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9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href="/wumin/2013/04/152748231094.html">
<

 


损己利人【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岳亦自言。坐是止证铁轮。二师虽是谦己诲人。然亦实语。但与我辈之损不同耳。何以故。我辈损则诚损。二师虽损而不损也。今以喻明。如一富室。一窘人。二俱捐财济众。其损不异。然窘人则窘益甚。富室则富自若也。又如沟渠江海。均用汲灌。而沟渠减涸。江海自若也。既无所损。何为限于五品铁轮。噫。天下以圣归仲尼。仲尼言圣我不能。天下以道属文王。文王顾望道未见。增上慢比丘。可弗思乎。

损己利人【译文】 

智者大师【智顗(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将入灭(入于灭度也。梵语涅槃,译为灭度。灭惑度生死海之义。谓证果之人死也。)时,有人问他修行达到了什么地步,他回答说:“如果我不是带领大家修行学习,必定可以达到六根清静的初地菩萨位。因为领众损己利人,所以只达到了五品(即五品弟子位。天台宗所立圆教八行位之第一位。又称圆教五品位,或略称五品位。即将十信以前的外凡位分为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等五品。在六即位中相当于第三位的观行即)。”南岳慧思大师【指南北朝时南岳慧思大师。俗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人。年十五出家,心仪法华,诵满千遍,后从慧文禅师受观心之法,得法华三昧。北齐天保五年(554),大师至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声誉远播,学徒日盛,又于河南南部之大苏山传法予智顗大师。陈光大二年(568)入湖南衡山(南岳),讲筵益盛,居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自己也说:“我因为开山授徒的太早,所以只得到了十信菩萨位的第十信位而已。”这二位大师虽然是以自己的谦逊谨慎来教导众生,但说的也都是实话。只是和我们这些人所受的损失是不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辈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而二师却是虽然有损失却又不损失什么。现在用一个比方来说明一下:比如说有一个是大富贵的人,一个是贫困潦倒的穷人。二人都拿出差不多的钱财来救济别人,他们损失的钱物从价值上来看基本上一样,但是贫困的人会更贫困潦倒,甚至生活无靠,大富大贵的人就依然还是那么富有。再打个比方,小水沟和长江、黄河,同样被人用来抽水浇灌土地,小水沟里的水会因为使用水量减少甚至干枯,而长江、黄河同样的使用就好像一点也没有减少一样。那么二位大师既然没有受到损失,为什么又说仅仅证到了五品和铁轮位呢?噫!天下人都称赞、认可孔子是圣人,而孔子却说,我哪有什么资格称为圣人。天下人都认定文王得道了道道行深远,而文王却谦逊地说:我还没有看到道在哪里呢。有增上慢的出家人,应该认真的去思考思考啊!

 

 

 

 
 
 
前五篇文章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0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1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62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二、料简心心所为一为异(注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

 

后五篇文章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8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7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6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5

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4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