碰它。他就用这个标准,一生,每天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每天晚上他反省,改过自新。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感应篇》对照,哪些做到了记下来,哪些犯了记下来。明清两代,用这个方法,这是读书人,修行人也用,像莲池大师他就用,用这个方法的人很多、很普遍,叫功过格,很有效果。办法是很笨拙,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五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