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集、灭、道 (4)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集、灭、道 (4)

       (三)四念处和“灭谛”的关系:

  “灭”就是苦恼止息了,问题彻底解决了。

  和苦谛中所说明的一样,人只要有自觉力和直心,就会知道自己是否仍有苦恼,或是否已用修行解除了苦恼。“灭”和“苦”是一体的两面;执著就有苦,不执著就不苦。故四念处和“灭谛”的关系和其与“苦谛”的关系差不多。我们不用再详细重述。主要的就是敏锐的自觉力和平直的真性情。

  用四念处的觉照力能灭除烦恼,对许多人而言的确是匪夷所思的。但事实却的确如此,修行人也只有在如实地实验过后,才能充分了解为什么。人通常不能降伏烦恼,大都是因为在基本的认知和态度上有问题。人通常皆是烦恼的“逃避者”,一旦觉得不舒服了就去找一些刺激来分散注意力,如吃一顿或者看场电影,使烦恼“过去”。佛法中四念处的修行态度却刚好相反,它认为人生中的烦恼是不能靠分散注意力来解决的,你越是躲它,它越来找你。也正因为人老是习惯性地去作种种“娱乐”来分散注意力,故人生中的苦恼总是没有彻底地得到解决。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形式的轮回。

  故我们往往可在佛经中反复地见到佛要修行人“克服忧恼”,或“超越忧悲苦恼”,事实上讲的就是这一种佛教中正视烦恼的四念处修行态度。不要躲它,反而要趋上前去,用修行人大无畏的“大雄”精神去看它,照它。而奇怪的是所谓烦恼这种东西,反而是禁不起看的。你越不怕它,它反而越怕你。你越不去看它,它就越嚣张、实在。你越去看它,它反而是“假”得很,虚幻不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修行人不可忘却“灭”是苦灭,即不执著后烦恼的止息。这是一个相对于“苦”的东西,并非一绝对的存在。修行人不可把灭谛想象成一种类似宗教家所讲的绝对境界,以为是一有实体而可绝对依靠的东西。“绝对境界”的想法不符合佛所发现的缘起法则。人如有这种想法,会产生新的执著。故修行的目的是苦灭。苦灭了就好了,不用再去执著自己是不是已进入了一种境界或存在。去执著“我在哪里”或“我是什么”均是“我见”的延伸,不可取,是烦恼因。修行人当用四念处中的“法念处”去察觉自己是否有这些观念上的执著。否则前苦是灭了,但新苦又起,终日怀疑自己到底是否已成佛或“进入涅槃”,而惶惶不已。如此一来,修行就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问题了。




 

 
 
 
前五篇文章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心甘情愿 3 因缘能成就一切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六、放下包袱的过程—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五、人人皆可一试的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