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锡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锡杖

  锡杖(梵khakkara),为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梵名音译作吃弃罗、吃吉罗、隙弃罗;又称有声杖、声杖、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

  关于锡杖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苾刍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门扇,家人怪问。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

  其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中部为木制;下部或为錞、鐏、铁等金刚所造,或为牙、角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说:“西方所持锡杖,头上唯有一股铁卷,可容三、二寸。安其錞管,长四、五指。其竿用木,□细随时。高与肩齐,下安铁纂,可二寸许。其镮或圆或偏,屈合中间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铜、铁任情。”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洛阳伽蓝记>卷五所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存有佛陀所持的锡杖,其长丈馀,以白铁作镮,旃檀为笴,盛于宝筒中。我国唐代有通身皆铁质,杖头安四股者,然义净以其为并非本制。日本现今则有二股六镮、四股十二镮等类,且大镮中心饰有宝珠、五轮塔、佛像等。

  ⊙锡杖的意义

  除了生活中所需,锡杖也有深刻有意义。在《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而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徵不同的意义。同经中说:锡杖有三錞,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瞋、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

  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錞钻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

  ⊙锡杖的功用

  关于锡杖的功用可分三种:

  1、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说:“诸比丘道行见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比丘见皆怖,白佛。佛言:‘听捉锡杖摇。’”《十诵律》卷五十六中说:“佛在寒园林中住,多诸腹行毒虫啮诸比丘,佛言,应作有声杖驱遗毒虫。”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行于路上时,见到蛇、蝎、毒虫等物,心中怕怖,甚至有比丘被咬伤,于是佛陀说,应做有声的锡杖来遣散毒虫。

  2、比丘于街上行乞托钵时,用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说:苾刍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亡财僧现>条中说:“言锡杖者,(中略)元斯制意,为乞食时,防其牛犬。”

  在日本,天台、真言等宗于法会时皆振短柄锡杖,唱梵呗,其认为振锡杖所发之音具有特殊咒力。而所唱梵呗亦称锡杖,为四法要之一,有九条、三条之分。九条有赞颂九节,又称长锡杖;三条则是诵赞颂九条中之最初二条及最后一条,亦单称锡杖。又,法会时,唱锡杖之头句,振锡杖之职众称为锡杖众。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六所载阿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中,在释迦院列有如来锡杖菩萨,此系锡杖之拟人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锡杖,称为锡杖手。另外,八臂不空羂索菩萨、地藏菩萨等亦持此杖。

  ⊙锡杖的故事

  锡杖是比丘随身携带的器具之一,也留下许多故事。

  在《唐高僧传·僧稠传》中记载说:“僧稠前往诣见怀州西王屋山修法的途中,听闻两虎交斗,咆哮声响震动山岳,僧稠即以锡杖途中调解,于是两只老虎便各散而去。”

  在《传灯录》中也记载邓隐峰禅师的故事,邓隐峰禅师冬季居住于衡岳,夏日居止於清凉山。在唐元和年间,禅师登五台山,出淮西时,恰巧遇到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人交锋,打得不可开交,未决胜负。禅师心想:“我当去解除其患。”于是禅师就掷锡于空中,飞身于两军上空,两方将士看到禅师飞于空中,无不惊讶得张大了口,一时忘了打杖,各自散去。

  在禅门的戒律中,除了疯行者之外,一般的禅行者是不准显现神通的,以免惑乱众人。

  邓隐峰禅师示现神通之后,即入五台山,于金刚窟前示现入灭。
 

 
 
 
前五篇文章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拄杖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戒刀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拂子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如意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香板、竹箆等警

 

后五篇文章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念珠

大安法师:心佛二忘、中峰三时系念、楞严咒及早晚课等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尼师坛(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漉水囊

李树琦:佛教的法器 第五章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净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